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2183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5 大小:16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鲁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对比《翠鸟》一课,能够总结作者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

2.在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卡的基础上后,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3.通过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的方式熟练朗读课文,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出课文的节奏美。

4.纸笔作业:

《学习乐园》第一课。

课前准备:

1、燕子属于鸟类一科,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

燕子外形美丽可爱,是人类的朋友,文学作品中常常写到他它。

作者以呀“燕子”为题,是告诉我们,燕子是文章致力描写的对象,也许会涉及到燕子的外形、活动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趣等。

2.描写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3.赞美春天的古诗: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作者资料: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1958年出国访问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国,中途因飞机失事逝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描写春天的词语,读一读。

师:

这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词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春暖花开百鸟争鸣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泉水叮咚

  2.师小结导入:

从鸟语花香、泉水叮咚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燕子》。

(板书课题)

  3.指导“燕”字的写法。

(“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

同学们,词语会读了吗?

(1)读词语:

俊俏吹拂聚拢光彩夺目增添偶尔荡漾音符演奏赞歌五线谱

(2)指导写预习中出现错误的字

师:

在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卡中,这几个字错的比较多:

稻赞演倦圈聚

(3)谁愿意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请同学们默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谁想分享读书收获,交流:

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板书:

外形增添生机飞行停歇

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交流:

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燕子?

把燕子的可爱(活泼)读出来。

多么可爱的小燕子啊,让它飞到我们的心里去吧!

出示填空: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燕子。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

这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燕子积极加入这美丽的春天,它看到了哪些景物?

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讨论交流。

(1)描写的景物有:

细雨、柳丝、草、叶、花、小燕子

(2)下了一场春雨,柳树发芽了,草绿了,花儿开了,赶集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生动活泼的春景。

  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小燕子的飞行也很有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燕子的飞行有什么特点?

(姿态美、身子轻、速度快)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斜、掠过、一转眼:

一个“斜”字给人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的解释是:

轻轻擦过或拂过,说明身子轻,速度快。

一转眼说明飞行速度快。

看,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

身轻如燕

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过渡:

飞行的小燕子多么可爱啊,飞倦了的小燕子停在电线上,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

一齐读第四段,

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说几根细线?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体现了用词的准确。

看书上的插图体会“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这两句话都是比喻句,是把比作。

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师小结:

文章仅仅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吗?

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借小燕子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

听写词语:

燕子俊俏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圆圈音符疲倦一支演奏赞歌沾湿

听写句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第二课时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先听写词语。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

相信大家能正确的背诵课文。

一起背。

二、模仿课文第一段,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出示白鹅图(公鸡、鹦鹉),用“,,加上,凑成。

”的形式练习说。

三、完成《学习乐园》的题目。

板书:

1燕子

外形

增添生机}活泼可爱

飞行

停歇

课后拓展:

郑振铎笔下的小燕子活泼可爱,俊俏灵活,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作家笔下的小燕子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读《语文读本》第4页《燕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表达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

如:

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

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

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本课相关课程标准要求是: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课标指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在本课学习中,出示白鹅图(公鸡、鹦鹉),出示白鹅图(公鸡、鹦鹉),用“,,加上,凑成。

”的形式练习说。

课题: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词。

2、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评价活动方案:

 

1、在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卡的基础上后,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的方式检查背诵课文,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3、课后练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纸笔作业:

《学习乐园》第二课。

课前准备:

1、贺知章 (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

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

公元695年擢升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

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

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

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2、朱熹 (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

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

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缜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

教学过程:

《咏柳》教学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郑振铎笔下的小燕子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历代文人墨客妙笔生花,留下了很多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

(板书课题:

2、古诗两首)  

二、检查预习

1、师:

昨天,大家都已经回家预习了课文,通过检查自主学习卡,我发现大家的预习都很认真,不过有几个字出错率较高,副板书:

(绦、裁、剪、滨)讲解字形。

下面我检测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请拿出听写纸,我们开始听写。

词语:

细叶光景万紫千红

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听写成绩我会在今天及时向大家反馈。

三、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生自由朗读。

教师点拨诗的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

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

(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

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学生齐读)

四、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

(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1)出示第一句诗课件,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6、小结过渡: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

(生:

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日》。

《春日》教学:

一、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

(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

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

示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

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2、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3、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预设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

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

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万紫千红斗芳菲”“万紫千红又一春”这些是各类报刊出现的与“万紫千红”有关的标题。

让我们再读读从中感受“万紫千红总是出春”的另一意义。

(10)总是春——都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4、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5、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

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

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生字2字2词。

3、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后拓展: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之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教学反思:

《咏柳》和《春日》这两首诗皆是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春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此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

前两句从感性上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

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发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我意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让孩子们通过现有资料去理解古诗,不懂的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解决。

同时,结合插图感受春天的美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本课相关课程标准要求是:

诵读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所以在本课学习中,进行大量课后拓展: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之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

课题:

3、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品读第3、4段,总结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在完成学生自主学习卡的基础上后,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3、通过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的方式熟练朗读课文,尤其是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出课文的节奏美。

4、纸笔作业:

《学习乐园》第三课。

课前准备: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潮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但是,河流入海口是喇叭形的很多,但能形成涌潮的河口却只是少数,钱塘潮能荣幸地列入这少数之中,又是为什么?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涌潮的产生还与河流里水流的速度跟潮波的速度比值有关,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同或相近,势均力敌,就有利于涌潮的产生,如果两者的速度相差很远,虽有喇叭形河口,也不能形成涌潮。

还有,河口能形成涌潮,与它处的位置潮差大小有关。

由于杭州湾在东海的西岸,而东海的潮差,西岸比东岸大。

太平洋的潮波由东北进入东海之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移,使两岸潮差大于东岸。

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得天独厚。

所以,各种原因凑在一起,促成了钱塘江涌潮。

学生搜集:

“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指名交流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看写了哪里的景色。

老师板书:

3、观潮。

“观”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大家齐声告诉我: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

钱塘江大潮。

(板书):

钱塘江大潮

(课件出示:

)钱塘潮简介:

师:

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潮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这里有个词:

天下奇观,(板书):

天下奇观。

哪位同学告诉大家:

奇观的“观”又是什么意思?

生:

“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单独解释观,那就是景象。

师:

这就叫一词多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会有不同的意思,下面大家看这几个句子的观怎么解释?

“观”在字典里有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1、这里的景观真迷人!

2、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事物,我们要留心观察。

3、他是个乐观的人。

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要学会区别。

二、检查预习

师:

昨天,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检查自主学习卡,我发现大家的预习都很认真,不过有几个字出错率较高,板书:

(薄、屹、贯)讲解字形。

1、出示词语:

观潮、海塘、食盐、笼罩、薄雾、屹立、白线、沸腾、横贯、战马、依旧、恢复、山崩地裂、风平浪静、若隐若现、浩浩荡荡、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下面我们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几个同学把课文读一遍,指名读。

3、请同学们自己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反馈交流

生:

重点写了观潮的经过,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精读2、3、4自然段

师:

作者用生动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请同学们看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大潮到来的景象?

  生:

课文3、4自然段。

  师:

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语句你特别喜欢,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2、阅读方法指导:

师:

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不过,除了作者除了写潮水,还写了什么?

(观潮者的神态、动作)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又能收获什么?

请大家默读第二段。

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什么?

观潮的时间;地点;观潮人的心情;观潮的场面;潮来前江面的景象;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些关键词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他为什么这样写?

(写大潮强大的吸引力,是从另一个角度写大潮的奇特。

这些描写没有直接写潮水,但借助人们的表现间接来写潮水,这就是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