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558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文档编制序号:

[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永政〔2007〕72号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各直属机构: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己经永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七年四月十三日

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十五”科技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遵循“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政府科技部门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工作机制,依照《科技进步法》稳步提高科技投入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较好地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

我县先后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领导组,所有乡镇配齐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助理员,落实科技进步考核责任制,为全县科技工作确立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根据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先后制定或修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奠定了基础。

科技进步工作两次通过国家科技部两年一度的县(市、区)科技进步工作考核,被评为福建省科技工作先进县。

2、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项目计划管理办法,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专家论证和立项审核制度,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决策水平。

2001年~2005年,本级财政对科技投入达到2345万元,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282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1个,火炬计划1个,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2个,争取科技专项资金480万元。

探索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运作机制,下达技术创新风险基金项目21个,投入技术创新风险基金130万元,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基数已从500万元增加到900多万元,为215家(次)企业提供担保落实贷款亿多元。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抓好芦柑、茶叶、蔬菜、食用菌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

2005年,全县拥有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初步形成果蔬、茶叶、竹木、食用菌四个加工体系。

永春芦柑产业被纳入“国家泉州湾星火产业带”,实施《永春芦柑标准综合体》(省级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永春芦柑》(国家标准)。

全县芦柑栽培面积稳定在万亩,产量25万吨,年产值6亿多元。

柑桔出口量连续10多年居全国各产区首位,2005年芦柑出口59618吨,占福建省柑桔出口总量48%以上,占全国柑桔出口量约%,创汇2696万美元,累计远销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境外柑桔出口市场由永春开拓,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柑桔出口生产基地。

全县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02元。

4、加快工业产业集聚。

按照“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依法用地,有序开发”的原则,优化工业布局,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工业产业集聚。

大力建设永春工业园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园、中部农副产品加工生产集散园、西部能源资源产业园和苏坑陶瓷产业专业园等特色资源产业园,依托园区着力培育生物医药新兴产业,整合服装纺织、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陶瓷、造纸和纸制品等传统工业,形成“1+5”工业产业布局。

200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比增%,高新产业产值约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被市政府重新确认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

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密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依托关系,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自主产品研发机构或有技术依托关系,建立永春老醋、德盛植保2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

民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民营科研机构达到24家。

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建设,全县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及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47家56项。

实施技改项目企业有50多家,引进工业生产新技术70多项,开发新产品90多个,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经费达到5亿多元,新增产值10亿多元。

6、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与科普宣传。

科技下乡、科技项目信息发布、科技培训、科技宣传周、百师送科技等活动深入人心,接受咨询2万多人次,科技培训6万多人次,赠送技术资料5万多份。

制作编印《永春科技信息》、《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芦柑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手册》、《芦柑生产综合改进技术VCD光盘》等技术推广资料6万多份。

科普工作形式与手段不断创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县,2001年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

7、成果专利工作得到加强。

重新修订《永春县科学技术奖暂行规定》,建立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评审机制,评选县级科学技术奖33项,119人次获得奖励;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获市科学技术奖9项;制定实施《永春县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获得国家专利9项。

8、落实人才政策。

制定实施《永春县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贡献人员暂行办法》、《关于在县管优秀拔尖人才中建立“一带一”制度》、《永春县加强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管理办法(试行)》、《永春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为科技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多方面扶持。

企业积极转变人才使用机制和观念,重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视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十五期间,组织初级职称评审600多名,申报中、高级职称200多名。

评选县级优秀拔尖人才88人次,优秀企业管理人才28人次。

有福建省第三层次“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非公经济组织职称评审迈出实际性步伐。

“十五”期间,我县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新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

一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层次比例和结构不合理,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97人,高级职称仅占%,其中教育、卫生类人才数占总数的%,中高级职称数占全县中高级职称数的%。

企业工程类技术人才明显偏少,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政府引导性科技投入不够,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投入主体的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占同期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严重制约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持续创新。

三是高新产业发展步伐缓慢,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足全市水平%的一半。

四是创新能力不强。

每年组织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居多,能取得重大成果和专利的可能性很小,具有自主产权并能够产业化的更少。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永春投身于海峡西岸经济区、泉州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的重要时期。

制定永春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的奋斗目标,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促进科技、经济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科技发展原则

1、立足县情,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充分挥我县科技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重点要针对我县科研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技术引进,把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加速我县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3、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原则。

坚持政府为引导、项目为纽带、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加强项目链与产业链的结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共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促进成果产业化。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发挥现有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大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县5个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和加快新产品研发。

5、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

把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活动和科技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作为自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决策主体、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

政府要在政策推动、环境创造、协调服务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6、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大力培养使用本地中青年科技人员,也要努力营造一个能够为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的良好环境,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科技发展目标

1、完善科技体制。

基本建立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研究开发服务体系,有效的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的科技管理体系。

2、全社会科技投入有较大增长。

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规模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

财政每年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至2010年县级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决算支出的%。

3、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

实施星火计划及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项目50项,建立粮食、名优果、蔬菜、茶叶、林业、畜牧、菌类等名优特农副产品生产科技示范基地30个,新建科技示范乡镇3个,星火技术密集区1个,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引导新农村建设科技发展方向。

重点建设现代药用动植物科技园区、芦柑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永春佛手茶无公害栽培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

农业主导产业综合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研发项目50项,组建“永春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中试基地或行业技术开发中心4个,争取有10个以上的科技成果达到省市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实施高新技术与火炬计划项目5项,培植高新技术企业5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0项,实现新增产值10亿元,至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10%以上。

重点产业的主要生产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6、建立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全县每万人技术人才数达到265人,技术人才总数达到万人,高中级职称人才数占30%以上;全县培训技术工人2万人以上,其中培养高级技术工人2200人,人才层次和结构基本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

7、提高社会发展科技水平。

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加强人口控制、医药卫生、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技进步。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平、水资源保护等环保指标优于同类县水平。

8、增强科技服务水平。

加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芦柑数据与检测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及全民科研、技检机构建设力度,切实改变我县科技设施薄弱、科技检测手段落后状况。

四、主要任务

1、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我县农业科技进步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围绕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及主导工业产业的发展,争取实施科技部产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或星火项目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引导企业科技投入5亿元以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主导支柱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重点实施“泉州生物医药产业(永春)基地建设”、“永春芦柑可持续发展技术推广应用”、“东方肉穗草进行抗乙肝病毒有效成分提取和药理作用研究”、“黄花蒿栽培种植研究与GAP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芦柑皮渣综合利用及橙皮苷活性部位组方抗病毒新药开发”等国家、省、市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2、加强农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八大农业基地。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原则,整合和规范优质芦柑基地、名优果基地、茶叶基地、蔬菜基地、食用菌基地、畜禽基地、林竹基地和中草药基地这八大农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药用植物、芦柑、茶叶产业基地,推广应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药用植物种植、芦柑深加工、永春佛手茶种植加工等技术成果转化水平,扩大大综农副产品加工规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强化科技引导,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对农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柑桔、茶叶等同业公会作用。

把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的一个步骤,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或者“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品牌。

三是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田水、电、林、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认真抓好柑桔黄龙病、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防治;保护好晋江上游东、西溪流域、中小型水库水源涵养林及重点区位生态公益林。

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促进行动。

围绕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和《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促进行动》方案,以开展“一县一业、一镇一品、一村一场、一户一技”科技示范工程为主线,通过创建“泉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培育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立科技示范网络,增强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优化农村科技发展环境,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开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进程。

一是围绕“1+5”的工业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整合提高纺织服装、矿产资源、陶瓷、纸品和农产品加工,通过新建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业项目,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产业集群化,建设具有永春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和泉州市新兴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重点建设永春工业园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园、能源资源产业集聚园、陶瓷产业专业园等4个特色产业项目集中园。

二是紧紧抓住企业这个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大力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和新产品研发项目,加强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节能降耗高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优势;着眼于五大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解决好永春芦柑深加工、永春佛手茶、永春老醋、养脾散、达埔神香、粉末冶金等传统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组织好关键性技术攻关;着眼于培育生物医药高新产业,把高新项目引进作为产学研合作和招商引资的重点,大力引进与我县主导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项目、资本、人才、技术和管理。

4、发展生物医药高新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依托永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按照“基础研发、品种研究筛选、组培、推广、种植到提取、成药”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为支撑的生物医药高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机制,以项目链带动产业链,整合生成一批永春生物医药企业。

以海裕、海源、永春堂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开发青蒿素、茄尼醇、紫杉醇、东方肉穗草、头孢盐酸、头孢唑兰、鲜活虫草、灵芝菌粉等产品,逐步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医药产品。

围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海源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建设生物医药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开放式实验室与研发技术平台,统筹安排现有的可能纳入平台体系的资源,建立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信息交流、人才引进、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提升永春生物医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5、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使之形成网络,及时为农业提供生产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发展农村各种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技术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群众团体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农村科技信息化,依托科技大楼进一步加快建设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各类科技信息网站建设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高效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着力引导和推动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机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重点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等,开展科技信息服务、项目评估、技术咨询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鼓励纺织、服装、能源、陶瓷等传统产业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产品开发中心,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展争创名牌活动。

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行业协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为相关行业提供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研究,为产业提升服务。

6、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加快发展专利、商标、版权转让与代理、无形资产评估、技术市场等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提高其承接从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和服务的能力。

加快发展金融、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和支撑。

加快企业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建设,举办各种行业技术推介会、发布会,推动社会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为我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

7、创建永春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构建和谐永春。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抓好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在发展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中,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强调又快又好、和谐发展,加大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人口卫生医疗、防震减灾体系、社会公共安全、环境与生态等可持续发展领域项目的引导,重点抓好建筑节能设计和环保材料应用,水泥、造纸等资源开发型企业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技术革新。

通过实验区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体制和机制,探索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山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探索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8、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采取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相结合,大力加强我县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要重视现有人才培养。

利用乡镇文化技术学校、企业培训中心、永春职业中专学校、星火技术学校、仙岭科技文化园等场所,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初级职业技能鉴定,优化产业工人结构层次,提高企业工人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科技培训体系,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现代农业星火带头人和农民技术员队伍。

二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建立人才培训、引进、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等机制,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永春县科技奖励基金要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做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和改善科技管理工作。

按照“营造环境、创新机制、突出重点、示范引导”的工作思路,加强和改善科技管理工作,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

推进决策科技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研究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坚持重大项目专家组论证后决策的程序,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建立科技发展与运行的评估机制。

进一步加强科技部门自身建设,强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手段和组织协调能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副乡镇长及科技专干的作用,保障其主要精力用于科技工作,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切实提高乡镇科技工作成效。

科技局、科协组织、学术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及社会各界都要增强科技意识,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共同推进科技进步。

2、贯彻落实好各级科技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规范政府对科技的管理服务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倾斜。

重点是围绕我县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科技中心工作,在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科技成果交易和项目对接,公共科技服务支撑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技风险投资、各类重大科技专项申报等方面,加大科技政策宣传贯彻力度,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环境。

3、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从政策体系和制度上保障科技规划的落实。

一要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并逐步提高科技事业费和三项费用投入比例,加大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按照《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科学合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政策体系,每年度都要做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实施跟踪和评估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各项目实施计划之间的衔接。

最大限度提高科技投入使用效益,坚持科技项目立项专家评审,做好项目可行性调查研究工作,重点抓好关系我县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论证、实施。

二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主体。

一般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达到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

三要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

建立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联系机制,鼓励和支持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发展面向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贷款和面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低息贷款。

4、建设多层次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不断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吸引和留住人才并激励其发挥作用,合理使用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优化人才结构。

扩大人才引进渠道,把人才引进、专家引进、研发团队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

加强科技人才信息网络、中介机构和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有序、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人才评价社会化、人才配置市场化、单位用人自主化。

5、推进科技工作机制创新。

按照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发展。

尽快建立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纳入省、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网络,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多形式的技术依托合作关系,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为扛杆,促进各种所有制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