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50198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最终修改.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建设[2007]200号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2007—XX—XX发布2007—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主编单位: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施行日期:

2007年××月××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年·北京前言

本暂行规定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尽快开展〈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指南〉编制工作通知》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经验和教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开展了必要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统计工作,形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

本暂行规定突出了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是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铁路隧道工程发生各类风险的概率较其他工程高,且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大。

开展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有利于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政府、业主、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本暂行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编制程序组织编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路内外专家对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进行了审查。

本暂行规定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

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铁路隧道风险评估、铁路隧道风险管理、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另有1个附录。

在执行本暂行规定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和积累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完善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

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

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暂行规定主编单位: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暂行规定参编单位: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本暂行规定主要起草人:

陈赤坤、郑长青、仇文革、高杨、曹磊、曹化平、喻渝、罗志、周振国、陈思安、张金柱、商崇伦。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4

3.1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原则 4

3.2风险评估 5

3.3风险管理 6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 8

4.1一般规定 8

4.2铁路隧道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 9

4.3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评估 11

4.4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 12

4.5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 15

4.6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15

5铁路隧道风险管理 24

5.1管理构架及管理职责 24

5.2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 25

5.3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风险管理 26

5.4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 27

5.5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27

6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 30

附录风险评估记录表格

附表1风险清单表 31

附表2初始(或残留)风险等级表 31

附表3风险因素权重表 31

附表4风险因素综合权重表 32

附表5风险期望损失表 32

附表6风险对策措施表 32

附表7风险评估综合表 33

附表8风险登记表 34

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 35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条文说明 36

参考文献 59

1总则

1.0.1为规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循序渐进地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主要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也可供类似地下工程参考。

1.0.3铁路隧道应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

1.0.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包含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

1.0.5铁路隧道建设各方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风险管理,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1.0.6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隧道工程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第三方等风险进行,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点,并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

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1.0.7业主、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应作为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参与方承担相应的风险,风险参与方可通过合同或保险,合理分担或转移风险。

1.0.8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除应遵守本暂行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风险Risk

在铁路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期间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潜在的不利事件的概率(P)和后果(C)的集合,表达式为:

R=f(P,C)。

2.0.2风险事件Hazard

工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偶然性事件,也称风险事故。

2.0.3风险因素Hazardfactor

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潜在原因,是促使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或)损失幅度增加的因素。

2.0.4损失Loss

非预期的不利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直接或间接损失。

2.0.5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

对存在于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事件)进行确认和分类。

2.0.6风险估计Riskestimation

对工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不利后果进行估算。

2.0.7风险分析Riskanalysis

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估计。

2.0.8风险评价Riskevaluation

对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等级评定。

2.0.9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是辨识其不确定性及评价其影响程度的过程。

2.0.10风险处理Risktreatment

对风险因素进行处置和应对,其内容包括风险接受、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规避。

2.0.11风险监测Riskmonitoring

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的全程动态监测。

2.0.12风险控制Riskcontrol

对风险进行的处理和监测。

2.0.13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通过风险分析、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以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2.0.14风险接受准则Riskacceptancecriteria

工程参与各方及第三方可接受或可容忍的最大风险,采用定性或定量的等级指标描述。

2.0.15风险指标体系Riskindexsystem

按照风险产生的根源或类别等建立的体现风险因素与事件分类及层次关系的树状或层状结构。

2.0.16初始风险Initialrisk

工程建设各阶段未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前就已存在的风险。

2.0.17残留风险Residualrisk

对初始风险采取处理措施后自留或转移到下一阶段的风险。

2.0.18风险登记Riskregister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记录,包括风险处理的详细描述。

2.0.19第三方Thirdparty

不直接参与工程设计和施工,但受到工程活动影响的相关个人、群体及其设施。

3基本规定

3.1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原则

3.1.1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隧道工程技术特点,确定评估与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

3.1.2铁路隧道工程建设各方(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积极进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3.1.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应主要对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工程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等风险事件进行评估。

3.1.4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工作内容,风险管理是风险评估的目的,均应随着项目建设各阶段的推进而动态地进行。

3.1.5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目标为安全风险、环境风险、工期风险、投资风险及第三方风险等。

3.1.6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图3.1.6风险评估与管理基本流程

3.2风险评估

3.2.1风险评估应首先明确相关人员及组织机构,制定计划和策略,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准则,收集基本资料,提出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等。

3.2.2风险识别应确定风险的来源并分类,建立适合的风险指标体系。

风险识别应提出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清单等成果。

风险识别方法可采用核对表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3.2.3风险估计和评价应建立合理、通用、简洁和可操作的风险评价模型,并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

1、对初始风险进行估计,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2、分析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

3、评价初始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或措施;

5、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

风险估计和评价方法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法、模糊综合评估法、蒙特卡罗法、敏感性分析法等。

3.3风险管理

3.3.1风险管理应在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将铁路隧道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

3.3.2风险管理是动态的过程,应根据工程环境的变化、工程的推进及时进行修正、登记及监测检查,定期反馈,随时与相关单位沟通。

3.3.3风险管理应首先针对工程特点、上阶段风险评估成果、接受准则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3.4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确定风险目标、原则和策略;

2、规定相关报告的内容及格式;

3、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范围、方法与评估标准;

4、明确工程参与各方的职责;

5、组织开展各方自身与相互之间的风险管理及协调工作。

3.3.5风险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按照风险接受准则,提出风险处理措施。

风险处理基本措施包括风险接受、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规避。

2、根据风险处理结果,提出风险对策表。

风险对策表的内容应包括初始风险、设计或施工应对措施、残留风险等。

3、对风险处理结果实施动态管理。

当风险在接受范围内,隧道风险管理按预定计划执行直至工程结束;当风险不可接受时,应对风险进行再处理,并重新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3.6风险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制订风险监测计划,提出监测标准;

2、跟踪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采用有效的方法及工具,监测和应对风险;

3、报告风险状态,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提出风险处理建议。

3.3.7风险管理的目的应使建设各方了解风险现状,保证建设各方共同利益,合理的分担风险,避免重大损失。

3.3.8在施工期间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事件,应划分预警分级。

根据突发风险事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