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7405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会计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会计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会计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会计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教案.docx

《会计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教案.docx

会计学教案

附件:

经济管理学院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会计学A          

课程代码:

    14101         

开课单位:

    财经学院      

授课教师:

    吴德永          

职称/学位:

    助教            

开课时间:

二○一三 至二○一四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14101

课程名称

会计学A

教学单位

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学分

45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其他方式: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其他课程     

学时数

总学时:

 45  理论学时:

 45   实验学时:

 18  上机学时:

 9  

任课教师

吴德永

职称

助教

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外聘教师

使用教材

□统编教材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会计学基础

朱继民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0.9

教学参考用书

财务会计

钱逢胜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财务会计学

葛家澍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财务会计学

王增孝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财务会计

陈信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第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课时数

6

教学章节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熟悉会计的定义,会计学及其体系;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及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主要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小组活动   □实验演示   □难点答疑   □提问

□作业讲评   □实践教学   □考试测验   □其他活动      

使用媒体资源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录像材料   □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 □IP课件    □其他资源:

     

作业或练习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一词始于我国西周(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70年之间),此时已有史料记载,不是考古推测。

据《孟子》记载: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矣’。

”清朝焦循在《孟子正义》中对会计的解释是:

“另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会”和“计”本来都是计算和汇总计算的意思。

1.会计的产生:

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会计的发展(我国)

会计的发展(西方):

1494年:

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ocaPacialo)相当完整地阐述了借贷复式簿记,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会计的涵义和会计的特点

(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检查,借以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①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

②以凭证为依据,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并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

③会计对经济活动所作反映是连续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

④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连续是指按经济业务发生(确认)的顺序来反映,自始至终不可间断;

系统是指会计运用一套专门的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有规律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归类、整理和记录,最后提供系统化的信息;

全面是指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均应作出详尽的反映,以便决策者选用,反映不带有某种偏向性,不能任意取舍,更不得遗漏;

综合是指会计的反映运用货币计量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以便对不同种类、不同名称、不同度量的物质消耗,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借以提供总括的价值指标。

计量单位有:

实物量→eg.个、只、辆、吨等,只能表示个别的数据。

劳动量→eg.工作年、月、日、时等,只能表示个别数据。

货币量(价值量)→有其特殊作用,因为:

(1)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

(2)交换的媒介物;

(3)价值的储藏物(金属货币);

(4)清算债权和债务的支付手段。

因此,以货币作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进行核算,就成为会计的特点之一。

当然实物量和劳动量两种计量单位在会计核算中也被应用着,但货币量计量单位是最主要的。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三、会计的职能与任务

(一)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的任务

1.关于职能、作用、任务:

①反映情况、②监督纪律③为决策管理服务

职能是人、事物、机构固有的作用;作用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

任务是指定担任的工作或责任

四、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具体目标

1、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职工等)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

资金有以下特征:

①资金的垫支性,这是基础,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②资金的周转性,这是其本质特征,据此把资金划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③资金的补偿性,这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要求。

 ④资金的增值性,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1.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的投入和资金的退出与工业企业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资金的周转,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一般只分为采购过程和销售过程。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转。

五、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6、利润利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前提(或称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对某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推断和假定。

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一)会计主体:

或称会计个体、会计实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它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责任单位,还可以是几个不同法律主体的企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按既定目标正常地持续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其现有的资产,同时也将按照原先承诺的条件清偿它的债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规定: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为及时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可以将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相等的期间(月、季、年)来反映。

按年划分的称为会计年度,年度以内,还可分季、分月。

要分别计算、报告各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便考核,进行对比,改善经营。

会计年度可采用历年制,即与日历年度保持一致,如我国及法、德、俄、韩国,也可采用日历年制,如英、日为四月一日,澳、意为七月一日,美国为十月一日。

会计年度的划分取决于国会、人大开会的时间。

我国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一致,以自然公历年份为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运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与反映,且其币值不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这为确定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提供了条件。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①客观性原则(可靠性与真实性、可验证性)指信息是否经受得住复核加以验证。

经受得住复核的称为信息的可验证性,是对信息总质量的又一个要求,即所提供的信息是可以重现的。

具备可靠性的信息必须能客观地反映客观事实真相,必须经受得住验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②相关性原则指会计信息与信息用户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新准则强化了该原则。

③及时性原则指的是在信息对用户失效前就提供给用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④可比性原则(统一性、一贯性)谋求可比性是为了扩大信息的用处。

统一性:

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来保证的共性。

要比较不同企业的信息或同一企业不同时点(期)的信息,信息必须有一定共性:

如会计核算方法一致,会计资料分类、汇总、分析的口径一致等。

不同企业的信息共性,由某一个国家、地区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来保证。

一贯性:

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稳定不变,前后一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⑤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平易近人;采用简明扼要的格式编制会计报表,使信息易于理解,易于为一般用户所接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⑥谨慎性原则指面临不肯定的变化,会计人员对于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要持合理计算的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不计或少计,以致一旦发生巨额损失措手不及;又不惊慌失措,不必要地积累过多的财力去应付可能的损失。

换言之,可能的费用和损失,账上允许有所反映,应相应地少计利润,积蓄相应的财力支付可能的费用,以消化可能的损失。

但是这种准备必须合理,为数不偏多也不偏少,要审时度势,谨慎小心,从保护企业的前途出发,而不是为蓄意多计费用,少计利润寻找借口。

例如,允许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采用加速折旧等。

⑦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质量要求,视信息的性质和用户的需要而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形式是指法律形式。

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

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原则

▲一种学科在其实务和理论探索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概念,其中有些概念在本学科中有特定的涵义。

在会计中,确认、计量和报告就是有特定涵义的三个概念。

确认:

就是将会计要素中的某一项目,如一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正式地记入账册。

如收入和费用(成本)的确认。

计量:

包括三个方面:

①实物量②货币量③劳动量。

报告:

主要是编制会计报表,它是账面资料的分类和汇总。

(1)历史成本原则或称原始成本、实际成本原则,是从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派生出来的。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不将其作为基本原则)

定义: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一切经济业务和事项,一律以历史成本为入账的标准,把会计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

要求资产和权益的计价,以经济业务发生当时实际投入(或约定可收)和实际付出(或承诺支付)的货币数量作为入账价值。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注意:

实行历史成本原则,并不排斥个别项目用非历史成本计价。

例如,股票投资和其他投资应当根据使用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再如,盘盈固定资产采用完全重置价值计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计制,是用来确认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收入和费用的。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不将其作为基本原则,但日常核算仍然采用权责发生制,期末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则采用现金制)

它的操作规则是:

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反之,凡是不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到并入账,都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并入账,都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3)配比原则为了使配比的结果富有意义,配比原则有个附则,称为受益原则,就是费用谁受益,归谁负担。

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基本业务上的费用、成本,是因为取得基本业务收入而发生,归基本业务负担,应当和基本业务收入配比。

其他业务收入亦然。

同时,哪一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应与归集该期的费用、成本配比,不混杂,以正确确定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14号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指那些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

换言之,通过支出,在交换中得到的财物或劳务,本期即予耗用,仅由本期受益。

这类支出是为了获取收益而发生的。

资本性支出指的是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或超过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

换言之,通过支出,在交换中所得到的财物或劳务,除本期受益外,还延伸到下期或后续数期。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一、会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会计学:

属于理论

会计工作:

属于实践

会计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经济管理科学下工商管理学,它是研究如何建立和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会计工作是人们运用会计对经济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然而也有人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称为会计。

二、会计学的内容

按其研究内容分为:

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重要分支。

1、某企业2004年6月30日资料如下:

(1)管理部门购轿车一辆价值200000元

(2)银行里的存款1000元

(3)向银行借入4个月到期借款2000元

(4)仓库里存放材料24500元

(5)国家投入资金100000元

(6)正在加工中的产品2000元

(7)企业购入的专利权45000元

(8)应付给外单位的购货款8000元

判断上列资料中各项的类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分析和考核B.核算和监督C.预测和决策D.以上都是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是指()

A.谨慎性原则B.相关性原则C.重要性原则D.可比性原则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是()

A.客观性原则B.会计主体假设C.编制会计报表D.盘存法

第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课时数

教学章节

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小组活动   □实验演示   □难点答疑   □提问

□作业讲评   □实践教学   □考试测验   □其他活动      

使用媒体资源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录像材料   □录音材料   □直播课堂

□CAI课件 □IP课件    □其他资源:

     

作业或练习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第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安排

一般

包括

复习

旧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讨论、

巩固

练习、

布置

作业

等环节

(空白不够可添加附页)

课程教案审核情况

教研室

审核意见

(新开课、开新课的教案应由教研室主任签署审核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院审定

意见

教学副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