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docx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异军突起。
如何创新声乐教学模式和实现师生互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对声乐的教学现状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浅要分析,拟定可观计划、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真正地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逐步形成新课标要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
声乐教学创新师生互动
前言: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潮流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本文正是从此入手,加以浅要分析。
一声乐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声乐作为一种艺术歌唱,能够抒发我们想要表达或者想要变现出来的感觉或者精神状态。
声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培养出通过嗓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所以声乐教学也在声乐的发展继承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
在伴随我们一起长大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填鸭式教育”与“被填鸭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以老师为中心,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前看似很正常,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话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死板的教学并没有培养出音乐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反而是僵化模板下的产物。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音乐课堂上不再出现这种死板填鸭式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问答式教学,就是老师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这样看似、互动的“交流”其则不然,老师的诱导式问答给学生造成了巨大压力,学生担心自己答不出老师希望的完美答案,这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行走音乐道路,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会影响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让我们明白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二声乐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世界一切都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声乐的教学模式。
如果声乐的教学模式仍旧像以前那般不加以创新,那么声乐课堂里的学生就永远走不出思想的禁锢,音乐教育事业也会停滞不前。
我们不仅仅要强调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严格的关系状态,而且更要强调教学中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比如说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个性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互动、共同进步!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也要求声乐教学中应当确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首先,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双方共同发现音乐之美、创造音乐、发现不足、改善彼此、共同进步的过程。
其次,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
再者,要实现以老师为中心向师生平等对话的转变。
老师应当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规划者。
试着尝试着建立朋友一样的关系,以爱为桥梁,才能更加充分的交流沟通学习!
三如何改变声乐的教学模式
在我看来,要真正突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一个从老师教学生到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
音乐本来就是一个让人放松的领域,在这种环境下,老师要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全身心的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要知道,音乐是一种大家有权共有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游戏中,没有领主,有的只是吸收经验教训。
要真正地使整个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互动的活动过程,让声乐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大家共同享受音乐美一个的过程。
(一)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要转变
这是课堂平等互动的前提,前文对声乐教学的现状中已经提及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填鸭式教育之中,这种模式下一来,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学生完全被老师指挥着前进;二来,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总在担心自己的答案是不是老师所希望的那样,从而消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再者,这种不平等关系下,学生学会的只有顺从与反抗,教学本应该是思想之间的碰撞,这样一来变成了生命与生命的碰撞了。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师生互动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老师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和欣赏家。
这种关系的确立,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人权明显被人重视了,同时师生之间放下了架子与心理负担相互在一起讨论、研究、沟通,能够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想。
另外,作为教师,要学会鼓励、给予学生自信,即使学生说的不正确,也不要立即纠正,应该潜移默化的引导。
对待学生的些许进步,不应忽视打消学生积极性,应该适当给予学生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一句话。
细节虽小,却能给予学生很大的震撼。
我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老师会更好的理解学生,学生也会体验到自由、、平等、信任与关爱。
(二)成功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进行音乐学习与创作的源泉力量,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时,自然学习能力也会增强。
这样对教师就有所启发,要适当的在声乐教学中加入一些会激发学生兴趣的容会事半功倍。
师生互动有时需要老师来营造一种氛围,比如,在学习《青年友谊圆圈舞》时,如果老师领着学生跳圆圈舞,让学生亲自感受音乐的旋律,感受三拍的特点。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兴趣高昂,而且还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再者,座位的排列方式也对氛围有着影响,传统式教学是一排一排的座位排列,这样压抑学生的听课兴趣,如果把这种作为排列方式改为半圆形,环形的座位形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沟通,而且还可以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氛围的兴趣。
(三)和谐、愉快、合作的氛围
氛围可以影响教学,甚至师生关系。
设想在一个鸦雀无声,只听得见老师讲话声的课堂上,如此压抑、沉默,怎么能叫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连兴趣都没有,更不要提学进去了相反,一个轻松的课堂上,学生感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兴趣,兴趣上来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生也会很轻松的上完一堂课。
对待老师也是,谁都愿意在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上课,对于老师和学生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愉快、互相合作的氛围至关重要。
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单单指说话这么简单,在一个和谐、愉快、合作的氛围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谐、愉快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在这里没有胆怯,只有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在声乐领域上的进步,让美丽的音乐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充分让每个同学融入其中。
1、给学生一个舞台
师生关系的平等是很重要的,老师需要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能力与才华的舞台,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中心理念,需要建立的是一个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
只有达到以上几点,才能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并通过此进行深层次培养个性。
2、让大赛走进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理,想要向老师和其他学生证明“自己行”,这时就需要一个平台来释放这种激情。
如果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表演,相互切磋,这样会使学生们热情高涨,大家都一展歌喉也有利于音乐技巧的改善。
声乐教学是乏味枯燥的,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们一个“大赛”,让“大赛”走进课堂。
3、提高活动有效性
仅仅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只是做到了成功的第一步,音乐活动可是音乐课的补充,音乐活动课主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在自己的创作演奏下,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让课堂的激情达到空前之高,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平等的音乐氛围。
让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活动下受到音乐的熏。
由此看来,无论是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大赛走进课堂,还是提高活动的有效性都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与音乐互动、与老师共享。
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由“被动”变为了“主动”,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
4.注重学生能力的全方面培养
声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方程式,但是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全方面化的培养。
不仅仅是他所达到的能力技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艺术修养心理素质也需要通过教学中来培养。
(四)群策群力,编写导纲
导纲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更是成功的保障。
在我看来,导纲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容、形式所制定的一个依据。
制定导纲后,能使课堂从“讲堂”向“学堂”的转变,促进面向部分学生的教学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同时,一个完美的导纲对学生的学习是事半功倍的。
编写导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导纲课时化
导纲课时化,顾名思义,有时某些章节在一节课的容中是讲不完的,讲多了学生会无法吸收,讲得少了又无法完成课时任务,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指定一个课时化的导纲,分课时教学,处理课时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的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这样才能使学习的效率达到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设计问题化
设计问题化就是设计问题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怀疑,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
通过一个问题,学生们会意识到不看书不可以,看书不看细致也可以,光看书后不思考不可以,思考不透彻也不可以。
通过设计问题化能够让学生真正从老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看书、自学的方法。
3、参与大众化
音乐学习在于人人参与的过程,传统音乐教学中,老师只是作为领导者,指引学生,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在现代不适用,且没有很大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吸取教训,改善这一传统模式。
在设计导纲中充分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学习热情,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人们都能参与大众音乐。
只要老师敢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敢于放手学生,那么学生的潜力将会是无限大。
4、授之以渔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里,就是说给一个人鱼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技能。
其实质就是要求老师们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能够将学习方法、流程为主,培养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教会孩子1+1=2这样的浅显道理。
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求索、自觉发现知识的精华和重点,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而不是把只是从老师的脑中半年到自己的脑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声乐时,老师要明确地、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大概用多长时间,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并且告诉学生自学完成后教老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等,只有经过不断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发展、检验真理,才能使学生的音乐自学道路逐步走向成功。
当然这不要忘记了注意知识的指导基础性和发展性。
(五)更多的耐心
声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急于求成的,它是一个漫长不断完善的过程。
日本佐藤学说过:
“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当年,鲁迅在山会师学校教书,有一天他查寝发现有三个学生夜不归宿,按照校规理应上报学校给予处分,但是他并没有到处询问着三个学生的下落,而是从周围先做了一番调查。
他先询问校工,得知夜晚并无人从校门口外出。
于是乎,他绕学校大墙一圈,发现墙边有个大缺口,但是这又不能断定是这三个学生做的,于是他就很聪明的在缺口下方铺上泥沙,这样一来三个学生回来之时鞋子上必然会粘上泥沙,果然,夜晚鲁迅去查寝室发现这三名学生鞋底上沾有沙粒。
这才确定是这三名学生夜不归宿,于是他找到他们。
鲁迅没有对他们立马批评,而是摆出事实,让他们主动承认错误,反复讲清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这番苦口婆心地诱导教育,最后结果是这三个学生承认深夜外出打牌,违反了校规,并自认为这是不应该的,表示一定改正。
从中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有耐心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可以说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比如说一个发声训练,如果想发出正确的声音。
老师需要引导他们完成几十块肌肉的精确配合。
但是需要配合的各个器官有的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不只是需要学生一点点的摸索,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引,这个对老师的听觉和经验也是一种考验,所以也需要双方的共同配合,需要更多的耐心。
如果老师没有耐心,那么学生怎么会有耐心,怎么会学好声乐。
这是一个因果连带关系。
(六)交流合作仍然是最重要的
湘教授说过:
“我们学习声乐的人常常是世界上最主观的人。
”声乐教学中一个难题就是教师和学生的感觉与想要表达的不一致。
显然,声乐教学中主观感觉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而在自己掌握较好的同学中也许在教学中坚持己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样就会使双方造成分歧。
这个时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才能在治学过程中双方都有所收益。
结语:
事物多变,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个复杂问题,文中方法和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学创新和师生互动是一个长期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认识。
但是,我相信只要按着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从中找出最优的教学模式和师生互动关系,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改善的,同时我也期待着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师生关系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樊柯斌.《大学师生关系何去何从》[J].长江大学学报,2008.4.
[2]王朝刚.《器乐演奏技能教学创新论》[M].音乐,2006.161—195.
[3]朱莉,常华锋.《现代师生关系新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3.4.
[4]于学友.《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02).
[5]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04).
[6]钟敬亮.毛墓华.《判断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交》[J].教育与职业,2007,(02).
[7]晓青.《改革声乐课教学》,《加速音乐教师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 .2.
[8]桂春.《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0.12.
[9]吕志杰.《声乐教学改革新探》[J].中国核外教育下旬刊,2011.07.
[10]丛日云.《大学教师的八重角色与现代师生关系》[J],2009.2.
[11]乔爱玲.《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No.22
[12]立刚.《声乐教学法》[M].音乐,2007.8.
[13]敏华,高文哲.《浅谈高效声乐课中互动教学关系》[J].科技咨询导报,2007.No .04.
[14]兰.《声乐教学的创新》[J]教育科学周刊,2011年第2期.
致:
本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还要感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意!
最后我还要感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