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7770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docx

部编人教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

20曹刿论战先秦: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

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曹刿(guì):

春秋时鲁国大夫。

军事理论家。

十年: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师:

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伐:

攻打。

我:

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公:

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肉食者:

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谋:

谋议。

间(jiàn):

参与。

鄙:

鄙陋,目光短浅。

乃:

于是,就。

何以战:

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

有“养”的意思。

弗:

不。

专:

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必以分人:

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

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遍:

一作“徧”,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bó):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加:

虚报夸大。

小信未孚(fú):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人信服。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

(诉讼)案件。

察:

明察。

情:

实情。

忠之属也: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种类。

可以一战:

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可,可以。

以,凭借。

战则请从: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

随行,跟从。

公与之乘: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长勺:

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败绩:

军队溃败。

驰:

驱车追赶。

辙(zhé):

车轮碾出的痕迹。

轼:

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遂:

于是,就。

逐:

追赶,这里指追击。

既克:

已经战胜。

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作,振作。

再:

第二次。

三:

第三次。

彼竭我盈:

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彼,代词,指齐军方面。

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难测:

难以推测。

测,推测,估计。

伏:

埋伏。

靡(mǐ):

倒下。

文言现象三行对译

1.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

伐:

进攻,攻打。

齐师:

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

将要。

3.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

“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

参与。

谋:

谋划。

4.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

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

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

“何以战?

于是他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

“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

乃:

于是,就。

何以战:

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靠。

6.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

衣:

衣服。

食:

食物。

安:

有“养”的意思。

弗:

不。

专:

个人专有。

7.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

通“遍”普遍,遍及。

惠:

恩惠。

从:

听从,服从。

8.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

虚报。

信:

实情。

9.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

“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

孚:

为人所信服。

福:

赐福,保佑。

10.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狱:

案件。

虽:

即使。

察:

明察。

必:

一定。

以:

根据。

情:

(以)实情判断。

11.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忠:

尽力做好分内事。

属:

类。

可以:

可,可以;以,凭借。

请:

请允许。

从:

跟从。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鼓:

击鼓进军。

战于长勺:

倒装句,于长勺战。

之:

此为助词,补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13.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

14.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曹刿说:

“可以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追击齐军。

驰:

驱车(追赶)。

败绩:

大败。

之:

齐军(也有一些教材译为“补足音节”同“公将鼓之”的“之”,两个解释都可以用,或者听老师的要求。

15.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曹刿说:

“(还)不行。

”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

下:

下车。

视:

察看。

其:

他们的。

辙:

车轮轧出的痕迹。

16.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又登上车,手扶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

“可以了。

”于是追击齐军。

轼:

古代车厢前边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

于是,就。

逐:

追击。

望:

瞭望,眺望。

17.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既克:

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克:

战胜,攻下其:

其中的。

故:

原因。

18.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回答说: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士气耗尽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夫:

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鼓:

击鼓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衰:

衰弱。

竭:

枯竭。

彼:

他们的。

盈:

充满。

指士气旺盛。

故:

所以克:

战胜。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

测:

估计,推测。

惧:

恐怕。

伏:

埋伏。

焉:

“于之”,语气助词。

20.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迹杂乱,望见战旗倒下,所以才追击齐军。

靡(mǐ):

倒下。

故:

所以。

之:

代词,指,齐军。

古今异义

1.齐师<伐>我(古义:

进攻今义:

讨伐)。

2.齐<师>伐我(古义:

军队今义:

老师)

3.又何<间>焉(古义:

参与今义:

隔开,不连接)。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目光短浅今义:

语言、品行恶劣;轻视,看不起)。

5.衣食所<安>(古义:

养今义:

安稳)。

6.弗敢<专>也(古义:

个人专有今义:

独自掌握或占有)。

7.<牺牲>玉帛(古义: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8.弗敢<加>也(古义:

虚报夸大今义:

增加)。

9.必以<信>(古义:

实情今义:

诚信)。

10.小大之<狱>(古义:

案件今义:

监狱)。

11.必以<情>(古义:

以实情判断今义:

感情)。

12.<忠>之属也(古义: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

忠诚、忠心)。

13.忠之<属>也(古义:

类今义:

同一家族的人)。

14.<可以>一战(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能,行)。

15.神弗<福>也(古义:

赐福,保佑今义:

幸运)。

16.<再>而衰(古义:

第二次今义:

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一词多义

1.故:

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

2.(民弗从)从:

跟从 。

(战则请从)跟随 。

3.其:

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

凭借 (何以战)(可以一战)。

按照 (必以信)。

把(必以分人)

5.请:

请求 (曹刿请见)。

允许 (战则请从)。

6.之:

助词,的 (小大之狱)。

代词,代曹刿 (公与之乘)。

7.加:

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8.间:

中间,当中(颓(tui)然乎其间(jīan)者)。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

表示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

一会儿,顷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断,(虽与外人间隔)。

9.焉: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又何间焉)兼词,于此,在哪里。

(惧有伏焉)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7.必以情:

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

段意

第一段(曹刿问战)总:

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问”到段末):

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曹刿参战)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曹刿论战)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相关成语

一鼓作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再衰三竭:

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辙乱旗靡:

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

=

彼竭我盈:

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重点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

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

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

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他的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

“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说:

“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

(邹忌)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谁更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

”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讽:

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纳:

接受。

谏(jiàn):

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

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

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昳(yì)丽:

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

早晨。

服:

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

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孰:

谁,什么。

孰与:

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

您美极了。

  (8)及:

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

又。

  (11)妾:

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

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

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

如。

  (15)明日:

第二天。

孰视之:

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ú),仔细。

  (16)弗如:

不如。

  (17)暮寝而思之:

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18)之: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美,赞美。

  (19)朝:

朝见。

威王:

即齐威王。

私:

动词,偏爱。

  (20)诚:

确实。

知:

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2)齐地方千里:

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

方:

方圆。

  (23)宫妇左右:

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

没有人,没有谁。

  (24)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

  (25)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

厉害。

  (2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27)能谤讥于市朝: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

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8)闻寡人之耳者:

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9)门庭若市:

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0)时时而间进:

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

进谏。

进谏:

进言劝谏。

  (31)期(jī)年:

第二年,明年。

  (32)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3)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朝)服衣冠:

在早晨

通假字孰:

通“熟”,仔细(孰视之)受:

通”授赐予,赐给(受上赏)有:

通:

“又”.

多义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b.问之(代词,代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e.孰视之(代词,指徐公)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h.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谓之间独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l.数月之后(连词,无意义)

  m.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

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朝服衣冠早晨(zhāo)

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红楼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列子·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

  表假设,如果、果真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史记·陈涉世家》(果真)

  f.诚如是,汉室可兴矣。

(如果,果真)

方a.今齐地方千里:

方圆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地点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将要

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美1、不如徐公美(美丽的)2、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古:

规劝今:

讽刺

  2.窥镜窥:

古:

照,看今:

偷看

  3.明日,徐公来明日:

古:

第二天今:

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古:

土地方圆今:

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

古:

批评今: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谤讥:

指责。

古:

指责议论今:

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私:

古:

偏爱今:

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

古:

身边大臣今:

方位名词

  莫:

古:

没有一个今:

不,不要

  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古:

长,原文指身高今:

改正

  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古:

即使今:

虽然

中心思想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22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