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实施设计方案.docx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实施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实施设计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实施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赤城一中王金龙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学习中,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
只要再把题目读一遍,或者让他们自己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
是不是粗心惹的祸呢?
其实,在粗心和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
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题意的能力较差、审题不清的问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
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学生通过有效的生物资料阅读,提高学生的生物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和生物学习的水平。
2、教学生会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教学生会审题,要求学生解题时要认真书写,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4、介绍有关生物发现、生物学家、生物发展史等方面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读物让学生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到很多学生在解答生物问题的时候,做得很快,结果出错很多。
对于出错的原因,通过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以下特点:
1、因为对考察的知识点不懂的占8.2%
2、对出错的问题,发下卷之后,自己就能改对的占53%;同学相互交流就能解决的高达81%
3、学生自己归因分析:
因为“马虎出差”的达76%;自感对生物知识运用不熟练出错的占20%;对生物不感兴趣,不知道怎么做的占5%
这种现象,存在了多年,一直没有系统性的对策。
困扰着历届学生,也困扰着老师。
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在总结考试得失的原因时,大都对“马虎”懊悔不已,但是具体到是什么原因导致“马虎”,往往不明就里。
更谈不上减少自身“马虎”的具体措施。
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说:
下次考试我一定注意,看清楚题意,减少失误的发生;但情况往往是,下一次考试,面对新的考题,新的“马虎”又出现了。
我们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大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帮学生分析清楚考题中那些错误属于“不会”、那些错误属于“马虎”;二是通过言语刺激、教育学生,重视“马虎”的严重后果,提醒学生要有扎实的学风。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学风,指导学生减少“马虎”的具体方法、措施又有哪些?
不同的老师可能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系统的研究和做法。
那么,学生的“马虎”的根源究竟在那儿?
我们认为,学生考试失分,除了对一些概念、规律的理解不透切外,更关键的是学生没有形成必备的“生物审题能力”。
而审题能力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怎样培养学生在面对生物问题时的审题能力,减少因“马虎”而导致失分,成为教学中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培养高中生生物审题能力的策略上进行一番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分析造成学生审题能力差异的成因。
2、分析研究生物审题能力的相关要素,归纳生物审题过程的活动特点。
3、研究提升学生生物审题能力的措施。
在教学中,拟采取如下措施:
(1)在错误归因中,强化学生在解答生物问题时的审题意识。
(2)在示范解答中,指导学生在遇到生物问题时如何审题。
(3)在强化训练中,培养学生对生物问题的审题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达成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通过对学生审题能力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确立审题过程的各要素。
第二,研究提升学生生物审题能力的策略,归纳总结优化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教他们在读题时怎样抓住关键字词,快速理解题意,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教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通过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审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积累有关审题方面的经验。
3、使学生体会到仔细审题能提高做题正确率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实施情况介绍
自课题申请立项以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在2014年5月,根据所教学生的模块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围绕考试失分的原因调查,我们在三个班级(共计180名学生)中初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及结果如下:
失分的原因人数百分比﹪
1、题目类型很熟悉,粗略领悟题意,迅速给出解答83﹪
2、反复阅读未能理解题意8.2﹪
3、在找不出题目反映问题要害的关键词的时候,人为篡改题意和条件52﹪
4、不懂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17﹪
5、没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64﹪
6、在没有完全理解题意的时候,就匆忙动笔解答78﹪
7、不会将各知识点有机联系,综合运用40﹪
分析问卷情况,我们认为,学生考试失分,除了对一些概念、规律的理解不透切外,更关键的是学生没有形成必备的“生物审题能力”。
而审题能力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怎样培养学生在面对生物问题时的审题能力,减少因“马虎”而导致失分,成为教学中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据此,我们提出了《培养高中生生物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得以立项。
2、自2014年5月下旬,到2014年6上旬,我们研究小组召开了两次合作研究会议,进一步确立了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方法、必须的资料准备,以及任务的划分,明确了各个研究阶段的重点工作,做出相应的研究计划,并形成《开题报告》,用以指导后续的研究工作。
(本开题报告详见附件一)
3、2014年6月,学生进行了高中生物模块3—2的测试,结合学生的测试成绩,我们进一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审题习惯、失分原因进行调查,问题设计的依据,主要按照生物审题过程中所涉及的阅读、理解、联想、对比、图示等几个环节。
问卷设计如下:
生理审题习惯、失分原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在解答生物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感觉会做,最终却做错了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万事开头难”,我们就从审题的环节开始寻找答案吧。
下面,请根据你解答生物问题的表现,将下述题目中与你行为相一致的选项选出,其它情况请填在横线上。
1、考完试后,是否有因为粗心大意而后悔万分的?
( )
A.基本每次都有
B.偶尔有
C.基本没有
2、读题过程中,你是怎么读题的( )
A、 略读一遍,就开始动笔做题
B、 仔细读一遍,弄清所求
C、 仔细读一遍,找出关键词或易错点
3、当你看到( )内的内容时,如(ATP)等,你会( )
A、 一掠而过,很少注意。
B、 知道应该注意,但一做起题来转眼就忘了。
C、 将( )内的内容视为答题的必要条件,认真对待。
4、当你看到“不正确的”、“错误的”这类判断语时,你会( )
A、 因为赶时间做题,常将“不”字漏掉。
B、 看到“不”字便用笔圈出来,提示自己别选错。
C、看到“不”字便用笔圈出来,选出答案后再确认一遍
5、当你遇到曾经做过的题目时,你会( )
A.心中窃喜,未读完题就着急找记忆中的答案
B.不轻敌,认真读完全题,判断与“原题”是否完全一样
C.当成“陌生题”,仍认真对待
6、有很多“熟悉”的题,有的同学题目才读到一半,便已在心中下结论了,结果往往做错。
待再次看题时,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注意题目的最后所求已经改变,导致出错。
你是否存在此经历( )
A.有,但不多。
B.有,经常犯此类错误
C.常告诫自己,不要“先入为主”,不要“人为篡改题意”,故很少犯此类错误。
7、对于“表格类问题”,你在读题过程中是否会边读题边画示意图,以构建生物情景或生物模型( )
A.会,已经养成此习惯。
读题时能够根据题中提供信息,认清题目描述生物过程,培养想象能力,在头脑中直观清晰的展现生物情景生物模型,将抽象的生物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B.不会,没有这个习惯
C.明知画图可以清晰展现生物过程,但很少画,或者想画但又常常画的不到位或者不知该如何正确描述
8、生物问题中,常有很多关键词。
生物关键词不仅体现字面意思,而且往往隐藏了解题的关键信息。
而这些信息往往恰好是解题的关键.当你做题时,你是否会在注意关键词的同时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 )
A.对这些关键词不敏感,从没想过或者总结过这样的隐含信息
B.注意过这些关键词隐含的信息,对解题很有帮助
C、偶尔能注意到关键词后的隐含信息
9、在简答题中,有时会遇到“很长很长”的题,有很多生物量很多数据,你会( )
A.一看就头疼,更谈不上认真细读内容
B.耐心读完,掌握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后将这些信息用规范的语言记录下来。
C、能将每个生理量用规定的标准公认的字母记录,明确研究对象,注意数值的单位。
发放试卷180份,收到180份,有效问卷180份,结果统计如下表
项目
题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
132
73%
43
24%
5
3%
2
47
26.2%
96
52.3%
37
21.5%
3
12
6.9%
88
48.5%
80
44.6%
4
14
7.7%
127
71%
39
21.5%
5
73
40.7%
80
44.6%
27
14.7%
6
118
65.4%
36
20%
26
14.6%
7
76
42.3%
5
2.3%
99
55.4%
8
22
12.3%
109
60.8%
49
26.9%
9
116
64.6%
39
21.6%
25
13.8%
由以上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问卷中2、3、4题主要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57﹪的同学选择B,意味着大多数同学具有相应的阅读能力;问卷中第5题只有14.7%选择C,意味着已做过的“熟题”对学生的答题心理存在很大的影响。
问卷中第6题只有14.6%选择C,意味着格外认真对待“熟题”的同学不到百分之二十。
问卷中第7题只有2.3%选择B,反映出在生理学科特色的审题能力太差,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能力不足。
第8、9题反映出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耐心程度。
我们要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2、2014年5月22日,我们小组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分析了前期工作中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另外,依据其他老师在谈论子女及学生的学习教育时,我们发现,从幼儿教育开始,教师们就反映有些很聪明的小孩就因为“马虎”而考试失分,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看,“马虎失分”似乎总是一个挥不去的影子。
我们进一步分析、讨论:
习惯性的“马虎”,是不是与大题量训练,负担过重,进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应付”产生的后果呢?
我们将对此展开深层次的探索。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原有资料的匮乏
关于“培养高中生生物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原有这方面的资料很少。
特别是学生解答习题时,审题“马虎”的成因探究,原有资料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分析。
网络上搜集到的有关材料,大都是泛泛而谈,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使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要克服这一困难,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2014年5月23日,我们聆听了华东师大戚业国教授的报告,深受启发。
尤其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我们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学生的“马虎”一定与知识点的建构有关。
寻找建构牢固知识节点的方法,就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通过学习,寻找理论支撑,就一定能成功!
2、对相关“策略”的实验验证
面对问题,我们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需要实践来检验、来修正。
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生物审题能力,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是学生“审题能力”的一个分支。
为之提出的改进方法,同样受到学生各科学习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比如,我们倡导,“小题量、精准练”的理念,往往是没时间、得不到练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方案,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协调配合,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显著的进步,就能使我们的研究顺利成功。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高三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
同时辅之于文献研究、经验总结、个案分析等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1、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2、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确定试验班级。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
善于捕捉课题实验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
(2)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或评价。
(3)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题教学观摩及论文的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4)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
不断调整和改进。
(5)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整理各类档案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提高学生仔细审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实验研究总结、教学案例。
3、形成实验研究报告和优秀论文。
4、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课题结题报告等有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