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8454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8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科学全册教案

 

学校:

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

2020年9月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三单元能量

1.使用工具

1.电和磁

2.杠杆的科学

2.电磁铁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3.电磁铁的磁力

(一)

4.轮轴的秘密

4.电磁铁的磁力

(二)

5.定滑轮和动滑轮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滑轮组

6.电能和能量

7.斜面的作用

7.电能从哪里来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8.能量与太阳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抵抗弯曲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拱形的力量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找拱形

4.种类繁多的动物

5.做框架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建高塔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7.桥的形状和结构

7.谁选择了他们

8.用纸造一座“桥”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

(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

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

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

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简单机械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

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2.杠杆的科学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

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

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

师:

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

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

出示杠杆图

讲解:

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

(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

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

一起说:

“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

力点生(齐):

支点生(齐):

重点

师:

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

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

生(齐):

师讲述:

所需材料三样:

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

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

你们是怎样玩的?

生组装杠杆

师:

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

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

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

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

手用的力小,比谁小?

生:

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

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

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所需仪器:

底座、支架、杠杆尺、钩码师边说边组装

注意事项:

1.杠杆尺有标记一端钩码做重物,一个钩码重=0.5牛,另一端为力;2.杠杆平衡了,说明使用杠杆可以撬起重物了;3.支点不变,杠杆尺上力点、重点只能各有一个;4.我们看课件重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几个格表示,在第一个洞,距离是1个格,在第二个洞,距离是2个格;5.请根据表格做好记录

次数

物体

重量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实验要求:

请研究杠杆,根据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研究,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师:

请分析对比数据,看有什么发现?

师:

谁来汇报你们的数据和发现。

生1.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体

重量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1

2N

0.5N

4

1

我们发现杠杆是省力的。

师引导:

请看后面数据杠杆当怎样时,省力?

(师板书: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生1: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

(师板书:

大于省力)

师:

说的很好,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2:

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体

重量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2

0.5N

1N

1

2

我们的发现是:

杠杆是费力的。

师提示:

请说完整。

生2: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

(师板书:

小于费力)

师:

真棒!

还有不同的吗?

生3:

我们的数据是:

次数

物体

重量

人的拉力

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几个格

3

1N

1N

4

4

我们的发现是: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板书:

等于不省力不费力)

师:

同学们真棒!

关于杠杆的发现谁能完整的说说?

生4: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师出示简图:

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杠杆原理。

(四)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师:

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有支点、力点、重点,工作时力点与重点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师:

(出示剪刀——费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

为什么?

生:

是费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

(出示剪刀——省力力情况)这是什么杠杆?

为什么?

生:

是省力杠杆,因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

师:

剪刀是较复杂的杠杆,还有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

师出示课件:

介绍省力杠杆——钳子、起钉锤、起子、推车。

师出示课件:

介绍费力杠杆——镊子、人钓鱼时、人体杠杆等

师用镊子夹物:

镊子的三点在哪里?

它是什么杠杆?

生:

夹物的地方是重点,手的地方是力点,一个头的地方是支点,镊子是费力的杠杆。

师:

很好!

镊子和前面的杠杆不一样,它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

师:

人钓鱼时,也是费力杠杆,请看图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

生:

可以省距离。

师介绍人体杠杆。

师出示课件:

天平是什么杠杆?

使用它有什么好处?

生:

天平是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

使用天平方便称物体重量。

师: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同侧,有的力点、重点在支点的两侧,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动脑筋:

师:

老师有个难题考考你们,看谁聪明。

一个人用担子挑重物时,肩膀挑担子的哪个位置最轻松?

生1:

挑中间位置。

师:

假如一头重,一头轻呢?

生2:

挑支点位置。

师:

很好!

你真棒!

人只有挑支点位置时,担子是平衡的,人最轻松。

拓展活动:

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合适的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

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

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用力点

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

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7、P8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

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

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4.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

猜猜胜者是谁?

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

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

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5.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课型】新授

【教法】讲解、讨论

【教学用具】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问:

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6.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板书设计】

动滑轮和定滑轮

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6.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

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滑轮组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

明确分工;

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

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

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7.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像。

提问:

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

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拓展思维:

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

(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

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

斜面能省力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发现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

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

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提醒:

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发现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

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