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7178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docx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修改)

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印江质量技术监督局:

史册

内容摘要:

本文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传统茶文化产业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较深刻的分析,并针对该县茶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七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茶叶,作为家庭生活必备“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饮食和保健中日显重要。

印江自治县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汤色嫩绿透明,滋味清香,回味甘甜。

早在永乐年间所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的团龙茶就曾作名茶上贡;而今的“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翠芽”、“梵净山毛峰”等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印江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赢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一、梵净山翠峰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我县位于梵净山西麓,境内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间云雾环绕,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而又古老的茶区,历来盛产名茶。

我县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的团龙茶,在明代永乐年间(1411年)即成为贡品盛极一时,走红明清。

该村龙门坳有一株古老的中小叶茶树,经测量树干直径为23厘米,树高6米,树幅在13米以上,年产干茶3.6公斤,实属国内罕见。

据测已有近600多年的树龄,中茶所专家称这棵茶树为“中国茶树王”。

1992年5月获贵州名茶评比一等奖。

6月获贵州名茶称号。

1992年至1994年连续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1993年4月,在西南艺术节暨商品展销会上被大会组委会和贵州省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

1994年6月,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94“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会上,被授予’94“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博览会银奖。

1995年10月,获全国农业博览会上“梵净山翠峰”获金奖。

1997年6月,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1998年2月,梵净山绿茶系列产品获贵州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称号。

1999年5月,获湘鄂黔渝武陵山茶叶集团第三届会议99名牌产品一等奖。

2000年元月,获第六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3年获中国国际食品工业博览会金奖。

2004年12月,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名单。

2005年7月获“中茶杯”一等奖。

2005年5月14日,“CCTV-7”台乡村大世界赴印江自治县宣传梵净山茶叶产业,并于9月份再次对梵净山茶叶产业拍摄专题片,近期即将播出。

县内两大茶叶企业被评为铜仁地区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组建梵净山茶业集团。

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黔府办〔2004〕5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全县茶叶生产步入了标准化发展阶段。

梵净山翠峰茶由于质量好,品位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和旅游者的青睐,声誉和影响不断增长,市场销售不断扩大,因此也带来一些不法商贩的制假售假,严重地影响了梵净山翠峰茶的良好声誉。

为了保护我县梵净山翠峰茶这一品牌,使之健康稳步发展和维护企业、茶农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2004年5月,印江县质监局向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拟将“梵净山翠峰茶”和“梵净山绿茶”申报贵州省地方标准,在省局标化处、法规处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9月在省质监局的主持下组织了贵州省内茶叶专家在印江自治县对“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绿茶”标准进行了审定。

同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

2005年对此标准进行修订,标准代号为DB52/469-2005、DB52/470-2005。

统一了我县的茶叶标准。

2004年7月8日,自治县人民政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翠峰茶列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并于2007年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公告。

2007年9月,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我县两家茶叶龙头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2008年7月,又为一家茶叶企业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我县茶叶在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地理标志保护后,茶叶的价格从原来的200元/500g增加到600元/500g。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梵净山翠峰茶的质量特色

我县自1987年就引进了福鼎大白茶并与我县的当地原始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福鼎大白茶在我县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性状表现极好,栗香体现尤为明显,通过逐年发展,我县逐年选择优良枝条进行扦插育苗,全县茶园逐步过渡为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

福鼎大白茶品种在我县高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云雾多,漫射光多,空气清新且湿度大,土壤受原始森林植被的影响下,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从而造就了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高(3.5%-4.5%),茶多酚含量低(20%-30%),水浸出物为(36%-48%),芳香物质含量丰富,酚氨比值小,更有利于生产名优茶,因此梵净山翠峰茶具备了以下品质:

感官特征:

干茶外形扁平直滑,峰苗显露,色泽翠绿;茶汤

碧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香气清香持久、栗香显露;叶底嫩绿明亮、匀齐。

三、梵净山翠峰茶的质量特色与产地自然因素的关联性

1、梵净山方圆数百平方公里,是地球同纬度上生物资源最丰富和保存得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之一,梵净山神奇雄伟,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飞瀑悬泻,溪流纵横,古树参天。

全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暖湿同季,雨热同期,县境内降雨丰沛,年降雨量在800~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18℃,年日照时间长达1200~1300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日照率在35%以下,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云雾多,光照柔和,多漫射光,既无高温热害,也无冻害严寒,这使得喜荫的茶树更能有效地利用蓝紫光和紫外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茶叶新稍积累氨基酸,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等有效成分,提高成品茶香气、滋味,增进茶叶内在质量。

2、印江有独特的土地资源,主要土壤种类为黄壤,黄棕壤,红壤和紫色土壤等,呈酸性,pH值均在4.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这些正好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所要求的土质条件。

3、印江有优越的生态环境

全县林地面积120万亩,疏林草地面积为21万亩,草地面积为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6.8%,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5%。

目前我县可采茶园有12000亩,新发展茶园7648亩。

印江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

梵净山翠峰茶独

广,扶持企业技改,扶持绿茶改翠峰茶,扶持绿茶升级换代,扶持引资改造旧茶园、旧茶厂,扶持产品创新,扶持品牌塑造。

二是加大对茶农培训力度。

针对茶农普遍存在的文化素质不高,市场销售信息不灵,急需掌握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现状,加大茶农技术和信息培训,为其传授实用科技市场经济知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是建立加强茶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增加技术推广经费,方便茶农得到技术服务,新技术得到示范推广。

四是扶持茶叶生产加工设备,提高茶叶机械化采茶和制茶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四是政府奖励在茶叶生产升级换代、引资技改、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2、突破加工环节。

一是茶叶加工要从初制所抓起,集中力量择优扶持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坚决取缔加工条件差、管理粗放、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造成资源浪费的初制所。

加快建立茶叶初制所认证体系的步伐,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严格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生产和包装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污染,提高优质原料生产能力,尽快扭转初制所泛滥、无序竞争、抢夺原料、竞相压价的局面。

二是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选择加工基础较好的企业,支持他们引进先进设备,淘汰和改造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茶叶企业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促进规模经营,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化。

3、打造梵净山翠峰、绿茶等品牌。

印江县茶叶附加值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品牌不优、不强,市场知名度不高。

目前,全县茶叶花色品种少,品牌少,尤其是缺乏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企业的法人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地理标志的保护,努力扶持茶叶经营企业争创品牌,带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4、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

制订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和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

二是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

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产地检测机构,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并逐步过渡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并以标准化生产树立印江县茶叶品牌形象。

三是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全面提高茶叶质量。

在茶叶主要产区,建立无公害茶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农户,推动无公害茶生产,提高品质,扩大出口的目的。

5、理顺管理体制。

由县茶办负责全县茶叶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统一管理全县茶叶种植,牵头协调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人才培训及茶叶产业扶持政策的贯彻实施。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对梵净山茶叶的监督管理,。

鼓励和支持茶叶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做好产业协作、联合营销。

鼓励和扶持茶农,建立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努力提高茶叶产销的组织化程度。

6、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进一步加大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吸引全国各地茶叶商户到产地批发茶叶商品,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茶叶商品流通。

要极积组织企业参加北京农业博览会和省内外各类产品展销和名优茶鉴评,进一步拓展国内消费市场。

同时鼓励外商茶叶加工企业到印江县投资进行茶叶生产、研发、加工和贸易,构筑印江县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多元渠道,使印江县茶叶更加贴近国际市场。

7、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由县级有关部门和茶叶主产区乡(镇)政府组成的茶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印江县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加快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奖励制度,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不断取得茶叶工作和茶叶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积极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县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鼓励措施,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印江县人民政府《梵净山翠峰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陈述报告》

2、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茶叶产业规划》文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