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73313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docx

统编版《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

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4】

1.地点:

校园 

2.时间:

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

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

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

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

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5】

 1.时间:

冬日黄昏

 2.地点:

街头

 3.当时环境:

车来人往

 4.人物一:

少年陆天特点:

充满爱心

  人物二:

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

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6】

 1.时间:

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

村庄

 3.人物一:

铁蛋

  人物二:

爷爷特点:

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

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

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

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

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4】

1.地点:

校园 

2.时间:

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

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

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

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

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5】

 1.时间:

冬日黄昏

 2.地点:

街头

 3.当时环境:

车来人往

 4.人物一:

少年陆天特点:

充满爱心

  人物二:

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

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6】

 1.时间:

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

村庄

 3.人物一:

铁蛋

  人物二:

爷爷特点:

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

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

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

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

《桥》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

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3】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4】

1.地点:

校园 

2.时间:

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

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

王寒冰“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

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

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5】

 1.时间:

冬日黄昏

 2.地点:

街头

 3.当时环境:

车来人往

 4.人物一:

少年陆天特点:

充满爱心

  人物二:

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

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 要注意:

【出示课件6】

 1.时间:

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

村庄

 3.人物一:

铁蛋

  人物二:

爷爷特点:

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

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

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

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板书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

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

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

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

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识字3《“贝”的故事》

教学目标

从汉字的演变中,体会汉字偏旁的意义,能讲述“贝”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开始,年代久远,汉字字形的变化很大,不容易识别,而且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了解汉字的形旁能更好分辨汉字的意义。

难点分析

汉字的字形发展与现代楷书字体差异很大,与学生已有认知识字产生冲突,低年级学生对汉字的表义功能了解不多。

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形象了解“贝”字的由来和演变。

2.从重点词入手,图文并茂理解“贝”字的发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你认识这些工具书吗?

它能帮助你什么?

(识字)

2.中国的汉字内涵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汉字的有趣故事。

这个汉字就是(贝)

出示课题(3“贝”的故事)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

“贝”是什么?

甲骨文的“贝”字是什么样子?

(2)观看视频,说说“贝”是什么样子?

(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3)图片欣赏,认识形态各异的贝类。

(4)“贝”字演变。

①观察贝壳的样子与甲骨文的“贝”字,你发现了什么?

甲骨文的“贝”字是照着贝壳张开的样子画出来。

②演示“贝”字的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体会汉字演变是由繁到简,通过简单的笔画构建而成。

③看图理解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古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悠久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5)学习“贝”字的发展。

①欣赏美丽的贝壳饰品图片(蝴蝶、耳环、簪子、手链),说说你的感受。

(漂亮、珍贵)

古人为什么把贝壳当饰品戴在身上?

请你用“因为……所以……”把原因说清楚。

指名回答(古时候,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喜欢把它们当饰品戴在身上人。

②古老的钱币。

通过图片介绍贝壳是怎样做成钱币。

先把贝壳钻出一个小孔,再用绳子把贝壳串起来,就成了钱币。

这样串起来的贝壳为什么会成为钱币?

(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师:

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③贝壳钱币的使用与人民币相同。

如以物换物,牛羊互换,不平等时,就拿贝壳钱币相抵。

正因为“贝”能当作钱币,所以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如:

赚、赔、购、贫、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贝”字偏旁的字?

(贷、贵、费、财……)

④讲一讲“贝”的故事。

古时候,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很(),所以喜欢把它们当作()戴在身上。

而且还因为贝壳可以(),不(),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三千多年殷商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现代汉字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由图形变为笔画,由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上有表形、表意的作用。

中国的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检查并巩固生字学习的情况;学会多音字“漂”的三个读音,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理解词语“随身携带”;分辨两个同音字“带、戴”。

 

  2、学会抓关键词重读的方法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字材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即简单的概括能力)。

 

3、学会用关联词进行句式变换,进一步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

 

4、学习抓关键词的方法复述故事。

 

5、学写“钱、财、币、与、关”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贝的演变以及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游戏导入。

 

导语:

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进“贝”的故事。

 

1、 先来开火车复习一下昨天学的生字好吗?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贝的由来,这节课继续了解贝的演变。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梳理第二段的意思 

出示课文第二段,自己先读一读,从这段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发现一点说一点。

同桌也可以交流一下。

 

谁来?

(上来,这些信息就藏在黑板背后,找找看有没有你刚才说的。

有吗?

呀,被你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给他点赞。

还有吗?

) 

师小结:

每一句话都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三句话给了我们三个重要的信息。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谁来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一是训练孩子的简要概括能力,二是为后面抓关键词讲故事做铺垫) 

2、具体了解贝的演变 

(1)学习多音字“漂”并运用。

指导朗读第一个长句子。

 

你有两个音读的很准确。

第一个是漂,这是个多音字,跟我读:

漂亮,漂浮、漂流,他们是在哪里漂?

是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练一练。

(做完就站起来)做最快的某某同学请你到黑板上做。

 

你们全做对了,有错的赶紧改改,全对的赶紧点亮后面的小星星吧。

 

(设计意图:

学完马上进行训练,及时巩固。

) 

刚才还有一个音也读的很准,那就是当,这也是个多音字,还有什么时候读当?

很棒,跟我读“当作”—连起来“当作饰品”再连起来“当作饰品戴在身上”,整个语句连起来读“喜欢把他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现在谁来读第一句完整句?

 

你怎么会读这么好?

有什么好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也像他读一读吧。

 这贝壳做的饰品到底有多漂亮呢?

咱们一起看看。

漂亮吗?

难怪古人把他们当饰品呢。

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

训练长句子要注意停顿的方法。

) 

(2)理解词语“随身携带”,会用“因为。

所以”进行句式转换。

 什么是随身携带?

  

谁能够用“因为。

所以”把这个句子变一变?

   

师生合作读:

因为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

 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

,请把这两句连起来同桌互相读。

 

(设计意图:

发展思维,进行句式的因果推理变换。

) 

(3)区分同音字“戴 、带” 

(4)理解5个贝字旁的字的意思,从而得出与钱财有关,总结出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5)用思维导图抓关键词的方法指导讲故事 

(设计意图:

训练思维的条理清晰,及语言表达能力。

) 

 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让学生挑选最难写的进行交流指导并书写。

  

四、作业。

 

1、将“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观察生活中的字,看看你知道哪些字的由来。

五、课堂练习。

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填序号) 

1、 ①  Piāo       ② piào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漂(          )亮的裙子。

 

2、小纸船在水上漂(     )啊漂(     )。

 

3、上周天,我们一家去大樟溪漂(      )流。

     

2、 ① 带        ② 戴 

1、我把红领巾(      )在脖子上。

 

2、妈妈的脖子上(       )了一条项链。

 

3、他把玩具(      )到学校。

      

4、我头上(    )了一顶帽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3《“贝”的故事》(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贝”的故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贝”的故事》是识字单元的第三课,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贝”字的由来。

先介绍了水里的一些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再说明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中间的四幅插图,呈现了“贝”字的演变过程,从左到右依次是:

实物贝壳图片、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贝壳的两个作用:

一是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二是贝壳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正因为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带有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本课由一个“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喜欢读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篇课文光看课题就能吸引同学们;对于“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充满好奇、探究的兴趣;对于为什么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的原因和“贝”字背后的故事,更是想去了解、琢磨一番。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

  讲述汉字“贝”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引趣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瞧,海底景色绚丽,水草轻轻摇曳,一群小鱼慢慢游过。

海底的软沙上趴着一些贝类动物,有的慢慢爬行,有的贝壳一张一合,

  悠闲自得。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字“贝”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一)自由读文,认读生字

  1.“贝”的故事会讲些什么呢?

快去读读课文吧。

  2.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3.合作读。

同桌互相听一听,有不会读的字,帮一帮。

  

(二)读准字音,归类识字

  1.第一组:

珍饰赚(翘舌音)

  2.第二组:

随损财(平舌音)

  第一组和第二组分组出示,对比认读。

  3.第三组:

贫品(前鼻音)

  第三组可与“平、评、萍、苹”4个后鼻音的字进行对比读。

  4.第四组:

甲骨类易币赔购

  5.第五组:

多音字“漂”

  在这篇课文里,还藏着一个多音字。

在文中读第四声,“漂亮”的“漂”;读第一声时,是“漂浮、漂流”的“漂”,指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

  6.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三)借助图片和了解字义识字

  第一组:

甲骨、甲骨文

  

(1)读准“甲骨”的字音:

“甲”和“骨”这两个字都读第三声,当连读时,字音会发生一些变化,范读。

当两个三声字连读时,第一个字音读第二声,这就是有趣的变调。

女生读。

  

(2)理解“甲骨”的意思:

出示“龟甲”和“兽骨”图片,这就是“甲骨”。

男生读。

  (3)理解“甲骨文”的意思:

出示“甲骨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古人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生齐读。

  (四)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识字

  第二组:

贝壳、钱币

  出示“贝壳、钱币”的图片,通过看图,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作简单介绍,加深印象。

生齐读。

  (五)把生字和词语带进文中,再读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借助文中图片,了解“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一)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生反馈,相机品读

  1.通过课前视频,知道了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2.看,这就是美丽的贝壳。

(出示贝壳图片)它不仅外表美丽,还能保护壳内柔软的身体。

再指名读。

  3.当外面风平浪静的时候,贝壳怡然自得的游动在水中;而当外面发生危险的时候,壳就是贝类保护自己身体的最好武器。

分大组读。

  过渡:

你从第一自然段里,还知道了什么?

  4.我还知道了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指名读第二句话。

  5.看,这就是甲骨文中的“贝”字(出示文中图片)。

对比看看,你发现什么?

  实物

   甲骨文

  6.甲骨文“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太像了!

指名读。

  7.在水中,用贝壳保护自己身体的动物,叫做贝类。

古人就是观察到贝类的这一特点,造出了最早的甲骨文“贝”字。

再指名读。

  随着时代变迁,甲骨文“贝”字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由甲骨文的“贝”字演变到小篆的“贝”字,再演变到现在写的楷书“贝”字,多么形象、生动啊!

分组读。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用汉字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每一个汉字里都藏着无数的奥秘。

男女生读。

  8.出示并完成趣味练习:

请你试着按“贝”字的演变过程将三个文字图片放进相对应的方框内。

  9.刚才我们学习了“贝”字,初步了解了它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再次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神奇和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来,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发现(总结)规律,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贝、甲、币、与。

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体字)。

  

(二)重点指导

  提示关键笔画:

  “贝”注意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第三笔“竖撇”和第四笔“长点”互相呼应,写在竖中线的两边。

  “甲、币”的最后一笔“竖”要稳稳地写在竖中线上。

  “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收笔位置在竖中线上。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