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要穴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8755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要穴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体要穴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体要穴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体要穴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体要穴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要穴歌.docx

《人体要穴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要穴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要穴歌.docx

人体要穴歌

人体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视频讲解: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

下巨虚;大肠:

上巨虚;三焦:

委阳;膀胱:

委中;胃:

足三里;胆:

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

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

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

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

中脘、足三里

组方:

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

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

内关

消化系统:

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

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

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

少海

五指不伸:

中渚

指痛:

少商

臂痹:

肩髃

吐血:

尺泽

流涎:

地仓

男蛊女孕:

涌泉

鬼邪妖癫:

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

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

曲池、合谷

鼻渊:

合谷、太冲

泄泻:

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

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

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

内关、膻中

注:

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

曲池

胸闷穴:

膻中

调心穴:

内关

急救穴:

人中

神衰穴:

脐中

精神病穴:

百会

癔瘫穴:

涌泉

面瘫穴:

下关

偏瘫穴:

率谷

脑缺血穴:

风池

前头痛穴:

中脘

偏头痛穴:

太冲

后头痛穴:

至阴

失眠穴:

大陵

失眠2穴:

风池

胃痛穴:

中脘

止泻穴:

申脉

肾痛(结石)穴:

精灵

利尿穴:

三阴交

落枕穴:

悬钟

腕痛穴:

太溪

肘痛穴:

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

后溪

髋痛穴:

合谷

肋痛穴:

阳陵泉

膝痛穴:

曲池

踝痛穴:

合谷

足跟痛穴:

大陵

手麻穴:

后溪

催乳穴:

涌泉

上牙痛穴:

下关

下牙痛穴:

合谷

鼻炎穴:

下关

眩晕穴:

百会

耳聋穴:

听宫

耳鸣穴:

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

以痛为腧。

 

【转】明辨九种体质,远离慢性疾病

 

九种体质歌诀

 

气虚者多汗,气郁者多愁。

湿热者多油,血瘀者多血,

阴虚者发热,阳虚者发凉,

痰湿者肥胖,特秉者过敏,

平和者少病。

 

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中国人可分为9种体质类型,其中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3%,而其他8种偏颇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占到了67%,居于前4位的则是:

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

平和体质 “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典型的平和体质。

此体质的人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

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 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这种人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湿热体质 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属于湿热体质。

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

调养方式:

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

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戒除烟酒。

不要熬夜、过于劳累。

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

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阴虚体质 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体质。

调养方式:

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

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

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气郁体质 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气郁体质,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

调养方式:

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

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阳虚体质 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

性格多沉静、内向。

这些属阳虚体质。

调养方式:

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

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

可服金匮肾气丸。

痰湿体质 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

调养方式:

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血瘀体质 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

调养方式:

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

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特禀体质(过敏体质) 对花粉或某食物过敏等,在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

调养方式:

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

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视频教学

 

人体108穴位名称、定位及动画演示

 

头颈部

1、百会穴: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

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

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

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

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

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

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

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

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

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

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

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

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

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

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

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

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

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

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

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

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

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

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

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

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

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

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

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

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

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

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

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

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

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

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

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

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

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

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

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

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

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

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

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

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

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

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

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

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

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

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

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

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

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

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

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

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

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

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

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

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

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

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

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

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

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

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

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

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

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

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

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

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

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

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

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

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

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

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

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

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

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

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

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

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

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

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

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

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

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

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

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

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

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

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

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