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课题方案.docx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课题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课题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课题方案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我国语言大师吕湘先生曾经谈到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读写能力强的学生无一不是“课外阅读”的有心人,他们谈学习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吕叔湘先生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
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小学六年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
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
但是,我校低年级小朋友目前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
课题组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
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前者。
而在学生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前两位的竟然是长篇漫画和幽默故事。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不知道选什么书,只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
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等,这说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
因此,引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地,正确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结合本校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力求以班级为单位营造书香班级,通过激发阅读兴趣,使低年级学生乐读;指导阅读方法,使他们会读;推荐相关读物,使他们多读。
从而较大程度地改变目前班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通过本课题热烈讨论,本次课题的研究有以下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这就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够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
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3、儿童阅读心理
从言语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大声的或无声的)过渡。
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
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实践。
因而,大量的阅读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言语的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优化环境,萌动学生内需。
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是行之有效的。
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
“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
”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1、张贴读书名言。
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并写成条幅挂在教室里,每周更换一句,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2、开辟文化长廊。
在教室一侧的墙壁上开辟出一条文化长廊,可以用来张贴新书的海报,书中人物的画片,或者是一张小小的书签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读书需要。
3、设立图书角。
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漂亮的书柜里放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经过教师筛选的最好看的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给图书角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例如:
“漫步书林”、“书海拾贝”等充满诗意的名字。
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
班级里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二)推荐读物,引发情感体验。
1、推荐的依据。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
孩子的年龄特点是给孩子选择读物的依据。
低年级儿童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对于课本以外的读物很感兴趣。
若有充足的读物供他们阅读,能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夏家发教授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倾向归纳为13项,为我们给孩子选择读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推荐的方式。
(1)制作书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本班学生的读书资源为学生列出一学期要读的书目,制作成书卡,在新学期的开始作为礼物送给学生。
推荐的读物既有名著经典,又有流行时尚。
“名著经典”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引发孩子一生的文化向往,“流行时尚”带给孩子的则是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天真的童趣等。
其次,做到教师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
推荐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2)设置悬念。
如果孩子们对教师推荐的书,仅仅是喜欢、想看,那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发孩子们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在专门的阅读课上,捧起要推荐的书本有声有色地为孩子们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把学生的那颗心吊得高高的,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又或者为新书制作一张海报,贴在教室的“文化长廊”里,让孩子每天仰着头看,看一次,心里就想一次,以致于越看越喜欢,最后到达非读不可的地步。
(3)因势利导。
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还得见机行事抓住机会,及时推荐。
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推荐《尾巴的功能》一书;杨立伟首飞成功,中国人终于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就向学生推荐《宇宙的奥秘》等有关太空方面的文章和书籍。
(三)加强指导,诱导自主融入。
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教师还要对孩子加强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其有效性。
1、习惯的养成。
低段的孩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低下、贪玩好动。
班级中除了几个特别爱看书的小书虫,大部分学生对读书的“需要”还需老师的循循善导,适时“加温”。
光靠每周的一两节阅读课是不够的,要把“看书”作为每天的家庭作业来布置,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养成如下良好的行为习惯:
(1)自觉看书,保证时间。
每天能自觉看书30分钟。
自觉看书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爱看书的标志。
自觉的孩子不用家长提醒,捧着书会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30分钟”等于是一节课的时间,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勤查字典。
鼓励孩子遇到生字时能“咬住不放”,勤查字典,不光要知道字音,还要了解一下字意,把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3)快乐积累。
我们提倡学生在看书时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但不整齐划一地强求每个孩子都做到,而且摘录的量不大,否则会成为消极积累,浇灭学生的读书热情。
萨特说:
“阅读是自由的梦。
”让学生一身轻松、毫无压力地读书,在书中去追随小溪流水,去倾听燕啭莺啼,更有益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方法的授予。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阅读课上传授孩子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诵读和默读。
诗歌类、散文类的文章适合于动情地反复地朗读,直到熟读成诵;小说类、童话故事类的适合于默读,但读到喜爱处、读到动情处,可以出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2)跳读和浏览。
根据阅读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阅读报纸可以浏览,查找资料时可以跳读。
(四)丰富读书活动,张扬阅读个性。
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各种读书活动的效果评价,促使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强化阅读兴趣。
1、阅读交流汇报
要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应关注阅读交流。
如:
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活动课,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
在交流中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喜好设立各种奖项,让孩子在掌声与笑声中日渐钟情于书本,与书为友。
2、班级读书活动
在班级里我门定期适时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如争当班级“阅读之星”,“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走进童话故事”等。
争当班级“阅读之星”。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开展各项班级读书活动的时候,应该和学生一起阅读。
在师生互动的读书活动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创建阅读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后推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我们把它移植到课外阅读中。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1)、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之前给家长发一封告家长书,让家长明确活动的意义,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设计一份课外阅读记录卡,让学生每阅读完一份读物(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本书),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既记录基本信息(文章名称作者等),还要把自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及通过阅读掌握的词语和优美句段写下来,收进阅读成长记录袋,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收集的记录卡多。
(3)、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一个阶段以来的读书清单,介绍自己最喜欢、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把学生的阅读成长记录袋在教室展出。
4、亲子共读
低年级一部分学生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
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当碰到困难就放弃看书。
但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有读书的伙伴,此时父母亲跟孩子共同选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对孩子的阅读不失为一种促进作用。
作为教师要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和探讨家教读书经,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让读书像中央电视台互动娱乐节目《开心辞典》一样,成为家庭生活中一份必不可少的休闲大餐!
(五)、着力校本阅读教材编写
目前,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正在全力以赴、集思广益编写校本阅读教材,每年级一册,循环使用,学校将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校本教材持续开展阅读指导工作。
三、关于政策方面的思考及建议。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家长的配合支持及学生阅读习惯与兴趣培养等内环境之外,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1、制定完善的课外阅读实施方案。
学校应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情况及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校园应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目前虽然学校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但因学校没有完善的方案进行统一实施管理,所以各年级各班级孩子的读书习惯培养显得参差不齐。
因此,课题组建议学校统一制定关于课外阅读实施的相关的方案,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使之成为常态化,这样孩子们的阅读氛围会逐渐浓厚来。
2、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为孩子们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资源。
学校目前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但因为学生太多,资金投入不足,相关实施不完善,加之孩子们进图书室极为不方便,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管理太难……因此,建议学校加快阅读场地建设,加大图书资源投入,为孩子们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3、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学校,保证经费投入,并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外环境。
要提高人民文化素养,还得从娃娃抓起。
学校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政府应积极给予关心,决不吝啬教育经费,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强相关建设,为老百姓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目前政府虽然设立有图书馆,但那是只有极少数人民受益,更多的百姓及孩子们不知道图书馆在什么地方,更不要说借阅了!
因此,课题组认为,每个社区都应建立相关设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社会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四、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2020年1月-2020年3月)
⑴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确立研究课题。
⑵制定实验方案。
⑶实验前测。
⑷实验教师拟定实验计划。
⑸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如何提高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经验,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
(2020年3月-2022年12月)
⑴调整研究方案
⑵召开实验课题开题会,通过实验方案。
⑶主持人及执行人深入实验班跟踪,指导研究。
⑷举行校级公开课,进行观摩学习。
⑸进行实验中测。
⑹开展竞赛评选各种“大王”活动。
⑺召开阶段经验交流会。
⑻整理资料进行归类存档。
3.总结阶段:
(2023年1月)
⑴进行实验终测。
⑵核算实验结果,分析检验。
⑶对实验工作进行评价。
⑷整理资料进行归类存档。
⑸实验教师撰写实验论文。
⑹撰写实验报告。
⑺请相关人员鉴定。
五、预期效果
(一)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初步养成
我们将2018年与2019年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
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以上的学生由原来的19.7%上升到了78.5.8%,阅读时间有了保证,阅读量也明显上升,据统计学生在2017学年第一学期4个月的时间里,个人阅读册数达20本的学生达53.8%,达10册以上的有74.5%,最少的学生也达到了学期内看书3本以上。
学生看书的面更广了,原来很多孩子的阅读以卡通漫画类、校园幽默小说类为主,比较单一,经过引导,已经有很多孩子将目光关注到了阅读经典及各类有益的图书上来。
(二)学生阅读水平提高明显
经过两年的课外阅读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时能通过略读,大概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阅读时有丰富的心理体验;会利用工具书帮助阅读。
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自觉做摘抄、背诵,并与同学作交流,积累名句数量巨增。
在17年的期末考试中,我们将阅读和习作的得分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阅读和习作的得分明显比开展研究前有所提高,就二年级而言,高出了2.5分。
(三)学生阅读品质得到增强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后,学生的以下两方面的阅读品质得了增强。
1、自控力。
一开始,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拿到了一本书,没翻几页便换一本。
这样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是一本书,甚至是一篇文章也没看完。
很显然,学生没有注意阅读的方法,有的文章学生并不是不喜欢,只是他还没看到自己喜欢的情节就已舍弃了,自从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后,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用浏览、跳读等方法来找自己喜欢的篇章来读,不至于一本一本地换,既影响他人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2、自主性。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注重良好读书氛围,再加上方法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很多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是在阅读中均能形成自主独特的见解。
(四)、学生阅读成果的转化迅速
两年来,学生阅读的量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学生写作文时词语匮乏单调的现象有了显著改观,经常有文章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中获奖或在各类报刊上发表。
在各级各类征文评比中也屡获佳绩。
积累的不断增加也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公开课,特别是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常为听课教师称道。
(五)、学生个人藏书量明显增加。
在实验开始的初期,老师们感到最大的困难是“读什么”,学生课外阅读资源的缺乏才是最大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宣传动员,再加上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学生个人藏书量大幅度增长。
(六)、家长的认同度的变化
在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实验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赢得了家长的关心和支持。
看着孩子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步,看着孩子在书的世界里迅速成熟,家长们不在担心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许多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孩子建立起了家庭图书馆,许多孩子收到节日礼物是父母送的课外书。
(七)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加快
为了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需要率先垂范,也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教育名著和学生爱看的书。
除了阅读吸收,教师们还积极地摘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认真写好读书心得。
课题组及全校多次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激发全校教师爱读书、乐读书的热情,激励教师多读书、多思考,真正做学思并行的幸福教师。
(八)学校的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自课题开展以来,学生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爱读、会读,读书已经成了我们教师和学生的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使师生“活”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这也响应了我们学校提出的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享受”。
学校已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特色建设的主要方向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