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6344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0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新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02第讲

最新考纲

高频考点

核心素养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Ⅱ)传递Ⅰ3.人脑的高级功能()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

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

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归纳与概括:

分析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原理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考点一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元

(1)神经元结构

(2)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

(1)类型:

依据有无大脑皮层参与,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如看见山楂流唾液)和非条件

反射(如吃到山楂流唾液)。

(2)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3.

1.(必修3P“思考与讨论”改编)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17答案①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②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③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必修3P“思考与讨论”改编)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17相同吗?

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答案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

诊断辨析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2)看到井绳想起了毒蛇,是一种条件反射过程。

(×)

提示“形成感觉”≠“产生反射”

大脑皮层是一切感觉(如冷觉、热觉、痛觉等)的形成场所,但形成感觉并不等于产生反射,反射需要经过完整反射弧,但感觉的产生并未发生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效应器参与,不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感觉的产生只需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3个环节,且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4)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5)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

(√)

(6)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7)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热图解读

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为神经与肌细d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激神经和骨骼肌;

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一处(骨骼肌或传出神经或d)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电位,表明____________受损。

②如果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____________受损。

③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表明________受损。

提示

(1)不属于

(2)不能(3)①传出神经②骨骼肌③d

考向一反射的类型

1.(2019·虹口一模)小萌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她会立即缩回手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小萌的反应()

A.前者是条件反射

B.前者与脊髓活动无关

C.后者是非条件反射

D.后者与大脑皮质活动有关

解析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错误;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项错误;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项错误;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项正确。

答案D

2.(2019·株洲一模)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同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D.

解析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A项正确;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是食物刺激→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味觉,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两个反射弧不同,C项正确;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但与喂食过程多次并行刺激后,这种无关刺激就成为了条件刺激,即建立了新的条件反射,形成长期记忆后,促进了脑中新的突触形成,D项正确。

答案B

1.“反射”形成的两个必备条件

(1)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均不能完成反射。

(2)要有适宜刺激(含刺激种类及刺激强度均适宜)。

2.反射类型的速判法

一看是不是“先天性”;如果是先天性的(即生来就形成的)则为非条件反射,如果是后天性的则为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如果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否则为非条件反射。

考向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解析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

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答案C

4.(2019·南昌调研)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某部分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

A.感受器B.感觉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D.传入神经C.

解析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都是正常的,效应器无收缩反应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特别提醒并非所有反射弧都具有中间神经元(如膝跳反射只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与反射弧受损有关的神经调节分析

大脑皮层是人体产生感觉或意识的部位,此部位受损也导致感觉或意识的丧失。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发生肢体感觉丧失的情况要注意分析诸如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低级中枢、脊髓上行传导束、直至大脑皮层这一系列过程中具体损伤在哪一部位。

同理如出现运动障碍,也要分析大脑皮层、脊髓下行传导束、脊髓低级中枢、传出神经直至效应器这一系列过程具体损伤在哪一部位。

分析时掌握一个原则,即“哪坏分析哪”,例如脚伤后产生痛觉并丧失运动能力,那么只能分析脚部一些相应结构,而不能找脊髓和大脑皮层的问题,可能是效应器或连接效应器的一段传出神经损坏。

考点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1)传导形式:

电信号(或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

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与类型

①结构:

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

(2)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

单向。

原因如下:

①递质存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

②递质释放: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走出误区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有两种:

兴奋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3)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4)异常情况:

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②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

诊断辨析

++/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

(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低。

提示动作电位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所以动作电位时K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

(2)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3)向的。

(×)(4)无论兴奋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均能使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提示抑制效应是使后膜原电位差加大;兴奋效应是使后膜原电位差逆转。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5)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0(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热图解读下列①②③示意图中,哪种示意图可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

哪种可测量动作电

(1)

位?

(2)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如图)。

则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怎样变化?

会使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

提示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1.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一次偏转。

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

2.动作电位的常用测量方法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下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

左侧→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细化图:

答案

(1)①①②③

(2)膜两侧电位差进一步增大抑制

【真题考情】(2018·江苏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K+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B.bc++Nacd段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教材命题本题以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知识的掌握和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涉及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动作电位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关系。

++通过协助扩段Na微解导思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少量外流,bc

+Na散的方式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cd的通透性大,对段细胞膜对K

+++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其电位变化情况是相对固定的,

+但其最大值会受细胞外液中Na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考向一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成因分析

++)(N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的分布特征是1.(2018·全国卷Ⅲ)++.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NaB.细胞外K和++Na相反.细胞外C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KD.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项正确。

DBA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C三项错误,D

答案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2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甲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乙表示该部位受)

(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点时,钾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B.

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移到②侧→C.

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D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根据糖蛋白可判断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

解析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两项正确;BCB点时的电项正确;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C→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项错误。

答案D

3.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被损伤部位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兴奋传到Cb.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项A动作电位由Na内流引起,所以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解析c正确;从最左侧的图可以看出,在没有受到刺激时指针向右偏转,此时a处膜外为正电位,处的电位相同,如和c时指针不偏转,说明此时处膜外为负电位,B项正确;兴奋传导到aa项错误;结果表明,当兴奋C果兴奋继续传导到b处,则指针应和最左侧的图一样向右偏转,传导到不同的部位,指针的偏转情况可能会不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D项正确。

C

答案

电位差变化的测量比较及电位变化曲线图解读

考向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实验测定

4.(2019·株洲一模)下图示A、B两细胞间突触结构的模式图。

下列关于此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A释放⑥与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关

B.细胞B应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

C.⑥与⑦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某些在结构④中的神经递质可以重新进入结构③

解析图中⑥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且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项正确;细胞B可以是效应器中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也可以是神经细胞,B项错误;⑥神经递质与⑦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项正确;某些在结构④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重新输送回前一个神经元,D项正确。

答案B

突触和突触小体的比较.

1.组成不同:

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含有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转变不同: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2019·泰安期末)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项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流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至乙电流表两极时,乙电流表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项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向左传递,甲指针维持原状,电流表乙指针偏转一次,C项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项错误。

答案D

局部电流在神经元之间的测定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完善各神经中枢的功能1.

2.连线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诊断辨析

(1)学习与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

(2)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3)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视觉言语区(V区)。

(√)

热图解读

下面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那么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________(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其过程是

(2).

(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1)a→b→c→d→e

(2)g→h→c→d→e

(3)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下列实例分析正确的是()

A.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

B.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

D.某同学正在跑步,下丘脑和脑干未参与调节

解析从题干可知,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A项正确;盲人在用手指触摸盲文时,首先要接受盲文的刺激,产生感觉,然后传到言语区,B项错误;专心作答试题时,主要用到言语区的V区和W区,C项错误;人在跑步时需下丘脑和脑干调控,例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D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A项错误;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项错误;大脑皮层语言H区受损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C项错误;D项说明低级中枢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

答案D

大脑皮层在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中的作用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是人体形成感觉和意识的部位,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但是,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也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1.答题术语填空

_______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

(1).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____________。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局部电流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兴奋或抑制

(4)神经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2019·山西五校摸底)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①

B.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

C.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

D.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①~⑤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A项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但不能发生反射,B项正确;脊髓是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中枢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D项错误。

答案B

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

(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