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5066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题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孔子教育思想简答题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重视因材施教。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因此,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简答题)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们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传统教育学特点: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杜威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社会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第二章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适龄儿童:

年满6周岁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特点)简答题重点

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简答题

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1.小学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小学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3.小学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作用)简答题#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精神实质)论述支撑材料

首先,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再次,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论述题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的教育。

小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

要求: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的教育。

要求:

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健康的身体。

4.美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技能,要求: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有机统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缺一不可。

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强调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每个人、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应区别于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注重选拔性、淘汰性,只照顾到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强调成绩,忽略其它方面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分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述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

教育工作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身心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身心发展达到下一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教育要适应阶段特征,做好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所以应抓住关键期,适时教育。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教学工作中应扬长补短。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虽然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但是个体的身心发展也是有差异的。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依据规律作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论述题

1.遗传及其作用#

遗传及其成熟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及作用#

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分点)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分点)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主观能动性:

个体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年龄特征及教育)#

1.童年期儿童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

小学生骨骼富有弹性,但不坚硬,易弯曲变形。

(分点)

儿童肌肉含水分较多,肌力较弱,容易疲劳,但恢复快。

大肌肉、上肢肌发育较早,小肌肉与下肢及发育较迟。

小学生心肌纤维较细,心脏功能较差。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易考重点

观注记思请我评价(分点)

观察注意一些感兴趣、新鲜的东西,忽略主要的东西。

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会观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

注意小学生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记忆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

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小学生的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

情感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发展。

自我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相对较差,中年级开始逐步学会把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加以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及教育重点

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分点)

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学习兴趣与习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

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

二、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

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

1.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

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动作,

避免剧烈的运动。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不断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生中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也就是基础教育。

#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需要的人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论述题

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分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的社会地位

1.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儿童优先)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

基本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2.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受教育权

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生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

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

保障学生人身权: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3.学生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

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广博的文化素养#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想知。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敬业

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坚守自己的岗位。

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应关心学生学习、思想和身体,严格要求学生,尊重、信任学生。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观

要具有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是提高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须的。

对所教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分点)

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能力,主要变现在: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教师的人格特征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兼容并包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有意义学习)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尊师爱生

第五章课程

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简答

1.普及性2.基础性3.发展性

我国现行小学课程设计(了解)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应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健康的身体。

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4.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般题)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第六章教学上

教学的意义(一般题)

1.教学是传统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任务(简答题)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教材或精神客体的中介,掌握科学认识方法,以最经济的途径认识现实世界并改造主观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

认识的间接性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

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

实现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重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学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的发展又影响着知识的掌握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传授知识、忽略思想教育的偏向;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为了促进学。

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程序步骤)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感知教材

理解教材,形成科学概念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重点#

教师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

直观性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认识特点,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重点#

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要求,就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善于用启发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产婆术。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3.巩固性原则#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简答题#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的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也可以叫实际出发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叫学以致用原则重点#

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贯彻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简答题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学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简答题

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要善于启发诱导

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诱导

做好讨论小结

4.演示法

5.练习法

 

教学组织形式简答题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在于效率高,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授课的优点重点

1.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任务的多少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

综合课的结构包括:

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

布置课外作业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备课的要求: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简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写好三种计划(简答)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

一堂好课的标准: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正确的教学内容

恰当的教学方法

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了解)

1.观察法

2.测验法

测验的质量指标: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3.调查法

4.自我评价法

第八章德育

小学德育特点

1.小学德育的基础性

2.小学德育的奠基性

小学德育的构成

1.道德教育

2.政治教育

3.思想教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

首先,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额道德评价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小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德育过程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小学德育过程的规律)重点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与看法。

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

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

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的毅力。

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些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

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联合家庭与有关社会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调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

所以,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原则简答题

1.导向性原则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要求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教育。

其本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德育的途径简答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