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3510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6.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详细方案)--上会通过版.doc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在国家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政策背景下,数字校园的建设水平体现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反映了决策者的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开展本期数字校园建设。

实现学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充分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

2.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

3.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效率;

4.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

成都康赛电子科大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电话:

(028)83204088传真(转802)第55页

地址:

成都一环路东一段159号电子信息产业大厦4楼主页:

售后服务:

4001101101

二、信息化现状和需求

1.信息化现状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完成建立校园骨干网络建设。

已经完成部分应用系统建设,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在学校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信息孤岛,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系统及数据各自独立,部门数据不能有效及时交互,导致财务收支存在漏洞。

Ø新生数据不能及时同步到各部门,导致各部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Ø学籍变动、人事变动,信息缺乏互通,造成财政收支漏洞;

Ø学生处和后勤部门信息不统一,学生突发状况很难处理;

Ø……

2.缺乏校园信息化集中应用与展示平台,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也缺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

重管理轻服务,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没有良好的应用体验。

Ø学生入学时:

对于报到注册流程不能及时获取,迎新现场无序;

Ø学生在校时:

各类申请服务需要填写大量的重复信息,十分繁杂;

Ø学生离校时:

不清楚离校手续审批情况,仍然需要到每个业务部门排队盖章;

Ø老师年底时:

年终总结填写,仍要到各个系统去统计自己的工作量、科研情况,不能通过系统统一获取和生成;

Ø……

3.单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管理、图书馆管理、资产管理等),很难站在自己这个信息集上,进行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各个应用系统能够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利用和挖掘。

Ø全校总体情况统计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

Ø招生率、就业率统计难,教师职称统计难,欠费统计难;

Ø教师评奖金了,工作量、科研无法统计;

Ø学生奖助贷评定,没有参考数据;

Ø辅导员缺少所管理班级的整体信息统计,掌握班级“奖学金、贷款、欠费、考勤、成绩”等全面情况;

Ø……

2.需求分析

2.1.一站式服务需求

现有应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为师生提供的信息服务不够全面

原有模式按照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分类来投资和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

“技术导向”的思维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建设、轻应用”偏向,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不高,而且对促进教育改革、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影响不大。

需要实现业务的整合贯通,通过信息门户,提供面向师生的一站式服务。

2.2.标准化需求

缺少统一的技术体系标准及详细的整体建设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业务系统由各个部门主导完成,缺少技术及功能的长期规划,主要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满足,各部门独立建设、独立维护,没有形成统一管理,有的甚至造成系统的重复建设,不利学校信息化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需要通过统一的标准和体系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

2.3.开放性需求

业务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模式不统一,更新维护困难

学校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考虑。

随着校园网上应用和资源越来越多,应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技术升级存在风险,从而也带来业务系统维护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

需要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提供面向学校未来需求变化和扩展,通过开放性的平台进行持续改进,并能够实现更加方便的系统维护。

2.4.数据共享需求

缺乏数据标准,业务系统之间数据难以共享,给各部门的协作业务处理带来困难

由于数据缺乏标准,现有的系统无法提供相互数据交换的功能,这使得某些数据需要跨部门使用时,还依赖于手工的传递或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半手工的传递。

这种低效率的信息共享方式无法满足各部门及时获取需要其他部门信息的需求,同时也无法进行跨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系统建设。

需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

三、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

1.1.设计原则

我们的方案整体上遵循以下的原则进行规划。

ü以平台为框架,无缝集成学校已建和今后新建的业务应用系统。

在符合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体系指导下,建设本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标准,以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框架,无缝集成学校已建和新建的业务应用系统,促进数据利用的最大化。

把数据交换集成、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业务数据整合、信息资源展示等都融合起来,以标准、数据、应用、用户作为重点要素为主线进行规划和建设。

ü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持续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遵循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充分保障学校现有投资(业务系统、服务器设备等)下,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与规范,对今后业务系统的建设与整合打下建设的基础。

ü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系统工程方法。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的大学数字化校园。

ü扩展性原则

系统架构设计合理,考虑对于未来的发展,设计充分考虑今后扩展的要求。

包括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系统的扩容能力等,在满足现有系统互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系统增长的需要。

ü系统安全性原则

在系统软设计与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管理安全等。

1.2.设计思路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随时随地的校园信息化服务,“提供满足跨部门的业务管理、面向全校用户便捷的信息服务”。

通过“管理化+服务化”的思路帮助学校实现由传统应用系统以管理为核心,转向前端以服务为核心。

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高校信息化应用达到较高水平。

1.3.总体架构

智慧校园搭建首要是在现有“IT基础设施层”基础上,完成“应用支撑层”的搭建。

通过对“业务应用”的数据整合,实现数字校园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并且支撑数字校园对信息整合基础上的应用整合与开发,实现WEB门户、手机客户端、短息、邮件等方式的数字校园信息的“综合服务展现”。

同时,需要建设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和安全运维体系”

2.建设内容

2.1.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之一,对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保证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各个学校的特殊性,因此所采用的信息标准必须保证和国家以及教育部的信息标准相兼容。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颁布为教育部门进行教育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它将带动教育管理信息存储、访问、更新、传递方式的变革,进一步减轻学校人力资源和财政管理的负担。

根据上述信息标准的要求,本公司将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及学校的实际要求,制定出《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

该数据标准在全校范围内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数据库设计提供了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标准制定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制定完成后的高校信息标准有以下内容,如图所示:

图:

高校管理信息标准

2.2.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2.2.1.平台概述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即是统一的数据资源与交换应用服务平台系统,是对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结构化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还包括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提供深层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建设,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基础,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明确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的接口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谁产生、谁维护”;建立可以提供为整个学校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学校的将来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保证新的系统建立在数据中心平台上时,不会产生新的分散数据。

图:

共享数据中心架构图

2.2.2.平台目标

通过共享数据中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Ø建立全校性的共享数据中心;

Ø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和一致;

Ø保证任何两个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冗余业务数据;

Ø保证“谁产生、谁维护”,所有的数据都只有唯一的维护者;

Ø保证可以提供反映整个学校的全面信息;

Ø保证可以为整个学校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

Ø为学校的将来的决策支持系统积累分析数据。

2.2.3.平台功能

Ø主题数据库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采用作为国家标准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2012年版为中心数据库设计依据,并在对高校各业务系统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增减,并形成最终的该校的事实信息标准。

Ø共享数据中心管理与监控

图:

共享数据中心监控管理

共享数据中心库管理与监控系统基于严密的安全规范下,实现对元数据的管理、数据模型管理、数据中心监管等功能。

其主要功能特性有:

⑴主题(数据子集)管理:

可以灵活地随时修改、增加和删除子集,以方便地将数据库表分配到其中的某个子集中。

⑵表管理:

可以轻松地完成数据库表的增加、删除和修改,也可以方便地添加和删除外键。

⑶表数据管理:

包括查询、导出、新增、删除、修改数据等

⑷权限管理:

用户访问数据中心,对数据中心库表的权限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提供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机制,可以灵活地定义角色、用户和相应的权限,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

只有相关授权的用户,才可以进行对应的管理操作。

⑸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手动和自动备份及备份还原;数据库备份点查询。

⑹数据库恢复与初始化:

数据库初始化,在部署系统或需要深度还原的时候使用;数据库可选还原。

⑺数据库监控:

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公共数据中心库表使用情况、资源占用情况等。

⑻日志:

通过对日志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日志管理了解到成员对数据库操作情况,知道用户在各时间的活动。

统计整个年度的操作分布,对管理本软件有很大帮助。

2.3.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

2.3.1.平台概述

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实现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与分发,提供对被交换信息进行清洗、转换、装载入库等数据交换服务,即清理脏数据,完成对数据的整理,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

各业务系统通过清洗与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