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545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doc

磁性材料基础知识(入门)

磁性材料:

概述:

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磁性现象是与各种形式的电荷运动相关联的,由于物质内部的电子运动和自旋会产生一定大小的磁场,因而产生磁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

自然界的按磁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反铁磁性物质,以及亚铁磁性物质,其中铁磁性物质和亚铁磁性物质属于强磁性物质,通常将这两类物质统称为磁性材料。

1.磁性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和用途:

铁氧体磁性材料,一般是指氧化铁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的符合氧化物。

他们大多具有亚铁磁性。

特点:

电阻率远比金属高,约为1-10(12次方)欧/厘米,因此涡损和趋肤效应小,适于高频使用。

饱和磁化强度低,不适合高磁密度场合使用。

居里温度比较低。

2铁磁性材料:

指具有铁磁性的材料。

例如铁镍钴及其合金,某些稀土元素的合金。

在居里温度以下,加外磁时材料具有较大的磁化强度。

3亚铁磁性材料:

指具有亚铁磁性的材料,例如各种铁氧体,在奈尔温度以下,加外磁时材料具有较大的磁化强度。

4永磁材料:

磁体被磁化厚去除外磁场仍具有较强的磁性,特点是矫顽力高和磁能积大。

可分为三类,金属永磁,例,铝镍钴,稀土钴,铷铁硼等。

铁氧体永磁,例,钡铁氧体,锶铁氧体,其他永磁,如塑料等。

5软磁材料:

容易磁化和退磁的材料。

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其工作频率在1K-10M之间。

镍锌铁氧体软磁材料,工作频率一般在1-300MHZ

6.金属软磁材料:

同铁氧体相比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矫顽力,例如工程纯铁,铁铝合金,铁钴合金,铁镍合金等,常用于变压器等。

术语:

1饱和磁感应强度:

(饱和磁通密度)磁性体被磁化到饱和状态时的磁感应强度。

在实际应用中,饱和磁感应强度往往是指某一指定磁场(基本上达到磁饱和时的磁场)下的磁感应强度。

2剩磁感应强度:

从磁性体的饱和状态,把磁场(包括自退磁场)单调的减小到0的磁感应强度。

3磁通密度矫顽力,他是从磁性体的饱和磁化状态,沿饱和磁滞回线单调改变磁场强度,使磁感应强度B减小到0时的磁感应强度。

4内禀矫顽力:

从磁性体的饱和磁化状态使磁化强度M减小到0的磁场强度。

5磁能积:

在永磁体的退磁曲线上的任意点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乘积。

6起始磁导率:

磁性体在磁中性状态下磁导率的极限值。

7损耗角正切:

他是串联复数磁导率的虚数部分与实数部分的比值,其物理意义为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的每周期中,损耗能量与储存能量的2派之比。

8比损耗角正切:

这是材料的损耗角正切与起始导磁率的比值。

9温度系数:

在两个给定温度之间,被测的变化量除以温度变化量。

10磁导率的比温度系数:

磁导率的温度系数与磁导率的比值。

11居里温度:

在此温度上,自发磁化强度为零,即铁磁性材料(或亚磁性材料)由铁磁状态(或亚铁磁状态)转变为顺磁状态的临界温度。

磁性材料的命名方法:

由4部分组成:

1材料类别:

以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

R—软磁,Y—永磁,X---旋磁,J---矩磁,A---压磁。

2材料的性能,用数字表示。

3材料的特征以汉语拼音表示。

4序号。

第三部分的特征代号:

(仅限于软磁材料)

Q—高Q  B—高BS  U—宽温度范围  X—小温度系数  H—低磁滞损耗

F—高使用频率D—高密度T—高居里温度  Z—正小温度系数

铁氧体零件的命名方法:

1零件的用途和形状,以拼音或英文表示。

2区别第一部分相同而形状不同的零件,以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3零件的规格,以零件的特征尺寸或序号表示。

4材料牌号,零件的等级或使用范围。

常用磁环的实测数据:

在以下测试中,均以401ALCR测试仪SER/1KHZ档常温测试,以0.1*15芯30cm导线平绕3圈测得值。

各取样本10个取平均值,可供参考。

30*18*12磁环:

电感量平均值为:

99.5mh最大正误差:

+25%最大负误差:

-36.5%Q平均值为:

19.8

最大正误差:

+22%最大负误差:

-27.5%

48*28*12铁环:

电感量平均值为:

584uh最大正误差:

+10%最大负误差:

-17%Q平均值为:

0.633

最大正误差:

+10%最大负误差:

-10.4%

58*38*12铁环:

电感量平均值为:

381uh最大正误差:

+11%最大负误差:

-14.7%Q平均值为:

0.714

最大正误差:

+11%最大负误差:

-8.8%

磁环工艺特性试验:

(1999年12月5日)

在本例试验中采用58*38*12铁环10个批量跟踪试验的方法,求出磁环在浸漆,高温,等情况下对性能的影响。

(0.15*15  3扎,ser/1khz)

1浸漆前:

时间:

10:

00电感平均值:

381.23uh  Q平均值:

0.7142

2浸漆后:

时间:

14:

00电感平均值:

391.99uh  Q平均值:

0.7071

3高温65度:

时间:

15:

30电感平均值:

393.21uh  Q平均值:

0.7024

4复测:

时间:

16:

40电感平均值:

392.64uh  Q平均值:

0.7067

Mn-Zn铁氧体的温度稳定性

高精尖特别是高靠的工程技术要求有高的温度稳定性。

1:

要获得有温度稳定性的软磁材料,通常采用过铁的配方,当Fe2O3的含量控制在53.2mol%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温度稳定性;且通过适当的控制Fe2+和Co2+的比例,可以获得到多个K1补偿点,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得到平坦的μ~T的曲线。

另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因Ti4+的进入及梯度分布将使各区域的μ~T的曲线的两个极大值位置在晶体内部各处不同,叠加起来就导致了μ~T曲线平坦。

但是若晶粒尺寸增大,将使Ti4+梯度不明显,晶界也相对变薄,降低了这种不均匀的分布。

就会增强μ~T的曲线两峰值的尖锐度,从而材料的温度特性变坏。

2:

烧结温度和氛围是影响铁氧体性能的一个关键环节,严格控制烧结温度和氛围,使Fe2+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也是降低温度系数的方法之一。

另外,铁氧体的微观结构与材料稳定性冶游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晶粒均匀一致,气孔少而分布散的材料,温度特性较好,而晶粒大小不均、有双重结构、巨晶内部有气孔的材料,由于畴壁的阻力较大,在μ~T曲线上出现相当大的凹谷,温度稳定性较差。

除了Fe2+、Co2+、Ti4+能改善μ~T特性外。

还可以用掺入AL2O3和Cr2O3的方法来降低温度系数。

另外,大家都知道,铁氧体由金属氧化物通过一定的配比组成,所以,一价和二价的金属氧化物杂质加到基本物料中将引起Fe2+含量的减少;而三价和四价氧化物的加入,将使Fe2+增加。

因此,要获得低的温度系数材料,从配方上考虑应该采用过铁配方。

~~~~各种电感特性~~~~

1:

工字型电感;

2:

色环电感;

3:

空芯电感:

4:

环形线圈电感;

5:

贴片叠层高频电感;

6:

磁棒电感;

7:

SMD贴片功率电感;

8:

穿心磁珠

9:

贴片磁珠;

10:

贴片高频变压器,插件高频变压器;

所列出來的電感,各式各樣,我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想過,甚或自己嘗試解答過.為什麼有各式各樣的電感?

歸納整理,我認為是應用,物理,技術,材料,製程,成本,…等等妥協後的產物.現時出現在市面上的產品,是綜合以上妥協後,一時一地的最佳化產品.

請留意我說”一時一地”這四個字,這意味著現時的產品,全都不是極致的產品!

這代表我們發展的空間是無限寬廣的,只要我們肯用心瞭解,用心去研究,更佳化的產品將陸續出現,

我舉一例子,客戶希望最有效利用空間,他們最喜歡方形形狀的產品.而電感的中軸,我們最方便,最有效的製程形狀是圓形.如何將圓形的東西放在方形的空間,發揮最大的效果,這就是妥協!

1:

工字型電感;

它的前身是撓線式貼片電感,工字型電感是它們的改良,擋板有效加強儲能能力,改變EMI方向和大小,亦可降低RDC.它亦可說是訊號通訊電感跟POWER電感的一種妥協.

⑴.貼片式的工字型電感主要用於幾百kHz至一兩MHz的較小型電源切換,如數位相機的LED升壓,ADSL…等等的較低頻部份的訊號處理或POWER用途.它的Q值有20,30,做為訊號處理頗為適合.

⑵.RDC比撓線式貼片電感低,作為POWER也是十分好用.當然,很大顆的工字型電感,那肯定是POWER用途了.工字型電感最大的缺點,仍是開磁路,有EMI的問題,另外,噪音的問題比撓線式貼片電感大.我個人認為,工字型電感肯定不是最佳化的結構,改良空間仍是十分大,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研討!

2:

色環電感;

色環電感是最簡單的棒形電感的加工,主要是用作訊號處理.本身跟棒形電感的特性沒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多了一些固的物,和加上一些顏色方便分辨感值,因單價算是十分便宜,現時比較不注重體積,以及仍可用插件的電子產品,使用色環電感仍多.因為是插件式,而且太傳統了,被時代淘汰是時間的早晚.

3:

空芯電感:

空心電感主要是訊號處理用途,用作共振,接收,發射….等等.空氣可應用在甚高頻的產品,故此很多變異要求不太高的產品仍在使用.因為空氣不是固定線圈的最佳材料,故此,在要求越來越嚴格的產品趨勢上,發展有限!

4:

環形線圈電感;

環形線圈電感,是電感理論中很理想的形狀,閉磁路,很少EMI的問題,充分利用磁路,容易計算,幾乎理論上的好處,全歸環形線圈電感,可是,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好撓線,製程多用人工處理.現在中國人多,女孩子眼明手細,不過,誰願意讓年青活潑的女孩子浪費青春!

早晚請不到人!

但用機器的話,環形撓線的競爭力,仍有待做機械和電子控制的工程師來提升.環形線圈電感雖然是電感中很理想的形狀,但因為主要是人工撓線,作為訊號處理,因為要求較高,所以比較少用.但很小很小的環形線圈電感,卻仍是用量十分大.主要是用在高頻,高感的通訊產品上.

環形線圈電感最大量的,是用鐵粉芯作材料,跟樹脂等混在一起.使得Airgap均勻分佈在鐵粉芯內部,做電感的,有一定的敏感度,當我們看到Airgap二字,就知道是用在power上.故此,鐵粉芯環形線圈電感,是power電感最常用的一種.IDC可以達到20多安培.

我覺得,環形線圈電感的改良空間是十分大的,不妨往這方向研發和思考.鐵粉芯環形線圈電感的優點是環形,但缺點亦是環形.我前便曾說,使用者最喜歡的形狀是方形,故此,在妥協下,環形線圈電感並不是最具優勢.

5:

貼片疊層高頻電感;

貼片疊層高頻電感,其實就是空心電感.特性完全相同,不過因為容易固定,可以小型化.

貼片疊層高頻電感跟空心電感比較,因為空氣不是好的固定物,但空氣的相對導磁率是一,在高頻很好用,故此,找一些相對導磁率是一,又是很好的固定物,那不是很好.事實,世間絕大部份的物質,對導磁率都是一,最便宜的就是石頭.貼片疊層高頻電感的材質就是石頭.石頭就是矽啦!

三氧化二鋁等等的材質,也是一樣的用意啦.

總之,貼片疊層高頻電感材質的目的,是可以做成積層貼片,方便印刷線路.我們不單不希望貼片疊層高頻電感的材質有特性,我們希望它完全沒有特性更佳.使得貼片疊層高頻電感特性完全像空心線圈,而且因為能固定,所以變異很小很小,在製程上,因為疊層製程,更可以儘量小型化.

Z=2*圓週率*頻率*電感值2和圓週率是常數,不管它們.相同的阻抗,頻率越高,代表電感值可以越小,現時通訊產品的頻率就是越來越高,這代表,感值需求越來越小.感值越小,代表我們可以做得更小顆,更不用高導磁率的磁性材料,用空氣,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