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建门诊业务住院业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医院新建门诊业务住院业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新建门诊业务住院业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新建门诊业务住院业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用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医院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工程总概况
第1节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地点:
彭山区凤鸣镇103线与兴隆路交叉处西南角。
2、工程建设规模:
新建门诊业务用房建设面积14659.67㎡;新建住院业务用房建设面积25936㎡,地下车库21196.43㎡,附属用房655.46㎡,总建筑面积47787.89㎡;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面积8135.3㎡。
3、工程总投资:
29800万元
4、工程计划工期:
540日历天
第2节施工准备
1.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程项目部,承担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部将以项目经理为首,同时配备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专业管理人员,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施工、技术、进度、安全、质量、材料、文明施工及消防等工作。
由项目经理负责具体全面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到现场具体管理人员,并定期召开技术安全、工程协调会议,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2.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技术、生产多个方面,要求做到施工场地五通(水通、电通、道路通、电话通、排水通),一平(场地平整),五落实(技术、劳动组织、材料、机具、现场设施落实)。
为此部署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技术准备
1)为工程施工开展作好充分的资源准备,以充分满足工程需要,按施工管理架构配备技术人员,建立有施工经验、工作效率高的工地领导机构,确保工程管理质量。
2)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听取设计要求、意图及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
3)施工前做好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和安全交底。
组织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充分熟悉和学习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和会审的工作。
解决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之间的相互矛盾,各专业交叉、搭接出现的问题,以避免施工中不必要的返工。
4)按招标文件和经审核的施工图,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预算和材料计划。
开工前制定材料进场计划,特殊材料进场要尽早落实货源,及时组织进场。
5)提前进行原材料检验工作和混凝土及砂浆的试配,把好质量关,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工程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合格资料及相关质量合格文件。
6)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熟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建立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保证开工前所有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
7)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8)根据工程图纸编制工程预算。
编制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技术方案交底。
9)根据工程勘察报告,掌握本工程水文地质详细资料以及地下原有管道及障碍物等资料,检查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桩和水准点,引出轴线控制桩,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
2.生产准备
1)掌握气象资料,组织好施工全过程的均衡施工,制定雨季、大风天气的施工措施。
2)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安排搭设临时设施,整理好材料堆放场地。
安装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并调试并检测合格,经质安部检查验收后才投入使用。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接通水、电源,储备施工及消防用水,现场水电工根据方案要求,按安全操作规程敷设临时地下、地上水管和电线,将水、电送到各个用水用电施工地点,并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4)接通现场临时运输道路,施工场地硬地化,冲洗设施完善。
5)做好工程坐标点及高程点的复核和验收。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会同现场监理复核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并做好复验记录。
根据已复核完成的坐标点和高程点,进行控制点的布控。
3.施工现场的准备
1)为了合理使用场地,施工平面布置应安全、紧凑、合理,同时做到场容整齐清洁,道路畅通,符合防火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避免多个工种在同一场地、同一区域进行施工,避免相互干扰。
施工平面设专人负责管理,使各项材料、机具等按经审定的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
2)掌握现场动态情况,全面均衡安排,严格管理,确保施工方案有效贯彻实施。
第2章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第1节施工方案
1.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准备
1)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的仪器设备在计量检测检定合格期内。
2)详细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
3)仔细审阅施工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
4)复核检校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
2.布设测量控制网
1)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
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且通视良好的位置设置轴线点的控制桩,同时在周边建筑物上用红油漆做好显著标记。
2)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控制桩要妥善保护,用200×200×10mm的钢板,加焊锚脚,埋入混凝土内,在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确定精密点位。
3)根据施工需要,依据主轴线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形成平面测量控制网。
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轴线和角度,确保测量精度。
4)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检查,布设一套高程控制网。
场区内至少引测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控制在合理距离,以此测设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闭合差控制在规定以内。
2.地下室施工测量
1)对原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的重点为基础轴线和底板标高的控制。
拟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平面轴线的控制,利用地面上轴线控制点,向地下室外侧投测各条轴线。
标高传递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地下室内,同一水平面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3个,并作相互校核,闭合差不超过规定要求,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的标高基准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3.地上部分施工测量
1)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和垂直度,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进行平面轴线的控制,内控法利用激光垂准仪进行竖向投点。
2)内控网的布设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部,在建筑物内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观测控制的位置布设内控点,组成闭合线路。
3)内控轴线投测方法
在地下室顶板各点位预埋200×200×10mm钢板,钢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精确定位。
从二层开始,每层各点位预留200×200mm洞口,以便激光通过。
在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上设置光靶,将控制点位用激光投测到施工层后,先复核距离和角度,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主轴线的引测。
4)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闭合检查,布设一套高程控制网。
场区内至少引测三个水准点,点间距离控制在规定以内、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基坑开挖边线大于15m,以此测设出建筑物高程控制网。
5)标高传递
在现场场地质比较稳定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基准点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
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S2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至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nmm(n为测站数)。
楼层标高传递按内控轴线投测方法。
6)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 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 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
3 ±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
4 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要求。
4.装修测量
1)室内500mm控制线线:
校核结构施工时墙柱上的500mm线,误差在±3mm之内,取平均值,引测到内隔墙上,所有墙柱上的500mm线作为门窗洞口、专业管线、地面等高度的控制基准线。
2)外立面控制:
外墙垂直轴线与高程均由内控轴线和高程点引出,转移到外墙立面上,弹出竖向、水平控制线,以便外墙装修。
在轴线点引出后,由于内控法是逐层实施的,而外墙是从上至下通线,因此需要电子经纬仪在外控点的辅助下,从上至下进行一次检测修正,从而达到外墙精确测量的效果。
3)特殊部位施工方法
本工程部分结构为弧形曲面,整体造型多变,如何精确的定位,体现设计者的意图,是施工测量的一个重点,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法进行测量放线。
5.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在结构施工时积极与有沉降观测资质的测绘单位配合,按设计要求,准确埋设沉降观测点埋件。
2)浇筑柱混凝土时,在柱子±0标高以上50cm处留孔,埋设专用成品观测点。
3)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和后浇带的两侧,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网布设成闭合线路。
观测时必须做到“四定”:
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线路、固定观测时间。
地下室施工完毕后,在首层相应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地上部分沉降观测,将基础沉降量和地上部分沉降量进行累计,得最终沉降量。
4)沉降观测频率
在地下室按规定要求观测,混凝土结构施工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
建筑装修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5)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
每次沉降观测后,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沉降量分布曲线图,编写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并将观测结果报技术部门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归档。
6.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1)人员配备:
测量负责人由测量专业长期从事大型工程测量的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测量工作质量、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测量员2名,负责日常轴线、标高测量、沉降观测、基坑监测及内业资料等。
2)仪器配置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途
1
全站仪
SET-230R
1台
布设测量控制网
2
电子经纬仪
ET-02
2台
测设轴线
3
精密水准仪
DiNi10
1台
标高复核、沉降观测
4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2台
标高控制
5
激光垂准仪
DZJ2
1台
竖向点位传递
6
激光扫平仪
GTS-211D
1台
标高扫平
7
对讲机
TB-317(低频)
1对
通讯联络
8
钢卷尺
50m
3把
量距、细部放线
以上仪器设备均经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
2.地下室基坑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
(1)施工准备:
1.设置排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阻止地面雨水流入施工区。
2.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铺砌20cm左右厚块石或砾石,作简易泥结碎石路面,两侧设排水沟。
3.做好设备试运转检查,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试运转。
(2)基坑开挖
1.技术要求
开工前由工程项目部对施工班组作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并做好记录,施工员测量工要熟悉图纸,领会施工方案的作业要求,建立现场水准测量网。
1)专职测量工要配合施工员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及时控制开挖标高。
2)基坑开挖时,应做好坑外排水工作,避免雨水流入基坑。
在基坑顶设置300*400mm的排水沟,每隔30m及转角处设置800*800*800mm的砖砌集水井,用抽水泵日夜抽水,经沉淀排放。
3)基坑开挖至规定的标高后,在基坑底四周设置300*400的排水沟,每隔30m及转角处设置800*800*800mm的砖砌积水井,及时将坑底积水抽出,经沉淀过滤再排入市政管井。
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排水沟,确保排水沟的畅通。
2.安全要求
1)开工前要做好施工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土方外运时,在运土出口处应设安全岗,配备专人指挥车辆。
运土司机要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按指定路线行驶,按建设单位指定地点卸土。
3)沿基坑设置900mm高安全拦杆,并在基坑北侧悬挂红色标志,夜间应有红色安全灯。
3.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1)不要在基坑边坡坡顶加过重荷载,若需在坡顶堆载或行使车辆时,必须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核算,控制堆载指标。
2)施工方案应有利于维持基坑边坡稳定,如土方出土宜从已开挖部分向未开挖方向后退,不宜沿已开挖边坡顶部出土,应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不得先切除坡脚。
3)注意地表水的合理排放,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或渗入边坡。
4)注意现场观测,发现边坡失稳先兆(如产生裂纹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边坡的稳定性,待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3)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支护是根据边坡周边是否具备放坡条件分别采用基坑支护方式,在AB段,该段周边为拟建中医院综合医疗中心,地下室外边墙距拟建中医院综合医疗中心约16m,该段基坑边界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具备放坡条件,该段采用“放坡+喷锚”进行支护。
在BC段,该段基坑边界离用地红线较近,不具备放坡条件,该段采用“排桩”进行支护。
在CD段,该段基坑边界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具备放坡条件,该段采用“放坡+喷锚”进行支护。
在DE段,该段基坑周边界存在多处已建建筑物,不具备放坡条件,且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较严格,该段采用“排桩”进行支护。
在EF段,该段基坑边界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具备放坡条件,该段采用“放坡+喷锚”进行支护。
在FG段和GA段,该段基坑边界离用地红线较近,不具备放坡条件,该段采用“排桩”进行支护。
GA段周边存在一处已建建筑物,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要求较严格。
1.“排桩”支护施工方案
1)施工顺序安排:
首先进行围护钻孔灌注桩定位放线,确定桩位,然后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挖深应满足压顶梁施工要求,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向下开挖至第二道梁支撑施工,第二道梁支撑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并施工第三道梁支撑,以及第四道梁支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继续开挖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后,进行基础施工。
2)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详见后面旋挖桩施工方案。
2.“放坡+喷锚支护”施工方案
1)坡顶散水平台和中间平台施工工艺
坡顶散水施工和坡面第一层护坡同时进行,首先将坡边上口外延2米处的土面清平,在距坡边1.95米处钉入长度为1米Φ18的钢筋,钉入深度为0.9米,外留0.1米,间距为2米(沿基坑走向),Φ18钢筋之间用Φ12的钢筋连接,做拉筋。
之后铺设ф6@200的钢筋网,最后按2%的坡度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C20,混凝土厚度为100mm。
在坡顶散水平台边砌20cm高的砖墙,防止雨水灌入,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2)坡面施工工艺
清理坡面→定位→成孔→插入土钉钢筋→注浆→焊拉筋→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制作底梁→养护
1 清理坡面
由于基坑开挖较深,设计进行两道放坡,必须分层开挖。
在喷射混凝土前应辅以人工按1:
0.3的坡比进行边坡修整,经现场技术人员测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2 定位
在成孔前,必须按设计确定的点位进行施工,土钉倾角为10度。
3 成孔
采用钻孔机取土成孔,取土到设计孔深,经现场技术人员测量测量合格后为成孔.土钉的孔位、孔深、孔径及角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如成孔中遇塌孔导致土钉钢筋不能插入,应将土钉钢筋拉出,重新成孔。
4 插入土钉钢筋
成孔并经检查后将钢筋插入,制作好的钢筋应保持干净不得沾有油污和泥土,按设计长度下料,弯勾后固定。
5 注浆
成孔并经检查后,插入土钉钢筋,并同时将注浆管插入,注浆管的插入深度应在孔深的一半以上;注浆前应将孔内残土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注压浆泵及其管路。
用压浆泵向孔内注纯水泥浆,其水灰比为0.5,注浆应满实。
注浆前应做好水泥浆制作,本工程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水泥浆的水泥进场后应按要求验收,并进行二次复试,只有复试合格的水泥方可使用。
a.水泥浆按设计配制,注浆所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5。
b.按给定的水灰比确定每罐水和水泥的用量,并按要求加水和水泥。
c.搅拌机开动后,先加入水,再加入水泥进行充分搅拌,水泥搅拌时间不得小于3分钟。
d.水泥浆搅拌后必须用筛网过滤至存浆罐中方可使用,滤出的杂质及时清理,避免掉入存浆罐中。
e.水泥浆储存时,应不断搅动,减少水泥浆因静止产生沉淀,水泥浆储存时间不应大于水泥初凝时间。
6 焊拉筋
在L形钢筋内侧用Φ12mm螺纹钢筋与其他土钉预留钢筋的连接,形成网状拉筋网。
7 铺设钢筋网
土钉的水泥浆产生一定强度后,进行修坡挂网,钢筋直径为ф6,敷设间距为200mm。
钢筋网用绑线固定好,网片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规范钢筋的搭接要求。
钢筋网与土钉的连接应牢固。
8 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前应将坡面虚土清理干净,将按设计要求搅拌好的混凝土从每层土钉的底部向上顺序喷射。
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一定距离,距离宜为0.6~3.0m。
坡面喷射混凝土厚度为达到设计要求。
9 制作底梁
人工挖底梁土方,尺寸为300mm×300mm,视土方情况确定支模方式,然后浇筑砼,土钉墙钢筋网锚入底梁不小于30cm,砼强度等级为C20。
3.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重点要做好防雨、防触电、防基坑失稳工作。
2)雨天施工,钢筋严禁直接落地,如沾有泥块使用前应及时清理干净。
3)雨天施工时,未锚喷砼面的坡面要用彩条布扇好,防止雨水冲刷坡面产生滑坡。
4)现场的电闸箱要做好防雨,以免雨水进入发生连电事故。
5)在雨季施工中,现场施工用电缆必须架高离开地面,防止发生漏电事故。
6)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随进度要求储备一些防雨、防湿、排水材料工具设备,方便施工。
进场的防雨设备、工具要配套,并备有必须配件。
7)大雨前后,要检查工地的临时设施、机电设备、临时线路,发现有倾斜、变形、下沉、漏雨、漏电等现象,应及时维修加固,有危险情况的,应先排除隐患后再进行维修。
4.质量保证措施及技术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按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技术要求、工程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等所作的具体指导,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a.工程开工前应组织本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熟悉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每个人对工程的总体要求明确,对本岗位的职责,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b.严格按施工方案对实际操作者进行技术交底。
c.施工中突发事件,如遇地质条件与报告不符或遇到地下障碍物等,应立即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待拿出具体可行的处理方法后方可施工。
2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按照质量要求,每天各个工序都检查,各种记录表格记录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施工中的抽检,对不合格品及时处理。
基准轴线,水准高程点,施工中的土钉桩位,必须经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检验复核、认可合格后方可使用。
3 严格对工序重点的管理,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统一分工、专人负责,制定标准化管理。
严格工序之间的交接制度,保证工序质量,施工中应健全完善各工序之间的互检工作,下道工序负责人检查上道工序是否合理,凡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
4 材料必须有严格的验收质检制度,所购原材料的品名、牌号、产地、规格、批号、批量及生产日期必须与提交的相应的证明书吻合,在二次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各种材料必须标识明确。
二次复检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出报告,测报告必须有复核、审核手续。
5 做好验收阶段的工作,原始记录,质量检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齐全。
2)技术措施
1 成孔深度以测量孔深为准,保证有效孔深。
2 用于测量定位的经纬仪、钢尺应交计量检验部门检验精度合格。
3 根据图纸和设计给定的控制点,来确定桩位点。
4)成品保护措施:
施工中成品钢筋应妥善安置,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应用彩条布覆盖或搭设防雨棚。
5.安全技术措施
1 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 进入施工现场应正确着装,严禁穿硬底易滑的鞋,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严禁违章作业或酒后作业。
3 保证施工的正常用电,必须有专业电工进行维修保养,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照明。
4 施工中严禁将水倒至修整的边坡上,而影响边坡的稳定。
5 在挖土和施工交叉作业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设专人负责安全监督。
6 在施工区及各重要设备上配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7 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进行设置。
8 施工机具保证完好,严禁带病运转,注浆前要重点检查泵的安全阀是否良好,进、排水其它各部螺丝是否拧紧。
3.基坑降、排水方案
1.基坑降水方案
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轻型井点来降低地下水位。
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及抽水设备等组成。
井点管采用直径50的钢管,长度为8米,井点管的下端装有1.2米长滤管,连接管用直径50的钢管制成,每个连接管均安设阀门,以便检修井点。
集水总管一般用直径为100的钢管分节连接,每节长4米,每隔1.5米设一个连接井点管的接头。
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为了便于挖土机和运输车辆出入基坑,井点布置成环状,在对角的地方开辟一条施工施工便道。
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水能力,集水井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方向有0.25%的上仰坡度。
本工程在施工中需采用160根井点管,其中120根间距3.5米,40根间距2.5米(设在转角)。
选用两套抽水设备,每套带总管长度约260米。
2.基坑排水方案
1)排水系统
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基坑支护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积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
同时考虑基坑土方开挖后,基坑底有一定的渗水量,将对地下室底板的施工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对开挖好的基坑制定降排水系统。
2)排水明沟
在土方开挖期间,在基坑压顶外侧做400*300的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及对基坑边坡的冲刷。
每隔30m及转角处设置800*800*800的砖砌集水井,用抽水泵日夜抽水,经沉淀后排放。
基坑开挖至规定的标高后,在基坑底四周设置300*300mm的排水沟,每隔30m及转角处设置800*800*800mm的砖砌集水井(降水井部位可用作集水井用),用抽水泵将水抽至坡顶排水沟,经沉淀后排放。
3)排水盲沟
地下室底板设置纵横交错的排水盲沟,纵横间距为30m。
盲沟做法为:
沟宽500mm,沟宽300mm,并沿集水井设坡度。
沟内填50mm碎石,面铺石油沥青,沟底做C10混凝土垫层。
4)降水系统
在基坑底四周设置300*300mm的排水明沟,转角处设置φ800mm的降水井。
降水井在土方开挖前施工完毕,降水井使用钻孔桩机成孔,使地下室水流汇集水井,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入基坑顶排水明沟。
4.土方场内、场外运输交通方案
1.土方运输交通方案
土方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交通管理措施。
为解决施工期间土方运输的交通问题,我公司计划成立专门交通疏解小组,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疏解方案和应急措施,建立交通疏解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奖罚制度,明确工作重点和每日的工作要点,并派管理成员到交警队进行交通规则和疏导技巧培训,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疏解工作。
路口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指导车辆渠化分流。
交通疏解员分班全天候指挥交通。
疏解员上班时按要求穿反光马甲,佩带袖章,装备指挥旗和对讲机,按交通批示牌和交警部门批准的疏解方案指挥车辆行驶。
交通疏解小组每天由组长根据工程项目部的进度安排布置交通组织方案,负责管理范围内交通组织落实、管理、巡查。
发现有阻碍交通的障碍物或道路损坏时,及时进行清理,维修。
土方运输过程中,须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运土车辆运土过程中,其装土高度应符合有关规定,且车辆顶部应遮盖玻璃丝布,以防止尘土飞扬。
5.旋挖桩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