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AB卷及参考答案.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AB卷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AB卷及参考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AB卷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AB卷及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题(A卷)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着(zhuó) 寻觅(mì) 闪烁(shuò)
B.魅力(mèi) 遴选(lín) 邀请(ji1o)
C.踱步(duó) 颓唐(tuí) 摩挲(suō)
D.机杼(zhù) 可汗(kèh2n) 扑朔(s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毅力 端详 搭档 晶莹剔透
B.工薪 赋于 卓著 初生之犊
C.抉择 非议 熔炉 相辅相承
D.摇晃 懊悔 清析 不能自己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陋就简(利用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匪,不是;夷,平常。
)
B.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
益,更;彰,显著。
) 初生牛犊(刚生下的小牛,比喻大胆、勇敢,什么都不怕的年轻人。
)
C.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 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
D.不能自已(不能够自己去独干某事。
) 熔于一炉(在一个炉内熔化。
比喻几样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恐怖组织的头目拉登自“9·11”事件以后,行踪_______,虽各处追寻,至今仍不见踪影。
②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_______,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③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_______。
A.诡秘 闪烁 窜 B.神秘 闪耀 钻
C.诡秘 闪耀 钻 D.神秘 闪烁 窜
5.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当在电视上看到出席釜山亚运会的中国健儿载誉归来的镜头时,我不能自已,情不自禁地高呼:
“好样的,中国健儿们!
”
B.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
C.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字,铁画银钩,挺拔刚劲,真可谓别具匠心。
D.美籍华人贝聿铭,是一位声誉卓著的顶级建筑大师。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B.对一个科学家来说:
“还有什么比创造和发现更令人兴奋呢?
”
C.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书没有切边。
D.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书“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就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棚屋里,居里夫人以她的智慧和毅力,达到了科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
B.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
C.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D.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认真、细致的作风,多次到香山攀登高峰,勘察地形,俯览周围环境。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毁灭》是鲁迅先生翻译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一部长篇小说。
B.《铁流》是曹靖华先生翻译的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的长篇小说。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朝的一首民歌。
D.《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它叙述的是女英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9.默写。
(1)现在,先生是死了!
我们不愿_______;我们也不愿_______。
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_______继续前进。
(2)表现木兰出征行程之快而又思念父母的几句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句。
(1)居里夫妇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帮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
“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完成11~15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1.解释文中画线字。
始:
__________ 道:
__________ 冢:
__________
狗窦:
__________ 羹:
__________ 贻:
__________
12.“遥望是君家”这句话是“我”还是“乡里人”说的?
“松柏冢累累”说明“家”已变成怎样的情景?
请据此想像并描述一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几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即庭院里)生旅谷(即野谷子),井上生旅葵(即野蒲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我”为什么要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全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割麦》,完成16~20题。
割 麦
任慧超
天还没亮,赵老师便起来了,妻子还正熟睡。
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桌子上便泻下了一片淡淡的月光,屋里的东西也便依稀可见了。
他又摸摸索索地从墙上摘下镰刀,轻轻地拉开门,来到院里的石墩旁蹲下磨刀。
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低低的沙沙磨刀声。
磨罢镰,赵老师便走出了家门,他往东刚走了几步,不由笑了,用镰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
往东二里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便是往东去学校,走顺路了。
自家的地在村西头,却很少去。
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孩子他妈一手包揽,可真苦了一个妇道人家。
妻子真是好样儿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
“就他忙,一个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她对丈夫获得的各级优秀教师证书什么的,却宝贝似的保存着。
她从心里疼爱他,理解他,支持他。
迎着一弯下弦月,赵老师走着,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神圣的使命。
多少年了,他都没有完成这项“使命”,以弥补他对妻子的愧疚。
他边走边想着孩子妈多少年来的辛勤。
到了地头,借着月光,只见麦垅像一幅幅金黄的缎带,煞是喜人。
他动镰便割了起来。
麦子潮润润的,晨风凉爽爽的,地里就他一个人,割得挺自在。
他估摸割完后还不会耽误到学校辅导学生晨读,待孩子妈来了,一定会惊喜。
想到这儿,他笑了。
然后,中午放学后再去找台打麦机,连三赶四将麦子脱出来,该是他今年麦收的功劳。
他不由地想到了学校。
割麦如救火,救火不如救命,辅导学生复习准备中考不像救命?
每当上学校经过村口,住在那里的驼背八爷总是眼巴巴地望着他,问:
“小三八呀,哦不,赵老师,咱这穷乡僻壤里啥时能飞出只金凤凰啊?
”是啊,他肩负着多少乡亲的厚望啊,村里爷儿们识字断文的少,都希望小字辈有个出息;再说,前几天乡文教助理曾经拍着他的肩膀说:
“赵老师,咱乡就看你们‘联中'了,你们‘联中'就看你教的那个班级。
”……
不知不觉中,月儿不见了,东方染上一片橘红,麦子割完了。
望着满地的麦茌,他笑得好舒心。
匆匆地赶回家,妻子也早起床做饭,见他拿着镰刀急急忙忙的样子,将一只手从面盆里抬起来在额头上搭个凉棚,望着东方刚露头的太阳:
“哟,我说哩,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
“别用老眼光看人嘛!
”赵老师笑笑,“今儿上午你把麦子拉到场里,晌午我去找打麦机。
”
“嗯,是我看错了,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
”
上午十点多钟,赵老师正给学生上课,妻子气呼呼地赶来了,当着几十个学生的面,劈头就问:
“你割的是谁家的麦子?
”“咱家的呀!
”“胡说!
你把三狗子家的割了!
”“哄——”学生们都笑了。
他难堪地站着。
妻子气呼呼地走了。
傍晚,赵老师家的麦田里,十几个活泼的身影挥舞着镰刀。
他们是赵老师的学生。
赵老师此刻正在学校油印室满头大汗地印第二天要用的模拟试卷……
16.根据上下文推断,“使命”具体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和“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有一整段关于赵老师去割麦路上的心理描写,请想想这段心理描写对表现赵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试举出一例说明它情节设计的奇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简评赵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指他的思想、性格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我尊敬的一位长者
要求:
①要选取令人尊敬的事例,把它写下来。
②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肖像描写等写出人物的个性,展现长者的风采。
③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
1.B(“邀”应注“y1o”)
2.A(B中应是“赋予”,C中应是“相辅相成”,D中应是“清晰”“不能自已”。
)
3.D
4.C
5.C(这句应用“独树一帜”。
)
6.B(整个句子是陈述,不能用冒号和引号。
)
7.C(A句中“达到……发现”,动宾不搭配;B句“设计”后缺中心词宾语(公寓);D句中“攀登……,勘察……,俯览……”三个短语语序排列不对,应将“勘察……”调到“攀登……”之前,这样“俯览……”才与“攀登……”相应。
)
8.C(应是北朝民歌)
9.(略)
10.(略)
11.始:
才 道:
回家时的路上 冢:
坟墓 狗窦:
狗洞 羹:
用肉或菜做成带汤的食物 贻:
送给。
12.是“乡里人”的答话。
松树柏树遮阴蔽日,在阴暗笼罩下的荒林中,一堆堆坟茔时隐时现——那就是您的家的所在。
13.野兔从(泥墙)狗洞里穿来穿去,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庭院里已长满杂草野谷,井水边上也滋生了蒲葵。
14.一哭家中亲人已经死光,二哭家园成了废墟,一片荒芜。
15.这首诗不但反映了当时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也反映了战争破坏人民生活的残酷。
(12~15题,答案只要大意对即可)
16.指帮助妻子干农活。
17.“今儿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
”言外之意是丈夫平时不可能去帮助妻子去干农活——他忙的是他的教学。
否则,就像太阳从西边出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日头还是从东边出来了”,是指丈夫这一回真的帮她干农活割麦。
18.这一段心理描写写了乡亲们和干部寄予他的厚望,这是他忠诚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而不顾及家中活计的思想基础。
有了这段描写,人物的行动才有了“根”。
19.例①赵老师起早去割自家的麦子,结果却割了“三狗子”家的麦子。
例②学生偷偷地去帮赵老师家割麦,他在学校赶印模拟试卷,对自家地里发生的事还不知道。
20.赵老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他公而忘私。
从性格上看他既有知识分子的愣劲儿,又有农民的朴实厚道,勤恳乐观。
21.(略)
单元测试题(B卷)
一、基础知识
1.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窖(g4o) 延宕(d4ng) 剔透(tī) 跻身(jī)
B.萦系(yíng) 魅力(mèi) 恣情(zì) 深邃(suì)
C.刹那(sh4) 颓唐(tuí) 水榭(xiè) 愚昧(mèi)
D.旋涡(xu4n) 遴选(lín) 踌躇(chú) 遗孀(shu1ng)
2.根据拼音写字词。
①ōugē( ) ②pìnyòng( )③shēnyu1n( )
④di4ndìng( )⑤yīquè( ) ⑥mósuō( )
3.填空。
①课文《贝多芬传》节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_的著作,主要记叙了贝多芬________ 的生活历程。
②《一面》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一次相遇的经历,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的形象。
③《赵普》一文中主要写了赵普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物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于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
B.但他不能毅然绝然地和他忠实的乐队分手。
C.这使歌唱的开始带有一种神秘与神明的气慨。
D.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5.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我鼻子里_________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②第一下的抚摩又是那么_________。
③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_________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④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_________可寻。
A.居然 柔软 决定 轨迹
B.陡然 温柔 奠定 轨迹
C.竟然 温柔 决定 痕迹
D.陡然 柔软 奠定 痕迹
6.把下边对鲁迅先生的不同称谓含义的理解填到相应的括号内。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边的我们的同志(①),朋友(②),父亲(③)和师傅(④)!
A.表仿效学习 B.表志同道合
C.表崇敬热爱 D.表亲密无间
7.默写。
①“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我总是昂着头。
”(《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晚年手不释卷……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战争的欢乐之后……把它紧紧地搂在怀里。
”(《贝多芬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这句话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加以修改,使句子只有一种明确的意思。
原句:
学校收到了许多出版社送来的图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意连贯。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排列的顺序是:
(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题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好友考上大学,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B.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泛舟西湖,共享天伦之乐。
C.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但却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D.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
11.有人说,生命像一条河,有险滩,有激流,也有平静的小溪。
想想看,生命还像什么?
写一个比喻句,表现你对生命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语境,补出丙同学末说完的话。
放学路上,甲、乙、丙三同学就减轻课业负担的话题展开讨论。
甲说:
“现在的作业少了,时间多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看课外书啦!
”乙说:
“时间多了难道只是给你看课外书的?
学生嘛,还是应该看课本!
”丙说:
“你们说的都太片面,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根据下面内容,说一句显得既礼貌又委婉,容易为人们接受的话。
“注意交通安全!
”
你改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第二次冒险
①退休教授安道特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②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
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
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
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③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藏起来。
在熹微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
他不知道住在里边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
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
④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⑤“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
⑥“赶快,你得赶快!
”做丈夫的说着,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⑦几分钟后,六个德军冲锋队员闯了进来。
他们已经看到这伞兵的降落。
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
他们搜查得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出来。
⑧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了。
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
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⑨这间棚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
安道特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⑩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
他刚跑过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
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
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⑾但伞兵没有失望。
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
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
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⑿女主人很快地出来。
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
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⒀“当然,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到壁炉边的碗橱里。
⒁德国冲锋队员没有再来这户农家搜查。
1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善良( ) 镇定( ) 漂亮( )
滔滔不绝( )有条不紊( )
15.安道特的“那回遭遇”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一个与第①自然段中“言语不多”近义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自然段中“那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18.在第⑤自然段中的“□”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是一个美国兵。
”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
19.第⑩自然段“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概括文章内容
B.从一个侧面表现农舍主人的崇高品质
C.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直接说明文章中心
20.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言语不多”的安道特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得“滔滔不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安道特和女主人两个方面写出题目“第二次冒险”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种说法
①渝40多岁,瘦精精的,科里的老办事员,业务没有不精的,人缘也挺好,就是寡言少语。
大家都说他厚道。
一起工作的混到现在都是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都是个冠(官),惟独渝还是渝,只不过是从小渝到老渝罢了。
②于是单位里的、单位外的早住上高楼大厦,他还在旧平房里蜗着,人家老婆、孩子一个个地往性质好的、效益棒的单位钻,他家的老婆工资是月头拖到月尾,女儿在家吃了几年闲饭,人家早吃腻了荤腥,他家却掐巴着过日子。
有人说渝你找找领导吧,渝说怎开得了口呢?
有时忍不住找领导,话没说脸就红了,一旦领导说“困难啊!
”就再也无话可说,渝最见不得老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