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202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五章练习题.docx

第四五章练习题

必修3第四五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2.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同种植物无论大小均需统计

3.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原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情况(  )

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

间,有

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5.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选择单子叶植物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7.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8.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灭鼠时往往选择c点所对应的时刻

B.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

D.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9.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0.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

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1..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1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

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13.下图中物种Ⅰ表示捕食者,物种Ⅱ表示被捕食者的是(  )

14.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15.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如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下列各项解释正确的是(  )

A.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Ⅱ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

16.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干涸池塘阶段;②灌木阶段;③乔木阶段;④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1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细菌都属于自养型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18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除去鼬,则草原上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19.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类似图2中的曲线X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

20.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该是(  )

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空间也大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D.虎的营养级高,所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目也就少

21.(2018·湖南常德月考)如图,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22.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①~④表示能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所同化的能量

B.碳元素在草、兔和狼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C.一只狼在捕食一只兔时获得兔同化量的10%~20%

D.草、兔、狼之间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数量的相对稳定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有机物

D.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24.在碳循环中,连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类群和生理作用分别是(  )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 ④光合作用 ⑤呼吸作用 ⑥蒸腾作用 ⑦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⑤⑥⑦D.①③,④⑥⑦

25.

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则(  )

A.碳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甲

B.乙只表示初级消费者

C.丙处于最高营养级D.丁主要是微生物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7.

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有关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28.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内环境的稳态B.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

A.生产者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0.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二非选择题

1..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

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2.如图1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2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 。

(2)图1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    ,丙表示    。

 

(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2的    段。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1    所示类型。

 

3.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

B. 、  C.         。

 

(2)B主要是指 。

 

(3)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  、  (填字母)。

 

(4)图2所示的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5)鹰占有  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

 

(6)蛇和鹰的关系是                  。

 

(7)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

        ,理由是                        。

 

4.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    (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         (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A的比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将蚕沙(即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5.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形式存在。

(5)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