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4464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七、11~20各数的认识

(第84~90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l个教师带着9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

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

情境图中还有什么?

有多少?

让学生数一数。

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

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例1 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报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 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一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 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4 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如练习十四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练习十四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6题,让学生说一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练习十五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给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习题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

练习十五除了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外,还安排了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如第2题。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

第3题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

第5题是一道巩固数序的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练习十五的最后是一道数学游戏,是已学加减法的混合练习。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第84页情境图、例1~例6,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四和练习十五中的习题。

2.教学情境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

这幅图中都有什么?

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你学过哪些数?

你能试着数一数吗?

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

你每天出门是不是要过马路?

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启发学生说出要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安全。

3.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

要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一根一根地添上去。

数到20时,要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就是20。

在数完11~20各数以后,要使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读数、写数打下基础。

4.教学例2的11~20各数的读法时,也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

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

例如11,因为有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

5.在教学例3数的顺序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出10以内的数,然后再让学生接着读,这样就能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

然后,可以结合着直尺上的数,向学生提问:

13的后面是多少?

16的前面是多少?

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

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6.在教学例4的11~20各数的写法时,教师可以先出示计数器,先向学生介绍在上计数器是怎样表示20以内数的。

向学生说明:

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就表示有一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

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

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再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

这是多少根小棒?

有几个十?

几个一?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

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

最后,再着重说明:

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师不必把所有数的读法、写法讲全,在教学完14的读法与写法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写数的练习,读出、写出其他的数。

教师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以此初步了解进制的思想。

在读、写

数的练习时,还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数时,只要求学生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

(3)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7.教科书第86页上“做一做”中的第1题,教师可以仿照书上的图,制成能放卡片的教具。

教学时,每次教师说一个20以内的数,请一名学生用数字卡片在数位表里摆出来,其他学生

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摆。

做第2题的第1小题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一看这道题中的图,每个小题都画了两行格子,而且左边和右边都是颜色不同的格子。

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小题中左、右两边的格子各有多少个。

最后,再让学生对着格子图写数。

第2小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

8.关于练习十四

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2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把点连起来。

连的结果应该是一只小兔图。

第3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11到20各数的顺序,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但不要出现序数这个名称。

第6题,加强认数、读数、写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9.教学例5时,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不必按照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笔算法则来算。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出一幅图让学生说出四个算式。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操作,使学生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3+10和10+3得数一样,13-3=10,13-10=3。

10.教学例6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下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这

些名称有一个初步印象就可以了。

先不要要求学生去记这些名称,以后在教学中经常用这些术语,学生会逐步掌握。

11.第88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图示写出算式。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把左边的算式填完全(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进行引导)。

再让学生仿照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12.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是一道找朋友的趣味练习。

让学生把结果相等的算式连起来,由数的相等到式的相等,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2题,启发学生先算出结果,再根据两个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第3题,不要让学生数,要通过观察马上说出是多少个。

最后的数学游戏,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至85页。

教学目标

3.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4.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

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

(出示课题:

11——20各数的认识)

1.电脑出示教科书P84的主题图。

教师: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人行道。

这位老师一共带了几个小朋友过马路?

大家心理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约有多少人?

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

让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一看这幅图上一共有多少人?

再添上一个是多少人?

多少添上1是20?

图上除了人还画了些什么?

(树、汽车、自行车。

大家再数一数有多少课树?

多少辆汽车?

多少辆自行车?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

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

(两堆)

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

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

一捆里有几根小棒?

(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

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3.教学例2

(1)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

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

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2)出示:

教师: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

“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

2个十是多少?

教师:

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

全班齐读:

20。

(3)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

起来是12;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4)练习。

出示:

14、16、19、20。

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

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例3。

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

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85做一做的第1题。

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

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85做一做的第2题。

3.摆小棒练习。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1题)

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连一连。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2题)

5.找页数。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四的第3题)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

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

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

教师: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教师:

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

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

"(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

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

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

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

“20"个位的0该不该写?

为什么?

(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②十八写成81③二十写成2

5.做练习十四的第4~6题。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8的例5例6。

教学目标

1.通

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重难点

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正确地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

师:

(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

这是13。

师:

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

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

可以列10+3=13。

生:

可以列3+10=13。

生:

可以列13-3=10。

生:

可以列13-10=3。

(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

好。

师:

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

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

(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

师:

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

]

师:

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

老师提一个小建议。

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

(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

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

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

都是用10去加的。

师:

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

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

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

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

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

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生说。

[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

]

师:

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

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

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生:

……

师:

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

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

解决计算问题

师:

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

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

生的情绪。

]

师:

请看。

(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

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

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五的第3——5。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

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重难点

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是。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

个数是。

4.口算。

10+7=13-3=8+2=17-7=14-3=1+9=15-10=11+6=5+4=

13+2=16+2=16-3=19-9=7+3+5=15-4-10=12-2+8=2+8-4=

二.指导练习练习十五的第3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1.练习十五的第4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练习十五的第5题。

观察:

9、10、11懂得了什么?

(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

从11到?

,?

比11多几?

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3.游戏。

(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很快地算出每一个算式地得数,并

根据要求涂上适当地颜色,最后汇报涂出来

来的是什么?

(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