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043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docx

新编甘肃省兰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高一语文试题精校版

兰州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

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

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

,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

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

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

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

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

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C.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文章第二段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C.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B.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国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入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蔡元培:

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1916年,蔡元培是应教育总长范源濂的电报回国的。

这位他当年的旧部言辞恳切:

“国事渐平,教育宜急。

现以首都最高学府尤赖大贤主宰……”当时的北大还是老样子,是个“臭虫窝”“大染缸”。

对于北大这种状态,几任校长

都无能为力。

或许是“国事渐平,教育宜急”打动了蔡元培,这与他这么多年来教育救国的奋斗历程不谋而合。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踏入北大。

从此,北大这一潭死水掀起大波澜。

蔡元培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辉煌和伟大的教育改革。

先生在此,北大重生。

他广延积学与热心的教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术为天责的前提下,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随后,陈独秀来了,胡适来了,梁漱溟来了……一时间,北大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学术头脑。

蔡元培留学德国,发现德国的大学管理十分民主,而且,他发现学校不会因为校长的去留而出现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大的波动,因为学校是由教授来管理的,校长和各学科长由教授会公选出来。

早在1912年,蔡元培起草颁布的《大学令》中就提出教授治校的相关内容,如第十六条提出:

“大学设评议会,以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互选若干人为会员,大学校长可随时召集评议会,自为议长。

蔡元培来到北大当校长时,北大仍没有评议会,因为当时的教育部始终不允许成立。

这次蔡元培据理力争,得到当局的同意。

在北大的第一年,蔡元培就制定了《北京大学评议会规则》,组建了大学评议会,作为学校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以让更多的教授议决立法方面的事。

随后,北大评议会决定在北大各学科(系)设立教授会,由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从此,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被教授治校的体制取代。

经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的洗礼,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蔡元培被誉为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蔡元培成功地革新了北大,他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蔡元培之后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在任期间始终奉行蔡先生的办学理念和主张。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抗战后期筹划复校时重温蔡元培的经验,刻意模仿。

直至今日,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往事仍被反复提起,后人渴望予以复制甚至超越,但人们往往失望地发现,有很多无法复制的东西,比如先生的人格魅力。

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仍时有金刚怒目的一面,1922年10月,北大发生了“讲义风潮”,蔡元培的校长室外聚集了几百名学生,起哄呐喊,要求废除收取讲义费的决定。

蔡元培对学生破坏纪律十分生气,他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直到逼得学生慢慢散去。

更多时候,先生是个“老好人”,冯友兰、罗家伦在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聆听先生的教诲时如沐春风的感觉。

蔡元培经常写介绍信,哪怕只有一面之缘,只要有一技之长无不相助,其提携后辈之心让人为之动容。

在混乱的民国时代,争名逐利、爱财弄权是时代的底色。

蔡元培是开国功臣,是教育总长,是北大校长,是中央研究院院长,足可谓位高权重,但大先生蔡元培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绍兴山阴县笔飞弄走出来,求学、入仕、从教、革命、游学,到回到教育,蔡元培怀着救治病中之家国的热切,努力培养大写的人,为时代营造风气。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教育领域。

孙中山先生也从北大改革中受到巨大启发,认识到思想学术带动社会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于是他后来大力改组国民党,采取切实举措,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见,北大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摘自《我们怎样

才能更靠近蔡元培》)

②在北大改革中,祖父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他主张,“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迭自然淘汰之运命,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任他们自由发展”。

为了扭转北大的学术风气,祖父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融合中西文化的眼界,以兼容并包的用人方针,使北大聚拢了一批学有专长的教授。

(摘自蔡磊珂《我是祖父的追随者》)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两项是(4分)

  A.蔡元培一直渴望“教育救国”。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邀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这与蔡元培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欣然应邀。

  B.蔡元培努力改革学校的管理方式。

他起草《大学令》提出设立大学评议会;任职北大时,组建了大学评议会。

  C.在北大改革中,蔡元培主张的开放、包容,并非没有限制。

各种学派首先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才听任它们自由发展。

  D.蔡元培治理北大,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他借鉴德国民主管理大学的经验,由教授管理学校,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

  E.他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在处理特殊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底线。

他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毫不退缩,最终使“讲义风潮”平息。

5.为什么说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引领时代风气”?

请结合材料,简述其原因。

(3分)

6.蔡元培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18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

轼疏言:

“陛下岂以灯为悦?

此不过以奉二宫[注]之欢耳。

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

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减)

【注】二宫:

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

购买

B.轼诣武卫营诣:

C.尾属于城             属:

隶属

D.锻炼久之,不决决:

判决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熙宁,北宋时一个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上元,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正月半、元宵节。

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等。

C.御史

,古代一种官职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D.徙,调动官职。

在古代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调”(选调,变换官职)“转”(调动官职)等。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要在皇宫举办元宵节灯会,苏轼上书说,这样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王安石正在创行新法,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很生气,就让御史谢景在皇帝面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C.苏轼任职徐州期间,当地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关注百姓,因所写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11.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2分)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2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3分)

                              

(二)古代诗歌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7分)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

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

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交代时令环境,渲染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是“诗眼”。

B.“登楼望月楚山迥,月到楼南山独遥”写登楼望月所见,“迥”字与下一句的“遥”相照应,“楚山”“独遥”暗示诗人的处境,寓情于景。

C.“心送情人趋凤阙”写诗人月夜送友人到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感慨。

D.全诗多次写到月,月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诗人借月营造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自己的寂寥,抒发情感。

1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对全诗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8分,每空1分)

(1)《氓》中女主人公等来氓后无比喜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借荷叶荷花来表达自己高洁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4)___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5)《赤壁赋》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提到了曹孟德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5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脉脉(mò) 颤动(zhàn) 望风披糜 流觞曲水 

B.酣睡(hān)  义愤填膺(yīng)山清水秀寻物启事

C.纤细(qiàn)大笔如椽(chuán)祟山峻岭 箭拔弩张

D.肄业(sì)   道义相勖(xù)纵横驰聘 竟相诽谤

16.下列句中的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切的一项是(  )(2分)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        ,萧索的         来的。

A.稀稀落落   严厉    感慨     B.疏疏朗朗   严厉    感触

 C.疏疏落落   严厉    感触     D.疏疏落落   严肃    感叹

17.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③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④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⑤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A.①⑤B.②④C.①④D.③⑥

19.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少长咸集

20.下列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2分)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

C.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2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B.2015年3月23日16时30分左右,一名男子突然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将三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实习学生砍伤,然后逃跑。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现在人们认识到,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23.下面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企业标志图,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4分)

五、作文(30分)

24.请根据下面的要求作文。

雪是冬天的精灵。

冬日的天空中飘满了雪花,才会让人的思绪浮想联翩,充满憧憬;冬日的田野有了雪的覆盖,人们对来年的丰收才会充满期望;冬日里有了雪,冬天才会充满灵气,充满浪漫;冬日里有了雪的滋润,人们的心情才会清新、爽朗……

要求:

写一篇与“雪”有关的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可以写人、记事、状景,也可抒发情感、发表议论。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兰州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题卡

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

1

2

3

7

8

9

10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4分)、

5.(3分)

                                            

 

                                            

6.(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1.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2分)

                                       

(2)(2分

                                                                            

(3)(3分)

                                       

(4)(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2.(4分)、

13.(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共8分,每空1分)

(1),

(2),

(3)(4)

(5),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4分)

                                            

                                  

五、作文(30分)

 

兰州一中2019-2020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

C (C项,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2答案:

B(B项,“要素”指人的精神诉求,不是指学说;另外,三教不可或缺,是说接受其文化的渐染而并非一定要信奉。

3答案:

A(B项,原文无“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这一说法;C项,“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错,只儒、道二教即有互补;D项,“中国固有的学问”这是比“儒道两家”大得多的概念,不可混淆,且“只是”一词太绝对,原文为“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4.

(1)答案:

AD(A项,偷换概念。

蔡元培的想法是“教育救国”而不是主持北大。

D项,“大学评议会规划各学科的工作”错。

5.①蔡元培通过改革,改变旧北大官僚衙门般的管理体制,使北京大学脱胎换骨;

②蔡元培的办学理念深得高等教育界的认同和效仿;

③北大的改革影响到中国社会层面的变化。

(每点1分。

(4)答:

(关键点)

①心系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归国主政北大;

②坚守原则,斥退不守纪律的学生;

③热心提携后辈,经常写介绍信推荐人才;

④淡泊名利,身在高位却没有自己的房产。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7.答案:

C.(属:

连接)

8.答案:

B.

9.答案:

A.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0.A.(朝廷压低价格买灯办灯会,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劳民伤财。

苏轼委婉的说老百姓不能明白皇帝为了让太后高兴而办灯会的孝心)

11.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吾谁与守”1分,句意1分)

(2)又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讽”1分,句意1分)

(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虚诞”1分,“齐”1分,句意1分)

(4)

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

哪能说得完呢!

(“谬”1分,“名”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答案:

BD.(A项首联不是诗眼,尾联是。

C项“诗人月夜送友人到长安赴任,既有对友人离别的眷恋”是对“心送情人趋凤阙”的曲解。

13.第一问:

尾联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冷落异乡的寂寥之情,(1分)暗含渴望得遇知音,有所作为之意。

(1分)第二问:

借怀人抒块垒明己志,丰富并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既见复关,载笑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