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考试专.docx
《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考试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考试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考试专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学习目标] 1.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一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
1.特点:
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2.形成机制:
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分布:
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
(1)暴雨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
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
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
(1)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四、我国的滑坡灾害
1.形成:
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季节:
每年的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3.分布:
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
探究点一 我国的地震灾害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2015年3月3日18时24分,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北纬23.5度,东经98.9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地震共造成沧源县芒卡、耿马县孟定两个乡镇人员伤亡较多,经济损失较严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此次地震发生地所属的地形区和所属的世界地震带名称。
答案 云贵高原。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解析 根据经纬度坐标和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属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造成的灾情较严重的原因。
答案 灾区人口密度较高;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抗灾能力低。
灾区(云南临沧)多为山地地形,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解析 灾情与受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防灾能力和防灾意识等有密切的关系。
灾区的经济密度越高,防灾能力越低,灾情越严重。
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2.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区的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地壳活动频繁,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3.地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的原因。
(1)地震西多东少的原因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2)危害东重西轻的原因
①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
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集,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1.读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多发区,基本遵循沿________分布。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 )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D.水库地震
(3)台湾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青藏 新疆 华北 台湾 活动断裂带
(2)A
(3)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解析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西部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部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故地震灾害多发。
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台湾岛处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探究点二 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分布图。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答案 西南地区。
解析 由图即可获知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试分析四川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盆地边缘是山地地形,坡度较大;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结构不稳定(岩石破碎,土层松动);降水较多,暴雨集中。
解析 泥石流频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等方面分析。
1.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
类型
危害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滑坡
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比较泥石流和滑坡影响因素的异同
(1)不同点
类型
影响因素
泥石流
①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如沟谷);
②暴雨激发地表水冲刷形成;
③冰川的融化
滑坡
①陡坡
②暴雨下渗,成为地下水浸润土体或岩体所致
(2)相同点
①山区地形坡度较大;
②土体或岩体下面有隔水层;
③雨量集中;
④森林覆盖率低;
⑤与地震具有关联性;
⑥均可由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引发。
3.我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
东南部山地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暴发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暴雨泥石流
暴发较频繁,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流
暴发频率、规模和强度均不及山区
华北山地
暴雨引发泥石流
暴发频率较低,但规模较大且来势迅猛
2.(2017·嘉兴模拟)东北地区有多年冻土连片分布,河流发育。
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越来越大。
下图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案 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雨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春汛致使山体下滑。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
1970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下图)发生里氏7.6级地震。
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被毁,两万多居民死亡。
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
答案 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
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
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此次雪崩是由地震引起的,靠近乙市山峰海拔高、终年积雪量大;本次地震里氏7.6级,震级大,破坏了距该市130千米左右的山峰上积雪的稳定性,从而诱发雪崩。
雪崩导致乙市几分钟内被毁,人员逃生时间短,伤亡重大。
2.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等高线图”。
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区域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灾害。
(2)分析该区域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地震或滑坡、泥石流。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地震引起岩石疏松破碎;冬季地处西风带迎风坡,多地形雨;山体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解析 该区域地处南美大陆的西岸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地震容易使岩石破碎,加上降水较多、地势起伏大,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B.降水持续时间更长
C.地形更为复杂崎岖
D.植被覆盖率更低
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泥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主要是冰川泥石流
B.川滇地区是暴雨泥石流
C.黄土高原是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华北地区是冰雪融水引发的泥石流
3.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人为原因有( )
A.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B.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C.农民在山区大量修筑梯田
D.山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增大了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第2题,华北地区是大气降水引发的泥石流。
第3题,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地表岩石松散,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据此完成4~6题。
4.2014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
A.粤、桂、滇B.滇、川、赣
C.浙、湘、鄂D.川、陕、鄂
5.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活动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D.植被状况
6.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
A.4~9月B.10月至次年3月
C.6~11月D.12月至次年5月
答案 4.B 5.C 6.A
解析 第4题,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5题,读图可知滇川地质灾害等级为4级和5级,赣为3级,5月28日这三省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8月23日,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区是川、渝、陕、鄂、鲁等。
不同时间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明显差异与气象条件有关,联系我国雨带的分布来解答。
第6题,我国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与夏季多暴雨分布有关,影响我国的夏季风4月份登陆,9月份南撤,10月退出大陆,因此A对。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下图,回答7~8题。
7.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滑坡B.地震
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
8.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题,由题干及图可得出此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
第8题,由图可知,此堰塞湖的形成已淹没了其中一个村镇,已形成自然灾害。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10.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
C.海啸D.塌方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气温差较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
第10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读某地简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河流的汛期出现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
A.夏季 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
B.秋季 此时降雨量大
C.冬季 此时降雪量大
D.春季 气温回升快,融雪量最大
12.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但火山活动较少,其原因可能是( )
A.此处地壳活动不活跃
B.此处断层较少,地质构造稳定
C.此处地壳厚度大,岩浆不易喷出地表
D.此处为消亡边界,不会出现火山活动
13.该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B.地形、热量
C.水源、地形D.光照、水源
答案 11.A 12.C 13.B
解析 第11题,该区域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其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第12题,该地区是地球上地壳最厚处,岩浆不易喷出地表。
第13题,该河谷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地形与热量。
14.阿卜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部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
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
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
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
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
分析阿卜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 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缺乏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救援能力差。
解析 本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产生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和区域救援能力等方面回答。
15.(2017·丽水模拟)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四川省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图2为甲地某山坡岩石景观。
与成都比,甲地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地处山区,坡度大;流水速度快。
解析 与成都比,甲地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地势、降水、植被等方面回答。
16.读“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主的自然灾害系统。
(2)我国横断山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________有关。
地震是地球内能以________的形式释放的过程。
(4)我国泥石流的成因
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5)泥石流分布与地震带分布的一致性说明地震与泥石流的发生有________性。
答案
(1)地震、泥石流
(2)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3)地质构造 地震波
(4)地势起伏增加重力作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使径流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5)联系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为地震和泥石流。
我国的川、滇、黔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非常活跃,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是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人们破坏地表植被,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
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实现班级安全教育的三结合,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
一、班主任是实现班级安全教育三结合的中枢。
班级安全工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劳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是组织和发挥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实现安全目标,做好班级安全工作,形成班级整体育人优势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
在具体实践中,班主任必须做到一要制定班级安全工作目标,与其他教育力量形成共识。
二要落实班级安全教育的内容,这是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的保证。
三要强化班级安全教育的过程管理,这是实现班级安全目标,使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增强实效的关键。
二、只有实现三结合,才能形成班级安全教育合力。
班级安全工作是由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进行的。
要实现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班主任必须与各科教学、班队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与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结合
科任教师是班级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班级安全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科任教师把握学科特点,延伸教材内涵,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从而达到科学、稳定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更具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要强化结合意识,进一步使每位教师以安全教育为已任;二是要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安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改进结合的形式和方法,把安全教育与学科的教学结合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联系,统一目标,严格要求,齐抓共管,以增强安全育人的效果。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好自主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要在传统的活动中有机地穿插渗透安全教育,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过程中,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中的有关内容,有目的地编排一些节目,让学生在看演出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要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与经常性训练相结合,如主题活动: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逃生自救演练、学校是我家,平安靠大家征文活动等;经常性训练:
每期组织一项雏鹰争章活动,举行一次消防知识手抄报比赛,办一期用电常识黑板报等。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家长的影响和教育的效力是构成学生接受班级教育的基础。
家长的教育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学生本人,而且还影响到班级整体面貌和教育效果,因此班级安全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做好这一结合,一是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安全育人素养。
二是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做好家访工作,主动与家长联系配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汇报在校表现,统一教育要求,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定期举办讲座,有目的地请家长参与,从而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求得家长的合作,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整体育人氛围。
班级安全教育总结2 安全稳定工作,是班级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稳定的班级,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
为此我班以对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并在安全教育基础上普遍开展了安全检查和建章立制工作。
现将我班安全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抓安全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我班对安全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常抓不懈。
一是从平时的安全教育入手,消除思想上的隐患。
每学期的开学要讲安全;放归宿假、寒暑假时,在给家长一封信也强调安全;同时加强对学生平时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充分利用板报、电视、广播宣传安全常识;利用班会讲安全。
二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不留死角,防范于未然。
本期我多次对教室、寝室、学生活动场所的每一角落,每一个电源开关、灯头、插座,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对破损的电源开头、灯头及时更换。
三是明确责任、建立规章,狠抓落实。
班上发动同学个个参与,按区域划分了责任,对教室、寝室、学生经常聚集的场所等易发生火灾
110名同学的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做学生学习的楷模,积极投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规律,掌握学习及其心理动态。
本学期工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学生的思想动态关乎到学生安全、学院的发展、学校的稳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首先以班委为抓手,要求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态度端正,不随波逐流,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把握住大局。
利用班会、同学谈话聊天的时机对大家进行遵守法纪、尊敬师长、团结互助、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和培养。
同时教育大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有规划,通过确定自己的未来目标来走好大学里面的每一步,扎扎实实走向成功。
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个别特殊学生加以引导,接触心中疑惑并告诉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把专业当做一个大家庭。
二、班级管理方面
一个好的集体离不开一个好的班级干部团体,班干是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
在新生军训期间,就开始对班级中表现突出、能力优秀的同学进行了摸排,并让有竞选想法的同学可以找我来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军训结束之后,马上进行了班级选举,以竞聘演讲,同学投票为参考,学院综合考虑定出28名班委。
在之后,为了使班委能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更好的开展工作,平均每2周带领班委召开一次班委例会,各班委对自己近期工作进行述职,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交流,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同时,不定期召开班会,就学风、考风、为人处世、理财、锻炼身体、感恩等内容对大家进行教育,让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和治安秩序,注意自己财产人生安全,对班级近期出现的一些不好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对出现的先进分子表扬鼓励,激励大家要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利用各种平台来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在学生军训期间,第一时间建立学生档案,尽快的对每位同学有一个大致了解,与此同时,将学生家庭信息完善,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的与家长联系。
为了能更方便的与学生联系,建立了班级飞信群、QQ群,积极地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谈聊天,让学生把自己的心思都展现出来,再针对主要的环节进行一一引导,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班级的第一次出游对班级以后活动的开展很重要,为此,我对3个班的班委都事先进行了布置工作,从出游的选址、活动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指导策划。
在以后的各项班级活动中,也及时给予方向性指导,确保每次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工作不足及存在问题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活动策划方面有时过于繁琐,在学生心理了解方面缺乏经验,对于班级中某些不积极分子仍感到棘手。
在以后的工作会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己个人的学习,使自己和所带的班级能一起共同成长。
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工作情况 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
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具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