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798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8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docx

浙江省高考考前信息卷理综

浙江省2010年高考(伯乐马)考前信息卷理综

生物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含染色单体

B.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

C(细胞分裂间期,DNA虽然发生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开,故染色体数目不变;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四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互换,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

2.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的ATP都需要O2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

C.人体细胞内储存有大量ATP,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

D.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能够产生ATP

答案:

B(细胞中ATP的形成不一定需要氧气,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故其都具合成酶,细胞内储存的ATP数量较少,但转化很快;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的类囊体中能够产生ATP,叶绿体基质中消耗ATP。

3.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d点均上移

D.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N1

答案:

C(据图分析,a点时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但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守多种因素的影响。

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N1+N2.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氧气的较少,但呼吸作用增强,吸收的氧气量增加。

4.下列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中需要纤维素酶和淀粉酶

B.通常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单倍体植株

D.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答案:

B(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常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不是灭活的病毒。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5.下图甲表示某种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图乙表示接种该细菌后可能出现的三种生长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图甲显示了该细菌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调节精氨酸的合成

②.从图甲可知,精氨酸的合成是由该细菌的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③.图乙的结果可说明加大接种量能缩短细菌生长的调整期

④.精氨酸依赖型突变菌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A.①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图甲显示了该细菌通过酶的合成来调节精氨酸的合成,细菌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无等位基因;图乙中信息显示,接种量较多时,调整期时间较短,即加大接种量能缩短细菌生长的调整期;精氨酸依赖型突变菌的产生,控制酶1、酶2和酶3的基因只要有一个发生基因突变,该细菌就有可能成为精氨酸依赖型突变菌。

杂交类型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紫色×红色

398紫色、395红色

紫色×白色

200紫色、205白色

紫色×紫色

98红色、190紫色、94白色

6.萝卜的花有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表是三种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

B.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白色

C.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既有红色,也有白色

D.可用紫色与白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C(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WW),控制紫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Ww),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ww)。

故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红色。

 

7.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

(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

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

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

倍性

气孔长度/μm

气孔宽度/μm

气孔密度/个·mm-2

二倍体

22.8

19.4

120.5

四倍体

34.7

29.6

84.3

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______。

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多倍体成因和图表信息分析能力。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复制后没有分离。

(2)图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多倍体的诱导率,并且用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诱导率较高。

(3)由于实验中仅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的幼芽,幼根没有处理,所以根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加倍。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4)分析表中数据,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长×宽×气孔密度)二倍体植株的要大;单位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愈大,单位时间叶片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就愈多,光合作用强度就愈高。

答案: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2)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用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1天

(3)当代草莓植株的根细胞并没有经过诱导,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加倍中

(4)大有利于植株从外界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

外界CO2

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

(umol/h)

1.2

2.4

3.6

4.8

光照强度

1klx

0.1

0.1

0.1

0.1

2klx

0.27

0.44

0.61

0.78

8.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

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

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

请回答:

 

(1)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H218O,则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可在番茄植株叶片细胞中的___________等有机物中检测到18O。

(2)在甲图中,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研究中还发现,不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与番茄果实发育最密切的激素是。

(3)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该段曲线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

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图表信息转换与分析能力。

(1)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可知,H218O→18O2→C18O2→(CH218O)。

(2)由甲图可知,N点比M点密度大,单株番茄获得光照和二氧化碳都较少,单株光合作用强度就收到限制。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为激素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之一是促进果实发育。

(3)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图乙中DE段时表明植株吸收二氧化碳较少,其直接原因叶绿体中(或细胞内,或细胞间)CO2浓度偏低。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学式可计算出,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等于其呼吸消耗量,这与图乙中的B和F对应。

(5)根据题意,首先将0.27umol/h的葡萄糖换算为二氧化碳(0.27×6=1.62umol/h),然后再计算出的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1.62-0.6=1.02umol/h),最后根据题中给出的转换率计算方法,计算出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0.85(1.02/1.2=0.85)。

答案:

(1)葡萄糖(或糖类)

(2)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激素调节生长素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或细胞内,或细胞间)CO2浓度低

(4)B和F

(5)0.85

 

 

化学

1.在2010年4月召开的首届世界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未来各成员国应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核能。

23592U是核反应堆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592U中的中子数为235

B.23592U和23892U是同一种核素

C.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合理利用核能符合“低碳经济”要求

1.D解析:

合理利用核能,可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D正确。

2.继毒大米、苏丹红、三聚氰胺到2010年4月的地沟油,江苏南通的“面粉加30%的生石灰粉”事件,折射食品安全监管疲软‎。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生石灰粉都属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

B.地沟油,经过提炼可作为化工原料

C.地沟油是一种品质较差的动植物油脂,由于混有一些对人体有害杂质而不能食用。

D.工业上可通过煅烧贝壳制得生石灰粉

2.A解析:

生石灰粉不属有机物,A不正确;地沟油中的油脂提取后可作为化工原料,B正确;地沟油是一种品质较差的动植物油脂,其中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C正确;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后可生成CaO,D正确。

3.从能源的可再生性角度来看,“在未来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最有潜力替代石油的能源是生物质能源。

”下图就是生物质能源的生成与利用的循环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能→生物质能转化的本质也是光→化学能的转换

B.为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在汽车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C.可表示图中4的反应式为:

6CO2+6H2O

C6H12O6+6O2

D.图中2生产的生物燃料主要成分为烃类

3.D解析:

众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能,将CO2和H2O转为具有较高生物质能的糖类,A正确;加油站销售的汽车燃油,其中就有一部分为乙醇汽油,B正确;汽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而图中生物燃料主要成分常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如乙醇。

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0.1mol/L的NH4Cl溶液中NH4+的个数为0.1NA

B.常温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常温下,0.05mol CO2和S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1NA

D.高温高压下,1.4gN2与0.3g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0.1NA

4.C解析:

NH4Cl溶液中由于NH4+的水解而使NH4+离子数目减少;常温下Cu-Zn原电池中产生的1.12LH2一定不是0.05mol;由于N2与H2的反应是可逆的,1.4gN2与0.3g反应并不能得到1.7g(0.1mol)NH3。

5.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B.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

C.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5.C解析:

X、Y和Z分别为:

N、Mg和S,则NH3溶于水显碱性,A错;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B错;MgO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HNO3和H2SO4都是强酸,D错。

6.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A.除去NO中的NO2B.铁制品表面镀锌C.稀释浓硫酸D.制备少量O2

6.A解析:

N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NO,A正确;铁制品表面镀锌应用含Zn2+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B不正确;浓硫酸稀释应先在烧杯稀释且冷却到室温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C不正确;Na2O2与水作用后不能保持块状,Na2O2不适合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备氧气,D不正确。

7.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常温下pH=7的溶液中:

Fe3+、Na+、Cl-、NO3-

B.常温下c(OH-)/c(H+)=1014的溶液中:

K+、Mg2+、Cl-、Br-

C.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

K+、C6H5O-、Cl-、Na+

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NO3-、Cl-、Fe2+

7.C解析:

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中:

Fe3+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常温下c(OH-)/c(H+)=1014的溶液中:

即在碱性条件下,Mg2+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可能是酸溶液,4H++NO3-+3Fe2+=3Fe3++NO↑+2H2O,也可能是碱溶液,Fe2+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

说明:

在不同的介质中,考查常见离子可能发生的变化。

特别是在存在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几种离子存在形式,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或者是强碱溶液,看几种离子存在形式。

8.铁氧磁体法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原理如下:

向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中加入FeSO4•7H2O,将Cr2O72-还原为Cr3+,调节溶液的pH,使铁、铬元素转化为组成相当于

FeII[FeIIIx·CrIII2-x]O4(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的价态)的沉淀。

处理含1molCr2O72-的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molFeSO4·7H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0.5,a=8B.x=0.5,a=10

C.x=1.5,a=8D.x=1.5,a=10

解析:

由电子守恒得,1molCr2O72-得到6mol电子,则亚铁离子必须失去6mol电子,当x=0.5,不论a取8或者10,都不符合题意,只有当x=1.5,a=10,由FeII[FeIIIx·CrIII2-x]O4可知,n(Fe2+)/n(Fe3+)=2/3,则此时n(Fe3+)=6mol才符合题意。

答案:

D

说明:

注重绿色环保,运用电子守恒解答。

9.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M、N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

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SO42一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池溶液中M2+浓度减小

B.甲池中N的电极反应:

N-2eˉ=N2+

C.y电极上有H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不久沉淀溶解

9.D解析:

甲池两电极是材料不同的金属,乙池中两电极都为石墨,当K闭合时,在交换膜处SO42一从右向左移动,则甲池为原电池,乙池为电解池。

M是原电池的负极,K闭合后,M溶解,甲池溶液中M2+浓度增加,A正确;N是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N2++2eˉ=N,B正确;y是电解池的阳极且电极上有:

2Clˉ-2eˉ=Cl2↑,发生氧化反应,C不正确;x是电解池的阴极且电极上有:

2H2O+2eˉ=H2↑+2OH-,Al3+在碱性环境下,先生成Al(OH)3白色沉淀,后随着x电极区域的OH-浓度不断增加,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D正确。

10.下列溶液中有关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氯水中:

2c(Cl2)=c(ClO-)+c(Cl-)+c(HClO)

B.25℃时,pH=12的NaOH溶液与pH=12的氨水中:

c(Na+)=c(NH4+)

C.pH=4的0.1mol··L-1的NaHA溶液中:

c(HA-)>c(H+)>c(H2A)>c(A2-)

D.等物质的量的K2CO3、KHCO3的混合溶液中:

c(CO32-)+2c(OH-)=c(HCO3-)+c(H2CO3)+2c(H+)

10.B解析:

氯水中:

c(Cl2)=2c(ClO-)+2c(Cl-)+2c(HClO),A错;25℃时,pH=12的NaOH溶液与pH=12的氨水中:

c(Na+)=c(OH-)=c(NH4+)=0.01mol··L-1,B错;pH=4的0.1mol··L-1的NaHA溶液中:

c(HA-)>c(A2-)>c(H+)>c(H2A),C错;等物质的量的K2CO3、KHCO3的混合溶液中:

由电荷守恒得:

2c(CO32-)+c(OH-)+c(HCO3-)=c(H+)+c(K+),由物料守恒得:

2c(K+)=3[c(CO32-)+c(HCO3-)+c(H2CO3)],则c(CO32-)+2c(OH-)=c(HCO3-)+2c(H+)+c(H2CO3)+3c(H2CO3),D错。

11.A~G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A为绿色粉末,含H、C、O、Cu四种元素。

常温下D为无色无味气体,B为黑色粉末,E能发生银镜反应。

请回答:

(1)D跟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中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探究A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判断A已完全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

A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8.0g变为6.0g,装置乙增重0.9g。

写出A的化学式(表示为碱式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B、D、E、F、G分别是碱式碳酸铜、CuO、CO2、CH3CHO、CH3CH2OH、Na2O2

装置乙增重0.90g,即m(H2O)=0.9g,m(CO2)=8.0g-6.0g-0.9g=1.1g,m(CuO)=6.0g

n(Cu)∶n(C)∶n(H)=

=3∶1∶4。

则A的化学式(表示为碱式盐):

CuCO3·2Cu(OH)2或Cu3(OH)4CO3

答案:

(1)2Na2O2+2CO2=2Na2CO3+O2

(2)羟基

(3)①

②将A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无水硫酸铜;A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③连续两次加热、鼓气、冷却,称量甲装置的质量,质量差不超过0.1g

④CuCO3·2Cu(OH)2或Cu3(OH)4CO3

12.铜和稀硝酸在常温常压下反应,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不断地加大。

某校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拟探究影响其速率的主要因素。

(1)甲同学认为是生成的Cu2+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欲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其实验方法是:

__。

(2)乙同学依据铜和硝酸是放热反应,拟研究温度升高是否为该反应速度率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实验结果如下: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

(3)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稀硝酸与铜反应,还原产物起始也是NO2,NO2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通过下列装置验证:

实验发现左侧3min后开始大量产生气泡,右侧40min内无明显变化。

①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

②该学生设计在左侧加的是2mol·L-1HNO3溶液,右侧加的是错误!

未指定书签。

.2mol·L-1硝酸。

左侧浓度稍偏小,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_。

(4)丁同学与丙同学交流后,他将实验改进为:

在试管中加入3mL2mol·L-1HNO3并放入铜片,然后加入几粒NaNO2晶体,发现只需1秒钟,铜片表面就开始产生气泡。

由丁的实验推断出的可能结论是:

__。

解析:

(1)通过对照实验,以加Cu2+和不加Cu2+进行对比,观察有何区别。

(2)由图可知,观察的时间段中,温度并没有显著升高(80min中内只升高了2℃),由此可见,温度变化不是反应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3)①该实验有污染空气氮的氧化物生成,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②左侧通入NO2时,一部分NO2与水反应会生成硝酸,使硝酸浓度变大。

避免硝酸浓度不同而造成的干扰。

(4)其它条件相同,加了几粒NaNO2反应速率大大提高,说明NO2-对该反应也能起催化作用。

铜与稀硝酸反应中生成少量的NO2-,使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和相同的铜片,在其中一支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比较两者开始产生气泡的时间。

(2)80min内温度只上升了2℃,说明温度变化不是主要原因。

(3)①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环境;②左侧通入NO2时,一部分NO2与水反应会生成硝酸,使硝酸浓度变大。

(4)NO2-对该反应也能起催化作用

13.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a熔点较低(29℃熔化)b能导电c能制冷d无毒

(5)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解析:

(1)纵观整个制备流程,需要另外补充的物质有CaSO4·2H2O、KCl、CaO、CO2、NH3和H2O

所以本问答案为CaCO3、NH3、H2O。

注意,CaCO3分解可提供CaO和CO2,可以循环使用。

(2)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应生成更难溶的CaCO3,离子方程式为:

CaSO4+CO32-=Ca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