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8419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docx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复习重点版

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5-8)

安全生产:

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

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

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三个特征:

规律性、绝对性、周期性。

按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企业事故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淹溺、灼烫。

一个打击,四个伤害,四个常见,四个煤矿,四个爆炸,一个中毒和窒息,再加两个不常见。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分为4个等级: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特别重大事故:

≥30人死亡,≥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1亿元损失。

重大事故:

10人≤死亡<30人,50人≤重伤<100人,5000万元≤损失<1亿元。

较大事故:

3人≤死亡<10人,30人≤重伤<50人,1000万元≤损失<5000万元。

一般事故:

死亡<3人,重伤<10人,损失<1000万元。

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难力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重大事故隐患是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治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

3)隐患的治理方案。

隐患治理方案包括: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隐患治理是企业、政府和公众等多方综合性地开展隐患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等活动和措施,使生产安全系统的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危险是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人、机、环境、管理等四类风险

海因里希法则(事故法则)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

29:

300。

计算注意330

事故法则说明:

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苗头和未遂事故。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决定了后果的严重程度。

(客观存在)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及管理缺陷。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没有运输)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本质安全:

是指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设计固有的不是事后补偿的,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包括2方面内容:

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安全许可证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实行。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内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及应急管理。

管理系统6个特征:

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系统原理:

1)动态相关性原则: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果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

3)反馈原则:

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中管理手段等都有一个封闭的回路。

人本原则:

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1)动力原则:

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

3种,物质、精神、动力。

针对个体、岗位。

2)能级原则:

发挥不同的能级能量,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保证结构稳定,有层次有幅度。

3)激励原则:

能够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针对群体。

4)行为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预防原理,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无论事故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只要诱发因素的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

3)3E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原因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4)本质安全化原则:

一开始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

不仅用于设备设施,也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强制原理,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

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管理失误,人个原因及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博德因果:

控制不足—管理、基本原因—起源论、直接原因—征兆、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损失。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伤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第二类伤害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力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有:

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控制能量释放。

5)延缓释放能量。

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

7)设置屏蔽设施。

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和人隔离。

9)提高防护标准。

10)改变工艺流程。

11)修复或急救。

P16-17示例

轨迹交叉理论突出的是砍断事物链,提倡可靠性,结构完整性,自动化和遥控装置。

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系统安全理论:

1)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要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有时不可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也可以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系统安全基本原则从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安全性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

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安全优先)、预防为主(系统化、科学化、思想重视预防得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1)以人为本必须要以生命为本。

2)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

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项行动: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

三项建设:

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善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安全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传培训6大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国家监管、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制。

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与地方--国家监管与地方监管;政府与企业--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

国务院安委会--全面统筹协调;国家安监总局--综合监管。

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包括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技术标准转化。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目标:

1)相对指标。

2)绝对指标。

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

4)职业健康指标。

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

1.总量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对指标包括工矿商贸(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

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2项指标。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30-35)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核心是人---企业每个员工。

采用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

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

评审分一、二、三级,一级为最高。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目标职责。

2)制度化管理。

3)教育培训。

4)现场管理。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6)应急管理。

7)事故查处。

8)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1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评定。

生产单位发生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评定。

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分3个层次。

1)直观表层。

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门分工和安全法规与制度建设。

3)安全意识形态深层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安全文化内涵是以人为本,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为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

(从观念入手)2)凝聚功能:

产生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

(影响和作用行为)3)激励功能:

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激励员工自律遵规)4)辐射和同化功能:

对周围的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并保持与传播。

(达到安全生产目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1)安全承诺。

(偏义务)2)行为规范与程序。

3)安全行为激励。

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

5)自主学习与改进。

6)安全事务参与。

7)审核与评估。

安全承诺:

1)领导者应做到:

提供安全工作领导力。

2)各级管理者应做到:

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

3)每个员工应做到:

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的安全方法。

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给出安全文化评价要素、指标、减分指标、计算方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

1)基础特征:

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

2)安全承诺:

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

3)安全管理:

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

4)安全环境:

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

5)安全培训与学习:

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

6)安全信息传播:

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

7)安全行为激励:

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

8)安全事务参与:

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

9)决策层行为:

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

10)管理层行为:

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

11)员工层行为:

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减分指标:

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没有运输)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不适用于:

1)核设施和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处理非放射性物质除外。

2)军事设施。

3)采矿业,但涉及危化品工艺和储存除外。

4)危险化学运输。

5)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人多、出入口、水源、军事等公共设施安全隔离。

具有燃烧爆炸性质的危险物质7大类:

1)爆炸品。

(带硝)2)易燃气体。

(碳氢、氢氧)3)易燃液体。

(油苯醇)4)固体燃烧性物质。

5)自燃物质。

6)遇水易燃物质。

7)氧化性物质。

8)毒性物质。

临界量:

汽油(200)、苯甲烷天然气(50)、煤气(20)、氨(10)、氯氢硫化氢(5)、乙炔

(1)。

毒性物质:

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体、重度。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21项。

最大危险原则:

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大,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概率求和原则:

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事故后果相差不大,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严密监视安全状态想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势。

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申报危险源分机评价信息,管理情况信息以及事故救援预案。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

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的目标和任务:

1)重大危险源信息(多媒体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2)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3)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的形象表述。

4)为政府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

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

计算机预警系统的目的主要是监视正常情况下危险源对象的运行情况状态,做出超前(提前)的预警行为。

1)正常阶段。

2)事故临界状态。

3)事故初始阶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

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

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法定责任、安全生产重要保障、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手段。

安全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和标注为依据。

其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四大原则:

安全生产方针原则、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为4类:

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必考):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对安全操作规程类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审核和修订外,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组织保障包括: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新安法21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100人,设机构或配专职,少于100人,配专职或兼职。

安全生产投入由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投资人保证。

安全投入的使用: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

(工伤保险、三同时费用不算)

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

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善后事宜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等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核心就是安全技术措施。

行业划分:

煤矿、非煤矿山、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水利水电、旅游等。

有害因素划分:

防火防爆、锅炉与压力容器、起重与机械、电气。

导致事故原因可分: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

3)隔离。

(空间防止)4)故障-安全设计。

5)减少故障和失误:

通过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或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

(时间减少)2)设置薄弱环节。

3)个体防护。

4)避难与救援。

安全监控系统是防止和减少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要手段。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原则,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原则,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范围:

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内容:

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措施名称,措施目的和内容,经费预算及来源,实施部门和负责人,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措施语气效果及检测验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编制方法:

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确定措施计划编制内容;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措施计划(一般总工审批);下达措施计划;实施。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进行论证和预评价:

1)非煤矿山。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输送危化品)。

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

4)金属冶炼。

5)使用危化品从事生产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

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其他建设项目。

前4条安全设施设计要备案。

安全条件论证报告的内容:

1)建设项目内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本身影响)。

2)建设项目于周边设施(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居民生活在安全方面的相互影响(周边影响)。

3)当地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影响(自然影响)。

4)其他

施工过程施工单位负责;竣工验收生产单位负责。

试运行不少于30天,最长不超过180天。

国家有关规定或特殊要求除外。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或提交的资料:

1)审批、核准或备案的文件。

2)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3)设计单位资质文件。

4)安全设施设计。

5)安全预评价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6)其他

县级安监安全设施设计审查5日内受理,20日内批准,可延长10日。

安监对竣工验收报告10%比例抽查。

特种设备: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出厂资料:

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说明。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境外取证、其他5种首台试验。

特种设备安装省级许可。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期满前60日内申请复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附着于显著位置。

并应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

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安全教育培训基本要求:

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主要负责人培训及安全管理人员: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低于48学时,每年进行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不得少于32学时,再培训时间不低于12学时。

特种作业的范围: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