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方法展示用.docx
《景物描写的方法展示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的方法展示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物描写的方法展示用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二)正面描写
动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例1: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2、虚实结合
(1)虚实的内涵
总体说明: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
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例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1: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①相反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②相辅相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3、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例1: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4、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画龙点睛的效果。
例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色彩的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析】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例3: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鹅》)【析】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
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高考考察诗歌的描写手法时,还经常就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命题,因为许多描写都是有层次性的,要由远而近或由下而上,出题者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诗人是如何写景的?
”等。
例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析】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
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7、白描
白描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色、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析】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8、
山水田园诗归纳
一、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
常见意象:
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如: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王维的《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⑵主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生活闲适,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志趣高远
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⑶常用的艺术手法:
1描写:
衬托(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多角度描写、绘声绘形绘色白描、点面、远近高低、虚实结合
2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⑷语言特点:
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