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学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3336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电图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电图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电图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电图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电图学习.docx

《心电图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学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电图学习.docx

心电图学习

心电图学习

心电图是诊断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临床医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对心电图的掌握只局限在机器打印出的结果,自己本身并不能很好的判断。

大部分人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好,所以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有关心电图的知识。

同时,实践技能考试临近了,心电图也是其中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本帖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临床及考试经常遇到的心电图诊断,相信本帖可以为大家的工作以及学习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方便。

注:

a=振幅、d=时限,此处QRS起始部位为QRS波群、J点、ST段和T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

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波群。

2.P波和PR段: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心脏激动的起源为窦房结,最先传导至心房,所以在心电图的中首先出现的是P波。

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

双向P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考水平线两侧各有一个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负(+-)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双向。

如果正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

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

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3.TP(或Ta)波:

代表心房复极。

位于PR段(P波结束至QRS波开始),并延伸至QRS波中。

通常TP(Ta)波不易观察到。

房室阻滞或心房梗塞时,TP(Ta)波可变得明显。

4.QRS波:

代表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变化。

QRS波群可由一个或多个成份组成。

确定QRS波成份时,应以QRS波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

第一个在参考水平线以上的QRS波成份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S波是继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R′波是继S波之后向上的波;如R′波后有发生一个向下的波称为S′波;依次类推R″、S″波等。

如QRS波只有向下的波,则称为QS波。

QRS波结束点称为J点或“ST连接点”。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

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

QRS波中最大的波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份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如RV5、SV1等。

可用小写的q、r和s符号表示振幅相对较小的QRS波各成份。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时,各导联QRS波并非同时出现和同时终止。

进行同步测量时,某些特定导联QRS波前或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符I和K表示

5.ST段和T波:

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

ST段和T波代表左右心室复极过程。

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将ST段与T波截然分开。

T波形态可以为单向(正向或负向)、双向(正负双向或负正双向),其定义同P波。

6.QT间期:

从QRS波群开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毕的时间。

7.U波:

位于T波之后的小波,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正常U波极性常与T波相同,以V2、V3、V4导联U波较显著。

通常指由肢体导联测得的额面QRS平均电轴。

计算机自动分析仪应采用面积法计算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

人工测量仍采用Ⅰ、Ⅲ导联QRS波振幅代数和法。

因为某时刻心脏总电位的大小和方向一定,而记录导联放置位置不同,所以各个导联记录的电位各不相同胸导电极放置

额面及横面各导联记录心电图与心肌除极、复极向量环的对应关系

临床工作中很少测量P波和T波的电轴,而QRS波群的电轴变化常与心脏病变密切相关。

电轴的正常值在-30~+90度,-30~-90度电轴左偏,+90~+180电轴右偏,-90~+180度电轴不确定。

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

通常P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II、III、avF导联P波直立。

正常窦性心律时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的差值大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此类心律起源点多在冠状静脉窦。

P波形态各不相同,P波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

其中P"波形态各异,P"-P"、P"-R不等者称为"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有严重肺动脉疾患的病人(下图为多形性房速)。

心房扑动:

心房波动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II、III、avF导联清晰,波间匀齐相差不超过0.02s,"F"波频率在240-430bpm,房室传导比例不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V1和II导联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00bpm,RR间期绝对不等,若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可出现RR间期相等。

交界性心律:

起搏点在房室结,下传心室同时逆传心房,P波在II、III、avF导联常倒置,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如图),QRS波与窦性心律时相似。

结性心律的频率通常在40-55bpm,快于此范围时称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两种,前者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参与,后者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双径路。

心率通常在160-220bpm。

P波规律出现,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多为倒置的逆行P波,如右图)。

QRS波可稍有不齐。

正常窦性心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