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3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d版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d版含答案

制卷人:

吴金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姓名、学号、班级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

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菊之于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陶渊明之采菊,不是单单喜欢菊花的美丽,在这背后,存在一个深远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就有记载: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显然,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菊是可吃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记,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时日,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

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

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

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

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

“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钟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晋人嵇含的《菊花铭》,认为服菊即可成仙:

“煌煌丹菊,翠叶紫茎,诜诜仙神,徒餐落英。

”傅玄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同样的观念:

“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陈人阴铿《赋咏得神仙诗》“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更具逍遥气象。

除了养生成仙,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

钟繇之子钟会的观点最具代表,他认为菊有五美:

“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君子德”和“象劲直”,使其具有了高蹈的道德价值。

此外,所谓“黄华高悬”“纯黄不杂”“冒霜吐颖”,同样大有审美意味。

时人诗文中,同样盛称菊花之美。

曹植眼中的洛神,“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钟会的《菊花赋》,大写菊花之美:

“延蔓蓊郁,缘阪被岗,缥干绿叶,青柯红芒,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曜垂光。

”词采华丽。

(摘编自李建修《陶渊明与中国菊文化》)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因为陶渊明,菊具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B.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比如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C.菊有食用及药用价值,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浸润了菊花的甘谷水而痊愈。

D.六朝文人还赋予菊其他文化意义。

钟会认为菊有五美,既有审美意味,又具有高蹈的道德价值。

2.下列对文中所引用诗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中的这两句证明菊花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食用。

B.魏文帝曹丕在给钟繇的信中说:

“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希望锺繇食用菊花延长寿命。

C.“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傅玄认为服用菊花可以成仙,在这一点上他与嵇含的看法完全相同。

D.“荣曜秋菊。

”因为菊花有超乎凡俗的美,曹植才把洛神比作秋天盛开的菊花,容颜鲜明,光彩照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兰、竹、菊等植物,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B.陶渊明采菊,不只是喜欢菊花的美丽,还因为他注重养生,想通过服菊延长寿命,让自己具有仙气与逍遥气象。

C.菊能治疗疾病,能令人长寿,所以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D.葛洪、嵇含、傅玄、阴铿、钟会、曹植等人都关注或喜欢菊花,但他们对菊花的关注点却各有所重,不尽相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贤毕至毕:

全,都

B.所以游目骋怀骋:

舒展

C.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非常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

(寿命)长

5.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3分)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

6.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3分)

A.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常借景抒情。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其体例为: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列传是记述帝王以外的高官名士的事迹的。

D.王羲之是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他曾做过右丞相,人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相关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

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②矰缴:

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8.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

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5分)

9.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桑之未落,。

(4)还顾望旧乡,。

(5)诵明月之诗,。

(6)舞幽壑之潜蛟,。

(7)暧暧远人村,。

(8)学而不思则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

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

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

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

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

谁能贷给他款呢?

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

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

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自己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

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

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

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

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

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

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

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

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

“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

“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

“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

“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

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

“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

“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

“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

“不!

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

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

“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

“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

别人不该你不欠你!

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

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

“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

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

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

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