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3747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2020届高三明达、明德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据此可知

A.王位世袭淡化了家天下色彩B.宗法制导致血缘纽带日益松弛

C.新制度需要突破宗族性规制D.分封制建立不具有历史必然性

2.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

这主要说明汉初

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

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

3.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

“北方村落之间,多结为锄社。

以十家为率,先锄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饮食,其余次之,旬日之间,各家田皆锄治。

……间有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苗无荒秽,岁皆丰熟。

”这一现象

A.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萌发了早期的土地公有

C.消除了农村的贫富分化D.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

4.有学者指出,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以一个藩王起兵夺位,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致使藩王谋叛成为明代政坛上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这类藩王叛乱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徒然给明代社会增添了许多的祸乱和破坏。

作者意在论证

A.分封制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B.明代形成新的王位继承规则

C.遵守规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D.朱棣的政绩为后世提供范例

5.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

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中指出:

与其说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使国人知道了社会主义,毋宁说是接受社会主义才使国人听进去了俄国的这“一声炮响”。

其意在说明

A.国内的新思想影响了世界形势B.十月革命加深了国人向往社会主义

C.新中国建立是暴力革命的成果D.俄国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6.20世纪初,在华英国观察家辛博森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不是政局派别林立,而是外国的手伸得太长,在这些派别中挑挑拣拣,却又漫不经心;当古老中国终于表达出希望在国际社会中自立自主的合理愿望时,外国的手却又缩了回去,不愿给与实质的帮助和支持。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军阀割据给列强以可乘之机B.外交政策缺乏灵活应变

C.现代化面临严峻的内外环境D.社会发展呈现两难选择

7.下图为国民政府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五二〇血案处理委员会”编辑出版的一幅讽刺漫画(注:

图片上方是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对着一门冒着硝烟、碾压着一具尸体的大炮愤怒地呐喊。

)。

它反映了当时

A.国民党统治呈现全面危机B.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失败

C.知识界暴力反抗政府的经济政策D.官僚资本的经济掠夺侵入到高校

8.1981年,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工程师韩琨利用业余时间,为一家乡镇企业试制成功了一款产品,使之订单大增,因此获得了该企业的经济奖励,却受到本单位的内部处罚及检察院的起诉,后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无罪。

有学者认为,“除了工资合法收入之外,其余的收入一律是非法所得”,这种逻辑是错误的。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改善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前沿

C.国企改革受到各方关注D.多元经济关系逐渐被认可

9.公元前449年,希腊联军打败了波斯帝国的进攻。

战争中,雅典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投入战斗的划船手大多是没钱将自己装备为重装步兵的平民。

战后,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

这主要说明

A.军事活动改变了雅典阶级结构B.对外战争促成希腊城邦团结

C.雅典民主权利受制于个人财力D.公共事务增强雅典的凝聚力

10.18世纪,在波士顿、纽约和费城,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纷纷涌现,富有知识的公民们就公共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讨论、辩论。

一位牧师曾评论道,一个赤贫的劳工也认为他在宗教或政治事务方面拥有与一个绅士或学者同等的表达自己感想的自由权利。

这表明

A.美国民主制度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B.北美取代欧陆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北美殖民地就政治独立达成了共识D.政党政治的雏形在美国基本形成

11.列宁曾说:

“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如小型商业企业的发展、国营企业出租等,都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危险性的增强。

你们能给我指出什么没有危险的革命道路、革命阶段和革命方法吗?

”这说明,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A.缓解了苏俄经济体制的危险性B.体现了战胜资本主义的艰巨性

C.不利于战胜国内外敌人的进攻D.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12.1948年,法国工程师沙弗尔进行了一次录音实验,将收集的铃声、钟声、火车轰鸣声、动物嚎叫声、人们的窃窃私语声等,用电子技术进行处理,加入回声混响效果,混录成新的磁带作为成品播放,从而开创了一种新音乐形式——具体音乐,并很快在欧美流行。

这一创作形式

A.体现了艺术的时代性特征B.突出了音乐的浪漫主义风格

C.融汇了传统音乐的多样性D.说明了艺术服务人民的宗旨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现代科学高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殖民活动也将世界各地的巫术文化传播到欧洲本土。

幻象、灵魂显现、预知梦、诅咒巫术等,一时间都成了热门研究对象,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生概念均被用来提供解释。

“灵性复兴”并没有走上科研道路,而是以道德重建为己任,试图利用超自然力量,抵抗科学的腐化作用,让人们不至于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异化为机械。

1864年,法国唯灵主义者阿郎·卡戴克表示,“唯灵主义的目标是通过对于上帝的良善、博爱的团结的信仰来教化大众”。

不过,西方灵学最终还是在心理安慰领域大放异彩:

一战爆发后,绞肉机式的伤亡严重冲击了欧洲人的心灵,人们纷纷用通灵术与亡者沟通,以获得心理安慰。

——摘编自何必《一场被遗忘的救国运动》

材料二中国灵学是在西方影响下出现的,但又不同于西方。

中国灵学家自觉渗入了固有的“天人感应”“修道成仙”、“灵魂不灭”等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以及“求鉴”、“招神问鬼”等源远流长的民间迷信方式。

1916年留学生在日本组织的“中国精神学会”,以及国内的盛德坛和灵学会,即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他们出版了《灵学丛志》,“专研究人鬼之理,仙佛之道,以及立身修养种种要义”,并狂言所谓“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正是在他们的鼓吹之下,各种名目不一而实质相同的民间迷信团体纷纷出笼,南北呼应,风靡一时。

民国大老黎元洪和洋人庄士敦都是此道中的热心人物。

就连受过近代教育的哲人严复也为之辩护。

孔教会和灵学会,前者代表了圣道后者代表了神道。

它们的出现和存在说明:

在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里,最落后的东西又总是最顽固的东西。

落后通过曾经先进的人来表现自己,才有份量,才有权威性。

这种复杂性往往深藏在不易察觉的历史深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灵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灵学的特点,并得出你的启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始设史馆。

史馆设监修国史1人,由宰相兼任,是修史活动的主持者;设史馆修撰、直馆若干人,是专任的修史工作者。

另外有专管誊写的楷书手、掌固(掌库房之事)、装潢直、熟纸匠等,分工很明确。

史馆的史料征集制度也规定得很具体,祥瑞由礼部每季录送,朝贡由鸿胪寺报送,音乐由太常寺报送,州县废置由户部报送,律令变化由刑部报送,各地水早等灾害由户部会同州县及时报送等。

史馆人员可随时调阅。

太宗时还设有秘书省,《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等五朝正史,就是在这里修成的。

弘文馆有时也承担修史任务,但是作为常设的专门修史机构仍然只有史馆。

史馆设于宰相办公议事的政事堂附近,显然是为了便于宰相“监修”。

唐太宗还专门令魏徵对所修各史“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

——摘编自张国刚、杨树森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时期官修史书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官修史书制度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的爆发使远离欧洲主战场的日本摆脱了危机。

1914年到1919年,商品出口总额从5.9亿日元增加到21.7亿。

战前长期是入超国的日本,这六年出现了13.3亿的出超,对外债权由8.1亿猛增到43.7亿,一跃成为债权国。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投资热潮,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以当时代表工业技术水准的军舰制造为例,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日本工业的竞争力主要由低工资支撑。

1918年8月,富山县爆发了历时两个月、1000万人卷入的“米骚动”运动。

与此相比,财阀企业迅速坐大,资本在500万日元以上大公司的数量和资本总额的占比,由1914的0.37%和38.6%增长到1919年度1.77%和53.6%。

在此前后,民间法西斯势力开始活跃,他们都积极以暴力暗杀手段推动社会改造,政党政治逐渐式微,结果是强硬势力趁机崛起,将国家带入战争的深渊。

——摘编自郑现莉《福兮祸兮?

从一等强国到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一战期间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茂荫(1798年—1865年),安徽歙县人,是清代著名货币理论家、财政学家。

道光进士,曾任御史、户部司员、吏部石侍郎等职。

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经济史,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面对当时的严重局势,王深感忧虑,曾奏请加强长江及南方防务。

他“历考古来圆法利弊,悉心研究,积思十余年”,多次提出币制改革方案,坚持发行兑换钞币并规定最高发行额,反对“铸大钱”以防止通货膨胀。

由于他的方案不符合清政府搜刮民财的愿望,并触及清政府财源枯竭、国库空虚的痛处,因此,不仅未被采纳,反而被指责为“专利商贾”而“置国事于不问”,遭受“严行申饬”。

王居官数十年,性情直爽,遇事敢言,以清直著称,任职期间从未带过妻子儿女到北京住所。

有史家评论说:

“王侍郎于国计民生得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马克思在其论述中,基本背定了王茂荫的货币改革主张,并对他表示同情。

他的货币改革方案和货币理论,曾被学术界评价为“我国封建社会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

——摘编自《新安人物志》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王茂荫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赋予王茂荫的可贵品质。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建国以来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政策

年份

政策依据

主要内容

1950年

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3年

一五计划

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1958年

户口登记管理条例

农村迁往城市,需持有城市劳动部门、学校的录用、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入证明,向原户口登记机关办理迁出手续。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

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

2002年

党的十六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増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21年

党的十八大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21年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靠城市带动乡村,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颜昌武《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一个非对称双向运动的分析视角》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就现代中国城乡发展或工农业发展关系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

(要求:

结论明确,论证完整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据题意可知,随着世代交替,血缘关系的淡化,导致诸侯与周王室之间关系的疏离,亲族间维系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说明宗族关系不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制度,新的制度必须突破宗族性规制,故选C;王位世袭强化了家天下色彩,排除A;是世代交替导致血缘纽带日益松弛,而不是宗法制,排除B;分封制的建立在当时具有历史必然性,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排除D。

故选C。

2.B

【详解】

据题意可知,汉初确立爵位和分得土地的依据是在推翻暴秦、消灭项羽战争中所立功劳大小,即按照军功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故选B;等级秩序明显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汉朝统治基础的构成,排除C;材料主要强调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标准,没有涉及社会关系是否稳定的问题,排除D。

故选B。

3.D

【详解】

据题意可知,元代中国北方通过成立互帮互助的锄社进行集体劳作,保证了农业生产,说明这一现象有助于稳定自耕农经济,故选D;锄社是农民组织的互帮互助的组织,不是为了推动大土地所有制发展,排除A;锄社仅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B;C项说法明显有误,锄社有利于维持农业稳定,但不可能消除农村贫富分化,排除C。

故选D。

4.C

【详解】

朱棣以藩王起兵夺得地位是对当时明代政治秩序的破坏,起到了一个不好是示范作用,给明代后世增添了许多无谓的祸乱和破坏,由此说明遵守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故选C;作者论述的是朱棣以藩王身份夺得地位带来的不好影响,不是论述分封制的影响,排除A;明代在朱棣后王位继承制没有出现质的变化,排除B;是朱棣的行为为后世提供范例,而不是政绩,排除D。

故选C。

5.B

【详解】

据题意可知,金观涛、刘青峰认为十月革命使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说明十月革命加深了国人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故选B;A项明显颠倒因果,说法错误,排除;C项说法无从体现,与题意无关,排除;俄国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就已经开始传播,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6.C

【详解】

辛博森认为,20世纪初的中国国内政局派别林立,外部又有列强插手其中攫取特权和利益,而且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不愿给予中国真正的帮助和支持,说明当时的中国同时面临国内国外两种困境,故选C;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中国面临的困难是内忧外患,不是外交政策不够灵活,排除B;是中国面临内外两种困境,而不是面临两种选择,排除D。

故选C。

7.A

【详解】

五二〇血案是指1947年5月20日,各地学生在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的事件,所以这幅漫画中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代表的人民,大炮则代表了国民政府,愤怒的呐喊说明人民对政府的不满,由此说明当时国民党统治出现严重危机,故选A;人民对国民政府的不满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A。

8.D

【详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受到国家的强制安排,但是材料中上海的工程师利用休息日的时间通过合法劳动获得报酬,得到了法律的保护,“‘除了工资合法收入之外,其余的收入一律是非法所得’,这种逻辑是错误的”这体现了市场因素的特点,也说明在经济关系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即多元经济关系逐渐被认可,故选D;材料的案件主要是反映劳动关系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知识分子地位得到改善,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解放,B错误;材料内容是工程师个人行为,没有体现国企改革,C错误。

9.D

【详解】

因为大多数平民组成的雅典海军在打败波斯帝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这些平民在雅典的政治生活中作用得到加强,说明通过对外战争提高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也由此可证明公共事务有利于增强雅典的凝聚力,故选D;平民在政治生活中作用的增强不能证明雅典阶级结构发生改变,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城邦内平民地位的变化,无法说明希腊城邦之间的团结,排除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雅典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中逐渐废除了个人财产对雅典民主权利的制约,排除。

故选D。

10.A

【详解】

根据“富有知识的公民们就公共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讨论、辩论”可知18世纪的美国,公民们大多热心于公共事务,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为美国后来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故选A;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达成共识”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公民自由表达思想不代表形成政党政治,排除D。

故选A。

11.B

【详解】

列宁认为,虽然新经济政策带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危险,但在革命的过程中没有一条道路是没有危险的,任何一条道路都存在风险,由此说明战胜资本主义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故B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增加了苏俄经济体制的危险性,排除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苏俄已经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排除C;新经济政策是发挥市场作用,不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排除D。

故选B。

12.A

【详解】

据题意可知,具体音乐实际上是通过电子技术将各种混合在一起的声音进行处理,电子技术的应用体现了艺术的时代性,故选A;具体音乐属于现代艺术形式,没有突出对情感的表达,因此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B;具体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不是对传统音乐的融汇,排除C;D项中的宗旨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

13.

(1)背景:

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受到长期多重冲击;世界落后地区的文化传入;工业化发展和战争带来人的异化、道德和心灵危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影响:

一定程度地使人们获得精神安慰,有利于社会稳定;形成一种异质性文化,对科技和工业文明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2)特点:

由西方传入;融合了神秘主义和民间迷信,中西结合;以弘扬传统和挽救国家为己任;有阶段性、广泛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反现代性。

启示:

传统文化具有惰性;现代化进程充满矛盾和曲折;社会发展要兼顾传统和现代。

【详解】

(1)背景:

根据“现代科学高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殖民活动也将世界各地的巫术文化传播到欧洲本土”得出传统的基督教世界观受到长期多重冲击;世界落后地区的文化传入;根据“试图利用超自然力量,抵抗科学的腐化作用,让人们不至于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异化为机械”得出工业化发展和战争带来人的异化、道德和心灵危机;根据“物理、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生概念均被用来提供解释”得出现代科学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影响:

根据“人们纷纷用通灵术与亡者沟通,以获得心理安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灵学在欧洲的兴起一定程度地使人们获得精神安慰,有利于社会稳定;形成一种异质性文化,对科技和工业文明有一定的制衡作用。

(2)根据“中国灵学是在西方影响下出现的”得出由西方传入;根据“国灵学家自觉渗入了固有的‘天人感应’‘修道成仙’、‘灵魂不灭’等根深蒂固的观念意识,以及‘求签’、‘招神问鬼’等源远流长的民间迷信方式”得出融合了神秘主义和民间迷信,中西结合;根据“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得出以弘扬传统和挽救国家为己任;根据“各种名目不一而实质相同的民间迷信团体纷纷出笼,南北呼应,风靡一时。

民国大老黎元洪和洋人庄士敦都是此道中的热心人物。

就连受过近代教育的哲人严复也为之辩护”得出有阶段性、广泛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反现代性。

启示:

根据“最落后的东西又总是最顽固的东西。

落后通过曾经先进的人来表现自己,才有份量,才有权威性”可知传统文化具有惰性;现代化进程充满矛盾和曲折;社会发展要兼顾传统和现代。

14.

(1)建立专门的修史机构;规定分类的史料征集制度;实行多元化的修史体制;对修史进行严格管理。

(2)建立了国家修史制度,提高了史官的地位;便利了史料的征集和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统一了史书风格,限制了史学的功用,不利于史学发展。

【详解】

(1)根据“始设史馆”得出建立专门的修史机构;根据“史馆的史料征集制度也规定得很具体,祥瑞由礼部每季录送,朝贡由鸿胪寺报送,音乐由太常寺报送,州县废置由户部报送,律令变化由刑部报送,各地水早等灾害由户部会同州县及时报送等”得出规定分类的史料征集制度;根据“唐太宗还专门令魏徵对所修各史‘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得出对修史进行严格管理;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还实行多元化的修史体制。

(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建立官修史书制度,提高了史官地位,便利了史料的征集和利用并统一了史书风格。

但官修史书制度也限制了史学的功用,不利于史学发展。

15.

(1)明治维新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资本主义发展国策;未直接卷入欧洲列强的战争,获得有利时机;劳动力成本低廉;海外市场扩大并推动了国内外投资。

(2)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化,引发社会动荡;国内极端势力出现,民主化遭到破坏;走上法西斯和侵略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及自身带来灾难。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战的爆发使远离欧洲主战场的日本摆脱了危机。

”结合所学从明治维新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资本主义发展国策;一战初未直接卷入欧洲列强的战争,获得有利时机等方面回答;根据材料“1914年到1919年,商品出口总额从5.9亿日元增加到21.7亿。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投资热潮,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劳动力成本低廉;海外市场扩大并推动了国内外投资。

(2)根据材料“以当时代表工业技术水准的军舰制造为例,日本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日本工业的竞争力主要由低工资支撑。

1918年8月,富山县爆发了历时两个月、1000万人卷入的‘米骚动’运动。

”可知当时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化,引发社会动荡;根据材料“民间法西斯势力开始活跃,他们都积极以暴力暗杀手段推动社会改造,政党政治逐渐式微,结果是强硬势力趁机崛起,将国家带入战争的深渊。

”可以从国内极端势力出现,民主化遭到破坏;走上法西斯和侵略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及自身带来灾难等方面分析影响。

16.

(1)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白银外流;国内政局动荡(农民起义爆发);商品经济发展和近代工商业的兴起;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2)刻苦钻研学问;视野开阔,关心时局;体贴民情,为民代言;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详解】

(1)根据王茂荫的生卒年可知他生活在清朝后期,结合所学可知他生活的时代可知面临着西方列强入侵,国内政局动荡,商品经济发展和近代工商业兴起;根据“触及清政府财源枯竭、国库空虚的痛处”还得出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2)根据“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经济史”可知他刻苦钻研学问;根据“面对当时的严重局势,王深感忧虑”可知他关心时局,视野开阔;综合材料内容结合所学还可得出他体贴民情,为民代言;不畏权势,敢于直言等可贵品质。

17.【参考示例】

城乡发展由二元壁垒逐步走向一体化融合。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农村虽然也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但战略布局是以城市为中心。

为配合城市的发展,国家实施了限制农村土地和人口流动的合作化运动和户口登记制度,建立了城乡二元体制,城乡在户籍、住宅、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实行不同的政策。

牢固的城乡壁垒阻碍了资源的流动,不利于现代化在城乡的整体推进。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率先得到发展。

为改变城乡发展的隔绝状态,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制度,出台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城乡二元体制开始松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城乡进入一体化共同发展的轨道。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总之,现代中国的城乡关系,由初期的明显分立逐步走向一体化融合,经历了曲折艰难的过程。

消除城乡差异,谋求共同发展任重道远。

【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

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论点,再引用相关知识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根据“农村迁往城市,需持有城市劳动部门、学校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