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257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docx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

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 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

固定资产

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

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

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

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

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

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

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

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出口 投资 消费 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

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 ······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

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

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

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

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 GDP 所产生的高需求

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

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 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

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

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

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

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

致全面通货膨胀。

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

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

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

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

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

响。

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

正如奥地利学派

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

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下面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来具体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1、投资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003 年以来固定投资过热:

而且因为

我国利率政策长期偏低。

导致银行贷款过多。

进而造成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大量过剩。

2003 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猛涨,2006 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109870 亿,2007

年为 137239 亿,同比增长 24.8%。

现在的势头依然居高不下,最新城镇固定资产统计数

据如下:

 

自年初累计已达165870亿。

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

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在固定资产投资

过热的同时.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

善。

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

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信贷扩张,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

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两者相互促进。

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过

大。

出现盲目投资和资金利用率低,这样会导致市场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

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会出现价格水平的上涨,引发通货

膨胀的压力。

此外,银行贷存利率长期偏低,存款利率低直接导致银行吸收的存款偏少,贷款利

率低则鼓励更多的贷款,最终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速度大于消化资金的速度,

大量热钱充斥在股市和楼市,出现流动性的大量过剩。

2、出口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

外贸易政策,导致我国出口过多,出口顺差连年增加,外汇屡创新高。

在强制结售汇制

度下(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

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

行间市场卖出。

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

储备。

),外汇的大量流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增加越多。

人民币

的发放增长越快。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汇

储备,同时相应投放等值的基础货币。

(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有三个渠道:

财政渠道、

信贷渠道和外汇占款。

当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支付人民币时,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随

之增加,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随之扩张,从而导致我国货币

政策操作难度的增加;也给我国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

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下列是我国08年以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

已达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

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

亿美元。

项 目

累计指数(%)

对总指数拉动(百分点)

2009 年 1-3 月

2010 年 1-3 月

2009 年 1-3 月

2010 年 1-3 月

大米

106.5

103.9

0.11

0.06

干豆

99.6

116.4

0

0.02

油脂

94.8

100.1

-0.07

0

 

外汇储备的连年激增,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

国际热钱流入。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

年末人民币

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截至2010年10月15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

率已降至6.5814。

自2005年7月中央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

有效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也为人民币的升值提供了条

件,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

在此趋势下,大量国外投机性短期资金纷纷进入我

国,企图在人民币升值后从中获得利差,再将其兑换为外币撤离我国。

根据我国现行汇

 

率制度。

热钱涌入后央行要发放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

这无疑加大了货币的供

应量。

货币投放长期超过经济增长,引发之比贬值,乃至进一步引发物价普遍上涨且涨

幅较大。

国外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寻找套利机会。

导致资本市场价格飞涨,通货膨胀加剧。

3、消费方面

自 2007 年 5 月份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

年第一季度的 CPI 总体涨幅为 8%,2009 年为总体还算平稳,到了 2010 年居民消费价格

迅速上涨,据最新统计知,四月份比上月增长了 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变动及对总指数影响:

鲜蛋

101.6

102.1

0.01

0.01

水产品

102.9

107.6

0.07

0.21

蔬菜

94.4

116.6

-0.17

0.49

合计

-0.05

0.79

从相关数据可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 2010 年保持继续上涨。

这主要是农产

品价格的上涨助长了 CPI 的增长,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暴涨。

次贷危机发生后,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

广大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减少,于是电视,网络,官方发言等都充斥着通缩的声

音,但这样的声音还没维持多久,老百姓手里的钱还没享受到通缩时期能多买点物品的

权利,才发现通货膨胀早已经随处可见,处处可以感受到了。

菜市场的菜,水果都大幅

涨价了,房价也是大幅飙升,很多等着房价下降然后想加入房奴队伍的人也只能在梦中

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了。

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在消费方面的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

的上涨。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1],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

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

具体地看有

以下三方面:

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

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

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

面对物价的上涨,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把它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

了物价的上涨。

《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2],在中国人

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

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

缺口被拉开与拉大。

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

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我们分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是我国的内需不足。

几千年来,受传统生产、生活习

惯的影响,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是赚钱难、灾难多、物资短缺,从而形成了重生产、

轻消费、喜积蓄的谨慎型消费理念。

同样重要的还有我国普通居民收入过低,两极分化

严重,绝大多数人比较贫困。

整体的劳动工资报酬偏低,能源和公用产品、服务价格不

断上涨,就业难、收入增长滞后等社会问题,导致了国民积极储蓄、不敢消费的客观现

实。

虽然说,物价的普遍上涨势必会带动居民收入的上涨,但是薪酬上涨有梯度效应。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民企职工工资依次而下,受政策性增资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工薪

收入增长 10.9%,受益的多是公务员与国企员工;而股息、红利收入大幅增加,人均财

产性收入增长 1 倍多,受益者更为偏颇,除了得是投资者之外,还必须是炒股炒房“独

具慧眼”拥有大资金获得厚利的投资者。

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价格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微弱。

老百姓出

于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考虑,往往预防性储蓄很高,不敢把手头有限钱

大量用于消费。

又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只好把银行存款的

大部分或全部取出集中投入股市和房市,并换手交易频繁。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内需不足无疑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实际货币存量已经

超过 与其均衡的货币存量,物价水平 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二、有关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政策的分析

中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

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

的新特点。

下面将从有关学者做的研究来分析。

学者在《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政策建议》中指出[3],从“价格”出发的通货

膨胀成因有:

结构性通货膨胀,2007~2008 年度,通货膨胀率先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

体现出来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

导致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

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而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旺盛,使得供求不平衡,价格也就被

推高了。

输入推动型通货膨胀,我国是世界上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石油

和铁矿石进口上一直是世界进口大国。

2007 年以来,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涨

价,屡屡突破每桶百元大关,这使国内依靠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加大,导

致国内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压力。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投资和外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

长的两大动力。

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

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

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而从“货币”出发研究通货膨胀的根源,有国际收支

不平衡,超额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到 2008 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达到 2 万亿美元,大量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隐患。

为了保障人民币不至于过快的升值影

响出口,政府不得不用买汇的方式买进大量的美元,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占款增加

对应的是人民币的投放增加,基础货币扩大。

还有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我

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源于投资和消费的矛盾。

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用于投资的资

金就越多,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银行为了最大化地盈利不断放贷,信贷膨胀带来

的是投资过热,投资的增长又会增加国民收入,一旦投资过热,通货膨胀问题也就产生

了。

关注国际市场的资本动向,全球性流动性过剩是不可忽视的外因。

学者还总结了我国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的一些综合性措施:

货币政策手段、汇率政策

手段、财政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中

央银行票据等,稳定物价上涨。

但学者也指出,使用单一的“数量型”政策工具难以解

决各目标,同时证明了主要用于调控短期需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综合型通货膨胀的治理

效果不佳。

汇率政策手段,只要人民币还有升值的空间,国际热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

这些热钱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可利用资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机的可能

性,带来了更大不确定性。

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

有关学者提出人民币

汇率改革进度必须在稳步上升的前提下,加快升值节奏,人民币升值既要改变一开始的

“小幅慢走”,又不能跑得太快,“小幅快跑”是可以尝试的新措施。

我国需要继续深化

汇率管理体制,应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

机制,例如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机制。

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也是汇率政策改革的重要方

面。

需要改变汇率一味的单一升值趋势,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汇率在合理的区间上下波动,

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例如,当国际经济环境不佳时,我们可以采取适当贬值的手段。

财政政策手段,不仅可以调节需求,对供给方面也能产生影响,而且财政政策较少

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政策扭曲效果较小。

因此,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发挥了积

极作用。

首先,此次通货膨胀中农产品涨价是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价格管制能力,

尤其要从根本上稳定农产品价格。

第一,继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生产补贴,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证国内的粮

食供应稳定;第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用科技手段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使之规模化、

机械化,真正实现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第四,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

村金融的扶持和优惠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政府可以

采用提高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等宏观调控手段抑制资产价格的快速增

长,从而减小资本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推动压力。

房地产市场更加需要政府推出“组合拳”

来整顿市场秩序。

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压缩银行对地产行业的信贷规模;加大对房价

的调控力度,使价格真正体现供需关系;规范土地审批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房

地产市场;对炒房投机行为加以严厉监管。

再次,政府需要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给予企业和居民各项财政补贴。

针对国

际收支盈余增长过快,可以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加征出口关税,

减少出口。

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给予企业进口补贴,扩大进口,使贸易不平衡问题得

以缓解。

对于流进我国的热钱,可以采取征收托宾税的办法,防止资本市场膨胀带来的

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和减少资本账户盈余。

财政政策要适时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

降低企业税率,同时对受到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企业,如粮油面、石油、电力等给予财

政补贴,以减轻这些企业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而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

能够激励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对居民产生财富效应,尤其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最大。

在治理通

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要把财政支出不断地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向

低收入人群倾斜,使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

这不仅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而

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还有学者在《新一波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与对策》中有指出[4]我国缓解本轮通货膨

胀的压力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1 标本兼治,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

治标就是采取总量政策,先把过高的

投资压下来,缓解各种瓶颈制约;治本就是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2“淡出”扩张性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杠杆作用方向。

淡出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同

时应调整国债的发行力度和使用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强国债资金对农村的投入和社会

保险体系建设的投入。

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如果社会不稳定因素不能

得到有效缓解,就无法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3 密切关注物价走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稳健货币政策近期的取向应是适

度从紧。

4 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5 整合宏观政策资源,抑制通货膨胀。

三、我国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指出[5]“通货膨胀是中国经济现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的货币投放量很大,2009 年央行规定的全年贷款指标是 8 万亿,但是实际上贷款额

达到了 9.6 万亿,货币增长率达到了 33%。

今年政府主调上仍然是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今年的贷款指标是 7.5 万亿。

从现在来看,上半年已经接近 5 万亿。

尽管 7 月份的贷款

量减少了,但是从全年来说,仍然有可能突破年初的指标。

通货膨胀最根本的原因实际

上就是货币量增加,货币量的增加,就给通货膨胀留下了隐患。

应对中国当前开始显现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既是通货膨胀的始作俑者,同时还是

治理通货膨胀的主体。

那么政府应对通胀的策略是什么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给出的报告显示[6],“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偏

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及时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总量平衡。

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

备金等对冲工具,基本回收了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

2007 年以来,人民银行六次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 3 个百分点,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引导信贷

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

革。

近年来,中央银行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货币政策手段,在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上,央行先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共 15 次,仅 2007 年就达到 10 次,存款准备

金率从年初的 9%提高到年底的 14.5%。

2008 年上半年又先后 5 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

月份上调至 17.5%。

而从 2006 年 4 月 28 日到 2007 年 12 月 8 日先后 8 次上调存贷款基

准利率,仅 2007 年一年就先后 9 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

基准利率从 2007 年初的 2.52%上调至 4.14%,累计上调 1.62 个百分点;一年期的贷款

基准利率从年初的 6.12%上调至年末的 7.47%,累计上调 1.35 个百分点。

还有,自 2003

年 4 月启动发行央行票据以来,发行量就逐年扩大。

2005~2007 年每年累计发行央行票

据数额分别为 2.79 万亿元、3.65 万亿元、4.07 万亿元。

此外,央行还运用窗口指导等

间接调控手段,调节货币供求,稳定物价上涨。

遗憾的是央行采取的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代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

明显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

数据显示,2007 年 5 月至 2008 年 8 月,广义货币量

增速仍然高位运行。

我国政府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例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

的观点,他希望 IMF 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治理通货膨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哪些呢?

这里将可能的措施简单地措施罗列出来。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

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

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央银行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呢?

理论上,加强信贷的窗口指导,从信贷结构和信

贷总量两方面进行控制,同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发行短期央票也将是央行回收流动性

的可选方式。

还有抑制顺差的过快增长和外资流入也是可选方式,但难度很大。

现在,

央行能做的就是发行央票回笼货币,除此之外好办法不多。

数量型的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供应数量的调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和价格型工具(从

商品物品价格这块进行调控的工具)是利率,可以遏制通胀。

  2、紧缩政策:

指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和银行信贷达到收缩货币供给量以抑制通货膨

胀的措施和方法。

紧缩财政支出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增加赋税;紧缩货币政策

的措施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3、供给政策:

指通过发展生产,增加社会总供给,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解决通

货膨胀的措施和方法。

供给政策运用的措施一般有:

降低所得税、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

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

  4、控制物价和工资:

指由政府采取限制物价和工资上升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时

物价上涨的过猛势头。

但不宜长久使用。

  5、币制改革:

当通货膨胀已达到恶性程度,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应该是实行币制

改革。

历史上曾采用过的币制改革方法有废弃、恢复和减值三种。

四、总结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房市和股市两大资产的价格上涨,引起食品价格上涨,根源是

货币供应量过大。

由于政府已经采取的货币调控政策,当前通货膨胀会保持的速率会保

持在某个水平上而略有波动。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房价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只涨不

跌,所以物价也会随着在一定程度上上涨。

当然,要控制好我国的通货膨胀,需要政府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财政政策,关注全球经济变化。

各项政策应具有预见性

和灵活性,对可能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外部变话保持高度警惕,以应对当前通货膨胀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世锦.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 [N].2008-3

[2]王建.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 [N].2008

[3]王霞、张梦菲.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政策建议 [N].2010

[4]张晓凤.新一波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与对策 [N].2010

[5] 梁小民.2010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