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9505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建设.docx

地理二轮复习区域生态建设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原文呈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全国卷近5年4考)

[核心知识必备]

1.区域地理特征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

地形特征

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气候特征

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水文特征

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

开发利用

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

(2)区域人文地理要素

区域要素

具体内容

农业

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杻、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人口特征

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2.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

(1)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

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湾岛纬度位置(回归线穿过)接近,轮廓相似,可对比两岛半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

如刚果河和亚马孙河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和南纬20°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

(3)区域经济特征比较。

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对比;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比较;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比较。

(4)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

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

[高分能力培养]

新题尝试

1.(2018·全国卷Ⅲ,1~2)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

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

(1)~

(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答案 

(1)C 

(2)A

2.(2018·广西模拟)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和南非与巴西某地热带草原气候资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与巴西某地相比,南非某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湿季长——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B.湿季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C.湿季长——受信风带控制时间长

D.湿季短——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短

(2)巴西M区域(阴影区)曾经是一片荒原,而如今有巴西“谷物带”之称。

与我国河套地区相比,M区域种植作物最不利的条件是(  )

A.干季水资源不足

B.昼夜温差小,不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C.地形不够平坦

D.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答案 

(1)B 

(2)B

思维提升

1.区域综合分析的基本思路

在哪里:

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有什么:

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怎么样:

这些地理事象有何突出特征→为什么:

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何办:

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2.区域差异分析的线索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

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高考经典再练]

素养 区域认知:

区域特征分析

1.(2017·全国卷Ⅱ,4)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下题。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

解析 首先结合地理图像进行区域定位,本地区纬度超过66°34′N,属于高纬度地区,本区域地面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汽车轮胎测试重点考虑诸如坚硬冰雪路面、防滑、大风等。

答案 A

2.[2015·全国卷Ⅱ,37

(1)、

(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

答案 

(1)特点:

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

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

(2)问题:

泥沙淤泥。

原因:

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考点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国卷近5年4考)

[核心知识必备]

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

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3.湿地

(1)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

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现举例如下所示:

①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②青藏高原湿地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生态效益

(3)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

具体如下所示:

4.不同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地区

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

“地球之肺”,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高分能力培养]

新题尝试

1.(2018·海南地理,16~18)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

(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 第

(1)题,考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容易题。

考生需要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题,考查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中等难度。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排除A、C选项。

第(3)题,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容易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答案 

(1)A 

(2)D (3)C

2.(2018·全国卷Ⅰ,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4分)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

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

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

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

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4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思维提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

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针对每个思维环节具体分析如下。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2)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

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2)在河流中、上游流域建设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3)建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

[高考经典再练]

素养 人地协调观:

热带雨林地区开发与保护

[2016·全国卷Ⅲ,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若表示赞同,需要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说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以及发展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若不赞同,需从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回答。

答案 赞同理由:

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

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