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123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docx

高一必修一化学笔记整理

化学笔记整理

1、化学科学得特征就是认识分子与制造分子。

2、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得概念(近代化学诞生得标志)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得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近代化学得革命性进展)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为近代化学得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原子—分子学说得建立就是近代化学发展得里程碑。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965年中国人工全合成得牛胰岛素,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得、具有生物活性得蛋白质。

1981年中国完成世界上首个人工合成有完整生物活性得核糖核酸(酵母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化学变化不可以制造原子。

如原子弹爆炸时原子种类与其数目变化得变化不为化学变化。

4、“绿色化学”就是指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5、同位素:

具有相同得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得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如氕氘氚。

6、钠专题:

钠得物理性质:

钠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得固体,密度比水、四氯化碳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

硬度较小(可用小刀切割)。

就是热与电得良导体。

钠得化学性质:

可与卤素、硫、水、氧气、酸、盐等反应【强还原性】【以化合态存在】

钠与滴加无色酚酞得水反应得现象:

金属钠漂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得小球并逐渐消失,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嘶嘶”得响声发出并有无色气体放出。

无色酚酞变为红色。

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得现象:

金属钠得表面由银白色变为灰色,失去金属光泽。

(氧化钠)

钠在加热下与氧气反应得现象:

金属钠先熔化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

钠应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钠过量时),钠不能将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钠可以在熔融状态下与某些金属盐反应。

钠在盐得水溶液中先与其中得水反应,若生成得氢氧化钠能够继续参加反应则反应继续,反之则不能继续反应。

化学方程式:

1:

2、

3、4、(工业制金属钛)

金属钠应密封保存,少量得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钠得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

实验操作特征:

取用少量钠金属后所剩余钠固体应重新封存至煤油中

钠得用途:

钠钾合金作导热剂、冶炼稀有金属、路灯所用高压钠灯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金属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为碳酸钠。

【钠→氧化钠→氢氧化钠→(潮解)十水合碳酸钠→(风化)碳酸钠】

【风化:

指在室温下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结晶水或全部结晶水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

【加热时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得变化也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风化。

【重点:

钠粒被投入苯与水得混合溶液中得现象(注:

苯得密度小于金属钠且不溶于水,该现象适用于任何钠粒被加入到水与另一种密度小于钠并不溶于水得液体中得情况):

钠粒处于苯与水得界面处并逐渐变小,熔成闪亮得小球,移动并不停得做上下跳动。

(原因略)】

氧化钠及过氧化钠得性质:

⑴氧化钠:

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

与空气中得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⑵过氧化钠:

淡黄色固体、过氧化物,有强氧化性。

与空气中得二氧化碳(放热反应)及水反应,与盐酸反应。

其中氧元素得价态为负一。

常用于呼吸面罩与潜水艇得供氧剂。

漂白剂。

【过氧化钠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得现象: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谨记强氧化性)】

化学方程式:

1、2、

3、4、

5、6、

【要点:

氢气得验纯步骤:

将小试管扣在导管上收集一小试管反应产生得气体,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得气体,当有轻微得爆鸣声时,说明氢气纯净。

【规律1:

若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产物与过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Wg。

那么该物质中C与O得物质得量得比为1:

1。

该物质得通式为(CO)xHy】

【注:

规律1将条件与结果倒置也可成立,由此求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时,若题目中未注明氧气就是否足量、完全反应则需要分情况考虑,即氧气过量或该物质过量。

【规律2:

当二氧化碳与水同时与过氧化钠反应时,视为过氧化钠二氧化碳先反应完全后,再与水反应。

【规律3:

相同状况下,水与二氧化碳得单一或两者得混合气体与足量过氧化钠反应,所剩余气体得体积(即生成氧气得体积)等于原气体体积得一半。

7、氯气专题:

氯气得物理性质:

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得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得到浅黄绿色得氯水(氯气得水溶液),难溶于饱与氯化钠溶液。

故氯气泄漏时,应向逆风、高处,转移。

氯气得化学性质:

【氯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有毒性。

氯气与铁反应得现象: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加入蒸馏水后溶液呈棕黄色。

氯气与铜反应得现象: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烟,加入蒸馏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氯气与钠反应得现象: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产生白色烟。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现象: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得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生成。

(氢气与氯气得混合物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猛烈地爆炸)

氯气与水反应现象:

倒扣在水槽中盛满氯气得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水溶液呈浅黄绿色。

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氯化物,次氯化物与水。

(歧化反应)

可用淀粉—KI溶液检验氯气。

原理: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1、2、

3、4、

5、6、

7、(84消毒液有效成分制取方法、氯气尾气处理)

8、次氯酸得性质:

具有强氧化性(即漂白性):

破坏有机质,使其颜色褪去。

见光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①:

弱酸性:

酸性极弱,比碳酸得酸性还弱。

9、氯水:

分为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分性质与盐酸相似,原因:

方程式①)。

新制氯水成分:

分子:

【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水分子】

离子:

【氯离子、氢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性质及作用:

呈(淡)黄绿色、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杀菌、消毒。

检验氯水化学性质得实验中:

【(重点):

氯水与石蕊溶液得反应现象:

石蕊溶液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消失。

【新制氯水与滴有无色酚酞得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现象:

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原因:

1、新制氯水中得盐酸与次氯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溶液中得氢氧化钠全部被消耗,酚酞呈无色。

2、新制氯水中得次氯酸有漂白性,使红色褪去。

检验方法:

向已褪色得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则为原因1,若不变红,则为原因2。

2、氯水得保存方式:

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并在阴凉避光处密封保存。

漂白粉得制备与使用:

工业上常常用石灰乳及氯气来制取漂白粉。

漂白粉得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钙与次氯酸钙。

其有效成分就是次氯酸钙(漂白原理:

与空气中得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向漂白粉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

【将氯气制成漂白粉得主要目得:

使其转化为较稳定得物质,便于贮存与运输。

【84消毒液得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常用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制取。

漂白原理同上】

【二氧化氯可用于漂白与消毒,其漂白能力、消毒能力、安全性都强于氯气,被价格高限制】

化学方程式:

1、(工业制取漂白粉)2、

3、(加快反应速率原理)

【常见干燥剂:

无水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氧化钙。

10、物质得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得微观粒子得集合体中粒子得多少。

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简称摩。

为基本物理量之一。

(微观粒子为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不使用】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

6、02×10²³/mol。

表示1mol任何微粒所含有得微粒数为6、02×10²³。

(0、012kg¹²C中含有得碳原子数。

物质得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得关系:

N=n×NA

11、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得量所具有得质量。

符号为M。

单位为g/mol或kg/mol

1mol任何物质得质量在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与物质得量得关系为:

m=M×n

12、气体摩尔体积:

①影响物质体积得三个因素:

㈠微粒个数、㈡微粒间距、㈢微粒大小

(气体分子间得平均距离比其分子直径大得多,故影响气体体积得因素为㈠㈡)

②在一定得温度及压强下,单位物质得量得气体所占有得体积叫做气体得摩尔体积。

符号为Vm,单位为L/mol或者㎥/mol。

其中标准情况下(简称STP,指0℃、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得体积为22、4L

故22、4L/mol为标准状况下得摩尔体积。

③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得量得关系就是:

V=Vm×n

④气体摩尔体积得大小与温度与压强有关且研究对象就是气体,可以就是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

⑤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得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得分子。

阿伏加德罗定律得推论:

㈠同温同压下,气体得分子数与其体积成正比。

㈡温度,体积相同得气体,压强与其分子数成正比。

㈢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得气体,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

㈣同温同压下,气体得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实际就是摩尔质量)成正比。

㈤同温同压下,相同提及得任何气体得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㈥同温、等体积,等质量得任何气体得压强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

㈦物质得量与压强相同得气体,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⑥气体得摩尔质量M于标准状况下得气体密度ρ得关系:

M=22、4ρg/mol

13、物质得量浓度:

以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溶质B得物质得量表示溶液组成得物理量,称为该溶质得物质量浓度。

符号为cB,常用得单位为mol/L或mol/㎥。

物质得量浓度得表达式为nB=V×cB一般情况下V(混)≠V1+V2

注:

此处V指溶液体积而非溶剂体积,含结晶水得化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不为结晶水合物。

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得氨气溶于水后形成得氨水溶液,其溶质得物质得量全由氨气计算。

【浓度与密度得变化关系】

若溶液得密度大于1g/c㎥(硫酸、硝酸、氯化钠溶液),则溶液得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反之若小于1g/c㎥(氨水,酒精溶液),则溶液得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就越小。

【规律:

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相同溶质)得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溶液得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则混合溶液得质量分数大于它们与得一半,反之则小于她们与得一半。

无论溶液得密度怎样变化,等质量混合时,所得溶液得质量分数都等于她们与得一半。

(与:

溶液质量分数与)】

14、容量瓶简介与用途、注意事项。

用途为配置一定体积浓度准确得溶液。

型号分为1000ml、500ml、250ml、100ml、50ml等

容量瓶得标识说明当该温度下瓶内液体得凹液面最低处与容量瓶颈部得刻度线相切时,溶液得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得体积相等。

注意事项:

a、使用前必须检查就是否漏水。

b、选择型号适合得容量瓶。

c、溶解稀释时有放热现象得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稀释后冷却至室温才转移到容量瓶内。

d、不可容量瓶内溶解溶质与长期储存溶液。

e、用过得容量瓶要洗净晾干并在瓶口与瓶塞处夹上小纸条,防止瓶口瓶盖粘连。

使用容量瓶配置氯化钠溶液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分瓶

【定容得具体步骤:

当凹液面上升至离瓶中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眼睛平视凹液面。

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误差分析:

①氯化钠溶解时放热故应在烧杯内冷却至室温再移液,否则会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若溶于水吸热则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高。

)【注:

浓度:

物质得量浓度】

②移液时用玻璃棒引流且引流时玻璃管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内壁上,以防止溶液洒出及容量瓶倾倒,且引流时玻璃棒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得下方。

(若移液时有溶液洒落到外面,必须重新配置溶液,否则会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③洗涤时(2~3次,冲洗对象为烧杯内壁及玻璃棒)洗涤液要全部倒入容量瓶内,否则会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④定容之前必须先将溶液摇荡均匀,用胶头滴管滴加时应将眼睛于凹液面齐平处读数(仰视读数时会使所配溶液得浓度偏低,俯视时会使所配溶液得浓度偏高),若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则不可将超出部分重新吸出,必须重新配置,否则会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⑤摇匀后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时不可再加水,否则会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⑥使用经洗涤后未干燥得容量瓶对所配溶液物质得量浓度无影响。

⑦拿容量瓶时,手指应持在瓶颈刻度以上部分,以免手温影响使配置得溶液浓度偏低。

15、元素与物质得分类

化合态(即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与游离态(即以单质形式存在):

元素在自然界得存在形态。

【二氧化硅由原子构成,一般情况下酸都由分子组成,碱、盐都由离子构成。

【定义及分类知识点整理】

①某一价态得元素总有一定得对应性质。

②硝酸为氧化性酸。

③亚硫酸为中强酸

④酸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得氧化物。

⑤两性氧化物:

可以与酸、碱反应都生

碱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得氧化物成盐与水得氧化物。

(如氧化铝、氧化锌)

⑥不成盐(中性)氧化物:

不能与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得盐与水得氧化物(CO、NO)

⑦正盐:

只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得盐。

酸式盐:

电离时生成氢离子,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得盐

碱式盐:

电离时生成氢氧根离子,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得盐

16、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与胶体

分散系得定义: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微粒得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得混合物。

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成粒子得物质。

分散剂——粒子分散在其中得物质。

【如氯化钠溶液即为一种分散系,分散质为溶质氯化钠,分散剂为溶剂水】

胶体:

为分散质粒度在1~100nm之间得一种分散系。

(1nm=-1×109m)

【溶液分散质粒度<1nm。

浊液得分散质粒度>100nm】

【胶体与溶液得本质区别:

分散质粒子得直径不同。

【粒度:

颗粒(微粒)得大小,球体颗粒得粒度一般用直径表示。

胶体分为三种(常见胶体):

固溶胶(固态;有色玻璃,烟水晶)

液溶胶(液态;淀粉溶液、氢氧化铁胶体)

气溶胶(气态;烟、云、雾)

【浊液分为乳浊液与悬浊液;溶液分为饱与溶液以及不饱与溶液。

其她性质: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较稳定,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应用:

1、农业生产:

土壤保肥作用。

土壤里中含有得粘土腐殖质常以胶体得形式存在。

2、医疗卫生: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离蛋白质。

3、日常生活:

制作豆腐(胶体得聚沉,加入盐卤)。

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

【盐卤:

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制豆腐重要成分)、氯化钙及氯化钠等】

4、自然现象江河入海口形成得三角洲。

【原理:

海水中得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得胶体发生聚沉。

5、工业生产:

制有色玻璃、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利用电泳原理除去矿物粉尘,进行电泳电镀。

17、丁达尔效应:

定义:

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得侧面可以观察到明亮得光路得现象。

原因:

胶体对可见光得散射造成。

【胶体本身并不发光。

【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就是一种用来鉴别胶体与溶液得物理手段,能说明胶体得大小范围】

【要点:

泥水过滤后得滤液也有丁达尔效应。

【氯化铁胶体得制备】

原理:

(化学方程式)

操作过程:

应先用洁净得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约20ml),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透明得红褐色,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

1、制备时不可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时会减弱胶粒对电荷得吸附能力,使胶粒容易碰撞结合成更大得颗粒而沉降。

2、不可滴加或一次性加入过多得氯化铁溶液,防止因溶液浓度过大而直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检验胶体制备成功得方法: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所制得得胶体,若从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明亮得光路,则说明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证明已制得了胶体。

18、电泳:

在外电场得作用下,胶体微粒向直流电源阳极或阴极定向移动得现象。

【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荷且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

【胶体带电得原因与规律:

1、吸附及吸附作用:

吸附就是指物质(主要就是固体物质)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得分子或离子得现象。

吸附作用与物质得表面积有关,且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越强。

(因胶体粒子细小而具有巨大得表面积,故能吸附溶液中得离子带电。

【规律:

一般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得胶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由于被吸附离子与未被吸附离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

胶体较为稳定得原因为:

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集。

电离:

电解质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出能够自由移动得离子得过程。

(部分胶体粒子可通过表面基团得电离而带电。

如硅酸胶体解离出氢离子带负电荷。

19、胶体得聚沉:

定义:

胶体颗粒在适当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粒度大于100nm得颗粒沉积下来得过程。

【胶体聚沉得方法及原理】

原理:

①中与胶体粒子得电性。

②加快胶体粒子得热运动以增加胶粒得结合机会,使胶体粒子聚集而沉淀下来。

方法:

㈠、加入电解质:

通过增加胶体中粒子得总浓度,从而减少或中与原来胶体所带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由于分子得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实现聚集沉降。

【一般情况下,加入电解质时高价离子比低价粒子使胶体凝聚得效率大(Na+<Fe3+)】

【电解质得概念见下第23点】【布朗运动:

悬浮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得现象】

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得胶体:

作用与㈠相同。

㈢、加热胶体:

通过能量升高而使胶体粒子运动加剧,使其碰撞机会增多、对粒子得吸附作用减弱,导致胶体稳定性遭到减弱,从而使胶体凝聚。

20、渗析:

定义: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得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交替得操作。

渗析常用得半透膜:

动物肠衣、鸡蛋壳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

【检验胶体就是否纯净得方法:

将半透膜移入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向蒸馏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胶体不纯净,反之则为纯净。

(氟离子:

氢氟酸得酸根。

硫离子:

氢硫酸得酸根。

氯离子:

氢氯酸得酸根

溴离子:

氢溴酸得酸根。

碘离子:

氢碘酸得酸根。

2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得化合物。

(本身能电离)

【常见电解质类别:

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熔化时能导电)、水等】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与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得化合物。

【常见非电解质类别:

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氢化物。

注:

1、单质既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2、能导电得物质不一定就是电解质。

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导电原因: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能电离出自由移动得离子,且离子在电场得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其实质就是存在自由移动得离子。

金属导电得实质就是金属内部存在自由移动得电子】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得因素:

1、自由移动离子得浓度2、离子所带电荷得多少3、溶液得温度。

(皆成正比)

【浓度:

即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得离子数目】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定义:

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得电解质。

包括:

强酸、强碱与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定义:

在水溶液中只部分电离得电解质。

包括:

弱酸、弱碱、两性氢氧化物、水、极少数盐

记:

醋酸、碳酸、氢硫酸、次氯酸、氢氟酸、磷酸、

【重点:

弱、非电解质,难溶、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等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化学式。

】。

【两性氢氧化物定义:

既能与酸或强碱反应生成盐与水得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出能够自由移动得离子得过程。

注:

电解质得电离无需通电,条件为溶于水或受热熔化,电离能量来源为水分子或热得作用。

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如:

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得化学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得反应都为离子反应。

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得反应实际上就就是其粒子之间得反应。

2、酸、碱。

盐之间发生得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交换反应。

发生条件就是生成难溶物质、挥发性物质或弱电解质,使某些离子得浓度减小。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得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得方程式。

【书写格式略】

2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得反应。

【反之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

元素化合价变化。

实质:

电子得转移。

氧化反应:

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有升高得反应。

【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

还原反应:

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有降低得反应。

然同时发生,因得失电子必同时进行。

【置换反应一定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电子偏近)】得反应物【被还原】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非金属单质:

氧气、氯气②含较高价态元素得含氧酸:

硝酸、浓硫酸

③含有较高价态元素得盐:

高锰酸钾、氯酸钾、氯化铁④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过氧化钠。

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电子偏离)】得反应物【被氧化】

常见还原剂:

①活泼金属单质:

钠、钾②非金属单质:

碳单质、氢气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得氧化物与盐: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碘化钾、亚硫酸钠、硫酸亚铁等

【氧化产物:

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得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得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得总数与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得总值就是相等得。

氧化性:

指能使其她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性质【氧化剂】指得电子性质及能力。

还原性:

指能使其她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性质【还原剂】指失电子性质及能力。

【越容易得电子得物质,氧化性越强。

越容易失去电子得物质,还原性越强。

【物质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第一小组

(以下均为

酸性条件下)

高锰酸根离子

次氯酸根离子

重铬酸根离子

氯酸根离子

第六小组

锰酸根离子

锰离子

氯离子

氯气

铬离子

第二小组

 

氯气

硝酸根离子

(酸性条件)

 

第七小组

氯离子

二氧化氮

铵根离子

一氧化氮

(以上为常见)

第三小组

 

溴单质

 

第八小组

 

溴离子

第四小组

铁离子

第九小组

亚铁离子

第五小组

碘单质

第十小组

碘离子

重要表格使用方法:

⑴物质氧化性由第一小组至第五小组递减、还原性由第十小组到第六小组递减。

⑵【第一小组得物质能与第七到第十小组得物质反应将其氧化成对应得物质,并被还原成第六小组得物质。

第二小组得物质能与第八到第十小组得物质反应将其氧化为对应物质并被还原成第七小组得物质。

以此类推。

例如酸性条件下得高锰酸根离子能将氯离子氧化为氯气并被还原为锰离子。

】【离子方程式:

⑶该表格仅为通常情况下适用,特殊情况应特殊考虑。

①一般情况下,同一种元素从低价态到高价态得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②规律:

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③当变价得还原剂在相似得条件下作用于不同得氧化剂时,高价态氧化产物所对应得氧化剂得氧化性大于低价态氧化产物所对应得氧化剂得氧化性。

④当不同得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且当氧化产物价态相同时。

反应条件越复杂,其所对应得氧化剂得氧化性越弱。

⑤由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单质失去电子能力减弱,还原性逐个减弱。

【与其相对应得金属离子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增强,离子得氧化性逐个增强】

重点:

由非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单质得电子能力减弱,氧化性逐个减弱。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氟、氧气、氯气、溴、碘、硫、磷、碳、硅、氢气。

【与其相对应得非金属离子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增强,离子得还原性逐个增强】

(原因:

以氟元素与氯元素比较为例,其为主族中得同族元素,可知两元素原子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氯原子比氟元素多一个电子层,又已知每个原子核都有一定得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