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3256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生产作业计划.docx

第四章生产作业计划

第四章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

企业的生产作业计划是:

是把企业年度、季度生产计划中规定的月度生产任务以及临时性的生产任务具体地分配到各个车间、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轮班以至每个小时的生产任务,并按日历顺序安排进度,从而保证按数量、品种、质量、期限、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现计划两个方面。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

具体任务包括:

保证生产计划及订货合同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等产品出产任务的完成;合理组织生产过程。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分类

(1)生产作业计划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成批生产作业计划、单件小批生产的作业计划三类;

(2)生产作业计划根据作业计划的编制范围可以分为: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生产作业计划。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

(1)计划期短

(2)计划内容具体,生产作业计划把生产任务细分到各个生产环节,甚至落实到作业地、人头;

(3)计划形式直观、简单,生产作业计划的形式一般都采用进度表的形式,用比较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示。

四、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依据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包括:

制定期量标准、编制各车间(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

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原则

(1)保证销售计划的顺利完成。

(2)尽量保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3)要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4)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

2.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依据

(1)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

(3)设计工艺方面的资料

(3)生产能力方面的资料

(4)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

(5)前期计划完成情况资料

(6)主要产品的期量标准及其变动情况的资料。

五、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

1.制定生产作业的期量标准

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3.组织实现生产作业计划

第二节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期量标准的制定

期量标准:

又称作业计划标准。

它是对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套生产期限和数量的标准。

“期”表示期限,“量”表示数量。

期量标准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根本依据。

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期限和数量随着企业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联系方式,因而形成不同的期量标准。

1、大量生产的期量标准主要有:

节拍、节奏、在制品储备量定额,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等。

2、成批生产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重复轮番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

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额。

3、单件小批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产品品种多而不稳定,每种产品的数量很少,每一工作地有多道工序,工序很少重复,专业化生产水平低,生产任务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订货情况来确定。

因此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好产品的生产流程,按订货期进行生产。

其主要期量标准有:

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

下面主要介绍成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一)批量、生产间隔期

批量:

是花费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投入生产的同种产品的数量。

准备结束时间是指生产开始前熟悉图纸、领取工具、调整设备工装等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生产间隔期:

是指前后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间隔时间。

两者关系:

生产批量=计划期平均日产量×生产间隔期

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即以量定期法和以期定量法。

1.以量定期法

以量定期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先确定出一个最初批量,然后再据以算生产间隔期并修正最初批量,求得最佳数值。

(1)最小批量法。

最小批量法是根据科学合理利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两个原则来计算最小批量的,要求批量能保证设备调整时间损失与一批制品(零部件)加工时间的比值只超过允许的数值。

计算公式如下:

(4—1)

式中:

Qmin——最小批量(件);

tad——设备调整时间(分、小时);

K调——设备调整的时间损失系数;

t——工序单件时间(分、小时)。

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确定,影响因素有:

生产类型、零件大小、设备负荷系数等。

具体参考数值大小见下表4—1。

表4—1设备调整时间损失系数表

零件大小

大批

中批

小批

大件

0.05

0.08

0.1

中件

0.04

0.05

0.08

小件

0.03

0.04

0.05

最小批量法适用于对关建设备和贵重设备的批量决策。

费用

存储费

(2)经济批量法。

产品的生产费用由设备的调整费用和产品的存储费用构成。

如图4—1所示。

批量

调整费

总费用

图4—1批量与费用关系图

其计算公式为:

(4—2)

式中:

Q——经济批量;

N——年度计划生产任务(件、套);

A——设备调整一次所需费用(元);

C——单位产品成本(元);

i——年保管费率。

无论是最小批量法还是经济批量法,求出的批量都是初步的,还要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1)批量应与月产量相等或成为倍数关系;

(2)供应车间的批量要与需求车间的批量成倍数关系;

(3)批量应尽可能与工装、工位器具、设备容量和设备一次装夹数相适应;

(4)批量应不低于半个班的产量。

在批量确定后,即可据之确定生产间隔期。

在平均日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批量越大,生产间隔期就越长。

2.以期定量法

以期定量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工艺特点、零件复杂程度等因素凭经验确定生产间隔期,

(二)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出产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

对于机械产品而言,它包括零件的毛坯制造、机械加工、部件装配、总装配等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

如图4—2所示。

铸造毛坯

生产周期

保险期

保险期

总装

生产周期

部件装配

生产周期

机加工

生产周期

保险期

部装周期

铸造周期

总装生产周期

机加工周期

产品生产周期

图4—2生产周期示意图

1.一批零件生产周期的计算

在成批生产条件下,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制造的时间移动方式:

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

通常先按顺序移动方式计算出一个生产周期,然后用

平行系数进行修正。

计算公式如下:

(4—3)

式中:

T基——完成一批零件的工序生产周期;

m——零件工序数目;

Q——零件批量;

F效——有效工作时间;

S——同时完成该工序的工作地数;

Kt——工时定额完成系数;

K平——平行系数(一般采用经验数据,大量零件一般为0.7~0.8);

tad——设备调整准备结束时间。

2.产品生产周期的计算

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整批产品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与保险期之和。

计算公式如下:

T产品=T毛+T毛保+T加+T加保+T部装+T总装(4—4)

式中:

T产品——产品生产周期;T毛——毛坯生产周期;

T毛保——毛坯保险期;T加——加工生产周期;

T加保——加工保险期;T部装——部件装配生产周期;

T总装——产品总装配生产周期。

(三)生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

是指产品(毛坯、零部件)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投入(或产出)的日期比成品出产的日期要提前的时间。

生产提前期可以分为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生产提前期是从产品装配出产日期开始,按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和出产间隔期反工艺顺序推算的。

1.前后工序车间的生产批量相等时

(1)投入提前期。

最后工序车间的投入提前期等于该车间的生产周期,每一个车间的投入提前期都比该间出产提前期提早一个该车间的生产周期,所以其计算公式为:

T投=T出+T周(4—5)

式中:

T投——车间投入提前期;

T出——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T周——本车间生产周期。

(2)出产提前期。

提前期的计算是按反工艺顺序进行的。

计算公式如下:

T出=T后投+T保(4—6)

式中:

T出——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T后投——后车间投入提前期;

T保——两车间之间保险期。

各车间提前期及其相互关系如图4—3所示。

铸造

生产周期

总装

生产周期

部件装配

生产周期

机加工

生产周期

保险期

总装投入提前期

部装投入提前期

机加工投入提前期

铸造投入提前期

图4—3提前期示意图

2.前后工序车间生产批量不等,但是前工序车间的批量是后工序车间批量的倍数时

(1)车间投入提前期的计算公式与上述方法相同。

(2)出产提前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T出=T后投+T保+(T生—T后生)(4—7)

式中:

T出——车间出产提前期;

T后投——后车间投入提前期;

T保——两车间之间保险期;

T生——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T后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四)在制品定额

1.车间内部在制品储备量(周转储备量)

车间内部在制品储备量是指在制品成批投入车间到出产入库以前在车间内部占用的数量。

2.车间之间储备量(库存储备量)

车间之间储备量是指车间之间的毛坯库或零件库中的半成品储备量。

由于前后车间生产率不同、工作班次、批量、间隔期不同或者投入生产的时间不协调而形成的在制品。

二、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

(一)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规定车间生产任务的计划单位

在大量生产条件下一般采用零件计划单位。

零件计划单位:

是以产品的每种具体零件作为计划单位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

(1)优点是:

零件在各车间之间紧密衔接,生产周期较短,资金占用较少,厂部对生产情况的掌握比较清楚,当生产情况出现变动时,便于对作业计划作出调整。

(2)缺点是:

产品零件繁多,作业编制计划较为复杂,工作量大,权力集中于厂部,不利于调动车间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规定车间生产任务

在大批生产条件下,企业各个车间生产任务和工艺稳定,生产的产品品种少,产量大,车间之间联系紧密,具体表现为:

只要前车间的半成品能满足后车间的生产和车间之间库存半成品的需要,生产即可协调、均衡地进行。

因此,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主要解决问题:

各车间之间生产数量协调的问题。

根据大批量生产的特点,一般采用在制品定额法来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

所谓在制品定额法是指按反工艺顺序,连锁计算各车间的投入量和生产量,以保证各生产环节相互衔接。

各投入量和生产量公式如下:

Q出=Q后投+Q销+(Z库定-Z库实)(4—10)

式中:

Q出——某车间出产量;

Q后投——后车间的投入量;

Q销——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

Z库定——库存半成品期末定额;

Z库实——库存半成品期初预计实际数量。

Q投=Q出+Q废+(Z内定-Z内实)(4—11)

式中:

Q投——某车间投入量;

Q废——本车间可能的废品及损耗数量;

Z内定——本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

Z内实——本车间在制品期初预计数量。

(二)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是将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将其分配至工段、小组并为其制定作业任务。

具体编制方法要考虑车间规模、工段和小组的专业化程度。

1.工段和小组的生产作业计划

2.工作班计划

三、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车间生产任务的计划单位

(1)台份计划单位。

优点是:

厂部编制计划简单,车间生产机动性大,有利于加强车间成套出产的责任心;

缺点是:

厂部不容易掌握车间的生产情况,零件要积压很长时间,占用了流动资金。

台份计划单位一般适用于生产周期较短,加工劳动量较小的多品种成批生产企业。

(2)零件组计划单位。

优点是:

既满足了同类零件归类的要求,又满足了零件的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的特点。

缺点是增大了计划的工作量。

零件组计划单位一般适用于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品种较稳定的成批生产企业。

2.车间生产任务的制定(重点)

提前期法:

是根据提前期规定的各车间应比装配出产提前完成的数量。

通常用累计编号法来表示车间的投入与出产任务。

在累计编号法中,各车间投入生产的数量常用累计数表示,累计数是从计划年度开始生产某种产品的第一台算起,对每一台产品顺序地编上号码,产品越接近装配车间,累计号越小,产品越接近开始阶段,累计号越大。

累计编号法的主要环节是规定各车间投入和出产的累计数,以此来联系和调节各车间之间的衔接关系,掌握各车间生产进度和确定计划月任务量。

计算公式如下:

L出=L装出+T出·q(4—12)

L投=L装出+T投·q(4—13)

式中:

L出——某车间出产累计号数;

L装出——装配车间成品出产累计号数;

T出——某车间出产提前期日数;

q——装配车间平均日产量;

L投——某车间投入累计号数;

T投——某车间投入提前期日数。

各车间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出产量和投入量本计算公式如下:

Q出=L出-L出初(4—14)

Q投=L投-L投初(4—15)

式中:

L出初——该车间计划期初已达到的出产累计号数;

L投初——该车间计划期初已达到的投入累计号数。

例:

(二)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一般包括工段、工作地月度生产计划或旬生产作业计划。

四、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车间生产任务的计划单位

(1)成套部件计划单位,成套部件的计划单位是用产品的某一工艺部件的全套零件作为计划单位

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减少了装配的等待时间,从而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二是能够保证部件生产的成套性。

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同类零件成批生产的可能性,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订货计划单位,订货计划单位是以一项订货的全部产品作为计划单位,一般适用于按订货生产、产品品种繁多的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

2.规定车间生产任务

车间生产任务的规定取决于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类型,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生产任务一般都是一次性的,或者不定期重复。

此时可以选择生产周期法规定生产任务,生产周期法是根据产品的装配系统和工艺过程工时定额、车间生产能力等资料,绘制出产品生产周期图表,工作程序如下:

(1)根据各项订货的生产周期制定出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表;

(2)其次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图表编制全厂各种产品投入出产综合进度计划。

在编制计划时应该分车间、工段、工种、设备进行平衡,通过生产周期图表可以确定产品在各个阶段的投入和出产日期,确定产品零件的投入出产日期。

编制计划时,将属于各车间当月投入和出产的任务进行汇总,据此可以得出车间的月度生产任务。

(二)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第三节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和内容

一、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

1、概念:

所谓生产作业控制:

,就是企业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组织实施生产作业计划,全面掌握企业的生产情况,了解计划与实际之间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及时调整生产进度,调配劳动力,合理利用生产设备、生产面积,控制物料供应和储存,以及厂内外物料的运输工作,并统一组织力量,做好生产服务工作。

生产作业控制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保证,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基础。

2、三个方面的要素:

标准、信息和措施。

(1)标准是指生产作业计划及根据其制定的各种标准,是衡量生产过程是否产生偏差的根本依据。

(2)信息是指实际执行结果与制定的标准之间将要产生和已经产生的偏差,据此可以了解、评价生产作业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3)措施是指对将要产生和已经产生的偏差作出的解决方法,是根据标准和信息控制生产过程的结果。

这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三者关系:

标准,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基础,没有标准,就无法对生产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价;信息,是生产作业控制的依据,没有事先测定和事后检查与标准发生偏差的信息,就无法制定纠正偏差的措施;措施,是生产作业控制的落脚点,没有纠正措施,生产作业控制就成为无意义的活动。

二、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

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主要有:

生产作业调度、生产作业统计和在制品管理。

 

第四节生产调度工作

一、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生产调度工作:

是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活动过程。

它通过对信息的测量、比较,使目标差异减少,而逐步接近目标,是组织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手段。

1.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

(1)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协调、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保证均衡生产并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任务;

(2)对生产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加强管理,克服生产的不平衡、不均衡现象,通过各种信息,预防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

(1)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期限和成本等要求,组织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关键产品、零件,必须按照各工艺阶段规定的出产和进度要求按期完成生产任务;

(2)生产调度部门应检查、督促、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保证生产作业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对轮班、昼夜、周、旬及月计划完成情况作好作业统计和分析工作;

(4)合理调配各生产环节的劳动力;

(5)控制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标准件、工具、半成品等物资供应和厂内运输工作,检查生产设备的利用情况;

(6)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

(7)协调厂部与车间、车间之间、工段之间的关系,保证均衡生产。

3.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

(1)计划性

(2)预见性

(3)及时性

(4)统一性

(5)群众性

二、如何做好生产调度工作

(一)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

1.值班制度

2.调度报告制度

3.调度会议制度

4.现场调度制度。

5.班前班后会议制度

(二)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

一般情况下,企业设有厂部、车间和工段三级调度组织。

厂部设总调度室,对生产副厂长负责;车间设车间调度组,由车间主任负责;工段(班组)设调度员,由工段长(班组长)负责;劳动、工具、运输、供应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立专业调度组织。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集中和健全的生产指挥系统。

要保证生产过程均衡、协调地进行,生产调度工作必须由厂部总调度室全面控制,统一指挥。

各部门、各环节都要服从总调度室的安排和指挥,以保证顺利完成生产作业计划。

为了做好调度工作,厂部调度室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调度人员,分工负责。

调度员的分工有以下三种:

(1)按条分工:

调度人员分工主管一种产品的调度业务。

(2)按块分工:

调度人员分工主管一个车间的调度工作。

(3)条块结合分工:

这种综合分工结合了以上两种分工形式的优点,既集中统一,又能统筹兼顾。

(三)配备生产调度的技术设备

为了使调度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调度工作的效率,各级调度部门应当配备和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调度技术设备。

一般可以配备和使用下列技术设备:

通讯设备、远距离文件传送设备、工业电视、气管通信系统和收发报机、电子自动记录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