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6115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docx

作文素材日日新75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

作文素材日日新-75-2008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

作文天地

03-301659

赛场如人生,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一串非同寻常的故事……

1、菲尔普斯:

“水中外星人”独霸奥运之巅

水中“神童”菲尔普斯8金梦圆。

8月17日,菲尔普斯拿到了个人本届奥运会的第八金,这样他已经收获了14枚奥运会的金牌。

难怪有人感叹:

菲尔普斯这条大鱼长得太像人了。

他比鱼更适合游泳。

为水而生的“水栖动物”:

1985年6月30日,菲尔普斯诞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郊外的一个小镇。

菲尔普斯是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

父亲是一名警察,妈妈是位小学教师。

父母离异那年,菲尔普斯年仅7岁。

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游泳,菲尔普斯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1996年,菲尔普斯在亚特兰大现场观看了奥运会,泳池里的争夺也激发了他去征服的欲望。

在北巴尔的摩水上中心俱乐部,菲尔普斯找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鲍勃·鲍曼。

是他挖掘了菲尔普斯身上的游泳潜力,成就了这位水中“神童”。

菲尔普斯,身高187cm,体重79公斤,一双14码的大脚,超出身体3英寸的惊人臂展,上身修长,腿却很短。

“迈克尔的身形在游泳运动中很占优势。

”美国游泳队技术指导杰恩特·斯基纳这样评价道。

更让人惊叹的是菲尔普斯的脚面弯度超过常人15度,所有的一切让美国“神童”在泳池中所向披靡。

这些让菲尔普斯在水里傲视群雄的特质,在陆上却带给他无尽的烦恼。

因为他经常会无缘无故地踏空或者摔倒。

平时队内体能测试,他总是最后一个。

如果有人说,同菲尔普斯出生在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那么也可以这样说———菲尔普斯就是一个纯粹为水而生的“水栖动物”。

1999年,菲尔普斯进入美国国家游泳二队。

2000年,菲尔普斯成为美国1968年以来,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最年轻的游泳选手。

但是在悉尼,最终只收获了200米蝶泳第5名。

从此,水成了菲尔普斯生活的全部,“日复一日,一个又一个365天,我已记不得上次没有训练是什么时候。

天道酬勤。

200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菲尔普斯刷新了200米个人混合泳的世界纪录,十几天的比赛,他共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

震惊了世界的菲尔普斯,被媒体称为“神童”、“外星人”。

百年奥运第一人,在水立方中诞生。

美国“飞鱼”菲尔普斯在男子四乘一百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上,完美地完成了他的“八金之旅”,其中勇破七项世界纪录和一项奥运会纪录。

       天才背后,执著平常

创造神话的人必有神人的天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夺目的天才,莫过于拿了8块金牌的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的天赋异秉常被津津乐道,而天才的另一面却少有人提及,相比之下那简直乏味之至:

每天5点起床开始训练,中餐后稍稍打个盹,然后一直游到下午6点。

每周在泳池游10万米,一周7天不间断,一年才休息5天,圣诞节上午还在练。

而菲尔普斯的坚持,完全出于自律,他在自传中提到,每当早上闹钟响起,他都希望在暖和的被窝里多躺一会儿,但念想到要战胜那些强大的对手,他就毫不犹豫地赶往游泳馆,把温暖的身子扎进冰冷的水流中。

因为坚持每天5点起床,菲尔普斯被队友戏称为“启明星”。

没有人知道菲尔普斯是怎样战胜自己的,但也许那比2米长的臂展,更接近8块金牌的奥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99%的努力加1%的灵感。

这句话同样适用当今伟大的游泳选手菲尔普斯:

如果没有10多年来对单调训练的坚持,菲尔普斯耳朵再大,手臂再长,也无法在泳池神之又神。

天才需要乏味的训练,天才同样也要面对压力和挫折。

山东姑娘刘春红是位不世出的举重天才,被国际举联评选为“百年最佳举重运动员”。

本届奥运会上,25岁的刘春红再次一骑绝尘,五破世界纪录,成功卫冕女子69公斤级冠军。

但有谁知道,这位天才运动员,在奥运会前,已经低迷了两年。

2006年5月,刘春红在训练中肘部受伤,10月的世锦赛,刘春红不得不中途退出。

巨大打击下,此前从未失利过的刘春红,进入了一种怎么练成绩都上不去的诡异时期。

“忘记比赛的感觉”像魔咒一样笼罩着她。

终于有一天,教练马文辉当众大骂刘春红:

“你以为奥运冠军就了不起,不想练就回家!

天才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我不服输”,刘春红被骂醒了,超越自己的方法,是咬着牙缠着绷带练习,是业余时间关在房里默默绣十字绣,是重新打起精神从头开始……天生神力的刘春红,终于再次爆发!

北京奥运会上,还有很多菲尔普斯、刘春红这样的天才运动员。

不可否认,是他们过人的天赋,照亮了人类超越极限的梦想之路,但他们刻苦训练甘之如饴的美德,自我超越不断挑战的毅力,追求荣耀问鼎辉煌的努力,才使这条梦想之路不断向前伸展。

 

2、对手在追,牙买加人在“飞”:

博尔特第三次破记录

牙买加人夺得接力冠军并创造世界纪录之后,彻底将美国人赶出了他们固有的领地——短跑。

本届奥运会上,牙买加人垄断了短跑金牌,甚至世界纪录。

博尔特胸前挂满的三枚金牌就是明证。

一破世界纪录

8月16日,今年横空出世的博尔特还没冲线就狂拍着胸口,将自己保持的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提高了0.03秒。

二破世界纪录

8月20日,博尔特像一道来自牙买加的黑色闪电再次划过鸟巢的跑道,尘封12年的男子200米世界纪录从此作古。

三破世界纪录

8月22日,博尔特“复出”并在第三棒时将所有对手甩在身后,助牙买加队成功打破美国队保持的男子4×100米接力世界纪录。

3、伟大的母亲:

丘索维金娜为救重病儿子征战五届奥运会

8月17日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跳马决赛中,33岁的德国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夺得银牌。

北京奥运会是她第5次征战奥运赛场,支持这位高龄选手在体操场上奋斗至今的只是一个单纯而坚定的信念——为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

曾经辉煌突遭横祸

丘索维金娜的体操生涯,可以说成绩显赫。

1991年的美国世锦赛,她获得了个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作为独联体代表团的一员(2006年前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夺得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金牌。

国际体操联合会中,有三个动作以她的名字命名。

1996年,丘索维金娜功成身退组建了家庭,儿子阿里什也在3年之后出生了。

一家三口的生活,看起来如此的平静而快乐。

然而造物弄人,2002年,这个幸福的家庭遭遇了晴天霹雳——在一次突然的呕血之后,阿里什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

由于白血病的治疗费用昂贵,并不富裕的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卖掉了房子和汽车,但高昂的医疗费依然压得这个不幸的家庭喘不过气。

她坚强地选择了复出参赛,通过获取奖金来挽救孩子。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丘索维金娜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一举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

为救儿子挑战全能

釜山亚运会上的惊艳,为丘索维金娜迎来了生命中的另一个机——德国体育部门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由于德国科隆医院的白血病化疗很有效果,丘索维金娜举家来到了德国。

2002年全家到德国之后,丘索维金娜依旧日以继夜地努力训练。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

”丘索维金娜动情地回忆道,“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里什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得选择。

”训练是为了参赛,参赛是为了赚取奖金。

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

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

不敢病,不敢伤,不敢退,在2002年至2005年的三年间,丘索维金娜总是时刻记着这三点。

凭着坚强的毅力,这位体操妈妈最终挺了过来。

五朝元老无人能及

因为国际体操联合会有“三年规定”,丘索维金娜在2006年才穿上了德国体操队的队服。

而在今年的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这位前乌兹别克斯坦的功勋运动员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丘索维金娜代表德国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也是她本人所参加的第五届奥运会,身着德国队的比赛服,丘索维金娜成为历史上参加五届奥运会的第一人。

如今的丘索维金娜,也早已没有了6年前初来乍到时的恐惧和焦急,而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

因为这位母亲,终于从病魔手中救回了自己的孩子。

“从三年前开始,阿里什的病情就渐渐稳定,现在除了定期的血检外,他已经很少上医院了。

放下心头大石的丘索维金娜一家也终于开始了新生活。

“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

”关于退役,丘索维金娜表现得并不介怀。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北京奥运后退役,以后的事谁都说不准,但是我会尽量享受的。

”丘索维金娜表示。

北京奥运会赛场上的体操妈妈,终于能够重拾久违的轻松心情,享受体操运动带来的纯粹乐趣。

向我们伟大的母亲致敬!

评:

今年的奥运会上,代表德国出战的丘索维金娜拿到了一枚女子跳马的银牌。

她创造了体操运动史的奇迹:

34岁,连续五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

创造奇迹的力量,是母爱:

2002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为了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已经退役的丘索维金娜复出参赛。

“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丘索维金娜说。

那块银牌,如金子般闪耀。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过,“柔弱胜刚强。

”冼东妹和丘索维金娜,还有更多妈妈级的奥运选手,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柔弱能胜刚强,因为比金牌更沉重的,是柔情似水的爱;比力量之美更强悍的,是人性之美。

 

4、冼东妹:

33岁的“妈妈选手”,用实力卫冕冠军

谁能想到,生下女儿后仅仅半年,冼东妹就重新站在了奥运赛场上。

在众人眼中,她是两届奥运会的冠军,是完美的英雄。

在孩子眼中,她是“绝情”地断奶后离去的妈妈,是不称职的母亲。

所以赛后,冼东妹谈及女儿,泪流满面,“妈妈一年都没有在你身边了,我会好好回去补偿的。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舐犊情深。

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冼东妹仅用时66秒便完胜日本名将横泽由贵,成为中国女柔小级别在奥运会上夺冠的第一人。

十运会夺冠后冼东妹一度退出,但为了北京奥运会,她毅然选择复出。

2007年冼东妹正式复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训练,她的战斗力依旧,在世界杯欧洲系列赛中参加两站连夺两次冠军,表现出色。

在国内争夺奥运参赛名额选拔中接连击败更年轻的队友,以“妈妈选手”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赛场。

在轻松杀入决赛后,冼东妹异常清醒。

固然她曾经以66秒的速度获得金牌,她曾经是无数喜爱柔道运动的观众眼里的传奇,但今天,她只是一名老兵。

最后的比赛,座无虚席。

凭着自身丰富的经验,冼东妹一直将对手压制得毫无翻身之力,动作潇洒,目光如炬。

现场看过她比赛的人都说:

“她的眼神中,只有犀利的杀气!

朝鲜选手安琴爱面对冼东妹,退缩了、畏惧了。

看着这位33岁的老将身披红旗走向观众席,不禁让人心潮起伏,却无人说得清柔道的伤病为她带来了多少痛楚。

大幕落下,这一次,她的角色是——母亲。

评: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还有些人完美地表现着运动员的坚强,然而温柔却深入骨髓,处处绽放,因为她们拥有同样一个名字:

母亲。

冼东妹,中国第一个妈妈级奥运冠军。

她在女儿4个月时决定复出,“绝情”地给孩子断奶后离去,为再次冲击奥运冠军奋斗。

没有这份刚毅、坚强和雷厉风行,就没有那个让对手胆寒的柔道名将。

但谁也不能否认,冼东妹是一位温柔的妈妈,在国家队封训期间,她每天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往家里打电话,听听电话那头的女儿咿咿呀呀。

拿到金牌后,冼东妹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多陪陪女儿。

赛场上的坚毅,瞬间化成似水的柔情。

 

5、栾菊杰:

“祖国好”横幅感动全场观众

24年前,就在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的洛杉矶,26岁的栾菊杰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金牌女剑客,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击剑史上唯一的一枚奥运金牌。

告别赛场长达20年的栾菊杰,今天代表加拿大队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女子花剑个人赛,尽管止步32强,但是她以行动感动了在场每一名观众,一幅“祖国好”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感恩。

她缓缓地从背包里掏出一面红底黄色的横幅,上面赫然写有“祖国好”。

横幅太大了,为了把它高高举起,栾菊杰几乎上半身都被遮住。

展示了一圈,她才满意地退场。

现场不少观众看到了横幅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而他们给予栾菊杰的掌声也愈发热烈,栾菊杰赢得了全场的尊重。

栾菊杰说:

“我把我的青春献给了国家,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不出国的话,可能我还不会感受到作为中国运动员是多么的幸福。

”栾菊杰表示,正是这20多年在海外的漂泊,让她充分感受到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条件多么的优越,“我打出这个横幅,正是要感谢祖国培养我,让我练出了这么好的技术,我想利用北京奥运会这个舞台,向祖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栾菊杰认为,她代表哪个国家参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展示奥运精神,“我都想好了,打完第一场,不管输赢都要利用这个机会去向所有观众表示感谢,能赢一场我已经赚了。

栾菊杰知道今天现场有很多观众为自己加油,“我感觉到,他们在意的不是我的输赢,他们是鼓励我:

‘你这么大岁数,一定要坚持住。

’我想表现的是,我还年轻,我还不像50岁。

”“如果不是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我绝对不会参加,毕竟我已经退役20年了。

我的出发点是,祖国第一次派队参加奥运会,我参加了,这次是祖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

我也要借此展示给年轻人看,之所以能够站在奥运赛场,是通过多年的苦练积累而来的。

6、埃蒙斯: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北京时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3x40决赛举行。

美国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的情况下,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重演了雅典的严重失误,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邱健凭借最后一枪稳定的发挥以总成绩1272.5环获得了金牌。

埃蒙斯仅获第四。

  赛后,德国《图片报》也评论道:

“这就是一场悲剧,美国选手埃蒙斯成为奥运会中最不走运的人。

”在上届雅典奥运会上,埃蒙斯也是在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枪不可思议的打出脱靶,拱手让出了最后的金牌,在这次的北京,埃蒙斯在最后一枪前领先了3.3环,“这仅仅需要平常的一枪就可以拿走冠军,但是埃蒙斯的心理上再次崩溃,他不可思议的打出了4.4环,而他的竞争对手打出的都是10环左右的成绩。

”在经过了短暂的等待之后,最终的成绩公布,埃蒙斯再次奇迹般的与冠军无缘,“4.4环对于夺冠而言还不够,此前排名第三的中国选手邱健后来居上,拿走了冠军,而埃蒙斯最终只是获得了第四名。

古希腊的哲人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可是,时隔四年之后,埃蒙斯竟然重复了历史,他踏进了同一条河流,瞬即被水淹没,排在他后面的对手们又一次突然从水中冒了出生,起死回生了,而且最幸运的人竟然又是咱们中国射手!

7、刘翔:

因伤退赛依然是英雄

8月18日中午,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发生了令人意外的一幕:

中国选手刘翔因伤退出比赛。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让无数中国观众扼腕叹息,也让无数国人牵挂他的伤情。

但即便这样,刘翔依旧是我们喜爱的运动员,依旧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是他第一次为中国、为亚洲赢得了110米世界冠军。

在刘翔之前,亚洲选手从未在这项速度与技术的综合较量中夺冠。

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个神话终于被打破,刘翔不但夺得金牌,而且在2006年瑞士洛桑举行的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亚洲的骄傲。

虽然许多运动员也曾在多项世界比赛中,赢得过冠军和奥运金牌,但从来没有哪个中国运动员能像他一样,彻底打破了亚洲人不擅长速度项目的成见。

刘翔的这些成绩,不会因一次因伤退出比赛而消失。

回顾刘翔这些年的经历,可以说是在不断创造奇迹。

2002年,不满20岁的刘翔就打破了男子110米栏的世界青年纪录,2003年世锦赛,刘翔闯进110米栏决赛,2004年年初,在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他夺得银牌,随后又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平了世界纪录,在不久后的大阪田径大奖赛上,战胜阿兰约翰逊这位世界跨栏奇才!

2006年7月,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又跑出12秒88的好成绩。

即便今天因伤退出比赛,但他依旧是110米栏项目的顶尖选手,依旧会重新回到比赛场地。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教练,都感到非常难过。

但体育竞技就是这样,任何意外都会发生。

我们每一个关注、喜爱的刘翔的人,应给于他理解、支持和信任,从容面对这个遗憾,这也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

8、杜丽:

5天破茧成蝶

8月14日,中国选手杜丽在领奖台上欣赏北京奥运会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

“今天的眼泪和9号那天肯定不一样,四天来无数人的支持、鼓励,让我坚信,我不能放弃!

”获得女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的杜丽说。

8月9日,在北京奥运会首金争夺战——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被寄予厚望的卫冕冠军杜丽终在重压之下,名列第五。

五天后,射击场上又出现了杜丽标志性的回眸一笑。

在北京奥运会射击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杜丽打出最后一个10.5环后,她轻挥双手、回眸一笑!

但瞬间过后,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从卫冕首金失利,到勇夺女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杜丽用短短几天超越了自我!

2008年9日至14日,5天的时间,从一个冲金失败的运动员,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运动员,重新回到了领奖台的最高峰,杜丽完成一次超越!

其实杜丽最大的对手就是她自己,她成功地从那些消极情绪中挣脱出来,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自己。

2004年8月14日,杜丽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射击冠军。

4年后,2008年的8月14日,她从卫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再次获得另外一个项目的冠军。

同样都是8月14日,但对于杜丽来说是一个蜕变,是一个心灵的蜕变!

这个蜕变来得那么完美。

9、张娟娟:

射破韩国24年垄断,报雅典奥运会一箭之仇

8月14日,中国射箭老将张娟娟在奥运女子射箭个人赛决赛中110比109击败韩国的卫冕冠军朴成贤,为中国夺得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

中国女子射箭队在奥运历史上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自从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5届比赛中国队共收获了4枚银牌。

但始终无法打破韩国人的垄断地位,未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北京奥运会前,韩国射箭队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是15金7银4铜,在世界范围内,无出其右者。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女队长达数十年垄断着世界大赛的各项冠军头衔,她们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如同探囊取物。

近几届奥运,韩国女队表现近乎疯狂。

自从首次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亮相以来,韩国女选手赢得了所参加的所有个人赛和团体赛的奥运金牌,成就了“6连冠”的辉煌战绩。

4年前的女团比赛中,正是朴成贤顶住巨大的压力,最后一箭射中10环,以一箭之差战胜中国女队,今天张娟娟终于弥补了她在雅典的遗憾。

另外,在北京奥运女团比赛中,中国队就是输给了韩国队,屈居亚军。

张娟娟终结中国逢韩不胜史。

备战北京奥运会这4年,射箭队隐居山林———或者在广州黄村,或者在北京黄寺,为的就是卧薪尝胆在家门口取得金牌零的突破。

一路过关斩将,张娟娟终于打破韩国魔咒,弥补了团体赛痛失金牌的遗憾。

其实,张娟娟在这几年中曾有过放弃的想法。

“不知道什么结果,一直挺矛盾,就像有两个自己。

想过放弃,但是另一个自己说不能这么下去,要坚持下去。

自己跟自己较量是最大的挑战。

”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品质,张娟娟坚持了下来,并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魁。

张娟娟的职业生涯获得过无数冠军,然而这一枚奥运金牌才是最完美的。

打破魔咒、创造历史,“这位为射箭而生”的女孩无愧中国射箭队领军人物。

10、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

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

事后,她说:

“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

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11、八年长征路——记中国体操男队重夺奥运金牌

 “体操王子”李宁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三天后,李小鹏、杨威、黄旭、肖钦、陈一冰、邹凯六位体操健儿在国家体育馆再次点燃了国人心中的激情。

中国体操男队八年后重夺体操男子团体金牌,一雪四年前兵败雅典的耻辱,再次续写中国体操的辉煌。

从悉尼到雅典再到北京,八年长征路上他们经历了光荣-耻辱-重获光荣的轮回。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双料卫冕冠军中国队遭遇了“滑铁卢”,仅获得第五名。

有媒体称“那一刻,分割了天堂和地狱”。

杨威说:

“我与小鹏呆在洗手间里,痛苦万分。

”肖钦则在自己房间的窗前坐了整整一个通宵……

评:

坚强背后,柔情似水

时隔4年,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又夺回了团体冠军。

那一刻,久经沙场的李小鹏哭了,初出茅庐的邹凯也哭了。

在憋了很久之后,在军队大熔炉历练多年的肖钦,终于也没能忍住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想想这4年小伙子们是怎样过来的———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中国男队一败涂地,只位列团体第五。

回国后,来自全国的批评信雪片般飞来,全队士气低落,教练黄玉斌一夜白头。

国家队的墙上,刺眼的大字标语,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

 评:

美丽背后,羽化传说

 

12、中国跳水队美女辈出,从高敏、伏明霞,到郭晶晶,个个都倾倒众生。

而今年在水立方闪耀的,是郭晶晶。

8月17日晚,郭晶晶不负众望蝉联女子单人三米板奥运冠军,也获得了自己体育生涯的第四块奥运金牌。

幼年的郭晶晶刚进入业余体校时,教练说郭晶晶膝盖骨有些外突,影响空中造型,郭晶晶的父亲开始每天坐在她的膝盖上,用强行压腿的办法纠正这个缺陷。

郭父当时重70公斤,每次压腿,郭晶晶都疼得打颤。

两年后,郭晶晶的膝盖压平了。

1996年奥运会后,郭晶晶训练时摔坏腿,开放性骨折,按常规处理是要打钢钉,一年后再取出。

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多做手术会影响训练,打着石膏的郭晶晶回到河北等待伤后慢慢愈合。

养伤期间,她长高5厘米,体重增加20斤,腿也成了一条粗一条细。

卸掉夹板当天,郭晶晶就凭着坚定的信念回到了跳板上,在闷热不堪的游泳馆,穿着厚重的出汗服跑步减肥。

5个月后,她瘦了15斤,两条腿也练得一样粗细了,完美亮相当年的全运会。

娜斯佳·柳金

如果说郭晶晶美在大气现代,美国体操运动员娜斯佳·柳金的美,则是优雅古典。

她修长、柔韧的身体里面,流动的似乎不是血液,而是音符。

人们将她视为第二个霍尔金娜,不仅是因为她出生在莫斯科,还因为她同样拥有1.60米的高挑身材,更因为她将体操的艺术之美与技巧之难完美结合。

出身体育世家的柳金4岁开始练体操,早早成名,15岁时就在2005年世锦赛中一鸣惊人,连夺平衡木和高低杠两枚金牌。

但粉红玫瑰真正的绽放,却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在一场巨大伤痛之后。

2006年,如日中天的柳金脚踝受伤,不得不做手术,摘除了两块碎骨。

一些人甚至担心,柳金时代已经过去。

但柳金在北京奥运会女子全能体操比赛上完美的表现,捍卫了自己的霸气。

“这条路我走了很长一段时间。

经历了失败和伤病,今天才终于实现了梦想,让自己的名字和奥运冠军画上等号。

所有的伤痛、眼泪和汗水,都是值得的”,拿了冠军的柳金说。

在东方的神话中,南方神鸟啄香木而自焚,在烈火中方诞生出新的凤凰,毛羽更加绚烂夺目,美丽不可方物。

如柳金,如郭晶晶,历练伤痛与起落之后,她们矗立在彩虹之巅,穿行于璀璨的星河,显示超越平凡的力量。

美丽背后,都有执着的传说。

拼搏背后,轻松自在

破奥运纪录的博尔特非常放松,还未等主持人念到自己的名字,他便用搞怪表情和拉弓射月的动作赢得观众的掌声。

百米大战冲刺阶段,博尔特耸起肩膀,只用了两大步,“迈”过了终点线,并握起左拳狠狠砸在自己的胸膛上,爆发出一声怒吼。

 

龙清泉

北京奥运会是激情四溢的盛会,也是轻松自在的盛会。

会搞怪的不仅是博尔特,还有向来对外形象严肃的中国选手:

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上,龙清泉将杠铃抛在地上,在场上欢呼雀跃的样子,令观众由衷欢笑。

他经典的吐舌头的造型,被网友们拿来和《功夫熊猫》中的熊猫“滚滚”放在一起对比,为他赢得了“龙滚滚”的美名。

为中国代表团拿了首金的陈燮霞,表情也相当“鬼马(广东话,意为有趣)”。

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