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878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单元总复习.docx

第十单元总复习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全面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分类比较、空间与图形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建立数感。

2、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两种情况。

教学难点:

开放题的练习。

教学时间:

5课时+1课时+12课时

课题

认识20以内的数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目标:

复习10以内和11-20数的数数、写数、数序、数的组成,进一步认识“个位、十位”和相邻数等,区分基数与序数。

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同目标。

学习难点:

数的组成。

学案

导学案

生按要求完成小篇子。

一、教师买苹果:

一名学生摆小棒,另一名学生拨计数器。

其他学生写1——100之间的数表示苹果的个数。

然后回答问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提取几个两位数:

19、20、16、10、11,读作:

3、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最小的两位数是几?

最大的两位数是几?

4、什么叫“相邻数”?

与11相邻的数是()()

与最小的两位数相邻的数是()()

5、十位上是1的数有()个?

6、11前面的三个数是(),

后面的三个数是(),

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后面的第三个数是(),

7、18的“8”在()位上,表示()。

“1”在()位上,表示()。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8里面有()个一。

生按要求完成小篇子。

二、给一排数:

0、16、15、9、4、8、14、6。

1、把右数的第三个数圈起来。

2、把左数的三个数圈起来。

3、在第五个数下面画“三角”

*左数还是右数?

4、9在什么位置?

5、你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三、独立完成书130页:

1-4题。

四、家庭作业

用小棒、计数器表示20以内的数,并说一说11——20各数的组成。

*有课后的反馈练习(两课时)

课题

加减法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4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32道10以内加减法和72道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重点:

同目标。

学习难点: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学案

导学案

学生计算后交流。

一、比较每组题的本质区别,复习算法(板书)。

(1)6+1=

6+2=

6+3=

(2)6+4=

(3)6+5=

6+6=

6+7=

6+8=

6+9=

(4)6+10=

(5)6+11=

6+12=

6+13=

*(6)6+14=

思考:

()+()=20

(1)15-1=

15-2=

15-3=

15-4=

(2)15-5=

(3)15-6=

15-7=

15-8=

15-9=

(3)15-10=

思考:

15-11=

15-12=

15-13=

独立完成

练习:

书131页:

5、7、8题

如:

()+4=9

生:

已知4是加数,9是和,求另一个加数,列式为:

和-加数。

因为求加数是求部分。

二、说一说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复习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4=915-()=8()+9=11

10-()=37+()=1614-()=6

独立完成

练习:

书132页:

9题

生: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图意及想法。

三、实际问题。

重点说图意:

如书123页:

1题

见篇子(略)

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练习《精确制导》

五、家庭作业

制作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卡片,练习口算。

反思:

*有课后的反馈练习(两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简算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7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理解简算的算理。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步式题的简算,体会简算的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简算的算理,正确的进行简算。

学习难点:

理解算理。

学案

导学案

1、生1:

2+7+8=

生2:

2+8+7=

2、因为2+8=10,与10有关的计算容易。

一、连加。

停车场上原有2辆车,先开来7辆,又开来8辆,现在有几辆?

1、可以怎样列式?

2、从计算的角度比较:

哪个方法计算简单?

为什么?

练习:

4+5+6=

7+5+5=

生1:

15-8-5=

生2:

15-5-8=

二、连减。

停车场上原有15辆车,先开走8辆,又开走5辆,现在有几辆?

1、可以怎样列式?

2、从计算的角度比较:

哪个方法计算简单?

为什么?

练习:

11-3-1=

16-9-6=

生1:

9+8-7=

生2:

9-7+8=

生3:

8-7+9=

三、加减混合。

停车场上原有9辆车,先开来8辆,又开走7辆,现在有几辆?

1、可以怎样列式?

2、从计算的角度比较:

哪个方法计算简单?

为什么?

练习:

7+7-6=

3+8-8=

独立完成后说简算方法。

综合练习:

7+6+3=15-6-5=8+8-8=

7+6+4=16-5-6=18-9-8=

四、家庭作业

口算20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反思:

 

课题

图形、钟表的认识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8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图形及整时、半时的认识。

学习难点:

区别平面与立体图形及画表针。

学案

导学案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一、复习图形。

给10个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棱柱、椭圆球、圆球,夹杂着4个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图略)

1、()号是长方体,()号是正方体,()号是圆柱,()号是球。

2、()的个数最多,()的个数最少,()比圆柱的个数少1。

思考:

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如:

长方体与长方形

2、圆柱与圆台、圆柱与棱柱的区别。

练习:

连线(略)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复习钟表

1、用两种方式表示钟面上的时刻。

(1)图略

5:

006:

0010:

0012:

00

5时6时10时12时

思考:

整时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2)图略

12:

304:

306:

3011:

30

12时半4时半6时半11时半

思考:

半时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2、根据所给的时刻画表针。

图略

3:

001时半8时半10时

*提出“画表针”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找规律,接着画。

图略

2:

004:

006:

00()()

4、解决问题。

森林运动会在7:

00开始,哪个动物来的最早,在下面画圆片,哪个动物来的最晚,在下面画三角。

图略

兔子松鼠猴子小熊

6:

006:

557:

007:

30

三、家庭作业。

拨表:

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实物钟表拨出整时和半时,相互检查,注意表针的走向。

反思:

课题

实际问题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9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所给的信息正确的理解题意,表述题意,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

正确的判断求整体还是部分。

学案

导学案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一、复习看图列式。

1、一图一式。

图略

说图意后列式,交流为什么用加或减法?

2、一图二式(两个减法算式)。

图略

说图意后列式,交流谁是整体,谁是部分?

3、一图三式(一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

图略

说图意后列式,交流谁是整体,谁是部分?

4、一图四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算式)。

图略

说图意后列式,交流谁是整体,谁是部分?

总结:

不论是一图几式,都要找到图中的整体与部分。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复习表格应用题。

图略

说题意后列式计算并交流为什么用加或减法?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三、文字题。

先画图,再列式。

1、小红有6枝铅笔,小明的铅笔与小红同样多,两人共有几枝?

2、树上有17只鸟,飞走一部分,还剩7只,飞走几只?

先分组活动再全班交流。

综合练习:

书第134页第18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

小鸟、打雪仗与堆雪人的同学等,然后解决问题。

四、家庭作业。

一张有关实际问题的专项练习。

要先说题意后再列式计算。

反思:

课题

画图法

课型

复习课

第十二单元

第10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思想、方法审题,理解题意,并正确解决一些较难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在对比中体会画图的思想、方法的直观、简捷性。

学习难点:

画图理解题意。

学案

导学案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一、求整体。

先画图,再列式,并比较两道题的不同之处。

1、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5人,后面有3人,这一队共有几人?

2、小朋友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5,从后面数小明排第3人,这一队共有几人?

生:

独立完成后交流。

二、求部分。

先画图,再列式,并比较两道题的不同之处。

1、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共有13人。

从前面数小明排第5,小明后面有几人?

2、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共有13人。

小明前面有5人,小明后面有几人?

生:

交流。

三、比较一、二组题的区别。

已知问题不同,求整体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生:

独立完成。

四、练习。

先画图,再列式。

1、小朋友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5人,从后面数小明排第3,这一队共有几人?

2、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共有13人。

从前面数小明排第5,从后面数小明排第几?

五、家庭作业。

边画图便给家长叙述课上所学的排队问题。

反思:

补充:

综合练习5张,模拟考试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