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9964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ppt

矿山生产地质与管理一、坑道掘进中的地质指导一、坑道掘进中的地质指导二、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二、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三、回采作业过程中的地质工作三、回采作业过程中的地质工作四、矿石质量管理四、矿石质量管理五、国家地质储量的三次分类规范五、国家地质储量的三次分类规范一、坑道掘进中的地质指导一、坑道掘进中的地质指导任何坑道掘进,地质人员都必须及时进行原始地质编录、取样,并通过观察、分析、研究与判断,充分了解揭露的地质情况,正确指导坑道掘进。

特别要注意掘进的目的性和安全性的指导。

坑道掘进是依据工程技术设计进行安排的,其目的是探矿、探水、探构造、坑内钻施工创造条件,不论何种坑道,其作用均已事先规定。

掘进之前,应将目的向施工人员交底,明确坑道设计位置,开门及终点坐标;坑道方位、坡度、规格、进尺、施工期限;掘进时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掘进中不断分析揭露的情况,如发生预计不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或修改设计。

接近达到目的时要加强工作。

已达到目的,通过工程验收,填写停工通知书。

验收主要项目为:

坑道方位、坡度、规格、进尺、技术经济指标(如功效、成本等)及施工目的。

坑道掘进必须确保安全,这不仅指掘进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而且要保证未来坑道的安全使用。

坑道掘进的安全问题与矿岩地质技术条件有密切关系。

掘进前要充分研究施工地段地质构造条件,预计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矿岩的稳固性、含水性、岩体的稳定性等,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掘进时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岩矿物理技术性质的观察与测定,注意研究岩石的水理性质、力学性质;观察巷道滴水、渗水、涌水现象,观测含水层、流砂层的性质与流量;研究断层、裂隙的位置、产状、发育程度、规模、组合关系、结构面力学性质和特征,特别注意有影响的软弱夹层或构造弱面、破碎带、老窿、溶洞;测定岩矿的稳固性、硬度与强度;预测可能的涌水、突水、冒顶、脱帮的地点和规模;总结各类影响施工安全的地质因素的类型和规律性,以指导坑道顺利掘进。

坑道掘进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比如探矿体,矿体是否存在,大小、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如何,地段岩石、构造条件又如何等,都具有未知因素。

因此,随着坑道掘进,要求加强地质构造研究,由已知去推测未知,正确指导坑道掘进。

主要研究项目有:

1)矿体形态、产状、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形态变化规律;2)小型构造的类型、产状、规模,与主要构造的关系;切割矿体的断层的类型、断裂位移方向和距离,判断坑道前进方向;3)矿岩的物质成分,与矿化有关的各类地质现象,力求查明矿化富集的规律,指导探寻富矿地段及新的小盲矿体。

二、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

(一)生产管理地质资料的作用与内容随采场矿石回采,编制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有如下作用:

1)及时反映采场内矿体产状、形态、矿石质量、矿体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特征,有助于加强生产中地质指导与管理,保证尽可能多地回采工业矿石,少采围岩、废石,保证安全生产作业。

2)便于计算生产矿量、采下围岩废石量、采下矿石量、损失矿石量,了解采场矿量变化;计算开采的贫化与损失,了解矿石质量变化;为生产计划的安排,采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3)在采矿结束后,保留采场地质资料和生产数据,是进行采场验收、探采验证资料对比、储量报销、矿柱及残矿回采、中段及平台废除和闭坑的主要依据。

4)积累矿床综合地质研究的资料。

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的编制以采矿块段为单元,由图纸、文字、表格构成,往往装订成册,是整个采场地质、测量、采矿生产资料的总和。

地下开采一般称“采掘图”(有的矿山称“块段最终地质说明书”、“管理台账”、“地质测量图册”),露天采场一般称“爆破块段地质图”或“爆区图”。

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一般由下述内容构成:

(1)采场位置所在中段、采场编号、坐标、尺寸、四邻。

(2)采场地质情况矿体产状、形态、构造、厚度、内部结构等。

(3)采场矿石质量包括地质品位、原矿品位(这里指的是设计崩矿或上采范围内岩矿混合品位)、采下矿石品位、采下围岩废石品位、存窿矿石品位、矿柱及残矿品位、出矿品位等。

(4)采场矿量资料包括地质储量、原矿量(这里指的是设计崩矿或上采范围内岩矿混合品位)、采下矿石量、采下围岩废石量、损失矿石量、矿柱及残矿量、存窿矿石量、出矿量、副产矿量等。

(5)采矿贫化与损失计算、统计表。

(6)图件主要是块段“三面图”和采场素描:

有上下中段、分段地质平面图;露天开采的平台地质平面图;块段地质横剖面图;块段纵投影或纵剖面图;缓倾斜矿体的矿层顶、底板标高等高线图;块段储量分布图。

(7)测量资料主要为说明采场推进、矿石产量验收、工程位置有关的测量资料。

(二)地下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我们以急倾斜矿体浅孔溜矿法为例,讲一下采场生产管理地质资料由哪些资料构成:

(1)采场上采掌子面素描图比例1:

100,一般每上采5-10米或每旬、每月编录一次,是贫化、损失计算的依据。

(2)块段上、下中段复合地质平面图,比例1:

200。

(3)块段地质横剖面图,比例1:

200(4)块段垂直平面图纵投影图比例1:

200,表示采场结构、上采及验收界线好时间。

(5)采场贫化、损失率及矿量计算表。

三、回采作业的地质指导1、地下采场

(1)指导切割切割或称切割拉底是整个采场上采的基础,对矿体边界不清、边界形态曲折的矿体,切割的地质指导更有重要意义。

指导切割工作包括:

A)据矿体边界位置确定切割拉底的范围、宽度,使拉底边界与工业矿体边界尽可能吻合。

发现拉底不足,提出扩帮;发现过多切割围岩,及时制止。

B)指导并确定上采倾角。

C)依据拉底揭露的地质现象预计上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矿体形态、产状变化;夹石位置、断裂带、岩脉等影响矿石回采的有关地质技术问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检查矿房两帮对允许进入采场的矿房,每一次爆破作业后,检查两帮是否残留工业矿石,如有则提出扩帮地点、范围、深度。

(3)检查回采掌子面目的在于圈定上采边界线,使上采边界与矿体边界尽可能一致。

(4)指导炮孔布置上采炮孔应当依据矿体倾向、倾角正确布置;否则,在顶盘会引起矿石贫化,而底盘会造成矿石损失。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采场,要注意切割井及炮孔的正确布置,避免炮孔的无效进尺或造成矿石贫化。

深孔崩落法爆破后不可能进入采场,只能利用凿岩天井及深孔探顶,以指导炮孔布置及装药深度。

(5)指导爆破及充填多品级、类型分采或矿石、夹石分采的采场,指导分区、分段爆破。

充填法采场,指导充填范围、深度;检查充填料,不允许混入工业矿石。

2、露天采场要求按计划做到“定点采剥,按线推进”。

回采过程中还要注意管理好边坡,会同采矿人员确定边坡角。

四、矿石质量管理1、井下采场矿石质量管理井下采场出矿管理是矿石质量管理的关键。

总的要求是实行岩矿按品级、类型进行分采、分装、分运。

充填法采场,不得将充填料混入矿石或者将高品位矿石混入充填料。

房柱法采场,防止在出矿时顶盘围岩冒落;覆岩下放矿的采场,编制放矿图表,保证岩矿线的均衡下降;掌握出矿极限品位;矿石出后完及时封闭漏斗,避免继续出矿或下中段采矿时矿石的贫化。

2、配矿(矿石质量均衡)采矿及运输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按比例搭配不同品级的矿石,使之混合均匀,然后送往矿石加工部门的工作,称为配矿。

配矿的主要意义在于:

1)保证选矿矿石质量均衡,有助于提高选、矿工作效率及效果;2)有计划地搭配部分贫矿石,使之达到工业经济利用标准,有助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3)提高部分贫矿矿石的质量等级,即相应提高他们的价格标准,有助增加矿山经济收入,降低成本。

但是,必须保证富矿品位的降低仍可达到规定标准,否则配矿便失去意义。

配矿包括本矿山多品级矿石的配合和不同矿山不同品级矿石配合两种情况。

经过配矿主要是对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含量的均衡,必要时也对有害组分或冶炼造渣组分进行均衡。

配矿原则1)两种矿石的品位及特性相差悬殊时不能搭配,否则会给选矿部门造成技术上的困难;2)不同自然类型的矿石不能搭配;3)两种粒度规格相差过大的矿石不能搭配;4)耐火材料及某些应用其物理性质的矿产一般不能配矿。

3、采掘工程副产矿石的管理矿山各工作面,无论是开拓、采准工程,还是探矿工程,其工作面的副产鉴定,由地质、采矿人员去进行的,副产的品位能达到边界品位,就可以做矿石处理,低于边界品位做废石处理。

这是一项日常性工作。

五、国家地质储量的三次分类规范国家地质及主管工业部门曾多次颁布过矿产储量分类规范,各规范中储量分级情况尽管有所不同,但在实质上差别不大。

1958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颁发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将矿产地质储量分为三类五级,即A类A1及A2级,B类即B级;C类C1及C2级。

1977年原国家地质总局颁发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及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规范中将矿产储量按我国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对矿产利用的可能性分为两大类:

(1)能利用的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亦称平衡表内储量。

(2)暂不能利用的储量,是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下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亦称平衡表外储量。

规范中按储量的可靠程度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级。

A、B级分别相当于1958年规范的A、B类,C、D级分别相当于1958年规范的C1和C2级。

对于所计算储量的定量评价标准:

1959年规定了探采对比的储量允许误差:

A220%,B30%,C145%,均低于当代采矿工艺技术要求,故90年代后期核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均已先后提高了标准,探采对比允许误差定为:

A级10%,B20%,C30%,D50%。

第三次国家颁布的矿产储量分类规范,1999年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和国际对比交流的需要,便于与国外协调对比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GBT177661999)。

(GBT177661999)国标中,资源和储量分类是按以下标准:

1、地质可靠程度分为:

探明的

(1),控制的

(2),推断的(3),预测的(4)。

2、可行性(技术经济)研究程度分为:

可行性研究

(1),预可行性研究

(2),概略研究(3)。

3、开发的经济意义经济的

(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包括经济意义未定的(?

)将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经济意义地质可靠程度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经济的可采储量(111)基础储量(111b)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基础储量(12lb)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

注:

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