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964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古寨初中1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内容预览:

 

2010年秋古寨初中初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3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诘难(jié)嬉闹(xī)亵(xiè)渎嗤笑(chī)

 

B、颓废(tuí)豁然(huò)汲取(jí)忐忑(tè)

 

C、涕泗(tì)拮据(jù)栈桥(jiàn)田圃(pǔ)

 

D、伦理(lún)滞碍(zhì)蒂固(dì)襁(qiǎng)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郭然无累开卷有益怀古伤今孤军愤战

 

B、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十拿九稳对答如流

 

C、寻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精血成聚

 

D、气吞抖牛一杯黄土化为乌有无与仑比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B、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趾高气扬。

 

C、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

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D、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持之以恒(恒心)格物(推究)

 

B、不言而喻(比喻)汲取(从上往上打水)

 

C、锲而不舍(雕刻)致知(获得)

 

D、孜孜不倦(勤勉,不懈怠)狡黠(狡猾)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B、谁都不会否认杜甫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C、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回声的有关知识。

 

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三国演义》

 

B、《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

 

C、《香菱学诗》-曹雪芹-明朝-《红楼梦》

 

D、《杨修之死》-罗贯中--元末明初-《水浒》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

“做题前一定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

 

C、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D、什么是故乡?

生在哪里?

哪里就是故乡。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A、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B、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

 

C、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D、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

 

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衡阳燕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酒来解愁,却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愁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①“雷公”一度曾是恐怖的代名词。

对哭泣的小孩只要说一声“雷公来了”,小孩就会被吓得不作一声。

现在,雷公的权威江河日下,这句话也听不到了。

但是雷固有的威力依旧。

全世界平均每天要打八百五十万个雷,雷电的电压可以高达数十亿伏特以上,温度高达17000~28000℃,在千分之一秒到十分之一秒中释放出十亿~十万亿瓦的能量。

它们不仅以隆隆声响及闪光来吓唬人们,而且,每年总有数百人因遭雷击而丧生。

 

②为了研究人体在受到雷击时会产生怎样的电现象,科学家用人体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③人的皮肤是绝缘的,但是,在皮肤里面流动着的血液和淋巴液是一种良导体。

如果只考虑人体的内部组织,则从头顶到脚底的总电阻约为300欧姆。

 

④实验中,用聚酯制成与人体身高相同的模型,涂上导电性涂料,使人体模型的总电阻恰好为300欧姆。

在这层涂料外面,再涂上相当于皮肤的高绝缘性涂料。

 

⑤实验表明,对于10亿伏特高电压的雷电,皮肤的绝缘效果完全不起作用,雨衣和橡胶长筒靴也无效,300欧姆的电阻更等于零。

 

⑥另外,调查发现,遭到雷击的人未必都会死亡。

大量电流通过心脏和大脑,都是必死无疑的。

流经人体的电流超过一定值,就会引起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直到死亡。

有的遭雷击人被电火烧得焦黑,但是,实际上,造成死亡的却不是体表的烧伤。

倒不如说,有不少人幸亏因烧伤而保住了性命。

电流有一种“表面效应”。

电流在流经一个导体的时候,往往只沿着表面流过,而不经过其内部。

显然,对于人体来说,如果通过这种表面效应放的电越多,则流经体内的电流就越少,当然性命就得救了。

而皮肤烧伤是最轻的症状,完全可以治愈。

 

⑦过去有一种说法,打雷时,把身上的皮带扣、发夹等金属物品丢掉再逃走最为完全。

但是,实验情况并不是那样的。

将两个人体模型,一个带有金属物件,一个不带金属物件,放在一起作对比实验,结果不带金属物件的并不见得更安全些。

 

⑧那么,为了免遭雷击究竟怎样做才好呢?

打雷时不外出是最好的办法。

在混凝土建筑物、电车和汽车内,尽管遭到雷击也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如果是木制房屋,则呆在房间中央最安全。

如果在室外遇到打雷的话,则无论如何要采取低姿势,最好是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但不要跪下或卧倒;携带的物品不要高出人体;不要留在大树、电线杆等高大目标近旁,至少要与它们保持二米以上的距离;另外,千万不要站立在荒野中、山顶上或是湖面小船的船头上,也就是说,不要使自己成为“制高点”,因为雷电素来是最喜欢袭击制高点的。

 

⑨对于害怕遭到雷击的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到一道电光闪过的时候,你已经躲过了一次雷电的袭击。

 

10、对第①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威力

 

B.说明雷电的巨大威力和危害

 

C.说明雷电释放的能量大

 

D.说明雷击电闪的巨大危害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体皮肤具有一定的绝缘能力

 

B.电压超过10亿伏,皮肤失去绝缘作用

 

C.电流通过身体部位不同,受害程度不同,有的皮肤被严重烧伤而幸存

 

D.人遭到雷击必死无疑

 

12、免遭雷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呆在房间中央B、采取低姿势

 

C、不留在大树、电线杆旁边D、打雷时不外出

 

三、文言文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欲有求于我也B.能谤讥于市朝

 

C.所欲有甚于生者D.万钟于我何加焉

 

1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5、下列对上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人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道理。

 

B、第②段写邹忌巧妙地运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劝齐威王纳谏。

 

C、第③段写齐威王起初愿意开门纳谏、后来又不愿意,以致门庭冷落。

 

D、从另一角度来看,齐威王也是一位虚心纳谏、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第Ⅱ卷(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晏子谏景公(6分)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

”公笑。

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

寡人闻命②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

“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

 

[注]①晏子:

名婴,齐国宰相。

景公:

齐国国君。

②闻命:

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晏子入见,立有间()

 

(2)公被狐白之裘()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怪哉!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19、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景王是个怎样的君王?

(仅就上文内容作简单的评价)(2分)

 

四.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

 

(1)关关雎鸠,。

 

(2)举杯邀明月,。

 

(3),客至鸡斗争。

 

(4),欲别故乡难。

 

(5)黑云压城城欲摧,。

 

(6)无意苦争春,。

 

(7),载不动许多愁。

 

(8)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9)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歌声悲壮场面。

 

五、口语交际与实践。

(共6分)

 

21、某天放学路上,假如你看见一位年轻妈妈给四岁的女儿剥香蕉,并随手把香蕉皮扔在路上。

 

(1)你检起香蕉皮走到她们身边,用温和的语气

 

对女孩的妈妈说:

(2分)

 

对女孩说:

(2分)

 

(2)你看到在不远处有果皮箱,果皮箱上没有宣传口号,请你拟一条简明的宣传口号写在果皮箱上面。

 

(2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4分)

 

假币

 

①人有时一犹豫就错过了良机,辰这样想。

此时老教授正在滔滔不绝地和新生们沟通感情,辰就没办法把两千元钱交上,而早上乘乱交这笔钱再好没有,可那时辰就是犹豫了一下,错过了,辰为此如坐针毡。

 

②终于熬到了下课,辰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装在上衣兜里。

 

③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了呢?

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深造,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

他曾想到市场上买点东西零碎花出去,可小贩们不收这假钱,他已没有更多的的钱了,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

假币的事抖搂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

 

④辰决定主动坦白,就说不小心夹带了,求老教授容他宽限些日子借来补上,这样总比当众揭穿好。

第二天,辰就恭候在老教授上班的必经路上,见到他说:

“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

“别提你那钱。

”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

“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

”啊呀,谢天谢地!

辰一边赔礼,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

辰想。

 

⑤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

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钱,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

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

等着,老师。

 

⑥学习期满,辰直接成了市文联干部,又一年,他又成为省作协聘任的专业作家。

辰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也不愁没钱。

 

⑦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

他为老教授准备了一万元现金,专程来京。

 

⑧老教授高兴:

“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恩,这就好。

”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

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

“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的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

老教授哈哈大笑:

“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

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

”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老师,那你说让贼偷了

 

……”辰目瞪口呆。

“假话。

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老教授说。

辰急着问:

“为什么?

你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

“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⑨“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我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有删节)

 

22.第③段划线句能不能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3分)

 

23.第⑦段辰觉得老教授“可怜兮兮”的原因有(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4.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

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

(4分)

 

25.研读第⑨段,再自拟一道题目并给出答案。

(4分)

 

题目:

 

答案:

 

七、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我们心存感恩。

亲爱的同学,在生活中,你是否曾为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而感动?

你是否曾因羔羊跪乳、乌鸟反哺、落红护花而感喟?

……请细细回味你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种种感动,撷取其中最动人的一幕,以“那曾感动我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积累与运用。

 

1、C2、B3、B4、B5、D6、B7、C8、D9、A10、B11、D

 

12、D13、C14、C15、C

 

第Ⅱ卷

 

16、

(1)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17、

(1)拜见,谒见

(2)通“披”,穿着

 

18、奇怪啊!

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19、(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生活条件很好,在晏子的谏后懂得换位思考,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并且还是很爱自己人民的好君王。

 

20、(1-8小题略)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1、

(1)对妈妈说:

阿姨,这是您不小心扔到地上的东西。

 

对女孩说:

小朋友,妈妈一定告诉过你,果皮应放到果皮箱里,对不对呀?

 

(2)示例:

垃圾不乱扔,美丽由心生。

人人讲卫生,处处好风景。

 

22、不能。

这一段交待假币来历和辰的经济状况,为后文辰自责、赎罪埋下伏笔。

(意近即可)

 

23、①老教授穿着寒酸;②收到钱后被小偷偷走;③收到假币却不知道学生在欺骗他(1分)。

 

24、示例:

辰:

可以及时直接向教授说明情况,表达内疚,向老师认错。

(2分)免得内心长时间受到良心谴责。

(1分)(言之有理即可)

 

老教授:

可以暗地里找辰谈话,及时指出他的错误,也可以允诺辰缓交学费或帮代交学费,(2分)这样可以让辰及时明白并纠正自己的错误(1分)(言之有理即可)

 

25、示例:

(1)题目:

“泪流满面”写出了辰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案:

写出了辰明白真相后内心的震撼,激动。

 

(2)题目:

辰决定还要向老师再学习几年,他还要向老师学习什么呢?

 

答案:

学习老师爱护学生,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

 

(3)题目: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起到了收束文章,再次烘托老教授高尚师德的作用。

 

(4)题目:

辰要求再学习几年,老教授会答应他吗?

老教授又会怎么说?

请为文章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