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1996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冀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三篇课文分别选自“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和“迁客”一样,指被降至到外地的官员;《水调歌头》中的“婵娟”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悲观论调,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进行有利反驳。

D.成语“一鼓作气”“妄自菲薄”“门庭若市”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二、字词书写

2.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有人说: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藤野先生一丝不(gǒu)①______、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让鲁迅先生心生敬佩;居里夫人凭借着对科学的执着和(zhì)②_____爱让镭发出“美丽的光”;茨威格眼中的托尔斯泰,让我们了解了他那平(yōng)③_____的外表下掩藏着高贵的灵魂。

阅读这些作品,用心感受伟人的胸(jīn)④_____和智慧,相信我们也能成为更好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野菊花之恋》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①秋风古道,碎了滿地的记忆。

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

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

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

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

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

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

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

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

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

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

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

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

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

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⑤它是王者之花。

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

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

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

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

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

《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

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

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

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⑧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

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

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雪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选自《新民晚报》,原文有删改)

3.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作者“为之感动”的原因。

贫贱但不卑贱——

(1)______——

(2)______——(3)______——越老越有用。

4.结合语境,品味第③自然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自然段,作者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等景物,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特点,与下文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为后文赞美野菊花做铺垫。

B.第③自然段中,野菊花生长在“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这样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

C.第⑥自然段中,大才女李清照同样是咏菊的题材,前期的词风沉郁凄婉,后期的词风清新雅致。

D.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

E.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很多有关菊花的古典诗词,使文章彰显出文化底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6.简要分析文章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阅读名著《昆虫记》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①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

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②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

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

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③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文段的主要内容。

8.阅读文段内容,概括说说螳螂捕食时所采用的主要策略。

9.《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阅读第③段画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在“科学性”或者“文艺性”方面的具体体现。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

“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曰:

“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

棍棒。

②政:

施行恶政。

③庖:

厨房。

④饿莩:

饿死的人。

⑤恶:

表示反问的语气。

⑥象:

同“像”。

⑦如之何:

怎么,为什么。

10.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1)(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_____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  ②居无何,上至                _____

(3)(且)①兽相食,且人恶之   _____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____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3.《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五、句子默写

14.用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第(5)句的作者。

(1)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2)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倚东风,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5)爱上层楼,__________。

((______)《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

(高鼎《村居》)

(7)__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8)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认为诸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重要原因是:

“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15.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4)切问而近思(______)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祝远,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五湖:

指太湖。

②白苹:

水中浮苹,花白色。

16.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没”“空”两字的妙处。

17.题目中有“饯别”,但诗中没有钱别场面,更无一句离别的话语。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表现离情别绪的手法。

八、名著阅读

18.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______)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

九、作文

19.题目:

“这就是我”

要求:

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课内阅读

1、

七、诗歌鉴赏

1、

八、名著阅读

1、

九、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