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97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冲刺卷 新课标Ⅱ卷语文 07考试版.docx

高考冲刺卷新课标Ⅱ卷语文07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高考冲刺卷(7)(新课标Ⅱ卷)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

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乾隆年间,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中,这四件名品相继进入清宫,至乾隆十一年夏,“四美”重新团聚。

乾隆皇帝后特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御题《“四美具”赞》,一再强调“剑合珠还”之意。

此时,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画几乎收罗殆尽。

这是继宋徽宗宣和内府后最全的一次汇集。

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记载,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御书房为古书画收藏最集中的殿阁。

清内府所藏的书画作品曾经专人鉴定,尤其是乾隆朝,更进行了全面整理与分类编目,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进行鉴定和品评,区别上等、次等,并分详简著录。

其成果体现在奉敕编纂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正编、续编、三编。

全书的编纂过程前后长达74年之久,共收录上起魏晋、下至清代中期近两千年书画作品一万多件。

(节选自郑欣淼《清宫书画鉴藏、佚存与研究述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宫廷书画的收藏是从汉代开始的。

魏晋时期,宫廷书画的收藏随着个人书画创作的风行而发展。

B.政权迅速更迭使南朝宫廷书画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安史之乱”使唐代宫廷书画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变”使宋宣和内府的书画藏品大量散失。

C.宫廷书画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时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颇为可观,明代则是宣宗、宪宗、孝宗三朝兴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D.清代宫廷书画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鉴藏家的归入,也有臣民的进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书画收藏有官藏和私藏两个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现过兴盛时期,而最为壮观的则是清朝。

B.很多朝代宫廷书画收藏的鼎盛时期一般都有标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C.乾隆认为《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的重聚意义重大,因为这三帖既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

D.乾隆年间,皇室开展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品搜集行动,“四美”正是在这次行动中陆续归入内府,重新团聚,被存放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都曾经相当可观,但对存世的藏品进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而清宫对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较完全。

B.书画收藏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官藏兴盛,私藏相对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间、清乾隆年间,官藏鼎盛,私藏相对就要寥落。

C.很多朝代皇家书画的收藏在其达到顶峰后就逐渐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战争,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D.《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皇帝下令编纂的,工程浩大,历时74年,对清室的书画藏品进行了分类编目,还有书画名家和鉴赏家的鉴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

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

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太宗甚礼遇之。

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

“牝鸡①司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

“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

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

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

“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

”后不听,曰:

“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②。

魏徵谏曰:

“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

‘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

’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

“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

将大渐③,与太宗辞诀,曰: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注〕①牝鸡:

母鸡。

②长公主:

古代皇帝册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

资送:

嫁妆。

③大渐:

病危,处于弥留之际。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司:

掌管。

B.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豫:

参与。

C.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

逊:

谦逊。

D.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怿:

欢喜。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

她谨遵礼法,受太宗礼遇。

太宗想和她讨论赏罚之事,她认为妇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回应太宗所谈话题。

B.长孙皇后谨慎自律,极力抑制外戚。

她吸取汉朝吕家、霍家的前车之鉴,不愿自家兄弟子侄遍布朝廷,曾想方设法推脱了兄长的宰执之任。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敬重正直大臣。

魏征曾建言减少她亲生女儿长公主的嫁妆,她不仅不生气,还私自派遣使者赏赐魏征,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

她在世时所穿衣物所用物品,仅仅够用就行;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之愿,不想劳费天下百姓。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5分)

(2)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送梓州①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

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

②文翁:

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8.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表达的情感与本诗尾联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

试作比较。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2)《诗经·卫风·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在内容上写出女子容颜的润泽和女主人公与“氓”之间情意浓密在结构上又起过渡作用的两句是,。

(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侧面烘托两岸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大野地

陈毓

现在是夏收之后,麦茬密布的地还没来得及翻。

五月的阳光在大野地流荡,把麦子的焦香四处播撒。

大野地的深处,有一个黑点慢慢移动,慢慢地,越来越近,直至看得分明。

看分明了,是一对拉着板车的老夫妇。

老夫妇确实够老,但你却难判断他们的具体年岁,也许是五十,也许是六十,也许七十。

长途的跋涉与劳累、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夏天骄阳的暴晒,使他们看上去苍老委顿得犹如两截枯木桩子。

望不到边际的麦田和他们身后的景象比,已是另一片天地,平地使他们的板车走得略显轻松了些,现在,是老妇坐在板车上,老夫拉车。

老妇怀里楼着一个通常被称作蛇皮袋子的大口袋,没人知道,里面装着的是馒头,形状、大小、成色不一的馒头。

看得出,它们来自不同的厨房,出自不同女人的双手。

当然,袋子最底下,有十二个馒头看上去是一样的,那是老妇从家里带出来的,她亲手蒸的馒头,家里旧年的最后一点陈麦子,陈麦子蒸馒头劲道,儿子最爱吃她蒸的馒头,因为面团揉到了家,口感瓷实,劲道,就这点诀窍。

想到儿子,昏昏欲睡的老妇振作了一下。

她眯着眼睛尽量向大野地的远处望,她嘱咐老夫停车,她慢慢地下了车,活动有点麻木的腿脚,走进路边的麦茬地,蹲下去,起来的时候她手上是两个重沉沉的麦穗。

她呼喊老头把车停稳,腾出手和她一起去检拾麦穗。

他们果真检拾到了一大把麦穗,他们在一个无风的垄沟点燃了一窝麦茬,用麦茬燃起的火焰烧熟了麦穗,把焦黑的麦穗在手心揉搓后,吹掉麦壳,张大嘴巴,把麦粒投进各自的嘴巴。

慢慢咀嚼,吞咽下去。

这就是他们的午餐了。

他们一路上除了偶尔向人讨要吃的果腹,这是他们最自在的午餐,因为从不动声色的大地那里讨施舍总比从表情丰富的人那里讨要安心些。

他们从北方来,向南面走,越往南,天气越热,因此这一路,仿佛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麦子就成熟了,也因此,他们总有麦穗可检,他们尽量减少去村庄讨要的次数,妇人每次在向人家伸手的时候总要鼓起勇气说,要是有摸摸,就给我一个摸摸,一个就好。

有次她刚刚走到一家的大门边,就迎上一股汹涌而出的麦香气,老妇沉迷住了,她像中了蛊的人似的迷迷瞪瞪地说,我闻见摸摸的香气了,我就要一个摸摸,请给我一个摸摸吧。

那刚好走出来的年轻女人把老妇脸上的沉迷当成了赞赏,当成对她蒸摸手艺的最高赞赏,一高兴,就给了老妇两个刚出笼的大馒头,说,就让您老先我尝尝我家新麦子蒸的摸摸口巴。

老妇捧着两个摸摸回到板车边上,她和老夫轮流闻新蒸馒头的香气,仿佛香气也能填充他们的辘辘饥肠,最后,那两个馒头还是躺到了板车上,躺在靠近车前辕的木板上,在那里,被夏天的骄阳迅速暴晒成了两蛇摸干。

老妇人闻了闻,麦子的香气大不如前了,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把两个缩小了的干馒头放进了蛇皮袋子里,她听着袋子的响动,像富翁听见金币响一样感到满足和宽慰。

她想,这些馒头,足以让她儿吃上好几个月的。

老夫老妇的儿子,他们唯一的儿子进监狱快一年了,儿子几次三番地梢信给父母,说,别人都有家里人去探看,却唯独他没有,为此他被同监室的人潮笑。

这一次,儿子更是说了狠话,要是父母嫌弃孩子了,现在就断交。

断交这话很伤老两口的心,老夫连夜去把放在后窑的板车修理了,他决定和老妇拉着板车去看儿子,板车在白天是他们的交通工具,他和老妇可以轮流在上面坐着歇息,晚上打开铺盖还可以是他们的栖息之地,这样,能省下来去好几百块钱的盘缠。

他们算好一定要在出门的第十天赶到儿子所在的监狱,因为倘使错过了那天,就得等下一个探视日了。

不难想象,当他们的儿子见到老夫老妇的时候他所看到的情状。

一袋似乎和他的父母一样苍老的馒头干被小心翼翼地推到年轻人面前时候的情状。

我的一个做管教的朋友是那天的当事人之一,他是带着痛心疾首的样子愤然诉说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简直是两个叫花子了,自己一路挨饿,却省下馒头晾干给狱中的儿子疗饥,殊不知监狱已不是旧社会,他们的儿子在监狱吃的饭菜,比他们那一路上,不知道要强要好几多倍。

唉!

你说为什么爱总是向下流淌的呢?

末了,我这个管教朋友问了我一句。

向下流淌?

我一时没听明白。

朋友解释说,若把那个年轻犯人和他的父母的位置打个颠倒?

你觉得还会这样么?

我沉吟良久,没说话,心中却肯定说,或许会是不一样的。

(选自《延河》2011年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夫妇之所以拉着板车千里迢迢赶去监狱探望儿子,是因为他们想省下来回的路费。

由此也体现出他们探望儿子的急切心情。

B.小说语言老练而又轻快,让人读来心情不觉压抑,在不动声色的白描中涌动着浓浓的亲子之爱。

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C.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

老夫妇沿路乞讨更多的馒头,他们怕儿子在监狱挨饿,想尽办法给儿子更多的吃食。

D.作者笔下的老夫妇不过是普通百姓,所叙之事也选自日常生活,但从中能令读者感到作者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

E.小说耐人寻味,结尾部分设想如果入狱的是父母,他们的儿子未必像文中的父母一样历尽艰辛去探望,催人警醒。

(2)请概括老夫妇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多次提到“馒头”,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4)老夫妇开始不去探望儿子,后来因为儿子要和他们断交而决定去探望儿子,路上找人讨要饭食、捡拾麦穗,最后终于见到儿子,请结合文本探究他们在这些过程中的真实心理分别是怎样的。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

(1)—(4)题(25分)

王文兴院士:

植根大地守护蓝天

王静

每天去实验室工作,他都要穿过校园的林荫道。

高大的法桐树下,这位衣着普通的长者步履稳健,目光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和踏实——就像校园里那些高大魁伟的树木,历尽风雨沧桑,依然枝繁叶茂、默然挺立。

当同龄人大多在保健养生、含饴弄孙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王文兴却一如青壮年时期,每天做实验、查资料、写文章……

王文兴生于战乱频仍的年代,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求学生涯。

走出校门后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虽然硕果累累,但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未圆的“教师梦”。

回归母校后。

王文兴的梦想得以尽情绽放,他把培养学生视为自己报国理想的延续,为之付出了满腔热情和巨大心血。

虽然王文兴年逾八旬,仍然坚持给研究生授课,介绍我国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相关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等,使环境研究院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初始阶段就有较高的学术起点。

为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培养环境与科研平台。

王文兴总是努力把学生“赶出去”,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到国外、境外名校交流、深造。

在环境研究院,提起王文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不钦敬不已,正是因为他有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

一套几十年前结婚时的西服,直到现在王文兴还坦然地穿着它接待各国学者、出席重要场合。

学校设有院士专车,但他认为专车接送要跑两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排放出更多的大气污染物。

所以无论去机场还是火车站,他经常一个人在车水马龙的路边等车,上了火车才告诉院里自己的行踪。

王文兴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极为严格,每月列袁审查,从不乱花一分钱。

有些制度内许可的事情,他也执意拒绝,还撂下“狠话”:

“我清清白白一辈子,你可不能让我犯错误!

论年龄、资历、贡献,王文兴理应受到师生们的敬爱。

但他对身边的同事一律尊称“老师”,不论是三四十岁的年轻教师还是刚毕业留校的学生。

讨论事情从来都是商量的口气,“应该”怎么样?

“可以”怎么样?

学生们视他为和蔼可亲的长辈,同事们在他身边工作也感觉心情舒畅。

2007年在他80周岁诞辰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大环境研究院决定举行纪念活动,他知道后竭力反对。

学校和研究院希望以他树立榜样,弘扬精神、激励师生。

多年前就组织采访报道,但被他一次次拒绝,他对自己的成就缄口不语,所有的事迹、材料都是通过身边助手和学生们得到的。

在物质极大丰富、讲求生活质量的今天,他的一言一行为何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采访时,王文兴没谈几句,就将话题转到了自己坎坷的求学历程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回头来看,那恰是问题的答案,是这一切“不变”的根源。

王文兴1927年出生在安徽萧县一个耕读世家。

虽然生活艰苦,但家风世代重学,使他从童年便立下要读书成才的志愿。

当时天主教会在村里办了小学堂,不收学费,还提供教材。

王文兴农闲时就自带小桌凳去学认字、学算术。

1938年后家乡沦陷,抗日政府在离家七八十里的萧县洪河集开办了临时中学。

王文兴白天在庙里上课,晚上住在农民家里,虽饥寒交迫他也非常知足。

从1942年到1944年,学校奉命西迁。

十几岁的王文兴和同学们跟着老师,边赶路转移,边上课学习。

他们翻山越岭,从安徽到河南,从河南到陕西,足足两千余里——脚上没鞋,肚里没食;白天躲避敌人凶焰,夜间强度封锁线、过敌占区,一天要走七八十里;探照灯巡回,枪炮大作,惊心动魄,死里逃生;上课的教室,或是破庙,或是山坡,或是树下;写字的桌子或是泥坯垒砌,或是一小块木板……他所经历的苦难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

几十年来,王文兴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他常说:

“国家和人民培养了我,我只是在回报,用我的智慧和汗水,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为什么王文兴几十年本色不变?

因为他深深记得祖国的昨天!

王文兴的精神财富犹如百年老树,植根大地、浓荫覆盖,涵养着根下的水土,庇护着拔节的小苗,净化着周围的空气。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相关链接

王文兴:

著名环境化学家。

在大气光化学、降水化学、大气PM2.5和区域霾化学方面,领导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他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创建者之一、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主编、国际ASAAQ组织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已过八十高龄,但是王文兴教授不仅身体健康,还保持年轻时的激情,坚持环境学科的科研工作,积极为祖国培养人才。

B.能够成为王文兴教授的学生很幸福,因为老先生不仅坚持亲自给他们授课,还设法让他们都能到国外名校交流、深造。

C.王文兴教授拒绝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要为他举行纪念活动的提议,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经历被媒体知道。

D.王文兴教授接受采访时,强调自己早年辗转千里、缺衣少食、死里逃生的求学历程,突出了他的阅历丰富、不畏艰难。

E.几十年来,院士王文兴保持自己的本色,以其学术思想、治学态度以及师者风范,感染引领着后辈学者。

(2)结合文本,分析题目“植根大地,守护蓝天”的含义。

(6分)

(3)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王文兴身上具体有哪些强大的人格力量?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突然身体不适,我这个替补队员只得__________,上场守门。

②当时中国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其间难免有泥沙俱下、__________的现象。

③北京潘家园文物市场有不少__________的赝品,如果投有专业的文物鉴别知识,就容易上当。

A.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B.鱼龙混杂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C.鱼目混珠滥竽充数鱼龙混杂D.滥竽充数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将刻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

 

B.农民工小秦从寒风中钱款吹散一地,到钱款被纷纷送还,我们看到警方的用心、路人的良心、社会的爱心,这一切汇聚成可贵的正能量。

C.近来,许多青少年戴着“头上长草”的发卡,这些卡通发卡有小草、小蘑菇、玫瑰等造型,一经推出即刮起流行旋风。

对此,有人欣然接受,认为此举可以舒缓压力和焦虑;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头上插草有点不吉利;更多人表示“我不会戴”。

D.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的菜畦靠近一条芦苇丛生的荒凉小溪,_____,在菖蒲长得又高又密的地方,有几处汩汩作响的清泉。

A.溪岸上杂草之间散乱地长着菖蒲

D.菖蒲散乱地长在溪岸上的杂草间

C.溪岸上散乱地生长着菖蒲和杂草

D.菖蒲和杂草散乱地长在溪岸边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因为用一个典故,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

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