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90073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 空气之谜 》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空气之谜》章节测试word版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空气之谜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

A. 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 用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C. 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 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3.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光

4.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是(  )

A. 给试管均匀预热                                                  

B.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C. 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D. 收集完氧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撤酒精灯

5.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

A. 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B.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                 

D. 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6.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 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2017•桂林)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C. 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

9.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 H2O浓度                             

B. O2浓度                             

C. N2浓度                             

D. SO2浓度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凡电离时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都称为碱

B. 燃烧都是剧烈的发热发光的化合反应

C.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D.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B. 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C. 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二、填空题

12.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请看图回答问题:

(1)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 .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3)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 .

(5)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2NaHCO3

Na2CO3+CO2↑+H2O).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 .观察图乙中的蚊香燃烧更剧烈,说明有氧气产生.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氧气B.氮气C.生石灰D.熟石灰E.氢氧化钠F.小苏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单质________ ;②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

③常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的是 ________ ;④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盐________ .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_ 端导管通入,空气由________ 排出.若要检查已收集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_ 端导管口处;

(2)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使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_ 端导管通入,水从________ 端导管排出.

15. 某同学为了探究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是否一定为纯氧气,若否,则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极限时多少?

为此该同学按下表所示比例,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进行实验。

(注:

实验结果与木条的着火点等因素有关,本题按表中所给数据解答)

空气体积分数/%

50

70

75

80

85

排水体积分数/%

50

30

25

20

15

带火星木条

复燃情况

复燃

复燃

复燃

火星明亮, 时燃时不燃

火星稍变明亮,不复燃

(1)该实验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__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是纯氧气;

(2)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________ 时,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6.如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A、B、C、D、E中均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2)B中的现象是________ 

(3)E中的现象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F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 .

三、解答题

17.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四、实验探究题

18.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0mL

20mL

10mL

 ________

(2)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3)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列举两条)________、________.

19.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_(A)蜡烛(B)硫粉(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2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_______性良好.

(3)小芳设计了如图1实验方案:

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还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其化学性质________(“活泼”或“不活泼”),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20.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1)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使用清洁能源                    

B. 燃放烟花爆竹                    

C. 植树造林                    

D. 提倡绿色出行

(2)为了保护大气,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      .(不定项选择)

A. 二氧化氮                                  

B. 一氧化碳                                  

C. PM2.5.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空气中含有氧气,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

B、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可以分离出来用于作电光源,故B正确;

C、空气的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氮气不活泼,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故C正确;

D、空气没有氢气,无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空气中气体的成分判断,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A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识记,解题的方法是把题中的每一个现象和实验事实比对,即可找出正误.

4.【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分析,

A、给试管均匀预热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B、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试管受热不均匀,会造成试管炸裂;

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撤酒精灯不会造成试管炸裂;

答案:

B.

【分析】根据造成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

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3.试管接触到灯芯;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答】组装装置时,要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所以应放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发生装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析,掌握组装装置及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不产生白烟,A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不符合题意;

C、铜在空气中加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黑色;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

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8.【答案】B

【解析】【解答】A、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等于7或大于7;A不符合题意;

B、表示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B符合题意;

C、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图像应该是开始没有沉淀;C不符合题意;

D、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开始硝酸钾溶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后不再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9.【答案】D

【解析】【解答】A、水是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属于监控项目,故错误;

B、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可供给人体呼吸,氧气浓度不属于监控项目,故错误;

C、氮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监控项目,故错误;

D、二氧化硫属于监控项目,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碱、燃烧、催化剂、中和反应的定义,联系具体物质进行判断.

【解答】A、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故错误;

B、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

蜡烛燃烧生成q氧化碳和水,故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故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q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初中化学常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要细心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故A叙述正确;

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故B叙述正确;

C、氧气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C叙述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判断. 

二、填空题

12.【答案】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aCO3+2HCl═CaCl2+H2O+CO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由紫色变红色;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干燥二氧化碳;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解析】【解答】解:

(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在B装置中三个条件均满足,故答案为: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随着氧气进入C装置的增多,迫使盐酸进入D装置;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D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装置中,因此会看到气泡冒出;同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故答案为: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4)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进入这个装置后,由于密度大,先充满集气瓶的下方;随着气体的增多,逐渐排出上层空气,直到充满整个瓶子;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

观察图乙中的现象是蚊香燃烧更剧烈,说明有氧气产生,即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

甲中和过氧化钠混合的二氧化碳是干燥的,不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因此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蚊香熄灭,而乙中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故填:

干燥二氧化碳;湿润的二氧化碳更容易和过氧化钠反应.

【分析】A装置中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氧气进入B装置,由于热水表示温度较高,且有氧气的存在,白磷燃烧;剩余氧气进入C装置,随着气体的增多,迫使稀盐酸进入D;在D装置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装置,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与紫色石蕊变红色;剩余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13.【答案】B;D;C;F

【解析】【解答】解:

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占78%.故填:

B.

②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故填:

D.

③常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的是生石灰.故填:

C.

④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

F.

故答案为:

①B  ②D  ③C    ④F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4.【答案】A;B;B;B;A

【解析】【解答】解: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指空气被从上端排出,所以出气口是B,进气口就为A了;如果B管处有氧气了说明已经满了;

(2)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必须从B端进气,否则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会从B端逸出,而收集不到氧气.

故答案为:

(1)A;B;B;

(2)B;A.

【分析】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指空气被从上端排出,再考虑进气口和出气口,验满必须在氧气出口处;

(2)排水法就要考虑气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再进行分析.

15.【答案】不一定;36.8%

【解析】【解答】由题中信息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不一定是纯氧气,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80%×21%+20%=36.8%时,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分析】接本题时,要考虑到空气中含有21%体积的氧气。

16.【答案】2H2O2

2H2O+O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

(1)由题意知,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B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所以会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白烟;

(3)反应生成的氧气流进入C,C中压强变大,则把盐酸压入D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4)在E中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其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

(1)2H2O2

2H2O+O2↑;

(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H2O=H2CO3;

(5)二氧化碳.

【分析】

(1)由题意知,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B中白磷能够燃烧,白磷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

(3)氧气流进入C,则把盐酸压入D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

(4)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进入F装置.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

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解析】【分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虑氧气的验证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

(1)17%

(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未降至室温就读数

【解析】【解答】

(1)根据题意可知:

反应前玻璃管和注射器中均为空气,总体积为40ml+20ml=60ml。

反应后气体减少的体积为20ml-10ml=10ml.所以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ml/60ml×100%=17%;

(2)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推拉注射器使气体流通,让空气中氧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以与氧化铜充分反应。

气球的作用是当推拉注射器时保证装置的密封性.所以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更合理,可以使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3)在实验过程中,如测得氧气的体积分可能的原因有:

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反应;读数时温度未降至室温等.

故答案为:

(1)17%;

(2)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3)装置内铜粉的量不足;未降至室温就读数.

【分析】

(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

(2)从两种装置的区别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19.【答案】

(1)C;足量

(2)A;气密

(3)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5;1/5;难;不活泼;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解析】【解答】解:

(1)只有红磷既能消耗氧气,又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故选C;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应保证红磷足量.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装置中燃烧匙的位置偏上,红磷燃烧时,不能把集气瓶下部的氧气耗尽,因此不能选B,应选A;由于本实验涉及气体的消耗和气压的变化,因此首先应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5;由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还可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

(1)C;足量;

(2)A;气密;(3)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1/5;1/5;难;不活泼;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分析】

(1)根据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进行解答;

(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装置中燃烧匙的位置偏上,红磷燃烧时,不能把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