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5643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docx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

《诗词曲五首》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知识梳理】

文学文化常识

1.《十五从军行》: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府搜集演唱的诗给被称为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种:

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和《诗经》,《楚辞》同名。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4.《过零丁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写作背景

1.《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

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

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4.《过零丁洋》:

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5.《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

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

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重点词语解释

《十五从军行》:

始:

才。

归:

回家。

道逢:

在路上遇到。

道:

路途上。

阿:

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

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

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

松树、柏树。

冢(zhǒng):

坟墓。

累累:

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dòu):

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

野鸡。

中庭:

屋前的院子。

生:

长。

旅:

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

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

即野葵。

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

用。

作:

当做。

羹(gēng):

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

一会儿就。

贻(yí):

送,赠送。

沾:

渗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⑴武判官:

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

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⑶胡天:

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

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

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

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

狐皮袍子。

锦衾:

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

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

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不得控:

(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控:

拉开。

⑻都护:

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铁衣:

铠甲。

难着:

一作“犹着”。

着:

亦写作“著”。

⑼瀚海:

沙漠。

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阑干:

纵横交错的样子。

百丈:

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

昏暗无光。

⑾中军:

称主将或指挥部。

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饮归客:

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

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羌笛:

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

军营的门。

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

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

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掣:

拉,扯。

⒂轮台:

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天山:

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⒃满:

铺满。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⒄山回路转:

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⑴南乡子:

词牌名。

⑵京口:

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

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

眺望。

神州:

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

即北固亭。

⑸兴亡:

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

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

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móu):

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

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

停止。

⑼敌手:

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

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过零丁洋》:

[1]文天祥:

(1236—1283),原名云孙,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将。

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获后,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其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等。

  

[2]遭逢:

指自己遇到朝廷的选拔。

  

[3]起一经:

是指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1256年,文天祥以进士第一名的身份入朝为官。

  

[4]周星:

岁星,即木星。

木星每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所有古人用周星借指十二年。

  

[5]惶恐滩:

赣江十八滩之一,以水流湍急而著称,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

  

[6]汗青:

古时候都是在竹简上写字,为了防止虫蛀,先要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很像人的汗珠,所有把书简称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山坡羊:

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

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

聚拢;包围

⑶波涛如怒:

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

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

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

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

“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

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

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

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

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

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

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

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例题精讲】

例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瀚海阑干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C.干戈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

D.坐断东南战未休(坚持)

参考答案:

D “坐断”的意思是“占领,占据”。

【巩固练习】

1.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         。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

        。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         ?

         ”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         ,         ”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参考答案:

(1)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4)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5)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6)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知识点二、课文精讲

【知识梳理】

《十五从军行》

走进原文

十五从军征两汉: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句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

“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诗歌鉴赏

作品开篇不同凡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十五从军征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

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

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

“那儿就是您的家。

”言下之意就是:

“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

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

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

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

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

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不能向别人倾诉、表达。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老兵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像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

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

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

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

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内涵。

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

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

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

“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

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悲凉的景象。

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

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

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

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

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

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

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读者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

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

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

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

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古诗评析

骆玉明: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

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百感交集,催人泣下。

古诗情感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进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句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古诗梳理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