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880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

可研及初步设计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湿地保护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琼结县林业局

3、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4、建设地址:

琼结镇白日村

5、工程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详见工程概算书

6、资金来源:

全部申请国家投资

7、建设周期:

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编制依据与范围

1、编制依据

(1)《西藏自治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各专业的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9)《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决定的通知》;

(10)本工程有关的建筑、结构等规范;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价格文件以及其他资料;

(11)委托方提供的其它资料;

(12)项目设计委托书。

2、编制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法规,结合保护区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保障湿地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保护为核心,对湿地保护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2)本着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的原则,并结合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充分利用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作为保护区的界线。

(3)通过对湿地保护区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完善保护区安全防护体系和监测系统,合理确定湿地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安全建设方案,统筹保护区综合治理,科学制定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对策及保障措施,为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4)以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相统一为原则,协调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使两者成为统一的整体。

(5)进行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征地和动迁工程量,减少工程费用。

3、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院会同项目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

依据国家有关的法规、政策和规范,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技术和深度要求,经反复论证、多次讨论修改,形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和要点如下,供建设单位和项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

(3)项目建设方案、环保分析

(4)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

(5)项目效益分析

 

第三节项目概况

建设地点:

琼结镇白日村,项目区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一般,交通条件、地面及地质条件一般,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区域位置图:

1、建设内容

琼结镇白日村湿地保护湿地总面积约423291平方米(635亩),总长3200米,由于资金有限,本次建设网围栏围墙总长度2100米,其余1100米围墙为二期建设内容。

网围栏围墙高度2.8米,围墙基础采用砂卵石换填。

2、建设目标

为防止湿地不继续被破坏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的完整保护能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琼结镇白日村年降水偏少,湿地的保护能为农业灌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因有如此众金多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建设条件

1)地质地貌

场地属于高原地形,三叠系

岩、砂岩、页岩和变质岩覆盖面积占80%以上,白垩系的棕红、

绿色碎屑岩、

绿色硅质页岩、凝

岩和玄武岩占10%左右。

基性岩和超基岩分布甚少。

主要有三叠系的砂岩、板岩,谷坡较缓,植被较少而稀疏,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冲沟发育,多发育成冲击、洪积扇,土壤发育较好,土层相对较厚。

另外,据拉萨市地震台观测,拉萨市区及外围有6个以上的震中分布,1985年6月至1989年5月发震15次,震级1~2.8级。

充分说明距拉萨市约80km的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断裂为强烈应力积累和释放,使得区内有活动断裂发育,而无应力强烈积累和释放的条件,使地壳活动具有大震不见、小震不断及地块间的活动主要沿活动断裂缓慢进行和活动断裂中的应力有小积累,轻释放的特点。

2)气候

根据琼结县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属高原高原河谷半干旱类型。

光照充足,辐射强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天气变化大。

历年平均气温7.6℃,年日照3070小时,年无霜期为136天左右,年降水量358.1毫米,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3.3m/s,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水、泥石流等。

场地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4.8—54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47.5—2283.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4—45%,多年平均绝对温度4.7—5.2℃。

多年平均气温5.4—7.4℃,极端最高气温26.7℃(1979年5月)—29.4℃(1952年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16.5℃(1968年1月17日)—23.1℃(1981年12月);最热月为6月,7—8月因降雨量增大气温略有下降、日温差达20℃以上。

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80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初,终霜期在翌年4月底至5月中旬,降雪一般在极高山区,河谷平原降雪较少,最大降雪深度10㎝,多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5.1—5.3㎝。

河谷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12--50㎝。

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风速为2.7m/s。

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均占全年总水量的67一71%,多为阵雨,初夏或晚秋降雨夹雪或冰雹。

日最大降雨量55.11㎜。

最高连续降雨日数23天,共降雨156.5㎜。

3)市政工程配套设施:

建设点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供水、供电、通讯及污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设施条件,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项目地理位置合适,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市政配套设施条件齐备,符合建设部门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建设条件已经成熟。

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投资效益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详见工程概算书。

项目建设资金申请国家投资。

5、项目建成后,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灌溉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6、建设进度计划

本项目计划于2015年10月开始项目启动,至2016年10月竣工验收。

7、建设规模

本项目湿地保护围墙用地位于琼结镇白日村,项目围墙建设总长度2100米,围墙高度2.8米,围墙基础采用砂卵石换填。

第二章项目的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1)琼结镇位于琼结县南部,国土面积18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850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降水量345.13毫米。

全镇下辖雪康、仲堆、白日、雪吧、东嘎5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1350户、4987人、劳动力2342人、其中女性1255人,男性1087人。

耕地面积6816.5亩,其中粮食面积3800.8亩,粮食总产量550万斤,单产量1447斤,牲畜共17834头(只)。

(2)琼结镇白日居委会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防止湿地不继续被破坏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的完整保护能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琼结镇白日村年降水偏少,湿地的保护能为农业灌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3)为了进一步改善高原生态保护,保护人门耐以生活环境,使得这里的人们能够更好、更健康的生活。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家及西藏自治区政策的支持

蓝天,雪山,阳光,碧水……西藏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是无数人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而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之一,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在创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机制方面,西藏自治区建立了森林、草地、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截至2014年,全区共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184.21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由原来的8个县扩大到现在的18个县。

通过加快建立生态创建工作机制,目前已命名560个村、54个乡镇、2个县为自治区级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

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政策,符合西藏自治区的发展要求,符合琼结县的规划建设要求,更切合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的实际情况,无论从其环境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来看,本项目的建设对琼结县的生态环境的保持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琼结县林业局和琼结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3)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具备

目前,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已拟定出建设场址和初步实施方案,相应的审批手续已在协办之中。

根据目前的准备情况分析,“三通一平”工作容易实施,原材料的采购供应有保障,只要建设资金到位,项目即可建成并投入运转。

因此,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4)项目前期方案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多次调整,最终形成合理的设计方案。

项目用地已经落实、地形平整、地址情况良好、市政设施也比较完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使得湿地内的动植物数量明显增加,水源清澈,水草丰美,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保护。

(2)项目建设是改变琼结县的面貌,提高全民族素质,保护好西藏高原这块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屏障,就是西藏地区对国家、对人民最大的贡献。

这个屏障非常脆弱,经不起任何折腾,破坏了就再也无法恢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好这一块地方,不开发、不破坏本身就是发展。

历史上很多生态灾难甚至很多文明的消失,都是因为不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引起的。

 

(3)未来西藏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视角,充分利用藏区天然的生态优势,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建设特色生态产业,如生态旅游、特色畜牧业、生态农业、农牧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产业和民族手工业等等,变生态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真正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4)项目建设是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需要,是蓄洪防旱调节周边水源丰枯的需要,是促进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第三章现状分析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现状分析

1、地址选择原则

1)交通条件,靠近城市主干线,具备良好的进出通道条件。

2)节约用地、考虑发展

用地应尽量少拆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充分利用公用设施

选择水、电管线和通信等市政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位置,减少基本建设投资。

4)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建设项目应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充分考虑其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和空气污染。

5)地质结构、地面条件好

地质结构应满足土建建设的要求,尽量减少地基处理的工程量,地面应高出洪水计算水位0.5米以上,地形比较平坦,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量,以此达到减少基建工程费用的目的。

2、场址现状

项目拟建地块地处琼结镇白日村,位于琼果水库下游。

该场地具备了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和市政、地质、地面条件,符合地址选择原则。

具体情况及现场状况见下面附图:

3、场址条件

1)地质构造

场地属于高原地形,三叠系

岩、砂岩、页岩和变质岩覆盖面积占80%以上,白垩系的棕红、

绿色碎屑岩、

绿色硅质页岩、凝

岩和玄武岩占10%左右。

基性岩和超基岩分布甚少。

主要有三叠系的砂岩、板岩,谷坡较缓,植被较少而稀疏,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冲沟发育,多发育成冲击、洪积扇,土壤发育较好,土层相对较厚。

2)配套设施:

建设点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供水、供电、通讯及污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设施条件,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项目地理位置合适,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市政配套设施条件齐备,符合建设部门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建设条件已经成熟,从项目的工程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十分可行的。

 

第二节需求分析

生态红利是西藏发展的持续动力。

保护好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加快西藏发展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潜力所在。

只有努力保护好这块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一如既往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向,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才能让这片世界上最洁净的土地、如画的美卷始终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诚如中央领导所言,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产值增加几百亿有什么意义!

琼结镇白日村居委会拟建围墙项目,现将有关项目事宜做如下说明:

白日村居委会湿地是西藏少有湿地,没有相关的管控,随意破坏,需对635亩湿地修建围墙,靠公路边部分保护公路需修挡土墙、靠冲沟部分由于雨季的来临会对湿地破坏也必要修挡墙。

由于资金有限,本次建设长度2100米。

第四章项目建设场地选址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一、地理位置

琼结镇白日村,项目位于琼果水库下面,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交通条件、地面及地质条件良好,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

二、地形地貌

场地属于高原地形,三叠系

岩、砂岩、页岩和变质岩覆盖面积占80%以上,白垩系的棕红、

绿色碎屑岩、

绿色硅质页岩、凝

岩和玄武岩占10%左右。

基性岩和超基岩分布甚少。

主要有三叠系的砂岩、板岩,谷坡较缓,植被较少而稀疏,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冲沟发育,多发育成冲击、洪积扇,土壤发育较好,土层相对较厚。

第二节气候条件

根据琼结县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属高原高原河谷半干旱类型。

光照充足,辐射强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天气变化大。

历年平均气温7.6℃,年日照3070小时,年无霜期为136天左右,年降水量358.1毫米,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3.3m/s,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洪水、泥石流等。

场地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4.8—542.1mm,多年平均蒸发量2147.5—2283.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4—45%,多年平均绝对温度4.7—5.2℃。

多年平均气温5.4—7.4℃,极端最高气温26.7℃(1979年5月)—29.4℃(1952年6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16.5℃(1968年1月17日)—23.1℃(1981年12月);最热月为6月,7—8月因降雨量增大气温略有下降、日温差达20℃以上。

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80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初,终霜期在翌年4月底至5月中旬,降雪一般在极高山区,河谷平原降雪较少,最大降雪深度10㎝,多年平均最大积雪深度5.1—5.3㎝。

河谷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12--50㎝。

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风速为2.7m/s。

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均占全年总水量的67一71%,多为阵雨,初夏或晚秋降雨夹雪或冰雹。

日最大降雨量55.11㎜。

最高连续降雨日数23天,共降雨156.5㎜。

第三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项目建设条件

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供水、供电、通讯及污水排放等市政配套设施条件,地理位置合适,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为本项目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地震烈度

依据国家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组别为第三组。

3、交通条件

本项目交通便利,项目选址建设条件良好。

4、建筑材料供应

施工期主要建材为水泥、沙石、钢筋。

5、施工条件

西藏地区有较多的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单位,具有较强的高原建设工程经验;为了便于项目的快速建设,本项目将采取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项目建设,以充分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本项目建设地点目前均通路、通水,电力电讯均十分畅通,施工条件完备,项目施工建设条件优越。

7、环境条件

本项目处于琼结镇白日村,从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也没有酸雨现象,基本保持了较为自然的原生状态,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是全世界唯一没有受过污染的净地。

我们拥有最湛蓝的天、最洁白的云、最原始的山、最清澈的水、最灿烂的阳光、最明媚的月光、最清新的空气,西藏五项生态指标全国第一。

8、公共设施条件

(1)给水:

场区周边有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用水可直接引用。

(2)排水:

施工期生活废水经旱厕收集后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系统。

(3)供电:

场地供电设备从市政供电接入。

第四节建址条件比选

此项目是在原有规划用地范围内建设,不存在场址条件选择等情况。

第五章项目建筑设计

第一节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琼结镇白日村湿地保护建设项目指导思想如下: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科研、宣传、管理、培训的投入与执法力度,从整体上维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修建围墙的目的是保护好湿地,有计划的放牧利用,给草地以休息生养的机会。

建设原则:

1.坚持优先、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整体和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湿地保护体系。

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充分吸收国内外湿地保护、恢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第二节总体布局

工程建设区与湿地保护区范围一致,主要对保护区实施保护工程。

禁止在湿地保护区开垦、捕捞、采伐、烧荒、割草、挖沙等一切人为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在湿地保护区外围修建围墙等工程,建立健全保护区监测管理系统,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持核心区自然生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

第三节建筑设计

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4)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

(5)本工程有关的建筑、结构等规范;与本项目有关的工程预算定额、材料价格文件以及其他资料;

(6)委托方提供的其它资料;

(7)项目设计委托书。

2、建筑设计

(1)此围墙总长为2100M,砖柱材料采用混凝土实心砌块,强度为MU7.5;水泥砂浆Mb5。

(2)围墙两面均作M5水泥砂浆面层,内侧做刚化。

每4米设一根300x300砖柱。

砌体围墙每30M做一道变形缝,详西南11J812-52-1。

围墙根据地势调整,两侧进行1:

1.5的放坡,内部填土夯实,但围墙的总高度保持不变。

(3)钢铁制品及预埋件应刷防锈漆二道进行防锈处理,表面油漆颜色见平面标注。

(4)围墙每两开间应设一过水洞,洞宽120,洞高60,洞底与地面同高。

洞内随砌随粉20厚1:

2水泥砂浆。

第六章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环境问题主要有: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

工程建设与环境影响密不可分,人们在创造一个新环境的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一节建设场地环境现状

1、自然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琼结县琼结镇白日村,属于天然湿地,湿地上游有琼果水库为湿地、农田保证水源,常年保持水源充足。

湿地的周围是农田和居民的住所,湿地能防止土壤进一步沙化和改善自然环境,形成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2、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中二类水域要求。

拟选建设场地周围无大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完全符合本项目对环境的要求。

第二节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在确保项目完成后,不会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3)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8、《水土保护工作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

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平整,运载水泥、沙土、石子、钢筋等建筑材料,施工弃渣和临时设施的建筑需占用一定的用地,这些都会造成空气粉尘浓度增加,噪声超标,从而影响自然环境,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

①废气

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驱动设备(如柴油机等)和运输及施工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②粉尘和扬尘

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

在工程建设期间,伴随着土方的挖掘、装卸和运输等施工活动,其扬尘将给附近的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尽量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影响分析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是本工程建设期的主要水污染源。

项目施工现场每天的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比较少,污染物浓度不高,符合排入要求。

(3)施工废弃物

施工垃圾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

施工期间将涉及到开挖、材料运输、基础工程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对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其因长期堆放而产生污染。

2、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影响分析

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进出场地所产生的噪声,以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

(2)污水

本项目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