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练习及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3.1-3.2练习以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点燃酒精灯
C. 制取氧气
D. 用滴管滴加液体
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验装置
解释
A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B
烧杯中的水:
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C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D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
B. 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C.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
D. 氧气不易溶于水
6.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先检查氧气的纯度,后点火
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D.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加热,后预热
7.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
B. 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D. 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8.“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②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光能不能转化为化学能;③镁与盐酸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镁、盐酸的能量和大于氯化镁溶液、氢气的能量和;④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只有③
10.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火上浇油: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钻木取火:
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吹灭烛火:
降低着火点
D. 电器着火:
用水浇灭
11.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现象对比,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燃烧条件之一
B. ①③现象对比,说明有氧气参与是燃烧条件之一
C. 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D. 热水只起到加热作用
12.下列说法: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13.关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
B. 燃烧铁丝前要将铁丝表面打磨、绕成螺旋状并插入一根火柴梗用于引燃铁丝
C. 食物腐败、燃放烟花、牛奶是变酸都物质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缓慢氧化应
D. 实验室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需要催化剂
14.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B. 使用该装置可观测氧气输出的速度
C.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D. 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15.将18克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克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1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
D.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8.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9.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 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 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 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 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20.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
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______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________。
22.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
甲 乙
(1)如图甲所示:
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观察到乒乓球碎片首先燃烧起来,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
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3.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
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往往没燃尽就熄灭,而燃烧端朝下,往往不易熄灭。
从燃烧的条件来看,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请说明原因:
________。
24.将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装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无现象,而向其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B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C,使金属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C且瓶底有少量液体D的集气瓶中,金属E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
(1)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黑色粉末B在A的分解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是这个反应的________。
2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3)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6.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
②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7.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
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________ 。
(2)【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 ,欲使图c中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_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
(3)【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
28.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3)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9.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体积分数的最小值,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5~6只集气瓶,用量筒分别测出它们的容积并标记;
②向集气瓶中分别装入其总容积的10%、20%、30%、40%、50%的水,并用毛玻璃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③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MnO2和H2O2使其反应,分别用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出。
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表:
集气瓶号
1
2
3
4
5
木条火星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1)写出上述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假定空气的成分体积比只为4:
1的氮气和氧气,则用排水法得到氧气后,2号瓶中氧气的体种分数约为________;
(3)若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操作?
________
(4)实验结果表明用“使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的方法来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否可靠?
________。
3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细铁丝应先________,这个变化是________ 变化。
(2)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________。
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________ 。
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________ 。
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内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________ 。
为什么?
________ 。
(3)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 。
(4)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31.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________。
(2)实验中,小明用_______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2.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
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
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表中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________。
33.结合氧气性质的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A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
(2)B实验中集气瓶预先装满水,目的是________;
(3)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4)C实验中潮湿的滤纸和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4.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________。
(2)请从以上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________(填字母)。
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
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4)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________。
3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燃烧需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
D。
2.【答案】A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规范;气密性检验的原则是,先让装置和附加的液体(一般指水),构成封闭的整体,改变这个整体的温度,导致压强的变化,来判断气密性好坏;
【解答】A、根据气密性的原理可知,图中的操作完全正确;故A正确;
B、由于酒精灯不是完全密封的,故不能倾斜,而拿酒精灯去引燃另外一个酒精灯,会导致究竟逸出引发事故;故B错误;
C、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且导管不能深入太长,不利于气体收集;故C错误;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不能深入试管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物理性质,水能够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还可以用来洗涤固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利用水蒸发吸收大量的热,水可用于灭火;根据水的化学性质,水可作反应物,如: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化钙等氧化物反应等.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同时回放出热量;而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所以该装置的水除了吸收热量外,其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这种污染性气体;故A错误;
B、该实验主要是可燃物条件的验证,开水中没有氧气且会散发热量;故水的作用是加热铜片,隔离空气形成对照;故B正确;
C、铁丝燃烧会形成高温的熔融物,如果滴落在集气瓶底部会使集气瓶底部局部受热,导致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
D、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难溶于水,且收集过程中实验现象明显;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
4.【答案】C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火灾的自救与注意事项;灭火的一般方法:
移除可燃物;隔绝助燃剂;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
【解答】A、煤气漏气时不能打开抽风机,抽风机转动时可能会引燃煤气;故A错误;
B、煤炉取暖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中毒,所以不能关闭门窗;故B错误;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湿抹布可以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电器着火时要先断电源,防止触电;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5.【答案】B
【解析】【分析】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4℃,沸点-183℃。
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
液氧为天蓝色。
固氧为蓝色晶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不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
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
参与动物呼吸、燃烧和一切氧化过程
【解答】A、颜色、气味是物理性质;故A错误;
B、助燃性、燃烧都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故B正确;
C、密度是物理性质;故C错误;
D、溶解性是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气体、收集气体等常见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做氧气的助燃性实验时,若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则先检查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后点火,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求与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常温下反应不需要加热,而装置中是加热装置,因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药品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B、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C、开始产生气泡含有装置内的空气,所以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以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解答】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以防止火势更旺,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要采取正确的灭火措施,不能使其漫延,符合题意;
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物质,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的转化过程分析,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有放热也有吸热,但物理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解答】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燃烧前需要加热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但燃烧是放热反应,错误;②化学能可转化为光能,光能也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③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