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评课稿.docx
《解简易方程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简易方程评课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简易方程评课稿
解简易方程评课稿
评课稿
黄卫娟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课,课中;李老师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再现了从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方程的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节课达成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把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方程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培养方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思想,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理念新,双基实”是本节课非常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1、潜心钻研,活用教材
教师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来教学,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能更好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本节课结合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
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本节课中的导入就用了学生熟悉的天平素材,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顺利的引入了从等式性质研究方程这个话题,自然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用教材的例题,抽丝剥茧,层层展开,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初步体会解方程的方法。
接下去,教师又独具匠心的设计了“改题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同时还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整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正确的解读了教材,与教材深入对话,真正创造性的用活了教材。
2、精心预设,展现精彩
精彩课堂,无不是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展现精彩的生成。
因此,我们说预设制约生成,生成丰富预设;预设因生成而深刻,生成因预设而精彩;最优化的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果说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预设则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这个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其实是非常抽象的,因为学生从算术思想过度到代数思想,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一、教学框架清晰
二、从天平游戏引发问题:
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出了解
方程的方法,这是教学的第一层;然后研究x+3=9的解法,在学习
过程中,提炼出始终不变的数量关系,这是教学的第二层;接着通过
改题游戏,在不断的数字中,提炼出始终不变的性质与方法。
三、在教学设计上围绕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严谨数学思想,让学生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的目的。
,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学生通过合作探
究的方式自主得到了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采用学生叙述教师板书的方
式加以突破。
因为这种形式既便于教师指导,又让学生有成就感,乐
于接受。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学生有成就感,乐于接受。
李老师关注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李老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相对肯定后又作了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得到关注,学生都能推测到正确答案。
李老师通过口答,笔做,讨论等不同的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将灵活进行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面很广,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很高。
通过听课和评课,我从李老师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篇二: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和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
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导入---探索---练习三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重点分析研究稍复杂方程式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益、有效,具体如下: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
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说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定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复习铺垫;2、探究新知;3、巩固练习)三个步骤
1.复习铺垫: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2、探究新知
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100+x=250.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
然后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应用方程的性质与同学们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有的学生会说: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有的会说:
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还有的会说:
100+x=250=100+150,所以x=150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
由于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所以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到发展,然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2、解出未知数的过程叫解方程,它是求未知数的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
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印象,从而明白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巩固练习x+3=9求出x的值
4、小结
(1)本节课主要的收获是什么?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是什么?
怎样解方程?
这样既让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还提高了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5、板书设计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所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解方程
(1)
100+x=2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和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
x+3=9检验:
方程的左边=x+3
x+3-3=9-3=6+3
x=6=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这样板书,布局合理,简明扼要,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鲜明的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其学起来更简单、更容易。
我的解说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
简易方程.评课
<<简易方程>>评课稿
红山小学:
程如艾
“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一课时的教学中,重点在与让学生掌握几个概念——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这两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而学起来显得较为抽象,困难。
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浅显的实物入手——引入天平,在天平的两端放上物体,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引出等式这一概念,而后再引出方程。
使学生明白方程首先是等式,同时又必须含有未知数。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教学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时,周老师注重让学生区别这两个概念。
方程的解是指一个未知数的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我个人认为周老师执教的《解简易方程》一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灵活地处理和利用教材。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
在具体指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周老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接着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小组里的同学口述解方程的过程,同时教师用课件演示或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周老师利用小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大胆地放手学生自主探究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做到有的放矢,能很好归纳总结,这一点做得非常好。
在此过程中周老师突出强调两点:
其
一是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其二是注意解方程的格式。
突出了这两点,为稍复杂方程做准备。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
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周老师占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刚好相等。
并且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
在练习之后指导学生看书,检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老师却通过让学生看书,尝试,发现问题,而且这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的课堂是新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觉得周老师在这里让学生自学,再进行纠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检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篇四: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简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
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
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
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一个慢慢的训练过程,所以本节课我使用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启发引导,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一连串的环节中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准备使用天平、挂图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采用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和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过程分析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演示情景列出方程
师:
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
(100+x)克
师:
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
(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
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
100+x=250(课件显示:
100+x=250)
师:
这个方程怎么解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
(板书课题:
解方程)
二、大胆猜测验证猜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
(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
并说出理由。
生1:
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五年级数学解方程题所以x=150
生2:
我有办法,因为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1两根同样长的铅丝,第一根用去65米,第二根用去9米,第二根剩下的部分是第一根剩下部分的3倍。
每根铅丝个剩下多少米?
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如果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
同学们的想法不错!
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
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
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
100+x-100=250-100
师:
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
x=150
师是的,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教案名称: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科目:
数学教案版本:
新人教版创作者:
文件内附教案审核:
编辑更新时间教案大小:
11k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我们表扬他。
师: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
指着方程100+x=250说: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标签小学,年级数学,解方程]8千克青豆,9千克菠菜共下面是我的算式,每道算式都有思路点拨,共分算式法和方程法,方程法为简单的“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课件显示:
方程的解)-100=250-100指着方框说: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
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五年级下册解方程
师:
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
都认识了吗?
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
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五年级解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
师:
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
“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
“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
“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师:
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
那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师:
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
师:
(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
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
x+3=9(板书:
x+3=9)
师:
x+3=9这个方程怎么解?
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
教学内容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球在天平不好摆,五年级分数解方程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
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
小学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859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及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
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
x+3-3=9-3(板书:
x+3-3=9-3)
师:
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
x=6(板书:
x=6)
师:
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
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作者:
李泽三(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大新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三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
师:
这个方程会解。
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
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
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
师:
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力求计算准确。
师:
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5、本节课我准备安排两次巩固练习。
当学生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后,我让学生完成第97页“做一做”,目的是通过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教学例1后,我让学生分组完成例1后面“做一做”,其目的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掌握好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方法。
6、小结
小结的目的是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解简易方程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制作的课件把本节课的设计展示给大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
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三个目标将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
(1)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
(2)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下面,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定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复习铺垫;2、探究新知;3、例题解析;4、巩固练习;5、归纳小结;6、布置作业。
)六个步骤
1.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提问的目的:
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
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
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
(1)(4(6)是方程。
师:
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
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这样做的目的:
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
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2、探究新知
(1)、看图写方程
师:
同学们真厉害把学过的知识全都记得,请同学观察这幅图(看书上57页天平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
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
100+x=250.
这样做的目的:
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
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交流后汇报)
生1:
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
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
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目的:
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
同学们都很聪明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研究对不对呢?
生:
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
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叫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具体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57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勾上这两句话并齐读三遍。
这样做的目的:
学生齐读的时候,我可以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
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
要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同学们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例题解析
师: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