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60172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xx·苏常锡镇四市调研)如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解析:

1.C 2.D 第1题,根据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结合图示洋流分布位置,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水温应较高,对应乙。

③处是千岛寒流,洋流流向自北向南,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对应海域等温线丁。

C对,A、B、D错。

第2题,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①④洋流不能交汇,A错。

洋流②自南向北流,与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关系不大,B错。

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错。

洋流④是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对。

(xx·南京模拟)读图1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及图2甲地沿纬线方向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图,完成3~4题。

3.图中洋流可能位于(  )

A.美国西部海岸     B.日本东海岸

C.莫桑比克东海岸D.澳大利亚西岸

4.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海轮沿洋流北上航速减缓

B.利于渔场的形成

C.促进同纬度海陆间大规模水热交换

D.增加沿岸地区降水

解析:

3.D 4.B 第3题,据图1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分析可知,流经甲处的洋流流向向北;据图2分析可知,甲处垂直方向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美国西部海岸——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南流,日本东海岸——日本暖流,向北流,莫桑比克东海岸——莫桑比克暖流——向南流,澳大利亚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流。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利于渔场的形成。

(xx·无锡月考)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与使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信风B.②——盛行西风

C.③——西南季风D.④——极地东风

6.图中Q、P、K、M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D.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解析:

5.C 6.D 第5题,据图中海陆轮廓形状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风带西南风影响而成,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为补偿流,③为北印度洋的夏季风洋流(图中为呈顺时针流动),受西南季风影响而成,④为日本暖流,因陆地轮廓形成,为补偿流。

第6题,据图中海陆轮廓形状分析可知,Q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P地受千岛寒流影响,K海域因受寒暖流交汇而形成著名大渔场,M海域因寒暖流交汇而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xx·南京模拟)当海面有空气平流运动时,海面温度和气温之间产生温度差异,空气和海面之间发生热量交换,空气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海雾的发生和洋流的运动密切相关。

图1为图2中AB航线附近海域海雾时空分布图(图中数值越大,出现海雾的频率越高),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AB航线附近海域海雾时空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海面和大气温差较大季节海雾发生频率更大

B.东侧海雾发生的频率比西侧高

C.55°W地区海雾发生的季节变化最大

D.西侧和东侧海雾发生频率多的季节是相同的

8.关于B附近海域海雾的状况,理解正确的是(  )

A.寒暖流交汇是当地海雾形成的重要原因

B.海雾导致该地区阴雨天气较多

C.海雾的形成与流经该地区的暖流相关

D.海雾对当地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

解析:

7.D 8.C 第7题,海面和大气温差较大的季节应该是冬季,大气温度低,海洋水温相对较高,此季节海雾出现的频率较低;海雾发生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应是48°W附近;西侧海雾发生的频率比东侧高;读图可知西侧和东侧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季节是相同的,均出现在夏季。

第8题,流经B附近海域的洋流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暖流经过时,海面温度与气温差异较小,海雾发生频率较小。

二、双项选择题

(xx·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与南外模拟)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的成因与盛行风有关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气候类型不同

10.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时(  )

A.北京昼短夜长

B.南美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D.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解析:

9.AC 10.BD 第9题,①②洋流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季风环流有关,季风环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有关;③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吹拂而成的;④洋流为厄加勒斯暖流,流经的两岸地区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第10题,当赤道以北海域洋流流向为①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北京昼长夜短,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xx·扬泰通宿徐连六市联考)如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处洋流为(  )

A.寒流B.暖流

C.中低纬洋流D.中高纬洋流

12.甲处洋流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降低沿岸气温湿度B.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降低海运能源消耗D.加快污染净化速度

解析:

11.AC 12.AD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甲处等温线向南弯曲,其流向向南流,位于大陆西岸,为中低纬洋流大洋东岸的寒流。

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寒流降低沿岸气温和湿度,加快污染净化速度。

三、综合题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画出大洋西部两支南北流向的洋流。

(要求:

寒流用虚线箭头,暖流用实线箭头。

(2)图中40°纬线附近大洋西部等温线较东部________(稀疏或密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P处海域多海雾的原因。

解析:

(1)题,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在大洋西部40°N以北为向南流动的寒流,以南为向北流动的暖流。

(2)题,寒流与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因而等温线密集。

第(3)题,P处海域为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暖流洋面上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答案:

(1)略。

(2)密集 寒流与暖流交汇处,表层海水温度水平梯度大

(3)P处海域为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洋面上暖湿空气流到冷的寒流洋面上,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14.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航线①②③都是从______________地区出发,货轮上的货物主要是________。

(2)夏季,航线②的船舶经过北印度洋时是______(逆/顺)水,航线③的船舶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是______(逆/顺)水。

(3)正常年份,________处(填字母)洋流流经的海域渔船云集,渔业资源丰富。

但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渔船稀少,可能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__现象。

(4)图中B、C、D、E四处中有著名渔场形成的是________,简述渔场成因的差异。

解析:

(1)题,读图可知,图中三条航线都是从波斯湾地区出发,而该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和出口产品是石油。

(2)题,根据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和盛行风向进行分析。

第(3)题,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渔业生产的影响。

第(4)题,图中B处附近为纽芬兰渔场,E处附近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而秘鲁渔场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答案:

(1)波斯湾 石油 

(2)逆 顺 (3)E 厄尔尼诺 (4)B、E E海域渔场因上升补偿流而形成,B海域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水循环

一、单项选择题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m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 ②有高大山脉分布 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 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 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        B.③④

C.②⑤D.④⑤

2.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

A.水源主要来自太平洋

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

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解析:

1.C 2.D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个地带多高大山脉,形成冰川较多,冰川融化提供较多的优质水源。

第2题,由材料中信息“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可判断答案D项正确。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4.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解析:

3.B 4.C 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因此河流径流量变化小且稳定,图④河流符合要求。

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雨型,本区域河流冬季径流量丰富,应为图①。

欧洲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小,但冬季气温低,积雪量丰富,春季积雪融化,河流以春汛为主,图③符合要求。

阿尔卑斯山体海拔高,冰川丰富,河流补给形式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在夏季,图②符合要求。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

故3题选B,4题选C。

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

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下渗D.地表径流

6.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

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解析:

5.D 6.B 第5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使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难以在地表汇集成径流。

故选D。

第6题,该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故B选项正确。

(xx·淮安测试)如图为某海绵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在海绵城市概念中,绿地多设计成下凹式,其目的主要是(  )

A.快速排除积水B.汇集地面雨水

C.降低土层厚度D.防止路面被淹

8.不断增多的城市建筑,对建设海绵城市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水污染加重B.水处理趋难

C.下渗面减少D.蒸发面增多

解析:

7.B 8.C 第7题,绿地多设计成下凹式,可以汇集更多地面雨水。

第8题,不断增多的城市建筑,占用地表面积使径流下渗面积减少。

二、双项选择题

(xx·苏常锡镇四市二调)运用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题。

9.如果该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循环(  )

A.①的水量与③的水量相等

B.②导致地表高低起伏

C.③是地下径流的来源之一

D.①②③④促进了区域的水资源更新

解析:

选CD 按照水循环水量平衡原理,①环节的水量大于③环节。

②对塑造地表形态的直接作用不大。

③通过下渗,可以补给地下水。

①②③④组成海陆间循环,促进水资源更新。

(xx·徐州月考)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位于南天山西部,保护区东西长105km,南北宽28km,总面积约34.4万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35.3m。

据此回答下题。

10.保护区内河流众多,其水源主要补给方式为(  )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

C.地下水D.湖泊水

解析:

选AB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保护区内有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冰雪融水多,该地受西风影响,冬季多降水,故河流补给主要方式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xx·镇江一模)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1。

图2是镇江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B.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C.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D.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12.镇江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的作用有(  )

A.地表径流增加B.下渗增加

C.水汽输送量减少D.调节雨洪和利用雨水

解析:

11.AD 12.BD 第11题,据图1分析可知,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小;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正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第12题,据图2分析可知,镇江海绵城市建设如绿色屋顶、透水路面、森林、湿地等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调节雨洪和利用雨水。

三、综合题

13.如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甲汛期

丙汛期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

(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

(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

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答案:

(1)

甲汛期

丙汛期

相同点

影响因素均为气温

不同点

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

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 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变暖,冰川退缩。

14.读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000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

(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

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

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第(3)题,根据该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0℃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

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

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