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48002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docx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定义天体地球生命人类选择2类基本矛盾)

答: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技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其内容包括:

自然观、科技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个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

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流派及观点。

(选择历史模式)

答:

1、逻辑实证(经验):

以科学主义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的思辨哲学为匕首,以最终统一科学为目标。

口号:

拒斥形而上学。

代表人物:

石里克、卡尔纳普

2、批判理性主义(否证主义、证伪主义):

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一个理论的科学性标准在于否认性,一种不能为任何可能的事件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代表人物:

波普尔。

3、历史主义:

是指某以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共有信念。

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他们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的“范式”的制约之下所从事的解题活动。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体系及主要内容。

(简答)

答: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札记划分为6大部分。

第一部分:

导言。

一篇论文,若干札记。

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的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2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灵世界》)1篇札记。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研究者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辩证法,1篇论文《辩证法》1篇札记《辩证法》。

论述了辩证法的科促俄体系,强调辩证法的客观性,它是有三大规律,5大范畴组成的。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1篇论文《物质的运动形式》,1篇《运动的基本形式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中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4篇论文,5篇札记,重点探讨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1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4、结合古代自然科学的具体成就论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答: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事物的产生与存在,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时,坚持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例如:

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8种事物、5种事物为本源,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存在于燕化,万物及现象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变化运动和发展。

按照世界本来面目来反映,按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影响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世界本质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5、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思想。

答:

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五种(金、木、水、火、土)事物为本原,又以阴阳学说,万物及现象在本源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变化、运动和发展,按照世界本来面目来反映,按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世界本质与转换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6、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答:

L—D原子论所描述的原子的性质:

1、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

2、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3、原子性质相同,但存在着大小、形状、位置、顺序的差异。

4、原字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一切事物的动因,具有必然性。

伊璧鸠鲁的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不同点:

1伊氏原子论最先提出了始原原子与结构原子的概念;2、原子之间不仅存在大小、形状的差异,还有重量的差异,所以原子有质的差异。

3、伊提出了原子运动当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因重量而下降外,还由于偏斜而导致的偶然运动,克服了L—D原子论否了偶然性的缺点,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

7、简述古代自然观科学的特性。

(不重要)

答: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

探讨世界本源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天体论(宇宙论)

1、本质特性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事物的个性与存在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时,坚持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2、三大特征

1)直观性:

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物质形态,将特殊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2)猜测性:

用想象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又是用臆测法去填补空白。

3)思辨性:

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清实践检验,甚至回避实践的检验。

8、结合古代自然科学的具体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结合一个领域数学或力学展开即可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啥人啥方法)

答:

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

成就最丰富的还是数学方法。

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1、毕达哥拉斯学派:

①运用比较分类方法对数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完全数”和“友爱数”。

②创立了解析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

③毕达哥拉斯定理。

2、苏格拉底演绎法:

公理或公认事实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新结论,获得新知识。

①助产法:

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提问题者自己的答案。

②佯谬法:

从某一前提出发,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与已知的事实或公理不符。

3、欧几里德几何学:

演绎推理建立科学体系。

4、阿基米德:

将实验方法引入数学。

9、简述近代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天文学,医学)。

答:

一、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兴起

2、航海探险与地理大发现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

二、天文学

1、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论》

2、日心说的内容:

①宇宙以太阳为中心

②地球在运动,并带着月亮及其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一年一周,绕轴自转(14小时)

③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球一天29.5天

④各大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绕太阳的旋转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

3、意义

①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它揭露了宗教荒谬和虚伪,动摇了宗教神学的通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将颠覆了近两千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

是近代天文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同时也促使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的禁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4、日心说的传播与发展布鲁诺科学的第一个殉葬者

三、医学

1、维萨里《人体构造论》

塞尔维顿提出心肺小循环

哈维《心血运动论》

2、医学领域的成就

向被圣化的盖仑医学发出了挑战,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荒谬,是自然科学准不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获得独立的地位。

10、简述迪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方法。

答:

1、清晰明白法则:

推力的大前提必须正确。

2、分解法则:

对复杂命题的推理必须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要求。

3、秩序法则:

用秩序引导、推理,为难以确立时空顺序的现象,也要根据推理的需要假定一个逻辑顺序。

4、完整性法则:

推理的结果与事实对照,不能出现范例,只要出现一个范例,推力就必须重新检验,甚至放弃。

11、浅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简答)

答: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由于基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空间。

由于基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

时间、空间绝对不变。

牛顿时空观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只是由于哲学思维的局限导致了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念。

第一:

割裂了时间、空间与内在物质之间的联系,把时间、空间看成脱离事物,超自然,超物质的东西。

第二:

否定了时空形式的相对管,不清楚时空的表示形式虽物质分布,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第三:

否定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所决定。

*12、简述评价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答:

(1、特性:

1机械性:

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

2形而上学性: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问题。

3不彻底性:

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领域,其历史观仍是唯心史观。

2、产生原因:

a)科学原因:

自然科学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除力学达到较完善的程度以外,其他大部分学科仍处在搜索整理材料的阶段。

b)方法局限:

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分门别类研究具体领域特殊事物的运动规律,只看到本领域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果。

无视甚至排斥、否认,其他领域的发展变化及取得的成就,久而久之,孤立片面的观点随之形成。

c)阶级原因:

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已经确定,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从哲学上寻找证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其需要,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3、评价:

(答案)

a)贡献:

1›对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是同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拒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和侵害;

2›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的作用;

3›对近代前期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运动规律,并获得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b)缺陷:

1›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把握广泛联系的基础,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

2›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作辩护,阻碍社会进步。

13、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答:

1.过程:

①能量守恒——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角度提出该定律。

德国霍尔姆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热力学、声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

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放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量度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诞生出现。

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

2.意义:

1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2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3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是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14、结合近代自然科学的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答:

一、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康德—1735年《宇宙发展史概论》

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有关原理,论述天体的运行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考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评述

二.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1828年《论尿素的人工合成》,总结了自1824年运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的观念给予致命打击,揭示了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统一,在形而上学观上再次打开了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基石。

三.赖尔地质渐变论:

1833年,赖尔——《地质学原理》,论证地球的内力(火山、地震爆发)和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揭示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联系,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与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新的论证。

四.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过程:

①能量守恒——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角度提出了该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角度提出该定律。

德国霍尔姆兹从数学、生理学、化学、热力学、声学等领域证明了该定律。

还有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也证明了该定律。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恩格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地概括得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量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即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位能、热、放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它们按照一定的量度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然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诞生出现。

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

2.意义:

1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2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3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五.生物的细胞学说: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史万,先后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和运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并在细胞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发展变化,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一次给予了重大打击o

六.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华莱士、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遗传与变异、同化于异化、生物体与环境

达尔文运用遗传与变异、同化于异化两对生物界的基本矛盾,以及生物个体与环境等矛盾,系统阐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

列宁赞誉,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思想,揭示了物种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承续性,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新的及重要的依据。

恩格斯: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理论已经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不变的特殊的东西,变为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循环中发展的。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5、简述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外在动力)

答:

一、社会生产是科技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1人类早期的科学主要来源于生产;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课题,促进科学的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真伪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科技成果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关学科就会得到支持,从而加速其发展,反之则得不到支持,则不利于科技发展。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有重大的制约作用。

合理的进步的科技能充分调动研究者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科技发展,反之落后的科技政策,则不利于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的影响:

1因军事目的,对相关学科进行巨额投资,以此刺激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向科学技术提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科技发展;

3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三、哲学的影响:

哲学为研究者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正确的哲学思维能让研究者增强预见性和目的性,少走弯路,加速研究进程,错误的哲学思维则导致研究者思维混乱使探索误入岐途,阻碍科技发展

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正确哲学思维面对相同结果,获得正确结果;错误哲学思维面对相同结果,获得错误结果。

16、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答:

一.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

科技研究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的理论难以揭示,甚至产生尖锐矛盾,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的理论或提出新理论取代旧理论,将科学技术推向前进。

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

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结论。

2.作用:

1活跃学术气氛,加速科学发展。

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造就年轻人才;

2促使人们放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观点;

3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理论创新。

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途径与作用:

1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使科学的理论更加全面深入,更加可靠。

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转化为技术,形成现实生产力。

3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的出现有利于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并有利于推动科学整体发展。

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继承与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方法,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及其研究过程中应该吸取的教训。

创新层次:

1、提出新定律、新原理,称为科学的突破;

2、取得的成果,使相关学科达到完善,称为重大科学突破;

3、获得的成果超出本学科范围,使整个科技领域发生重大变化或创造了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

4、取得的成就使人类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称为重大科学革命。

*17、试述科学结束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劳动者科技+(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管理

2、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

1)通过教育的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技术革新和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物化的生产工具中,大幅度提高劳动胜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通过新工艺、新发明,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深度,合理节约原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

4)把科技应用于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协调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最大限度发挥整体功能。

18、结合所从事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好有关原则(什么是?

+原则4+结合自己)(1、概念2、作用3、贯彻原则4、结合实际)

答:

一.什么是科研课题:

经过比较选择加以确定的,用精确的科学术语加以表达的一个或一组问题。

二.选题的作用:

1.是科学研究的真正开端,规定了科研总任务,制约着科研总方向;

2.能够引导研究者调整知识结构与客体的需要保持一致;

3.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方法。

四、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目的明确

1、含义:

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需要两个方面。

应选择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和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研究领域中的课题。

2、如何贯彻:

1选题应需看是否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

2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利于科研团体、理论研究的人才分布并保持合理的比例。

(二)创造性原则:

——价值

1、含义:

该原则体现了科研的价值,是指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并可以获得预期成果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中,提出新见解、新理论,获得新发现,也包括在技术领域中,推出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具,获得新发明。

2、如何贯彻:

1到学科前沿领域选择课题,保证研究工作的高起点高水平,获得成果就能取得领先地位;

2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的研究领域选择课题,这类课题带有紧迫性,获得成果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3到学科交叉区域或被人忽视的无人区域选择课题,这类课题难度性大,综合性强,获得成果能有利于推进科技整体发展。

(三)科学性原则:

——选题根据问题抓本质

1.含义:

选题要以丰富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以经过时间或反复鉴定的理论为依据,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科学原理,客观事实)

2.如何贯彻:

1基础理论的选题必须以大量完备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程度,这样才有利于人们接受广泛应用;

2技术应用领域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保证研究探索沿着正确途径前进,加速研究进程。

(四)可行性原则(现实可能性问题):

——选题条件问题

1.含义:

体现了选题的条件,选题应该以已经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或者经过努力可得的条件出发,加以确定。

2.如何贯彻:

1考察已经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

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领域、个人特长爱好,以及对所涉及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的把握等;

2考察已经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人力物力、经费时间、合作者的优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已经获得的成果等;

3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和克服现实条件的不足,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保证科研持续顺利进行。

19、简述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原则。

(1、含义2、原则3、或选择)

答:

科学观察含义:

根据研究目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描述、记录等的研究方法。

分类:

按特征:

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按性质:

定性观察定量观察

按时间特性:

对比观察跟踪观察

按对象内在性:

自我观察客观观察

按条件:

自然观察实验观察

  1、客观性原则:

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返工,排除假象,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避免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

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对象,获得更鼓资料,以便能相互比较,排除错误。

3、典型性原则:

保证选择的对象具有代表性,同时还应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提高效率,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择简单的对象。

4、辩证思考原则:

对观察后果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到其相对性、条件性、可变性,对超出解释范围进行的外推必须审慎。

*20、简述科学实验的重大作用。

答:

含义:

根据研究物,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干预控制或研究对象,排除次要因素干扰,突出主要因素的作用,在特殊条件下,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基本分类:

验证性、探索性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

析因实验模拟实验

判决实验:

1851年傅科首次出现此名称

作用:

1、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其本质和规律充分暴露。

2、简化纯化研究对象。

3、解释事物在极端条件下特殊的运动规律。

4、模拟或再现自然界中难以重复的现象或过程。

5、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6、各种仪器设备的广泛的运用,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获得新发明、新发现的机会。

7、能迅速炎症或否定,某些假说或理论,加速研究过程。

遵循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全面性;3、典型性;4、辩证思考;5、可重复性原则;(最重要)6、创造性原则。

21、简述把握机遇要求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答:

机遇含义:

指观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奇异性,循此经历,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

素质:

1、留心意外之事,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关注每一个细节,遇到奇异现象必须做出合理的解释,绝不能轻易放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