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1097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docx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

 

“分答”社交网络市场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欧咨行业数据库,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

第一节新兴产业研究:

“分答”刷屏社交网络,知识迎来付费时代4

一、知识消费市场盛宴开席4

二、不同类型的知识消费场景和变现渠道不尽相同5

三、重视程度、互联网技术以及付费意愿成为拉动知识消费的三架马车6

1、知识重视程度逐渐提高6

2、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9

3、新媒体用户付费意愿增强11

第二节线下:

“在行”——行家里手的“零售平台”14

一、商业模式:

实现知识供求的精准对接14

二、竞争优势:

O2O+C2C的标准化服务15

三、困难挑战:

规模做大仍需耕耘16

1、服务质量掌控困难16

2、线下一对一限制了平台快速发展16

第三节线上:

“分答”——知识快餐的“饕餮盛宴”18

一、商业模式:

引入偷听者,提高各方积极性18

二、竞争优势:

模式设计便捷高效20

三、困难挑战:

网红属性恐昙花一现20

1、过度娱乐化限制平台发展20

2、内容含金量受质疑21

3、收益机制影响知识传播21

第四节行业将迎整合,服务有待提升23

一、众多玩家聚焦知识消费经济23

1、值乎23

2、知乎Live23

3、大弓24

二、专业化垂直化或成趋势24

三、平台把关提升用户体验25

图表目录

图表1:

国内知识问答平台发展逐步走向收费化4

图表2:

猿题库提供快速高效的刷题考试辅助6

图表3:

逻辑思维进行中期型知识的传播6

图表4:

图书馆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屡创新高(亿元)7

图表5:

国人综合阅读率呈上升趋势7

图表6:

杭州白领周末学习木工8

图表7:

职场技能成为业余培训的主力之一9

图表8:

中国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不断扩大9

图表9: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占总销量比例超过90%10

图表10:

亚太地区移动网速2年翻两番(kbps)11

图表11:

中国付费视频用户规模2014年起高速扩大11

图表12:

2015年我国新媒体用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12

图表13:

电子书消费市场已初具规模13

图表14:

在行上汇集各领域的人才14

图表15:

在行平台业务模式14

图表16:

分答平台费用分配结构18

图表17:

分答平台知识流转过程18

图表18:

提问者向王思聪提问净赚8551元19

图表19:

市场上主流知识消费平台图谱23

图表20:

截至2016年7月8日分答各板块推荐答主数量24

表格目录

表格2:

“在行”投资理财领域见面次数最多的5位专家15

表格3:

严肃性知识受关注度不及娱乐类话题21

表格4:

“在行”和“分答”比较22

第一节新兴产业研究:

“分答”刷屏社交网络,知识迎来付费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正在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解决衣食住行外,还成为了帮助各种专业人士获得知识、经验变现的渠道。

与上一代相比,中国的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个人成长,他们正在成为愿意去消费专业经验、为时间和人生解决方案付费的人群。

而直接获益者,就是曾经活跃在社交网站上的分享达人。

而“在行”、“分答”等产品的相继问世开启了知识分享消费时代的大门。

一、知识消费市场盛宴开席

最近几年,有三个概念对消费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认知盈余”、“共享经济”和“消费升级”,这种影响已经扩散到了知识经济消费领域。

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的核心观点是——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

传播思想,无损于思想的传播者。

互联网使每个用户都成为“节点”,无论是共同分担某个文件资源的下载管道,还是在行车过程中融入地图中车成为一枚闪烁载客标识的图标,共享正是盈余的天然解决方案。

如今,认知盈余与共享经济的结合,使这种价值得以显现出来。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几年里,各类信息在网上都是免费的,因此长期以来使得中国网民形成了“信息免费”的消费习惯。

近年来,随着电影、视频、音乐等各类网络资源逐步走向收费模式,人们对于知识内容的付费意愿也在提高。

图表1:

国内知识问答平台发展逐步走向收费化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不同类型的知识消费场景和变现渠道不尽相同

根据新媒体实践人、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魏武挥的定义,以回报时间和回报结果,知识分为三种:

短期功利型知识、中期理念型知识、长期修养型知识,不同类型的知识在付费变现的过程中存在天然差异。

(1)短期功利型知识:

通常是为了达到一个技能的掌握,和/或某种证书的获取。

学习程序开发就是技能的掌握,获得微软认证证书就是证书的获取。

短期功利型知识的变现,并不是因为互联网而起来,线下大大小小的培训班早就有了。

像新东方这种培训学校,也是这两年才叫唤着要“互联网+”的。

利用互联网,存在更有效率的可能,无论是需求者,还是接入的第三方供给者,规模更大。

(2)中期理念型知识:

中期理念知识介于短期功利型效果和长期修养型知识之间。

中期理念型知识有时候会包含短期功利型(这可能可以称为干货),有时候也会包含长期修养型(这可能可以称为洞见)。

中期理念型知识变现的供给者个体,处于一种“赚外快”的状态,但这两年,有将其变成一种“个体创业”的迹象,比如典型的逻辑思维、混沌研习社。

(3)长期修养型知识:

看着似乎没什么实际用处,但主要用于提升人的境界和内涵。

长期修养型知识的变现,相对难很多。

今天这个社会节奏太快,很少有成年人会决定付费去系统地学习一门哲学课。

这类知识的供给者的变现主要方式是讲座。

供给者一般在专业的学术机构,而且头衔需要比较显赫,比如易中天、于丹等学者。

图表2:

猿题库提供快速高效的刷题考试辅助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3:

逻辑思维进行中期型知识的传播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三、重视程度、互联网技术以及付费意愿成为拉动知识消费的三架马车

当前,知识消费的成型主要有三点原因:

1、知识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近年来,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成为一股潮流,在各年龄段蓬勃发展。

知识和经验在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家层面的倡导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学习新知识,书本、互联网或者讲座交流等等形式丰富多样。

2010年至2014年,用于图书馆建设的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年复合增长率达10%,2014年接近95亿。

而根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国人综合阅读率已达79.6%,是近6年来的最高值。

图表4:

图书馆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屡创新高(亿元)

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5:

国人综合阅读率呈上升趋势

来源: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新时代下的学习途径多样,典型的例子就是活跃在微信群里的各类学习讲座。

微信微课堂是一种基于微信群聊功能的线上课堂,发轫于2015年。

在众多平台主体中,思享空间的公众号是先驱,旗号是:

年轻人的思想交流阵地,线上讲座第一平台。

据公众号介绍,自2015年3月创办以来,其共举办讲座270余场,创建微信群800个,覆盖人次过20万。

讲座内容包括创业、求职、留学、旅行、理财等类目繁多。

在其之后,微信微课堂这种在线学习的微课模式一发不可收,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插坐学院、馒头商学院、以太学堂、十点读书、大牛学院不一而足。

对知识和经验重视成都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主观方面,学习新知识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知识已经不仅仅是掌握技能如此简单,而是丰富生活、结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知识学习的内容多样性包括了职业发展、生活技巧、业余爱好等等。

客观方面,随着求职就业竞争压力的提高,终生学习成为常态。

无论是在校的学生或者是职场人士都有需求保持长期的知识学习和经验获取。

知识是个硬通货,虽然不是必须品,但却是高消耗品。

也就是说,人对于知识乃至技能的渴求是贯穿始终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如何提高个人能力、竞争力是众多职场人士的关注焦点。

图表6:

杭州白领周末学习木工

来源:

《钱晚报》,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7:

职场技能成为业余培训的主力之一

来源:

馒头商学院,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提高了知识分享的速度。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增长更为迅速,已达到6.2亿。

互联网在知识分享上打破了地域限制、缩短了传播时间,同时扩大了影响范围,使得知识消费的质量和体验得到了提升。

图表8:

中国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来源:

艾瑞咨询,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我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快速,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据美国皮尤机构报告,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为58%,仅次于欧洲、北美、澳洲和韩国等地,而高于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国家。

而国内智能手机销量中,智能手机占比在4年内增长近100%,达到了92%,按照这一趋势,我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未来将快速提高到发达国家的70%以上水平。

此外,wifi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速度的加快,为人们在移动端进行网络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表9:

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占总销量比例超过90%

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0:

亚太地区移动网速2年翻两番(kbps)

来源:

Wind,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3、新媒体用户付费意愿增强

付费意识的形成依托于十分复杂的社会和技术环境,比如消费习惯、支付手段、网络设施等等。

以阅读领域为例,“掌阅”APP曾在2009年采取内容付费模式,但在短时间内用户规模缩减了90%。

而如今,随着版权意识的强化和法律法规的保护,内容付费已经成为了趋势。

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理念和习惯的改变,付费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模式。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还有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的行为,50.6%的新媒体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而在2014年的调研数据中,有69.7%的用户不愿意为新媒体付费。

以在线视频付费趋势为例,截至2015年12月底,国内规频网站付费用户规模达到2200万,较2014年的945万增长133%。

保守估算,2016年这一数字可达到3500万左右。

整体来看,自2014年起,各家规频网站在付费伕员人数上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而知识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互联网内容资源,付费趋势未来也将逐步成型。

图表11:

中国付费视频用户规模2014年起高速扩大

来源:

艺恩,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由于网民传统免费观看和阅读习惯,及我国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薄弱,我国网民对除游戏产品外的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一直不高。

如今,有近半用户已产生付费行为或打算付费,这说明对新媒体用户付费获得优质内容的用户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尚需营销契机或者付费过程简化来吸引有相当数量消费意愿但尚未完成消费的新媒体用户。

图表12:

2015年我国新媒体用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

来源:

艾瑞咨询,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3:

电子书消费市场已初具规模

来源:

阅文集团数据业务中心,QQ阅读,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二节线下:

“在行”——行家里手的“零售平台”

2015年3月13日,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在它的微博上宣布果壳发布了一款产品叫做“在行”。

通过“在行”,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约谈。

图表14:

在行上汇集各领域的人才

来源:

在行,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一、商业模式:

实现知识供求的精准对接

“在行”的商业模式为:

用户花费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约见了解一个行业的“行家”见面答疑,即为一个单次付费的咨询服务,靠互联网完成发现和约见、付费。

目前,"在行"上行家的定价由行家自定,价格普遍在从200-1000/次不等,除此之外,在行还与北京16家雕刻时光咖啡馆和3家单项空间合作,为约见的双方提供预约留座。

图表15:

在行平台业务模式

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在“在行”的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专家。

“在行”将专家分为9大板块:

互联网+、创业和投融资、生活服务、心理、职场发展、行业经验、投资理财、教育学习和其他。

以投资理财板块为例,目前平台上见面次数较多的专家包括远瞻资本创始人李喆、易彩通董事长禚昌磊、光大证券董事副总经理钱宜成等。

没有“在行”搭建的交流平台,一般用户很难接触到这些专家。

表格1:

“在行”投资理财领域见面次数最多的5位专家

注:

数据日期为2016年7月8日

来源:

在行,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二、竞争优势:

O2O+C2C的标准化服务

“在行”通过O2O、C2C的模式并配以标准的服务流程,挖掘并吸引了庞大的用户需求:

(1)O2O服务模式:

线上简单填写需求,线下面对面约见。

避免传统人情关系债,让用户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2)C2C定制的服务:

一对一面谈,远程通话,小班组团课,等等,行家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给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解决个性化需求。

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达人服务,例如寻找心理咨询师,拍摄职业照、结业照或定制符合职业身份的职业发型等。

(3)服务的标准化:

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则是标准化,从在行所提供的“行家帮助手册”中,行家的资质、审核,以及成为行家的行为规范,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流程。

甚至由谁买单咖啡的问题,都做了规定。

而流程的标准则可以帮助控制对每一次的咨询服务做品控。

“在行”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行家加盟,有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1)抓住“好为人师”的人性:

所有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在行”搭台,行家唱戏,满足的首先就是心理虚荣。

这个逻辑,其实与慈善捐赠行为有着共通之处,过程即回报。

(2)加强社交的性质:

行家与用户之间,除了买卖关系之外,其实还有机会形成更深层次的人脉。

无心插柳,在行已经促成不少良师益友的结成,当然,难以避免的是最后还是向微信义务输送关系。

(3)保底费用支撑:

售价本身虽然微薄,但也聊胜于无,它使劳动脱离了免费范畴。

三、困难挑战:

规模做大仍需耕耘

1、服务质量掌控困难

在很多用户看来,一次1-2小时的约见,其实很难深入解决实际问题,重于点拨,却与效果脱节,就像健身教练的职责还有陪伴、激励、施压、监督的角色在内,在行的产品模式,或许还需要由粗到细的更进一步。

2、线下一对一限制了平台快速发展

一对一的模式结合“经验交流”这样一个场景,决定了用户使用频次偏低。

从用户端来看,“在行”平台上专家收费普遍不低,在人际网络复杂的今天,如非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话题,很难说服用户高频消费。

从专家端来看,时间为稀缺资源,天猫商品可以重复消费,经验不可,而且牛人不可能接多单,因此只能靠长尾,头部效能低下,难以保证整体的商品规模和交易效率。

未来,“在行”除了解决上述平台内的服务和需求问题以外,正考虑选择与新的产品——如“分答”贯通合作,共同建设知付费识分享生态。

2016年6月,“在行”&“分答”获得元璟资本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A轮投资,而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与罗辑思维也参与跟投,融资金额2500万美元,“在行”&“分答”估值超过1亿美元。

第三节线上:

“分答”——知识快餐的“饕餮盛宴”

2016年5月15日,果壳推出“分答”,用户可以向任何人提问,也可以根据喜好设置金额,以60秒语音的形式,有偿回答其他人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花1元钱偷听其他用户的问题。

一、商业模式:

引入偷听者,提高各方积极性

“分答”的商业模式为:

提问者支付成百上千的费用来获得回答,回答者1分钟语音回答后揽走90%费用,剩余10%交给分答平台,而大众就充当低门槛的“偷听者”。

但只要愿意微信支付1元,就可以匿名听到回答。

同时提问者根据偷听次数获得分成,每1元的偷听费用,会平分给回答者和提问者。

图表16:

分答平台费用分配结构

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图表17:

分答平台知识流转过程

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在整个模式设计中,偷听者角色是核心。

偷听者的出现使得每个参与者(尤其是提问者)增加了所得,并引导他们提出更有吸引力、更优质的问题,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1)对于提问者:

如果问题设计的好,可以吸引源源不断的偷听者偷听,每次偷听提问者均可获得0.5元收益。

以分答提问者向王思聪提的一个问题为例,提问支出3000元,被偷听23102次,提问者净赚8551元。

图表18:

提问者向王思聪提问净赚8551元

来源:

分答,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对于回答者:

“分答”为偷听者提供点赞功能(之前的“呵呵”功能已下线,未来不排除重新上线),如果偷听者点赞数量较多,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偷听者付费偷听,使得回答者可以源源不断获得收益,真正实现“躺着赚钱”。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

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分答相较于微博,提供了和名人更强的直接互动的可能——沟通模式不再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而变成了“提问者”和“回答者”的关系,加上灵活的获利机制,对于用户来说,显然更具有吸引力。

二、竞争优势:

模式设计便捷高效

作为一款知识分享消费的平台,“分答”的优势原因蕴含在其设计的分享模式:

(1)传播模式:

一对多。

一人回答,全员皆可听,扩大了知识的传播面积,同时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共享,费用的众筹。

(2)时间成本:

低。

60秒语音,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时间特点。

分答做到了“轻”,60秒的语音算轻,仅在微信里以HTML的方式呈现算轻,关键对于用户来说,整个操作从提问者到回答者都很轻。

(3)付费模式:

易。

微信支付简单易行,且少额大量的盈利模式易积累财富,同时借助微信入口有助于获取更多用户资源。

(4)价值传递:

互相。

不同于直播的单向网红价值输出,分答更注重所有参与者的价值传递。

提问者和偷听者通过一定的花费获取知识价值,而回答者则直接从回答和偷听中获得金钱收入。

在分答的模式下,偷听者用不上一个冰棍钱,就能窥视、共享知识;提问者享受被“钦点”的窃喜后,只要问题够优质,就可以继续躺着挣钱;而对于答主们来说,即便不那么在乎收益,这些能够互动、积攒人气的平台还是具有诱惑力的。

而这种全新的知识流通环的形成,似乎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

分答从2016年5月15日上线后的42天,累计50万条语音问答,1000万用户体验产品,100万用户为内容付费,1800万元交易总额,43%的复购率。

综上,包含情感的语音形式、满足偷窥欲的偷听功能、刺激传播的分成机制,让用户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时被满足,还能让整个社区流动起来。

三、困难挑战:

网红属性恐昙花一现

1、过度娱乐化限制平台发展

毋庸置疑,分答最初的火,是王思聪、章子怡式角色的出现给带火的,他们为分答带来了大规模的导流和惊人的曝光机会,而从“王思聪平均在每个女友身上花费多少、“章子怡如何和继女友好相处”等热门问题中所折射出的知识产品的娱乐化、游戏化、社交化倾向,以及知识产品中的粉丝经济现象也成为大家反复讨论的议题。

产品的专业性定位被掩盖。

截至目前。

在分答的1000多万用户中,医学领域答主计5028人,教育类答主占4366人,职场导师3371人,科研科普工作者共计1881人,明星效应使这些专业人士的发声微乎其微。

知识分享变为隐私窥探。

分答所满足的其实是粉丝的窥私欲而不是求知心,当好奇心被耗尽,用户流失严重。

表格2:

严肃性知识受关注度不及娱乐类话题

注:

数据截止日期为2016年6月3日

来源:

微信大数据,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内容含金量受质疑

分答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被碎片化了的特点,每条回答的时间都要限制在60秒以内。

语音短时回答的模式一方面突破了以往文字传播的局限性,增加了知识的传播广度和便利度,但是另一方面也成为分答的最大弊端:

60秒时间并不能给出真正有含金量的知识解答;语音回答质量有待考究,逻辑性、严谨性欠佳;碎片化的知识分享并不能取得真正专业人士喜爱。

虽然分答在搭建不同知识服务场景,增加功能,延长时长,但也未必能摆脱“真知识”魔咒。

即使与在行完全打通,也难免被同质化的局面。

3、收益机制影响知识传播

一方面,因为利益的驱使,一心求财的回答者不顾问题是否在自己的能力之内,一并给出质量低下的回答,导致真正的好问题被淹没。

另一方面,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虽然扩大了传播面积,但是还是属于单向传播,并不利于问题的讨论。

现在被明星、网红或者是行业KOL霸占的分答,更多意义上是一款娱乐工具,并没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分享。

同为果壳旗下的两款付费知识分享平台,线上线下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也为未来两者的合作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表格3:

“在行”和“分答”比较

来源:

公开资料,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第四节行业将迎整合,服务有待提升

一、众多玩家聚焦知识消费经济

除了上述三家知识付费平台外,市场上还存在各类知识消费平台或付费知识产品,主要集中在线上,比如知乎旗下的“值乎”、“知乎Live”、“大弓”等。

图表19:

市场上主流知识消费平台图谱

来源:

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1、值乎

值乎是指2016年4月1日凌晨知乎上线的新功能,用户关注知乎公众号后可以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打码信息,而其他人必须付费才能看到,付费后觉得满意钱就归作者,不满意钱就归知乎官方。

2、知乎Live

问答直播平台,答主可以创建一个Live,它会出现在关注者的信息流中。

用户点击并支付票价(由答主设定)后,就能进入到沟通群内,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在群内开始问答沟通。

据官方统计,每场Live中,主讲人平均语音时长为56分钟,作为回报,单次Live可以给讲者带来场均6000元以上的入账。

过往的百场Live几乎全部售罄,参与者重复购买率达到30%以上,其中几位神秘知友的购买次数甚至超过50场。

3、大弓

大弓目前只提供一对一的付费问答;问题回答形式为文字与语音;回答者可以自己设置基础费率,而提问者根据对问题的考量也可选择支付溢价;目前回答者大多为互联网科技圈人士,大弓回答问题为邀请制形式。

反向的付费消息模式下,先有问题,再有答案,是为了解除付费消息的坑。

而为了解决问题和答案这个问题,使用了“人”的信任来作为突破口。

未来的成熟市场无法容下数量众多性质类似的知识分享平台,未来极有可能在各细分领域出现龙头平台并整合其他竞争对手,或者直接由微信、微博等社交巨头收购融合到社交网络中去。

二、专业化垂直化或成趋势

符合时代精神的“付费问答平台”将会走向垂直化,细分的跟随者很快就会出现。

可以预料的是,专业的平台将能够吸引更专业的回答者。

(1)专业化:

分答在诞生之初几乎沦为娱乐圈“偷窥者”的狂欢盛宴,而狂欢过后,也逐渐显示出严肃性知识的理性。

打开分答可以发现,首页推荐的各版块优质答主中,医生和知乎名人开始占据优势。

而将“分答”带上各大媒体头条的“贵人”王思聪,也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在“分答”上发声了。

图表20:

截至2016年7月8日分答各板块推荐答主数量

来源:

分答,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

(2)细分化:

综合型和细分型是两种可选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