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359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机密★启用前

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侵蚀精神家园

曾楠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牡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是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面对的哲学追问,帮助求解这些追问是文化的深层意义与存在价值。

文化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模糊了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寻,弱化了对“我们到哪里去”的引领,是对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精神家园的侵蚀。

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既要求文化生产者主动担当,又要求文化消费者能动省思。

文化生产者的主动担当主要指文化生产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坚持追求真善美,冲破以取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生产模式。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文化生产者要努力挖掘时代元素,让自己的文化产品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与未来发展趋势对话,传播好真善美。

文化消费者的能动省思主要是指文化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竖持主体思考的能动性,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不为哗众取宠的泛娱乐化作品买单,不在文化泛娱乐化中迷失自我。

只要文化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的品位,对戏说历史,篡改经典,解构崇高,调侃英雄坚决说不,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来源于201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警惕“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要重视的问题。

B.作者认为,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C.因为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于是受众心理上出现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

D.面对文化泛娱乐化,文化生产者必须主动担当,文化消费者必须坚持高尚精神追求。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文化泛娱乐化侵蚀我们精神家园的现状,分析了原因,也提出了解决办法。

B.文章列举“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文化泛娱乐化表现,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使用了下定义的方法,如定义“文化生产者”,准确简洁,为后文论证提供了基础。

D.当代中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这是文章批评文化泛娱乐化的背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泛娱乐化动摇对“我们是谁”的认知,民族文化能够帮助回答“我们是谁”的追问。

B.各类选秀、真人秀节目的艺术价值并不高,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应当予以取缔。

C.文化泛娱乐化信奉娱乐至上,重视物质欲望,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D.只要消费者始终坚持追求文化精品,拒绝庸俗文化,文化泛娱乐化就会失去生长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不管如何,与人相处多了也会有烦的时候。

即使孔夫子在世,天天接受他老人家的教导,恐怕有时候也想请假两天在家里闭门思过,享受独处的宁静。

即使李白在月光下复活,与他三五天喝醉一次是可以的,甚至是“不亦快哉”的,但如果日日狂饮,夜夜醉倒,不仅诗写不出来,还会喝垮了身体。

“圣人”和“诗仙”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并非都是你喜欢和热爱的人,产生“烦”甚至更不好的情绪就难免了。

②宠物大约就是由此“宠”起来的,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可爱温驯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适度地拉开与“同类”的距离,而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

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不必戒备和算计,也不必那么多的礼节,更不用点头哈腰献媚讨好。

这一切都免了,动物不欣赏人类的文化,你只要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

猫就偎在你的怀里,狗就向你撒娇,鸟就向你唱歌。

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了,人就有了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③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宠物是人精心选择和驯化了的。

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它们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

人更无法考虑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相处,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

④这样,我们就格外思念大自然中的植物了。

于是我来到植物们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⑤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

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

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

狗尾巴草,那么天真地守在路边,谁家的狗丢了尾巴?

遍地好看的狗尾巴,令千年万载的孩子们想找到那一定很好看的狗。

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

趁我伏在泉边喝水的时候,野百合悄悄地开了。

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

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全都告诉我了。

⑥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

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

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你便感到这个春天的爱情又纯洁又慷慨。

静静地守在昙花旁边,不要为天上的星月缭乱了视线,注视它吧,它漫长的一生里只有这一个灿烂的瞬间。

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粗中有细,准确地捕捉了风的动静;仙人掌握着满把孤独,又用一手的刺拒绝轻薄的同情;一不留神,青藤就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却被一条蛮不讲理的溪水挡住了去路。

我也被挡住了去路,于是就躺下来。

一觉醒来,野草莓包围了我,多亏不远处松林里那五颜六色的蘑菇向我不停地递眼神,让我看见一条通向远方的幽径,否则,我怎么能走出这温柔而芬芳的围困?

⑦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

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

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

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荚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③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

世上没有虚伪的植物,没有邪恶的植物,没有懒惰的植物。

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

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

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

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学,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注]春墒:

“墒”音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春墒”即春天时节土壤里的湿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与人相处、与动物相处,都有不便之处,这是为后文写与植物相处作铺垫,笔法曲折沉着,从容中又带着几分活泼。

B.作者觉得,在动物面前,人变得简单纯洁,能够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这说明作者希望生命简单纯洁,充满喜悦。

C.在寄托精神的庄稼地上,作者也读书,也耕作,自由自在,思想与土地融汇共生,这和与自然和谐相依的文化精神相通。

D.文章写到大量的植物,既符合文题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作者确实对植物十分了解,写这样一篇文章是有充分的生活基础的。

5.作者从植物那里学到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

(5分)

6.本文语言风格较为独特,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总结。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19日,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山东临沂市高三毕业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告人陈文辉等人利用非法购买到的考生信息,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了徐玉玉全部学费9900元。

8月21日,徐玉玉在报警回家的路上猝死。

2017年7月19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摘编自XX百科条目“徐玉玉”及“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

材料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沟通交流桥梁和休闲娱乐平台。

然而,电信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要形式的电信网络安全问题。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给受害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的行为。

笔者编制了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并于2016年9月在15所高校展开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为1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9.3%的调查对象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

其中,有12.1%的调查对象遇骗后被诈骗,并造成了数额较大(200-50000元不等)的经济损失;有67.2%的调查对象遇骗后没有上当受骗。

从遇骗频率来看,近一年内遭遇过1-3次电信网络诈骗的大学生最多,占比41.5%,遭遇过4-6次电信网络诈骗的大学生占18.0%,甚至有11.8%的大学生遭遇过6次以上电信网络诈骗,只有28.7%的调查对象在近一年内没有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

在被问及“平均每周会收到垃圾邮件、垃圾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短信的数量”这一问题时,有56.5%的大学生选择1-3个,20.3%的大学生选择4-6个,有14.6%的大学生选择6个以上,只有8.6%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收到。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

【注】总样本N=2264。

表2不同性别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

表3大学生遇到过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摘编自姜伟军、李蔚然相关论文)

材料三:

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共破案8.3万起、上升49.6%;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大幅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去年9月以来连续4个月发案大幅下降;全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损失同比下降10.9%。

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推动下,各地区高度重视,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同时在推进全链条打击和整体移诉、反诈骗中心建设和重点地区整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大幅上升的势头。

另外,各地还普遍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建立了诈骗手法快速发布和全环节的防诈骗提醒机制,不断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鉴别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摘编自人民网2017年2月3日相关报道)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所在学校类型来看,样本基本上能够代表高校学生,调查选样是严谨的。

B.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每周都会收到垃圾邮件、垃圾短信、诈骗电话及诈骗短信。

C.从性别角度来看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女性大学生遇到且被诈骗的概率要高于男性大学生。

D.数据显示,大学生遭遇到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很多,其中虚假中奖诈骗的超过六成,比例最高。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面对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猖獗的情形,高校、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应劝阻大学生使用电信网络,防止大学生受骗。

B.如果在受骗后放弃维权,会让骗子更加肆无忌惮。

但同时,客观上来说,大学生维权肯定也存在着维权成本的问题。

C.从表3可以看出,针对人们的具体生活需求来进行诈骗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特点之一。

设计骗术的人智商不低。

D.2016年,多部门联动有力地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大幅上升的势头,相信不久之后就不会再有电信网络诈骗案。

E.各地普遍建立防诈骗机制,我们平时收到的防诈骗短信、平时在社区中看到的相关宣传也属于诈骗机制的内容。

9.作为高三学生,高考后你会接到一些陌生电话,为你提供高校就读信息,其中会有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正规机构打来的,也很可能会有非正规机构打来的,这说明什么?

你要如何应对?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

稚珪少学涉,有美誉。

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

州举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

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

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

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

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

服阕,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转骁骑将军,复领左丞。

迁黄门郎,左丞如故。

转太子中庶子,廷尉。

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斐、杜预所注律二十卷。

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有轻重处,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

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

永明九年,孔稚珪奏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律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转御史中丞,迁骠骑长史,辅国将军。

建武初,迁冠军将军、平西长史、南郡太守。

稚珪以虏连岁南侵,征役不息,百姓死伤,乃上表主和,帝不纳。

征侍中,不行,留本任。

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

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

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

“欲为陈蕃乎?

”[注]稚珪笑曰:

“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

三年,稚珪疾,东昏屏除,以床舆走,因此疾甚,遂卒。

年五十五。

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珪传》)

【注】《后汉书》载: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

“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蕃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

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B.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C.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D.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先是/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之/从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可能不止一个,在宗族制度中,地位低于妻。

B.国学,是传授各学派学说的中级学府,在其中学习的是国子生,有机会直接做官。

C.鼓吹,指的是演奏乐曲的乐队,古时朝廷可以作为一种荣誉奖励给有功劳的大臣。

D.永元,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稚珪善于学习,很有文才。

他年轻时便涉猎各种学术学问,声誉很高。

南朝齐太祖任骠骑将军时,因孔稚珪会写文章而录用他为记室参军。

B.孔稚珪重视礼法,不避嫌疑。

他的哥哥孔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

父亲十分担忧,孔稚珪为了孝顺,告诉太守王敬则把她杀掉。

C.孔稚珪关心国事,敢于上书。

永明九年,他奏请朝廷重视律学人才的培养。

因为北魏连年不断南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他上表主张讲和。

D.孔稚珪择友有方,风韵洒脱。

他与好友相处十分和睦。

他酒量不错,能饮七八斗,门庭内野草生长,并不修剪;引来蛙声阵阵,也不放在心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

州举秀才。

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

(2)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①

欧阳修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注]①此诗作于庆历五年初冬,时作者被贬滁州。

另一说,创作于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作者由滁州调任扬州知州(太守)。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杜诗首句写鹭鸶全身羽毛雪白,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给人一种清高孤冷之感。

B.杜诗次句写鹭鸶在溪水中捕食鱼虾,清澈的溪水映衬着它们那洁白美丽的身影。

C.杜诗三四句,远近结合,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开阔,引人遐思。

D.欧诗前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滩浪的巨大声势,都用了比喻手法。

E.两首诗都写鹭鸶,杜诗笔调轻快,而欧诗笔调婉约,都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15.欧诗在鹭鸶怎样的形象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夏风吹动,丰收在望的句子是:

“,。

(2)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与螃蟹作对比,先正面写蚯蚓用心专一,再反面写: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钱老师知识渊博,口才又好,善于将理论讲得深入浅出。

他的课深受学生喜欢,常常有学生说,听老师的课,真是如坐针毡。

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正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我们应坚定改革开放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

③这一地区的建设计划经多方论证,终于形成了最终方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稳步推进建设,为这一方百姓谋福利。

④这位科学家虽然长相平平,并且高度近视,鼠目寸光,但他提出的一系列假说已经被证明是极有远见的杰出思想,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⑤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双方都用尽了全力,战平进入决胜局。

在关键时刻,甲方队员上下其手,超水平发挥,最终赢了比赛。

⑥其实,无论是在评论界还是在普通读者中,石黑一雄的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因此,石黑一雄此次收获诺贝尔文学奖也并不算意外。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某媒体的知识付费年度报告指出,知识付费成为“新风口”,该领域目前总体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0-500亿元。

B.沙滩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舟镇南部,这里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影响深远。

C.自2017年10月12日起,麦当劳(中国)总部的企业名称变更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但品牌名依旧是麦当劳。

D.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易发生火灾的季节。

如果发现家中存在线路老化的情况,要马上投诉相关部门以避免发生火灾。

19.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某学校高三某班教室励志标语写道:

“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

B.某同学教师节给马上要退休的老师发短信:

“恩师啊,一将功成万骨枯!

C.某历史小说作者提及孙权周瑜,说:

“君臣相得,伉俪情深,东吴之幸。

D.某人在语文学习QQ群中大量转发广告,群主发言:

“禁言三日,君其慎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肖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用手机搜题软件对题目进行拍照上传,只要是题库中有的题目,很快就可获得答案。

该软件的使用①,节约了老师讲解的时间。

但是,也应该看到,②,学生可能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拿到题目就搜索答案。

还有学生在考场利用搜题软件作弊,往往能搜到原题。

当然,③,提升命题质量,就算学生将手机带入考场成功拍照搜题,也不会有用的。

21.下面有5副对联,对应5处地点,请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推断,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标号。

(5分)

①天空一片白云,先生你在;海上几声清韵,后学我思。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③身后本须防,疑冢尚存兵法意;生前乐未尽,招魂犹用美人妆。

④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⑤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地点:

A.岳阳楼B.杜甫草堂C.范仲淹故居D.魏武帝庙E.徐志摩故居

对联对应地点:

①;②;③;④;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初,篆书宇形为

,《说文解字》说:

“初,始也。

从刀,从衣。

裁衣之始也。

”这是说:

初,是开始的意思,由“刀、衣,’会意而成,本义是裁割衣服的开始。

初有“开始、本原、当初、初等”等意思,常见组词有“初衷、初始、初试锋芒、初稿、初学”等。

一个“初”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写作。

要求:

题目中必须包含“初”字,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D(3分)【解析】A错在“最要”;B是作者批评的观点而非作者的观点;C因果颠倒。

2.C(3分)【解析】文章定义的是“文化泛娱乐化”、“文化自觉”。

3.B(3分)【解析】“取缔”于原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B(3分)【解析】原文是“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也变得简单、纯洁”,选项扩大范围。

5.①我们应保留天真,纯洁慷慨,活得有诗意。

②我们应该像植物一样温柔、芬芳,富有生命力。

③人应该诚实、善良并懂得知恩必报。

④人要像植物一样勤劳、不炫耀、有责任感。

【解析】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