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0087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docx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讲解学习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

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

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

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

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总之,文献综述,是指就

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

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

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

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

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

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

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

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

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

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

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

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

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

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

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

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

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

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

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

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

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1、题目

题目限20字以内(包括副标题)。

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大家选定了毕业论文题目,那么文献综述的题目定为:

关于XXXXX的

文献综述。

2、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

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

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

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

分隔。

摘要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先说明作文的目的、意义、价值等,再总结

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言部分

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

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

“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

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

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4、主题部分(就是文章的正文部分)

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

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

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

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

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

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

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

插图下方应注明图

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

图重复。

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

表格上

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5、总结部分

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

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不仅表示

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

了文献查找线索。

因此,应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

内容准确无误。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

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

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

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

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或地区):

专利号,出版

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

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

版者,出版年.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

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

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

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

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

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

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

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引用文献不过

多。

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

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

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

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

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

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

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

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

综述

一般不宜超过5000字。

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

合和归纳。

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账,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

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不协调。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

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关于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文献综述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

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

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

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

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

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

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

的。

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

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

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他们认为:

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

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

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

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

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

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

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

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

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

素的作用。

(2)结构派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

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

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

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

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

增长”的理论等等。

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

其中,刘

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

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

(3)阶段派

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

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4)因素派或起源派

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

生产要素投入量和

生产要素生产率。

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

使用的劳动者的数

量及结构;工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

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

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

用了因素分析方法。

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

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

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

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而库兹涅茨强调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

率影响巨大。

它会引起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高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最终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

(5)新增长理论派

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

增长模式”;鲍依德的“动态联合体资本增长模式”;阿温杨的“创新与有限度的

边干边学模式”等等。

这些理论不仅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长理论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

出了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

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

际贸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场上的大的扭曲等。

(6)劳动分工演进派

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即,将

社会的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然后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

置,然后构建了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增长。

他们认为,当人们经验不多时,生

产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费用,人们只有选择自给自足。

通过实践学习,生产

率提高,能够付得起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开始选择高一级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

而这种通过专业化学习会加速学习速度,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

这个正

反馈(良性循环)将使劳动分工自发地演进。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正是因为

专业化造成了某种信息不对称,卖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知之甚多,而作为买者

却知之甚少。

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

启示一:

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启示二:

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

方向发展。

(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

以米多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经济增长和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

主张反增长或增长价值怀疑论;米多斯将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

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连接成为一个“反馈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

为了避免世界末日来临,就必须使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实现“零增长”,因此,

该理论被称为“增长极限论”或“零增长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

1.诺斯的观点

(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

他关于经济增长

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

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

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

其依据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的运作被假定为

完备的信息、明确界定的产权条件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

人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

被过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的操作,就连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费用也不存在

了。

在这一模式分析逻辑下,其它一些协调组织与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和“组

织”被看成无足轻重。

如果用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解释1600年到1850年海

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无多大进步的情况下,生产率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现象。

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视。

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

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

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

诺斯指出:

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

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

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

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制度不同于体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

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

为。

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

既然这些规则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

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那么,制度结构在静态

上就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及其知识技术出路的增长率。

诺斯认为:

许多经济学家

将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展等等归入经济增长的原因,其实

就是经济增长本身。

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是从均

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过程。

在各种因素使潜在的外部利润在现有的制度安排

下无法实现时,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

他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

织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

进而,诺斯对制度的

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当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时,达到制度均衡。

这种制

度均衡的实现条件是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据此,

诺斯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标准或原则是使得新机制(制度)

下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

但在技术和现有的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新、裁定和行使代价都极为昂贵,因此

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以维护经济

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对造成经济的增长、发展、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

责。

(3)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

错”成本。

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

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作出

选择。

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评价等。

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

识形态,来发展一套更加适合其观念或经验的新的理性选择。

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

题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寻租。

(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

可获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人类的选择,即经济发

展的目标。

其次,制度“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和长期

贡献。

再次,尽管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促

进创新、界定产权和契约关系或分担外在风险的各种制度安排。

(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

增多、技术变化、市场特征以及确立个人与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

而制度供给依赖于立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及寻找可选择目标的知识基础。

因此,

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以立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塑造市场力量以驱动创新。

(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

度背景。

如法律和秩序、稳定的道德、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本的供给、公共品的

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担风险的法规等。

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

导”作用,制订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

为市场经济运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才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

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

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

重要因素之一。

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对制度不以为然

的经济学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方法,普遍认为,解决

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

业的改善等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更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

长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上。

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经济发展

问题的研究视野,而研究对象也由以前的以资本主义发展中小国家或地区为主转

向发展中的大国。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

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

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

理论基石之一的交易费用的地位是否会动摇。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

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

讨。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