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06336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桩基础.doc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一、工程设计概况 4

二、场地地质情况 4

三、水文条件 6

四、工程施工特点和难点 7

第三章施工部署 8

一、总体部署 8

二、施工段的划分 8

三、施工准备 9

第四章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11

一、施工管理体制 11

二、项目组织机构示意图 11

三、项目经理部主要岗位职责 12

第五章施工机械、劳动力进场计划 16

一、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16

二、主要劳动力计划 16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17

一、总工期 17

二、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7

第七章主要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8

一、测量放线 18

二、人工挖孔桩施工 18

三、桩基入岩 25

第八章安全管理目标和保证措施 26

一、安全管理目标 26

二、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26

三、安全责任制 27

四、一般安全保证措施 28

五、人工挖孔桩安全特别保证措施 29

第九章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 33

一、质量目标 33

二、质量保证体系 33

三、挖孔桩质量保证措施 33

第十章工期保证措施 37

一、工期目标 37

二、进度控制的方法 37

三、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 37

四、确保工期的管理措施 38

五、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38

第十一章现场文明施工 41

第十二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44

一、雨季施工措施 44

二、炎热天气施工措施 44

三、防台风措施 44

附表一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45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46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基桩和地下连续墙钻芯检验技术规程》DBJ15—28—200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XXXXXXX工程位于广州市XX区XXX路,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m²,共分三个地块为B1地块、B2地块、C2地块。

该工程除基础外均由公司设计,其中B1地块为1栋楼高2层的商铺(局部有夹层),下设一层地下室。

B1地块基础桩为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为摩擦端承及端承摩擦(抗拔)桩,以强、中风化岩为主作为桩端持力层,设计桩数共188根,桩径均为1200㎜,预计桩长约10米。

其中ZH1为抗拔桩,共105根,设扩大头,桩端入强风化岩0.5米或全风化6米。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700kN(830kN,抗拔);ZH2为82根,设扩大头,桩端入中风化岩0.5米或如强风化岩8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5300kN;ZH3为1根,设扩大头,桩端入中风化岩0.5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6800kN。

设计要求各桩端下岩层厚度≥3D。

当原地面直接为中风化岩或中风化岩埋藏很浅时,桩基改为墩式,中风化岩承载力特征值为1000KPa,墩身与桩底直径同、墩长≥3米,墩底持力层厚度同样≥3D,相邻桩(墩)底标高差值不应大于其净距,设计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

桩身钢筋笼钢筋用HPB235、HRB335和HRB400级钢。

二、场地地质情况

本商场下设1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约6米,基坑开挖后人工填土层基本已挖除,开挖土层主要介于粉土和粉质粘土之间,故对人工填土层不再赘述。

〈二〉冲洪积土层(Qal+pl)

(2)层粉质粘土:

深灰色、灰色,软塑~可塑,为原地表土,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淤泥质土;层顶埋深:

3.20~6.90米,层厚:

0.70~2.8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12次,实测锤击数为2~9击,平均6.3击。

在2、3、6、7、12、15、20、22、26、29、33~35、44、45、53、56、59、60、67、69、70、72号钻孔有揭露。

第(3)层粉质粘土、粘土:

灰黄、灰白等色,按稠度可分为二个亚层:

(3-1)层:

可塑,层顶埋深:

3.50~8.50米,层厚:

0.50~4.50米。

现场做标贯试验25次,实测锤击数为4~13击,平均8.2击。

大部分钻孔有揭露。

(3-2)层:

硬塑,层顶埋深:

4.20~7.60米,层厚:

0.60~3.00米。

现场做标贯试验5次,实测锤击数为12~21击,平均15.6击。

在2、7、10、11、12、13、18、19、21、22、25、36、37、50、55、56、57、71号钻孔有揭露。

第(4)层粉土:

灰黄、灰白色,按稠度可分为二个亚层:

(4-1)层:

稍密,层顶埋深:

3.40~9.50米,层厚:

0.50~6.4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19次,实测锤击数为4~11击,平均8击。

在1、3、4、6、8、10、11、14、17、18、24、25、28、29、34、35、38、40、45、46、51、52、58、62、63、68~71、74号钻孔有揭露。

(4-2)层:

中密,层顶埋深:

5.50~9.00米,层厚:

0.80~3.1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7次,实测锤击数为12~18击,平均14.3击。

在16、20、22、30、53、61、64、67、68、72号钻孔有揭露。

第(5)层粗砂(局部为中砂、细砂,间夹砾砂):

灰黄色、灰白色,以稍密~中密为主,饱和,颗粒不均匀,局部密实,含粘性土,按密实度可分为二个亚层:

(5-1)层:

稍密,层顶埋深:

6.30~9.10米,层厚:

0.60~2.6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6次,实测锤击数为10~15击,平均12.2击。

在23、25、26、34、36、40~42、44、50、52、62、72、73号钻孔有揭露。

(5-2)层:

中密,层顶埋深:

5.40~8.80米,层厚:

0.60~3.3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18次,实测锤击数为15~28击,平均20.4击。

在2、4~6、9、10、17~22、24、27、30、32~34、36、39、47、49、53、54、73号钻孔有揭露。

〈四〉残积土层(Qel):

第(6)层粉质粘土、粉土:

褐红色,可塑至坚硬或稍密~密实状,主要由粉细砂岩及砾岩风化而成,粉质粘土由粉细砂岩风化而成,粉土则由砾岩风化而成,含粉细砂及半风化砾石,具有遇水变软、松散的特性。

因层中常夹有砾石,其标贯试验击数普遍偏大。

所有钻孔均有揭露,按稠度可分为三个亚层:

(6-1)层:

可塑或稍密,层顶埋深:

6.10~20.00米,层厚:

0.50~8.0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31次,实测锤击数为5~15击,平均9.6击。

场地内分布较为普遍。

(6-2)层:

硬塑或中密,层顶埋深:

7.00~23.00米,层厚:

0.70~10.9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24次,实测锤击数为13~23击,平均16.4击。

场地内分布较为普遍。

(6-3)层:

坚硬或密实,层顶埋深:

6.90~19.40米,层厚:

0.50~10.50米,现场做标贯试验44次,实测锤击数为18~39击,平均26.1击。

场地内分布较为普遍。

〈五〉基岩

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塱山组的细砂岩、砾岩,岩芯呈褐红色、棕褐色,呈中厚层状;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风化带:

第(7-C)层:

全风化,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软化,层顶埋深:

8.60~25.00米,层厚:

0.50~9.40米。

现场做标贯试验24次,实测锤击数为30~56击,平均40.5击。

在6、17、21、24~26、31、32、35~37、40、41、44、47、53~56、59~62、64、66、67号钻孔有揭露。

第(7-I)层:

强风化,岩芯破碎,呈短柱状或半岩半土状为主,质软,属极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顶埋深:

8.40~27.00米,层厚:

0.50~25.80米。

现场做标贯试验55次,实测锤击数为51~105击,平均65.6击。

场地除2、3、17、25、30、44、47、59、61、64、66、67号钻孔没有揭露此层,其余钻孔均有揭露。

第(7-M)层:

中等风化,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柱状,细砂岩主要为泥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属极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中等风化砂砾岩、砾岩裂隙较发育,岩芯相对较破碎,呈短柱状,以铁钙质胶结为主,岩体较破碎,属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顶埋深:

13.20~30.80米,层厚:

0.50~4.10米;在6、10、16、19、20、23、26、28、33、34、36、46、49、54、55、63、69、71~74号钻孔有揭露。

第(7-S)层:

微风化,岩芯完整为主,呈柱状,以钙质、铁钙质胶结为主,属较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层顶埋深:

9.70~34.50米;揭露层厚:

0.30~7.20米(未揭穿),除70、71号钻孔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

综上所述,强风化岩,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破碎,呈短柱状、块状或半岩半土状,间夹薄层中等风化岩,裂隙发育;层厚变化大,厚层强风化岩中夹薄层中等风化岩,承载力较高,可作为低层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岩,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块状,间夹强风化岩,裂隙较发育,岩质不均匀,承载力较高。

三、水文条件

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场地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砂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形式赋存于第四系土层和基岩中。

第(5)层砂层,透水性较强,渗透性较好,是本场地主要含水层;第

(2)层、第(3)层粉质粘土、粘土、第(4)层、第(6)层粉土、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

砂层上覆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地下水具有弱承压性。

第(7)层基岩,全、强、中等风化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但其连通性一般,渗透性一般,涌水量不大。

微风化岩岩体相对较完整,裂隙少,无地下水。

表层松散填土,雨季时富含上层滞水,是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向低洼地区排泄。

该地下水对砼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四、工程施工特点和难点

1、本桩基工程必须在基坑支护完成后在基坑底开挖,设计的桩楼多,桩径小,桩身长度小,故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员较多,而效益低。

2、部份桩相邻较近,必须安排分批进行跳挖施工。

3、由于部份残积土为砂岩风化产物,吸水性强,见水易软化,松散,呈流砂状,故在人工护壁成孔时可能部份出现塌方,流砂等,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下述),确保施工安全。

4、本场地内囊状风化发育,而且分布无规律,为确保基础施工质量,需进行桩基施工勘察(超前钻探),充分掌握桩端下3D范围内有无较弱夹层而确保桩基承载要求,因此,超前钻参与施工,对桩基施工进度都有所推延和影响。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总体部署

1.工程施工指导思想

1.1质量总目标:

确保工程验收“合格”,争创“优良”。

1.2安全总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轻伤安全事故控制在2%以内,实现“五无”(即无重伤、无死亡、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

1.3施工总目标:

创建文明工地。

2.总体工期安排

本工程我公司拟计划工期60个日历天完成施工任务。

将挖孔桩分成四个区段施工。

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5月

计划竣工日期:

2011年7月

具体开工日期按现场情况确定。

计划总工期:

60天(日历天)

3.施工方法的选定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对本桩基的施工,采取以下方法:

成孔:

采用人工孔内挖土,卷扬机结合吊桶垂直运土;

护壁:

采用现场搅拌砼,用搅拌机进行拌和;

钢筋笼:

现场制作,桩孔内绑扎安装;

桩芯砼;商品混凝土;

入岩(孤石):

松动控制爆破法。

二、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