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7848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docx

1小组工作考点整理2

名词解释:

协同领导:

指在小组工作中,有两个工作员分享领导权。

领导者彼此呼应,共同领导小组。

小组动力:

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次级小组:

指组员之间很少有直接交往的群体,组员之间并不熟悉和了解,他们缺乏情感联系,但具有共同的利益或活动。

小组规范:

小组成员之间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规则与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包括:

保守秘密、彼此负责、参与原则、开放和诚恳的态度等内容。

小组目标:

小组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和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小组评估:

指的是对小组的一次干预过程,或在整个小组过程中进行资料收集,从而监测干预过程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目标,能够满足当事人的需要,是否对当事人产生任何有害的影响;干预过程中,哪些因素导致了预期的变化,哪些因素导致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干预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

 

掌握:

1.小组工作在中国的运用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程序性原则:

所谓程序性,指的是小组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和个人能力。

尊重组员的原则:

包括尊重组员的知情权,,强调保密的原则。

组员有权了解小组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具体内容,在知情的前提下,有权决定是否参加某些小组活动,是否中途退组。

灵活和折中的原则:

灵活的原则指的是在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灵活把握小组的进展,及时评估小组过程,及时调整小组活动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组员和小组发展的需要。

理论联系实务的原则:

在小组工作中,小组工作者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一个研究者和知识的创造者。

他们一方面要对小组工作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另一方面也参与了知识创造过程。

互惠的原则:

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组员之间是互助互惠的关系,在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小组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组员获得成长和改变。

处理好国际标准与中国本土实践的关系原则:

在小组工作伦理原则和标准建设中,中国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如何处理好国际标准和本土特点之间的关系,是每个小组工作教育者和实务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场域理论重视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对过分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

小组工作者必须了解小组内可能出现的各种力量和变量,才能够更好地驾驭和带领小组,达到小组目标。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小组工作是将有需要的对象组织起来,通过小组的互动,借助小组的智慧和力量,增进成员的自我洞察和自我接纳,从而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成为更有幸福感和更有贡献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只有注重创造小组的民主气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使小组产生功效。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工作员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催化凝聚力的发生并提高。

3.影响小组有效沟通的因素

组员在小组中所处的位置。

当一个组员在小组中处在一个中心位置时,例如,某人对小组要讨论的问题比较熟悉,或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很容易成为小组沟通的中心人物,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或社会地位会帮助他们协调安排小组活动。

整个小组的座位安排。

在小组的座位安排中,每个组员所选择的位子,反映了他们对各自地位、参与形式、领导模式以及相互关系的看法。

小组的工作目标性质。

一般来讲,当小组的工作目标比较简单,以信息收集为主的时候,沟通过程比较简单,沟通容易顺利进行;当小组工作目标比较复杂,涉及很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讨论时,沟通过程比较繁琐,沟通比较困难。

沟通技巧。

小组内的沟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员的沟通技巧、社工自身的沟通技巧。

当双方都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时,沟通就会进行顺利,反之,就会给沟通带来困难。

4.小组冲突的特征:

成员的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

对于小组中如下一些特殊组员要给予关注:

(1)有攻击性的组员。

攻击性行为包括:

贬低他人、否定其他组员的意见桃战质疑小组目标、讥笑对方、争夺权力等等。

(2)沉默的组员。

小组中还会出现不发言、不表态的沉默者。

(3)垄断、说大话者。

在小组中,与沉默者相对的,还有特别活跃的人,他们相当主动积极,有时甚至会形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4)替罪羔羊——牺牲者、发泄对象。

替罪羔羊是指那些自己选择或他人选择为小组内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的组员。

有些成员向工作者提出对质

小组冲突的形式和小组中的次小组问题

 

冲突的形式:

◆个人内在心理冲突。

◆“理性及秩序式”冲突

◆“心理及情感式”冲突

◆“权力及控制式”冲突

小组的次小组问题:

大部分小组都会产生次小组,这是小组发生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次小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这一个小组中成员的社会关系、个人性格、心理倾向、特殊嗜好等都不相同。

次小组的产生可以诊断一个小组的现状,也可以使一个人在次小组中获得情感的归属。

当次小组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时,小组凝聚力就增强了,当次小组遭受反对时,可能会导致小组解散,所以工作者应该正确对待次小组加以正确的引导。

同时,作为工作者,应防止派系出现,因此对此小组进行正确引导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5.一个合格的小组工作者专业训练应该包括哪些和支持

专业素养:

(1)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背景:

社会科学基本的学科训练,如社会学理学、职业伦理、逻辑学、人类学、法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基本训练。

(2)理论背景:

心理咨询理论、人格理论、学习理论、社会学的系统理论、资就是要 充分体现源理论、小组动力学等。

(3)辅导技巧:

心理咨询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

(4)研究方法:

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务评估方法等。

(5)实务经验: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需要有实习和接受督导的经验,实习时间不能少于200小时。

个人素养:

(1)自我认知,自我接纳,促进内心的强大。

(2)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提高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

(3)敏锐的观察力和自我察觉能力,善解人意。

(4)坦诚、自然、温暖、礼貌、幽默、令人信任。

(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6.解决冲突的策略

解决问题式的谈判策略。

在使用这个策略时,当事人关注的是个人的目标和与对方的关系。

在处理种突时,就会本着解决问题和坦诚的态度,积极寻找办法,保证双方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

自我牺牲的顺应性策略。

使用这个策略时,当事人一般非常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目标不占据重要地位,在处理冲突时,会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目的为代价换取与他人的关系

强迫进攻性策略。

采用这个策略的人,一般都会将自己的目标实现放在第一位,而与他人的关系并不重要,为了实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千方百计的使对方妥协,放弃自己的目标。

妥协式策略。

采用这个策略的人,通常很重视自己的目标,也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像问题解决策略那样,做到双赢,因此,在冲突解决过程中,需要双方各自妥协退让一步,使双方的目标有条件地部分实现,这样双方的关系也是有条件地得到维持。

逃避式策略。

采用这个策略的人,通常认为目标和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都不重要,因此,当冲突出现时,就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目标,放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避免与他人的冲突。

这个策略在某些特定情境中,具有积极效应。

 

理解:

1.小组工作理论和对应代表人物

一、系统理论

帕森斯:

小组在发挥功能时,就是有几个互相依存的成员组成一个社会系统。

四个主要功能性任务:

整合、适应、模式维持、目标实现。

贝尔斯:

从小组任务的角度提出,小组要保持正常运作,必须解决工具性问题和社会情绪性问题。

霍曼斯:

小组是一个互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两个系统:

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

同时提出小组行动由活动、情感、互动三个要素构成。

二、需要理论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高级到低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舒茨的人既需要理论: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计算过程的特征,了解这一理论会提高工作员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对成员的行为和成员之间的洞察力。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与连续性;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包括六种主动包容型、主动支配型、被动支配型、主动感情型、被动感情型;

第四,关于相容。

互换的相容,发动的相容和交互的相容,舒茨认为,一个人如果和对方在相容性上有差异,他就会同更相容的人接近,从而彼此感到满意或喜欢;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与不相容的小组相比,相容的小组有更大的凝聚力,能够更有效地达到目标或产生高生产率。

三、小组动力学理论

代表人物:

勒温

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小组的行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

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四、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观察学习与模仿。

第二,替代强化。

第三,认知的重要性。

第四,交互决定论。

PS:

社会学习理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理论架构。

2.协同式领导的几种模式:

 第一,新手模式,这种情况是一个领导者比另一个有经验,因此,一个领导者担任掌控角色,另外一个则不那么主动,主要做观察和尝试做领导者。

这种模式也称为学徒模式。

第二,分担模式,更强调协同领导者分担领导工作,并没有哪一个为主,哪一个为辅。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做一样的事情。

第三,交替领导模式,由于协同领导者之间的经验层次、背景和领导风格的不同,小组成员很难做到对两个领导者持相同的想法,因此交替担当,主要的领导角色的模式可以更好的发挥一个领导者的效用。

3.沟通模式

链状沟通。

组员之间的沟通方向,只有往上和往下两种,也就是说组员只与自己左右的组员进行沟通,而与其他人的沟通不够充分。

Y状沟通。

在这种沟通形式中,组员之间出现了单线联系,同时在小组的两端形成了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出现这种沟通模式时,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反映了一种控制和被控制,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轮状沟通。

在这种沟通中,组员之间的每一次沟通都是通过处在核心位置的人来完成的,因此就形成了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环状沟通。

在这种形式中,组员与自己周围的组员之间的沟通比较充分,这个沟通不存在,开始和结束没有明显的领导存在组员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控制和被控制关系不明确。

开放式沟通。

开放式沟通,允许所有成员充分沟通,这是最不具备结构性的沟通,是小组的最佳沟通方式。

4.小组的类型

第一,教育小组。

用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第二,成长小组。

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觉醒和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其重点在于通过对组员人际关系、价值观、感觉等方面的内容的探讨,帮助组员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个人的正常发展。

第三,治疗小组。

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或行为问题,或者处理生理、心理、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第四,支持小组。

支持小组的组员常常会拥有相同的经验,或面临相同的问题,通过小组分享,组员可以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步产生相似感,进而发展出组员间的一致性培养,同舟共济的感受,彼此之间相互支持。

第五,社会化小组。

社会化小组的主要目标就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内容包括社交技巧培训,提升自信心和规划未来等。

第六,任务小组。

任务小组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取向,组员为了完成某机构指派的具体任务,或者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而走到一起。

第七,自助——互助小组。

通常是自愿性小组,组织和参与者坚信自己的问题在现存的社会服务机构中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或生活难题而自发的走到一起,希望通过互助来解决某些社会——个人问题。

第八,意识提升小组。

意识提升小组的目标是提升组员的个人意识。

第九,社会行动小组。

这种小组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小组资源,整合社区力量,维护小组和社区的利益,促进社会变革。

5.小组的领导

第一,专权式,专权是市值小组领导者,以“权威”、“专家”自居,将推动小组的主要责任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小组的动力大多围绕小组领导者产生。

第二,民主式,指小组领导者尽量推动小组的责任,鼓励组员参与和各尽所能去分担和完成小组的任务。

第三,放任式,指小组给予每一位组员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决定小组的目标和方向,小组领导者是其中的一员,其权利、责任与参与和其他组员没有区别。

6.小组工作的模式

第一,社会目标模式

(一)理论基础

●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系统功能理论:

四个原则:

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社会目标模式在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见“运用”考点)

第二,互惠模式(施瓦茨)

(一)理论基础

●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对互惠模式的贡献最大。

●场域理论中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的概念。

●“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a.目标(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关系而实施的)

此模式三个出发点:

(1)小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与整体是一个人际关系网,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互动的。

(2)人类的发展并非在儿童期就停止了,而是终其一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3)人类除了生理的需求,还有归属、被他人和社会承认、参与等方面的需求。

b.小组:

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帮助。

c.组员:

组员在小组中达成共同目标,分享和追求共同决策,这时的分享是在组员与工作者,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的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通过组员之间的联系达成共识,获得帮助。

d.工作者:

互惠模式下没有治疗目标,没有政治和社会发展方案,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会心、约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e.实践原则:

✧工作者作为协调者应启发组员主动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点,自主确定并强化发展目标;

✧工作者应该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自己与小组的角色,从而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

✧工作者以诚实的态度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小组服务。

f.优势和限制:

这个模式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央意识;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人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是不够的,对成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也是不足的。

工作者的权力是不足的,使工作者难以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局)。

第三,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小组、阿德勒式小组、心理剧、行为治疗小组、完型治疗小组、交流分析小组、案主中心小组、理性情绪治疗小组、现实疗法小组。

●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见“运用”考点)

第四,发展性模式

◆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发展性模式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a.目标:

发掘个人潜能,达到和谐发展;宣泄阻碍个人有效完成社会行为的负面情感。

b.工作员:

小组目标的实现、人际关系、个人的自我实现。

c.适用人群:

促进人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原则之一,因此,发展性小组模式适合在各种人群中运用,它既可以是救助性的,又可以是锦上添花性的。

d.优势和局限:

发展性小组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于它能够广泛运用不同状况的小组,在这类小组中,组员不会被贴上标签,没有压力。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实践过程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成长的信念,而成长本身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因此,有人批评这个模式缺乏科学性。

7.小组分类的类型

(1)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

(2)计划小组与偶现小组

(3)形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4)自愿小组与非自愿小组

(5)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8.小组的工作技巧

一、带领小组的技巧

(1)积极倾听:

a.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b.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c.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揭示背后的情感来实现。

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领导者的反映技巧可以达到双重目的:

既能够帮助发言的成员更清楚自己所讲的内容和感受,又让他知道你听懂了他、了解他。

(3)澄清:

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4)总结:

a.强化小组关注的焦点;

b.转换话题;

c.成为通向下一项活动的桥梁:

d.将要点集中在一起,深化主题。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有时候,尤其是在教育性的小组中,领导者需要扮演一下“专家”的角色为小组提供一些针对某个主题的信息,因此,他(她)需要做一个微型演讲。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有趣;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信息准确、新颖和发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简洁明了;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

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

是指设置和创造一种小组的情绪氛围。

(8)自我流露:

是指领导者在成员们交流思想和情感时,将个人资料、感受真实地呈现在小组中的情况。

(9)眼睛的应用:

关注小组中的非语言线索;引导成员看其他成员;引导成员透露其内心世界;打断成员的发言

(10)识别同盟者

二、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

(1)引导互动

a.联结。

将成员之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的方法

b.阻止。

是一种干预的技术,避免小组或某些成员做出不好的、不人乎伦理的、或者不适当和不利于小组发展的行为,包括侵犯和攻击,讲很长的故事,回避或一直穷追不舍地向别人问问题等。

c.设限。

小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领导者设定好界限,让小组的互动有所架构,不可逾越或偏离目标。

(2)融合:

融合是指领导者通过聚合或结合的方法,简洁、有条理地对成员间的差异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可能是超越组员们的意识层次的。

融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以实现。

a.综合。

综合是指将成员口语的或者非口语的沟通内容.

b.摘要。

摘要是指小组的领导者简明回顾小组过程中成员们讨论过核心问题和重点。

c.分类化。

分类是指小组领导者打散小组成员的问题或关心的事情,使其不至于太过复杂,而是将这些问题分解成比较容易处理的单位。

(3)对质。

是指领导者出于助人的目的,在适当的情形下,对组员言行的不一要,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对组员试图逃避的事情等做出挑战,带领组员或整个小望对成员的软弱、盲点、内心矛盾和冲突做直接的接触。

a.对质和挑战小组

b.挑战个人

运用:

小组阶段:

准备阶段

目的:

社会工作者必须精心遴选小组组员,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及真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

主要包括:

(一)组员的招募及遴选

(二)确定小组工作目标

(三)制定工作计划

(四)申报并协调资源

(五)确定小组规模与工作时间

二、开始阶段

(一)开始阶段

组员的一般特点在小组的开始阶段,由于初入小组,组员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故在心理和行为上容易出现矛盾、困感和焦虑等问题。

目的:

协助组员澄清期待和理想,认识个人需要。

面对组员的抗拒和过度依赖,尽快打开局面,促成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发现和培养小组领袖,使小组顺利的过渡到成熟阶段。

组员特征:

1.充满了两级情感,矛盾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既希望交流互动又回避活动参与

2.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相互间谈话拘谨

3.沉默而被动,缺乏表达的自发性和流畅性

4.对社会工作者十分依赖

(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重点

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这个阶段小组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小组组员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

1.协助小组组员彼此认识以消除陌生感

2.强化小组组员对小组的期望,提高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识

3.讨论保密原则和建立契约

4.制定小组规范

5.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

小组组员的相互认识、订立小组契约和规范都是增加小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重要手段。

6.形成相对稳定的小组关系结构(①沟通结构、②接纳结构、③权利结构、④领导结构、⑤角色结构。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领导者

2.鼓励者

3.组织者

三、中期转折阶段

这个阶段是组员关系走向紧密化的时期,也是小组内部权力竞争开始的时期。

目的:

通过专业辅导,协调和处理组员之间的竞争及各种可能的冲突,促进小组内部的良性竞争与和谐,推动小组关系走向紧密化。

(一)组员特征

在转折阶段,组员之间沟通和互动比小组初期有所增强,但自我肯定、安全感与真诚的互动尚未完全实现,组员之间会在价值观、权力位置、角色扮演等方面产生矛盾和冲突。

这一阶段组员最常见的显著特征如下:

1、组员在定位自己,找位置

2、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3、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既想表露自己又担心不被接纳

4、角色竞争中的冲突,质疑社工

(二)工作者任务

①处理抗拒行为,协调和处理冲突,保持组员的整体意识;

②协助组员重新建构小组;

③适当控制小组进程。

(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协助者、引导者、工作者、辅导者、冲突调节者

四、后期成熟阶段

(一)组员特征

后期成熟阶段是小组工作与活动的理想阶段。

这是因为,组员能够更紧密地联合与互动更容易达成有共识的决策,更顺畅和更有效地开展活动。

1、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2、.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

3、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4、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1.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

2.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

3.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

4.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与连接者

2.能力的促进者

3.引导和支持者

五、小组结束阶段

小组的结束阶段是小组的完结期,也是小组历程的最后阶段。

不过这个阶段既指的小组最后结束的动态时期及过程,也包括社会工作者在小组结束后对组员的一些跟进服务。

目的:

巩固小组工作的成果,帮助小组成员独立地、有成就感地离开小组,并且巩固其在小组中的学习经验,使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而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同时,还要可能增进组员对小组经验的良好印象,从而吸引小组组员然后参加类似的小组活动。

(一)组员特征

1)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由于小组大部分组员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目标也已经实现。

组员彼此间建立了互相接纳和愉快的合作关系,甚至成为朋友和伙伴。

2)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①担忧、失落

②否认、逃避、行为倒退

③对外面世界的担心

3)组员之间的联结呈现松散状态

小组后期,小组的影响力和小组规范的约束力都逐渐减弱,组员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互动频率和强度相对降低。

(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

1.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

2.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主要方法

一是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